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案件中不侵权抗辩(一)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ux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侵权案件中,被告如果不能就原告权属异议成功实现“釜底抽薪”,那么,不侵权抗辩则将成为被告背水一战的“主战场”。具体到商标侵权案件,被告采取的不侵权抗辩策略主要有“非商标性使用”“描述性使用”“指示性使用”“合理使用”“正当使用”“权利用尽”“在先使用”“商标不近似”“商品不类似”“不构成混淆及混淆的可能性”以及“已经形成稳定的市场秩序”等。上述不侵权抗辩事由有时单独出现在案件中,有时在一个案件中同时出现多个抗辩事由;有些抗辩事由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有些抗辩事由是学理抗辩或政策性抗辩;有些抗辩事由是需要有证据支持,有些抗辩事由涉及对法律乃至对商标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有些抗辩事由彼此之间是同义语,有些抗辩事由彼此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等。鉴于司法实践中上述抗辩事由使用频繁而混乱,甚至出现主张事由与陈述理由南辕北辙的情况,笔者将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就商标侵权案件中不侵权抗辩事由进行梳理,并就其成立要件进行归纳和提炼,以期能够对司法实践有所助益。统一用语,明确概念是讨论问题的第一步。为此,首先让我们来理清相关概念。
  与“非商标的使用”抗辩事由相关的抗辩事由
  随着2013年《商标法》将“商标的使用”正式规定在法律条文中,“非商标的使用”也日渐成为司法实践中商标不侵权抗辩的首要事由。通过案件梳理来看,这种不侵权的抗辩事由是一种非常宽泛的抗辩,在司法实践中又常被称为“非商标性使用” “非商标意义上的使用”“非商标法上的使用”“合理使用”“描述性使用”“指示性使用”或者“正当使用”等。“非商标性使用”“非商标意义上的使用”“非商标法上的使用”与“非商标的使用”虽然具体用语上存在差别,但所指向的内涵是一致的;但“非商标的使用”与“合理使用”“描述性使用”“指示性使用”“正当使用”这些概念并非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的概念,内涵又存在一定的交叉,导致在实践中亦经常出现混用的情况。
  (一)非商标的使用与正当使用、合理使用
  严格意义上讲,“非商标性使用”“非商标意义上的使用”“非商标法上的使用”及“非商标的使用”并非《商标法》中的概念亦没有出现在相应的法律条文中。《商标法》中仅规定了“商标的使用”,即指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商标的使用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的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从上述规定可知,商标的使用是指在商品流通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那么,作为商标不侵权抗辩事由的“非商标的使用”是从《商标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商标的使用”进行反向推导得出,从这个角度讲,“非商标的使用”相对其他称谓而言较为规范,因此,本文将采用“非商标的使用”这一用语表达使用商标标识但没有起到区分商品来源作用的行为,本文如若能够对司法实践中统一用语,规范使用“非商标的使用”有所助益,则是意外收获。
  “正当使用”是明确规定在《商标法》中的抗辩事由,其可以追本溯源自《商标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即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的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三维标志注册商标中含有的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或者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从前述法律规定来看,正当使用是对商标词汇或标识原有含义以及功能性形状等的使用,其目的及客观效果均并非用于识别商品来源,属于非商标的使用。
  非商标的使用与正当使用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还是等同的关系?对此笔者认为,从两者产生的法律基础及含义上讲,非商标的使用与正当使用的实质内涵一致,属于等同的关系。非商标的使用是实践中对于商标的使用的逆向思维和运用的结果,正当使用属于法律从正面通过有限列举及兜底的形式对商标不侵权抗辩进行的规定。
  按照通常理解,商标合理使用是指第三人不需经权利人许可也不必支付报酬或费用的一种不侵权的使用行为。合理使用制度的设计是对知识产权禁用权范围的限制,目的在于平衡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著作权和专利的合理使用问题均无异议,但是对于商标合理使用却存在较大争议。
  合理使用本身并不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中的明确概念,在《著作权法》中称为权利的限制与例外,在《专利法》中通过列举的形式规定不视为侵权的情形。而在《商标法》中除了前文论述的正当使用外,全文并没有再出现合理使用这一概念。如果比照《著作权法》中关于合理使用的界定,商标合理使用首先应该是对商标的使用然后才能谈及是否构成合理使用,因此,“合理使用”与“非商标的使用”是相互排斥又目的统一的一对概念。但是,如果按照《专利法》中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合理使用应当包含权利用尽、在先使用、特殊使用目的地使用等,更像是《商标法》中规定的正当使用。回到商标法语境中,除了《商标法》中明确提到的正当使用外是否还存在合理使用的空间,合理使用到底是什么性质,其内涵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一直成为学术界争议的问题。美国在《兰哈姆法》中规定的“Classic Fair Use”设定的首要条件为非商标的使用,明确提到“被控侵权使用的名称、用语或图案,不是商标性使用”。由此可见,美国商标法语境中商标的合理使用为非商标的使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仅在2004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十九条规定了商标合理使用,但在2006年修改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将商标合理使用修改为商标正当使用。梳理商标合理使用的相关案例不难发现,很多商标合理使用的论述基本采用了“合理地使用商标”的表达,意在强调商标使用的合理性,而非创设商标合理使用概念。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商标法中没有具体规定商标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实践中不宜用商标合理使用进行抗辩,否则会造成无的放矢的情况,无益于抗辩主张的成立,同时,在裁判时亦不宜采用合理使用径行裁判,否则会造成现有商标法律制度内部用语的混乱和错位。
  (二)描述性使用和指示性使用
  描述性使用有时也被称为说明性使用或叙述性使用,均指使用了商标符号的能指,即使用了作为商标的词汇或图形、形状等本来的含义。这种使用方式与符号作为商标无涉,属于非商标的使用。目前司法实践中主张描述性使用的案例较多,直接的法律依据为《商标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和第二款。主张描述的对象一般为注册商标中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的地名以及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等。由此可见,描述性使用属于《商标法》中的正当使用范畴。
