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阳春四月以来,我省东南部山区农业气候较为异常。农业气候特点主要反映在:平均气温偏低,光照时数偏少,降水总量特多,其降水频次和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为不均。木本、草本植物及候鸟物候反映比正常年份晚5~8天。由于四月初的中到大雨提前出现,导致朝阳山坡地块化冻后的表层及耕作层刹浆急、跑墒快。而背坡涝洼地块“水分多、墒情大、地温低”,农时与农事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逆差现象。
前期山区各地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低2.0℃~2.5℃,比去年同期低2.5℃~3.0℃;光照时数比历年同期少35%,比去年同期少30%;降水总量比历年同期多181%,是去年同期的16.3倍。旱田地块土壤耕作层地中温度比历年同期低1.8℃~2.0℃,比去年同期低2.3℃~1.9℃。旱田地块10~30厘米深度墒情(土壤重量含水率):朝阳山坡地块为23.0%~29.5%,比正常年份小4.5%~2.5%;背坡涝洼地块为28.5%~34.5%,比正常年份大1.0%~2.0%。上述农业气候对于当前迫在眉睫的旱田开犁播种农事存在以下负面影响。一是近期没有日降水量≥10.0毫米的降水,朝阳山坡地块出现了表墒里墒差和底墒不足。二是节气不等人,尤其是山区1~2类气候区,一些涝洼地块种早了易粉(坏)种子,种晚了有效积温不足而秋天存在上不来的风险。三是3~4类气候区在已经存在农时与农事脱节的情况下,水稻育苗结尾农事与旱田开犁播种农事交织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出现“农事争口”的不利局面。
根据东南部山区多年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和各级气象部门的天气趋势预测,预计“谷雨”节气期间,平均气温、光照时数、降水总量比前期均有大幅度的改观,尤其是旱田地块土壤耕作层的地中温度回升幅度较大,对于1~2类气候区的开犁播种较为有利。
笔者有如下建议:一是1~2类气候区要抓紧时间搞好水稻育苗的收尾,尤其是水旱田农事交织的地方更要积极主动,把下一阶段宝贵的农时留给大田开犁播种农事上。二是鉴于“清明”节气期间农业气候的不济,在旱田播种农事上要科学安排,在具体实施上要因地制宜,做到“先阳坡、后平地、再洼地”,千万不可“岗平洼地一刀切”。严格把握好土壤耕作层地中温度稳定通过9.5℃~8.0℃的这一关键要点。三是在水旱田农事交织的地方要聚力突击,合理安排,尽量缩短农时与农事的逆差,为农作物播后出苗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田间小气候环境。(通讯员 张景鹏)
前期山区各地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低2.0℃~2.5℃,比去年同期低2.5℃~3.0℃;光照时数比历年同期少35%,比去年同期少30%;降水总量比历年同期多181%,是去年同期的16.3倍。旱田地块土壤耕作层地中温度比历年同期低1.8℃~2.0℃,比去年同期低2.3℃~1.9℃。旱田地块10~30厘米深度墒情(土壤重量含水率):朝阳山坡地块为23.0%~29.5%,比正常年份小4.5%~2.5%;背坡涝洼地块为28.5%~34.5%,比正常年份大1.0%~2.0%。上述农业气候对于当前迫在眉睫的旱田开犁播种农事存在以下负面影响。一是近期没有日降水量≥10.0毫米的降水,朝阳山坡地块出现了表墒里墒差和底墒不足。二是节气不等人,尤其是山区1~2类气候区,一些涝洼地块种早了易粉(坏)种子,种晚了有效积温不足而秋天存在上不来的风险。三是3~4类气候区在已经存在农时与农事脱节的情况下,水稻育苗结尾农事与旱田开犁播种农事交织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出现“农事争口”的不利局面。
根据东南部山区多年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和各级气象部门的天气趋势预测,预计“谷雨”节气期间,平均气温、光照时数、降水总量比前期均有大幅度的改观,尤其是旱田地块土壤耕作层的地中温度回升幅度较大,对于1~2类气候区的开犁播种较为有利。
笔者有如下建议:一是1~2类气候区要抓紧时间搞好水稻育苗的收尾,尤其是水旱田农事交织的地方更要积极主动,把下一阶段宝贵的农时留给大田开犁播种农事上。二是鉴于“清明”节气期间农业气候的不济,在旱田播种农事上要科学安排,在具体实施上要因地制宜,做到“先阳坡、后平地、再洼地”,千万不可“岗平洼地一刀切”。严格把握好土壤耕作层地中温度稳定通过9.5℃~8.0℃的这一关键要点。三是在水旱田农事交织的地方要聚力突击,合理安排,尽量缩短农时与农事的逆差,为农作物播后出苗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田间小气候环境。(通讯员 张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