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六盘水市加快转型发展,紧紧围绕“贵州屋脊·中国凉都”品牌建设,建设山地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发展旅游业。本文以六盘水市“两山”矿山公园建设为设想,探索六盘水市矿山恢复治理与研学旅游开发结合的新模式。
关键词:矿山公园;老鹰山;观音山;铅锌矿
六盘水因矿而生,从清代水城厅建制到水城特区设置,到六盘水建市,矿产是六盘水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三线建设”的推动,六盘水市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不断发展壮大,有“江南煤都”之美誉,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战场。六盘水建市40年来,六盘水市产业规模不断增长,GDP成倍翻番,但是矿产开发带来系列负面影响,生态破坏、环境瓶颈日益凸显。当下六盘水市正在加紧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城市转型发展。作为一个矿业城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一直以来是六盘水市面临的问题,矿山公园的建设融矿山治理、科学普及、环境保护及旅游开发为一体,是当前矿山恢复治理的新模式,值得我市在矿山治理过程中借鉴和学习。
1矿山公园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域。[1]
矿山公园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为手段,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有机统一。六盘水市野钟铅锌矿矿山公园的建设是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和利用的一条创新途径,是六盘水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及进行旅游开发相互结合的最好的道路,具很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2“两山”矿业开采历史和矿业遗迹
“两山”既观音山和老鹰山,“两山”主要开采铅锌矿和铁矿,三线建设后期主要开采煤矿,是六盘水市采矿历史最长久、矿业遗址最丰富的地区。
关于观音山、老鹰山矿产开采的历史,民国康静山编纂的《水城县志稿》记载:城南二十里许万福厂,矿穴名大岩硐,自明时开采。清道光间,邑人雷礼禄由道署承领国帑开办,获利颇钜。洞中黑鸣湖产生银,旋因工人以蔽絮塞水眼,致水不泄,乃停。城东十里许观音山,道光初开办,镰铅颇旺。后因硐将崩,忽有一幼女呼卖桃,诳工人出硐买桃,未几硐崩,女不见,出硐者生,未出者死,始知观音显圣,由此停办。[3]
从明朝初年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水城(今六盘水市)矿洞越来越多,随着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正是由于以猴子厂为代表的人和洞(杉树林)、穿岩洞(今青山)、落银厂(今南开乡)等地铅锌冶炼的兴起,又因开采、转运黑铅,清政府建水城厅,移大定府通判驻水城,划大定府亲辖地永顺、常平二里属水城厅管理,这就是后来水城县的来历。
清朝雍正、乾隆、嘉庆为鼎盛时期,史料记载,当时有矿工、冶炼工人近十万之众。有黑烟滚滚,飞鸟不能逾越之记载。清朝末年时曾因矿井坍塌发生过一次矿难,死亡人数达八百多人。从清道光开始由于连年战争和粮价飞涨,铅锌冶炼、开采规模日渐衰颓。
观音山矿山遗址
观音山矿山遗址距中心城约20公里,代表遗址为仁活洞铅锌矿遗址。仁和洞原称倮木底铅厂,后称仁和洞,遗址面积300余亩,大小60余个矿洞,分布于仁活洞和银矿包两座山上。仁和洞在一峭壁下,洞口坐西北向东南,宽1.5米,高约2米,深数百米。少数矿井保存较完整,巷道纵横交错,深邃难测。开办时间为清乾隆十年(1745),《清实录·贵州资料辑要》载:“乾隆十年八二十七日户部议准贵州总督兼巡抚张广泗疏称:黔省每年办运京局及川黔两省锌斤,为数甚多。各处铅厂开采日久,出铅不敷。查大定府属之倮木底产有铅矿,现已试采,请照莲花厂之例,每铅百斤抽税二十斤。即令水城通判总理厂务……”停办时间应为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1756)。据《清实录》载:“乾隆十六年四月初七日户部议准贵州巡抚爱必达疏称:‘黔省水城通判所属倮木底铅厂已空,应封闭。请于茨冲地方就近煎烧,照例抽收,每百斤以一两五钱变价解库,从之”。然未彻底封停,又据《高宗实录》卷667记载:“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户部议准贵州巡抚定长疏称:‘水城厅茨冲地方,白铅厂开采年久,洞老山空,应如所请封闭’。从之。”此矿遗址于矿业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6月3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鹰山矿山遗址(福集厂铅锌冶炼遗址)
老鹰山矿山遗址距中心城东30公里,位于老鹰山镇石板河村和本桥村。面积1.2平方公里。村前村后,漫山遍野皆冶炼铅锌所遗址堆积物,有的厚达15米。福集厂建厂年代,据1987年10月在街上发现之火神庙碑记载,为清乾隆十年(1745)。厂区由生产和生活区组成。生产区主要在福集至火烧坡一带。矿石主要从仁和洞、穿岩洞、头塘老珙山观音厂(今金竹林)等处采供,年产锌180万斤,产品均调往毕节和外省钱局制币。
据乾隆《毕节县志》载:设于毕节之宝黔局,每年用白铅(锌)四十万斤,自水城之福集厂拨运供铸。福集厂停办时间,《咸同贵州军事史·七十六章熟苗之役》载:咸丰十年(1860)十一月“威宁苗掠至水城…苗据福集厂”。1989年6月3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1月9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两山”矿山公园建设建议
