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关村到滨海新区 京津上演“双城记”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cu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6分钟,你能在北京干什么?这点儿时间恐怕并不够你从东二环移动到西四环,但却够你从北京抵达天津滨海新区。高铁串连京津两城,优势互补的结果将是比翼双飞。
  
  56分钟,你能做什么?这点儿时间恐怕不够你从东二环移动到西四环,但却够你从北京抵达天津滨海新区。一条高铁、三条高速串连京津,“一小时经济圈”圈来京津双城比翼高飞!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区有京津地带这样优越的城市发展平台——智力资源密集、科技互补性强、制造业基础深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历史进程的推动需要契机。在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关村成熟的中小企业需要寻找更加合适的生存环境、更加宽广的产品市场。而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经济总量超越上海浦东,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7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曾几何时,企业区域间的流动是那么敏感的话题,而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大规模转型与转移已经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和主要方式。“走出去”和“引进来”成就了中关村与滨海新区在高端产业转移上的“契合点”。
  
  “瞪羚”腾跃 滨海谋新机
  2012年伊始,奥琦玮(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滨海新区投资的数字化菜谱系统和云端订餐服务平台两个新项目正式运营。
  “中国的产业版图正在发生变化。北京的舞台是很大,但演员也很多,要想崭露头角并不容易,天津、北京地域相连,文化接近,来滨海新区创业是不二选择,这里充满机会。”奥琦玮(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孔令博如是说。
  在孔令博看来,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区域具备三个关键要素:人、财、物。滨海新区开始关注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到这里发展机会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在人才方面,京津已经实现了一体化,人才环境相近,商务成本却低廉很多。他希望新项目可以尽快在滨海实现商品化、产业化。
  选择“走出去”的中关村企业并不只有奥琦玮一家,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双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通联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爱蜂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批中关村优质科技型企业已经落户滨海新区核心区,涉及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领域。
  
  揽“滨海”风月 得科技长空
  “我们不是单纯地鼓励企业去哪些具体地方发展,我们尊重企业的需求。”北京中关村联席会主席、秘书长,中关村不动产商会会长杨建平说。
  2011年中关村协会联席会及中关村不动产商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手在滨海新区共建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滨海转移发展基地。双方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共同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载体建设;共同推进产学研及企业间合作,并通过科技投资,担保等政策手段培育企业快速成长等多项内容。
  杨建平认为,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招商引资环境,适应了中关村企业转移孵化、扩张的要求,所以才能促成一批企业的顺利落户。
  2012年,滨海新区仍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进、培育与支持力度。计划投入专项扶持资金超过14亿元,完善包括重点扶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企一策”扶持体系、支持企业引进培养人才等全方位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工作。
其他文献
留学之前,我们总乐于把大洋彼岸的生活想象得美好灿烂,因为我们充满期待。但是,正如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的经典台词所说:“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留学生活的确如巧克力一样拥有多种滋味,并非像很多人想象得那样美好,而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也只有在真正踏上异域
于滨是一个热情的人,讲话前先微笑,喜欢认真倾听。这位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中关村软件行业党委书记,算得上是老中关村人,他于1991年下海成立了北京微宏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当时软件行业翘楚,那时中关村软件公司为数不多,30多家公司中的总经理其中有超过20家出自“微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于滨成为中关村软件公司的“老大哥”,这也为他成立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担任会长至今奠定了基础。  许多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