  指示性使用不仅不是《商标法》中的规范用语,整个商标法律制度中都难觅其踪,但其又并非仅仅存在于商标法理论探讨中,在商标实践领域若隐若现。早在1995年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关于禁止汽车零部件销售商店、汽车维修站点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通知》以及1996年下发的《关于禁止擅自将他人注册商标作专卖店企业名称及营业招牌的通知》(均已废止)中提到了“商标的指示性使用”。同时,在2006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二十七条中列举的正当使用行为中包含在销售商品时,为说明来源或用途在必要范围内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属于正当使用。一般来讲,指示性使用是为了说明或精确描述行为人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而提及另一种商品或服务时对他人商标进行使用的行为。实践中,指示性使用一般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商标使用人使用他人注册商标并指向商标权人的商品;另一种是商标指示性使用为使用人使用他人商标并指向使用人的商品的情形。第一种情形多发生在商品转售环节,另一种情形主要存在于零部件市场及维修市场。指示性使用与描述性使用截然不同,其属于对商标的使用,但由于其所发挥的指示性作用有益于社会公众利益,属于商标权人容忍的合理范围。从我国目前商标法的设计来看,《商标法》五十九条规定的正当使用没有涵盖指示性使用。因此,指示性使用是一种独立的不侵权抗辩事由。
  (未完待续,下期文章将探讨“非商标的使用”抗辩的构成要件。)
其他文献
《安徽省专利维权资助实施细则》近日正式印发执行,该细则对专利维权资助的原则、对象、条件、金额等作了详细规定,规定了专利维权资助申报的程序,省局每年定期发布申报通知,各市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在先行资助的基础上,统一整理上报;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提出建议名单并公示。维权成功的专利权人或独占被许可人将在诉讼费、代理费等方面获得政府资助。
期刊
截至8月底,青岛市专利权质押保证保险贷款累计授信金额突破1亿元,共有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审贷程序,授信金额达到1.051亿元,获得银行实际发放贷款1.011亿元,保险承保金额1.086亿元。通过专利质押购买保证保险撬动银行贷款,青岛市有效化解了无形资产贷款的高风险问题,对进入“千帆计划”的企业办理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业务产生的“专利评价费”、“保险费”、“贷款利息”等费用给予资
期刊
近日,青岛市出台了《专利运营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将设立岛城首支专利运营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发起组建专利运营基金,实现专利运营与产业化应用。据介绍,引导资金将坚持市场化原则,决策和管理相分离,在基金中参股不控股,不独资发起设立股权投资企业,还将向社会出资人让渡50%的参股收益。这支专利运营引导资金将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实行决策与管理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按照“
期刊
为进一步推进“品牌强市、商标兴企”,《邯郸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从9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填补了该市商标管理法律空白。该《办法》所称知名商标,是指在全市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享有较高声誉,依照该办法认定的注册商标。知名商标的认定对象为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截至目前,邯郸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17945件,省著名商标277件,中国驰名商标22件,地理标志商标3件。
期刊
日前,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两节期间市场假冒侵权商标整治及商标保护专项行动。针对“中秋”、“十一”市场上季节性制售假冒侵权商标产品(商品)的行为,为保两节市场经营秩序稳定,保障消费者安全消费,自2016年9月5日-10月31日,在全市开展“两节”市场假冒侵权商标整顿暨“起士林kiessling及图”等商标保护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以生产加工和市场流通环节为重点整治领域,以各区超市、商场
期刊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工商局将全面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作为全局工作重点。积极帮助企业争创“三名”商标,对创牌企业和地理标志商标进行分类指导、梯级培育、重点帮扶,建立全市商标数据库。2016年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有效注册商标3490件,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17138件,同比增长40%。其中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64件、知名商标177件、地理标志商标1件、集体商标1件。
期刊
作为欧洲专利局的最高审级,扩大上诉管委会(EBA)认定上诉管委会(BA)在审理相关案件过程中发生根本性程序违法,因此决定重启上诉程序。这个决定非同一般,因为原则上,上诉管委会的判决是终局性的,重启上诉程序的唯一办法是证明发生了根本性程序违法,而证明发生根本性程序违法的标准极高。  在案件(EP 1147174 B1)中,上诉管委会认为在相关发明的披露上,所涉专利不足以使具备相关技能的人员实施该发明
期刊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简称反法)制定通过。当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立法者对竞争形态的预判极其有限,仅仅规定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二十多年过去,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竞争形态日新月异。反法规定的11种行为已不多见,实践中出现的多数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反法分则中无具体对应条款,这一现象
期刊
秋风渐起,炎热退去,又是一年新生入学季。但两个月前,我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亲戚的电话,因为今年参加高考的表弟堂妹有五六个,分数一出来,各家都为选什么专业伤透了脑筋,想问我的建议。可说实话,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选专业是个非常难搞的事情,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当下哪个专业热、对口的工作收入高就选哪个,“钱途”或者前途永远第一位,长辈们多数支持这样的选择;另一种是选择孩子们倾向的专业,喜欢什么学什么,爱一
期刊
9月8-9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承办、郑州市知识产权局和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协办的2016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牵手行动在郑州举行。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刘菊芳、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吴灯展、郑州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出席并致辞,河南省有关市县知识产权局、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河南省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河南省企事业单位等150余人参加。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副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