“两山”是六盘水市矿产开采最早、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六盘水市“三线遗址”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六盘水市最有开发潜力的矿山遗址。
对于“两山”矿矿山公园的建设有以下建议:
第一,可以利用现存的丰富的铅锌矿开采、冶炼遗址、遗迹建设,以展示六盘水铅锌矿开采历史、冶炼历史、外运历史等人文历史与文化,以传播我市矿冶文化、普及科普知识,推进我市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和矿山治理工作。以铅锌矿矿山公园建设为主,融入老鹰山三线文化开发等相关资源,展示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和三线精神,增加矿山公园科普内容的丰富性,避免偏重于矿冶文化的科普,这样到老鹰山、观音山的游客人群类型也会比较丰富。
第二,突出特色,避免杂乱无主题。凸显观音山、老鷹山铅锌矿矿山公园这一主题,以铅锌矿开采、冶炼、运输的历史文化为主打,融和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和三线精神,丰富矿山公园文化内涵。
第三,保障开发建设资金。除了政府投资,可以吸纳六盘水市以及市外其他民间资金进入共同开发;也可承包给有相关矿山公园开发或地质公园开发资质的公司开发,待到运营时候给予相关股份和分成,实现共赢。
第四,加强“两山”矿矿山公园的管理。“两山”矿山公园的建设需要经历建设、申报、评估、旅游开发、运营管理等过程,在这期间必须始终如一,坚持“保护先行,合理开发,避免破坏”,让“两山”矿山公园的建设成为六盘水市首个国家矿山公园,成为六盘水市循环经济示范点,成为六盘水市矿山治理与旅游开发的示范。
4结语
六盘水市的政治、经济发展历史和水城铅锌矿的开采历史密切相关。有清一代,尤其是雍正年间,大定府成为全国最大的铅锌矿生产基地,[4]因此六盘水建设铅锌矿矿山公园可以展示六盘水市(水城)矿产开发历史,也可以展示贵州清代铅锌矿开采、冶炼、转运历史,其意义和价值巨大。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环境司《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指南》,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年版。
[2]盘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盘县彝学会编:《盘县彝语地名考释》,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3]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六盘水旧志点校》,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温春来《清前期贵州大定府铅的产量与运销》,载《清史研究》2007年5月,第2期,第65-74页。
关键词:矿山公园;老鹰山;观音山;铅锌矿
六盘水因矿而生,从清代水城厅建制到水城特区设置,到六盘水建市,矿产是六盘水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三线建设”的推动,六盘水市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不断发展壮大,有“江南煤都”之美誉,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战场。六盘水建市40年来,六盘水市产业规模不断增长,GDP成倍翻番,但是矿产开发带来系列负面影响,生态破坏、环境瓶颈日益凸显。当下六盘水市正在加紧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城市转型发展。作为一个矿业城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一直以来是六盘水市面临的问题,矿山公园的建设融矿山治理、科学普及、环境保护及旅游开发为一体,是当前矿山恢复治理的新模式,值得我市在矿山治理过程中借鉴和学习。
1矿山公园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域。[1]
矿山公园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为手段,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有机统一。六盘水市野钟铅锌矿矿山公园的建设是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和利用的一条创新途径,是六盘水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及进行旅游开发相互结合的最好的道路,具很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2“两山”矿业开采历史和矿业遗迹
“两山”既观音山和老鹰山,“两山”主要开采铅锌矿和铁矿,三线建设后期主要开采煤矿,是六盘水市采矿历史最长久、矿业遗址最丰富的地区。
关于观音山、老鹰山矿产开采的历史,民国康静山编纂的《水城县志稿》记载:城南二十里许万福厂,矿穴名大岩硐,自明时开采。清道光间,邑人雷礼禄由道署承领国帑开办,获利颇钜。洞中黑鸣湖产生银,旋因工人以蔽絮塞水眼,致水不泄,乃停。城东十里许观音山,道光初开办,镰铅颇旺。后因硐将崩,忽有一幼女呼卖桃,诳工人出硐买桃,未几硐崩,女不见,出硐者生,未出者死,始知观音显圣,由此停办。[3]
从明朝初年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水城(今六盘水市)矿洞越来越多,随着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正是由于以猴子厂为代表的人和洞(杉树林)、穿岩洞(今青山)、落银厂(今南开乡)等地铅锌冶炼的兴起,又因开采、转运黑铅,清政府建水城厅,移大定府通判驻水城,划大定府亲辖地永顺、常平二里属水城厅管理,这就是后来水城县的来历。
清朝雍正、乾隆、嘉庆为鼎盛时期,史料记载,当时有矿工、冶炼工人近十万之众。有黑烟滚滚,飞鸟不能逾越之记载。清朝末年时曾因矿井坍塌发生过一次矿难,死亡人数达八百多人。从清道光开始由于连年战争和粮价飞涨,铅锌冶炼、开采规模日渐衰颓。
观音山矿山遗址
观音山矿山遗址距中心城约20公里,代表遗址为仁活洞铅锌矿遗址。仁和洞原称倮木底铅厂,后称仁和洞,遗址面积300余亩,大小60余个矿洞,分布于仁活洞和银矿包两座山上。仁和洞在一峭壁下,洞口坐西北向东南,宽1.5米,高约2米,深数百米。少数矿井保存较完整,巷道纵横交错,深邃难测。开办时间为清乾隆十年(1745),《清实录·贵州资料辑要》载:“乾隆十年八二十七日户部议准贵州总督兼巡抚张广泗疏称:黔省每年办运京局及川黔两省锌斤,为数甚多。各处铅厂开采日久,出铅不敷。查大定府属之倮木底产有铅矿,现已试采,请照莲花厂之例,每铅百斤抽税二十斤。即令水城通判总理厂务……”停办时间应为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1756)。据《清实录》载:“乾隆十六年四月初七日户部议准贵州巡抚爱必达疏称:‘黔省水城通判所属倮木底铅厂已空,应封闭。请于茨冲地方就近煎烧,照例抽收,每百斤以一两五钱变价解库,从之”。然未彻底封停,又据《高宗实录》卷667记载:“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户部议准贵州巡抚定长疏称:‘水城厅茨冲地方,白铅厂开采年久,洞老山空,应如所请封闭’。从之。”此矿遗址于矿业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6月3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鹰山矿山遗址(福集厂铅锌冶炼遗址)
老鹰山矿山遗址距中心城东30公里,位于老鹰山镇石板河村和本桥村。面积1.2平方公里。村前村后,漫山遍野皆冶炼铅锌所遗址堆积物,有的厚达15米。福集厂建厂年代,据1987年10月在街上发现之火神庙碑记载,为清乾隆十年(1745)。厂区由生产和生活区组成。生产区主要在福集至火烧坡一带。矿石主要从仁和洞、穿岩洞、头塘老珙山观音厂(今金竹林)等处采供,年产锌180万斤,产品均调往毕节和外省钱局制币。
据乾隆《毕节县志》载:设于毕节之宝黔局,每年用白铅(锌)四十万斤,自水城之福集厂拨运供铸。福集厂停办时间,《咸同贵州军事史·七十六章熟苗之役》载:咸丰十年(1860)十一月“威宁苗掠至水城…苗据福集厂”。1989年6月3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1月9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两山”矿山公园建设建议
“两山”是六盘水市矿产开采最早、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六盘水市“三线遗址”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六盘水市最有开发潜力的矿山遗址。
对于“两山”矿矿山公园的建设有以下建议:
第一,可以利用现存的丰富的铅锌矿开采、冶炼遗址、遗迹建设,以展示六盘水铅锌矿开采历史、冶炼历史、外运历史等人文历史与文化,以传播我市矿冶文化、普及科普知识,推进我市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和矿山治理工作。以铅锌矿矿山公园建设为主,融入老鹰山三线文化开发等相关资源,展示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和三线精神,增加矿山公园科普内容的丰富性,避免偏重于矿冶文化的科普,这样到老鹰山、观音山的游客人群类型也会比较丰富。
第二,突出特色,避免杂乱无主题。凸显观音山、老鷹山铅锌矿矿山公园这一主题,以铅锌矿开采、冶炼、运输的历史文化为主打,融和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和三线精神,丰富矿山公园文化内涵。
第三,保障开发建设资金。除了政府投资,可以吸纳六盘水市以及市外其他民间资金进入共同开发;也可承包给有相关矿山公园开发或地质公园开发资质的公司开发,待到运营时候给予相关股份和分成,实现共赢。
第四,加强“两山”矿矿山公园的管理。“两山”矿山公园的建设需要经历建设、申报、评估、旅游开发、运营管理等过程,在这期间必须始终如一,坚持“保护先行,合理开发,避免破坏”,让“两山”矿山公园的建设成为六盘水市首个国家矿山公园,成为六盘水市循环经济示范点,成为六盘水市矿山治理与旅游开发的示范。
4结语
六盘水市的政治、经济发展历史和水城铅锌矿的开采历史密切相关。有清一代,尤其是雍正年间,大定府成为全国最大的铅锌矿生产基地,[4]因此六盘水建设铅锌矿矿山公园可以展示六盘水市(水城)矿产开发历史,也可以展示贵州清代铅锌矿开采、冶炼、转运历史,其意义和价值巨大。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环境司《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指南》,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年版。
[2]盘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盘县彝学会编:《盘县彝语地名考释》,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3]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六盘水旧志点校》,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温春来《清前期贵州大定府铅的产量与运销》,载《清史研究》2007年5月,第2期,第65-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