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由于其特殊性,中西方在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挑战。合理、有效对学生组织进行组织研究和管理机制梳理是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下实现嵌入式德育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组织的现状考量,分析现行学生组织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成因,通过探析学生组织的管理路径,寻找出融合创新的学生组织管理新模式和新途径。
关键词 中外合作 办学 学生组织管理 项目化管理
作者简介:李佳璐,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398
在国家“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不同国家间文化教育交流的日趋增多,中外合作办学孕育而生。在此大背景下,学生组织管理也较之我国传统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存在其特殊性。一方面,多元意识共果学生组织发展,助益时代、携手未来,另一方面,文明冲突问题如影随形,学生组织发展形态各异。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探究学生组织管理路径存在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学生组织管理的特征分析
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工作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来自于学生,服务学生,这个组织建设得如何,管理得如何,直接决定了学生工作成效如何,传统学生组织存在着组织发展不平衡、现有的选拔机制比较僵化、现有激励机制效率不高、组织的活动不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组织成员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等弊端。
新时期学生组织应具备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三部分职能。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 学生自治组织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社团组织通过创办文艺类、实践类、学术类、体育类等众多的社团, 为学生丰富生活、锻炼能力、展示才华、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但学生组织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方面, 作用发挥不大, 不尽如意, 学生自治组织的性质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才使得学生对学生自治组织的信任度缺失。我国大学的学生组织尽管以“服务”作为其主要职能,但发挥的作用和对学生的帮助却很有限,学生无法通过学生组织尽情展现才能和得到发展。
但是,这样的传统学生组织管理架构和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下,难以达到理想的发展目标。这是因为在一元价值主导向多元价值并存转变的多元文化背景趋势下,传统学生组织架构和模式模式已面临诸多的困难和质疑,生搬硬套的组织架构转换可能带来效果的磨损,所以需要寻求有效的学生组织管理路径,用以化解这种质疑并以“伴生”的学生组织管理形态,与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融为一体。
二、国外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分析
国外高校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广泛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渗透于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对英、法、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组织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在理念、意识、运作方面都与国内高校学生组织存在较大不同。
(一)服务理念
通过研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组织除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素质拓展、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外,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已成为重要趋势,这与欧美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发展一脉相承。管理理念相对弱化,更多的是运行支持服务体系。
(二)自治意识
在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在学生组织管理上体现出较强的社会化、法制化特点。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与社会组织管理相似,学生自主性强,同时管理制度严密规范。学生组织的各项权利在法律上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保障,学生组织有充分的可能实现自治,代表学生的利益真正为学生服务。在有关于学生组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充分体现公正、平等的原则。
(三)社团运作
学生社团组织以美国高校最为活跃。主要的学生组织形式是学生社团,如学生政府、同会、艺术社团等。学校各项学生活动主要由社团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在学生生活中作用重大。有的大学还未社团的某项具体活动设立了专门的奖学金和激励。
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组织管理现状及离心因素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是目前我国进行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从办学体制到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全方位地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并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吸取和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对合作办学学生组织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组织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一)体制碰撞
学生组织管理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的一种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显然受体制殊同的影响。首先,当下中外政治、经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巨大不可否认,中国与西方在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价值取向、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培养目标等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势必引起办学相关者在政治信念、思维方式、办学模式、拓展途径等方面产生倾向性差异,进而影响到学生组织管理方式。
(二)本土创造
国际化教育的本土化创建需要。国际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开放和包容,但国际化教育的本土化创建过程还在继续。学生组织蓬勃壮大起来,而随之带来的一系列管理上的挑战和难题也摆在面前,如有限的学校资源的有序使用,学生组织发展前进到一定阶段的如何加以适时指导和引领,学生组织经费如何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监督等,许多方面的特殊性都需要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对于学生组织管理启用新思路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文化磕撞
通常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组织高度自治化,同时自负学生组织经营的预算,这样商业化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会促使学生追逐利益,追求物质享受,不利于学生的品德修养,易使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所以在文化体制不同的条件下,如果将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组织的运营方式生搬硬套,容易造成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组织管理“里外两张皮”的现状。 四、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组织管理的路径选择
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身位感也相应显得复杂而多维,如何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能够通过学生组织管理路径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一项亟待破解的难题,中外合作大学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新颖的教育方法具有其内在特殊性, 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有力的支撑。形成宏观的学生组织管理思路,超越低层次的“管学生型”管理模式阶段,构建适应性“发展型”学生组织建设模式是必然选择。
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和运作能够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的学生组织真正的中外文化融合,跨越差异、融合创新,以嵌入式的理念使学生自我管理在新的学生组织管理途径下获得更新的生命力。
(一)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是适应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德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大背景下,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发展成为校园学生组织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这些学生群体具有开放的心态,他们追求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的成功。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两种迥异的体制激烈碰撞下,通过传统的党团学生组织阶层式官僚式的管理体系难以达到有效管理和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建立一个系统、整体、全方位的项目化管理平台,是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满足不同学生的爱好、趣缘和需求,全面地服务、教育、引导学生就成为客观需要。
(二)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是“跳出管理抓管理”的实践形式
项目化管理的模式和架构是按照“跳出管理抓管理”的工作要求,从加强学生组织管理和德育教育实现的角度出发,将管理对象从传统学生干部拓展为全体学生,将工作方式由原有的命令式、任务式转变为吸引式、凝聚式,将组织架构由传统学生组织模式变为按趣缘结合的项目运作,改变了学生组织的工作载体。以项目化运作的学生组织来引领、推动学生组织管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以扁平化管理为导向的运作机制
各学生组织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有一定优势,如果进行整合,将成一种融合了项目管理理念的、既是一个独立单元又不脱离组织的合理的结构。此组织结构既服从学校安排的常规性活动,也存在为了完善自身而开展的特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把活动模块高效扭在一起,让学生发扬优点及特长,更大程度地融入组织当中,扩大组织影响力,提高组织办事效率,最终实现资源合理使用。
五、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的优势
(一)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组织引导化与服务化模式的有机结合
随着学生组织的发展要求组织的功能不能再局限于以往,要向更多丰富的内涵进行延伸。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和载体,体现了学生组织引导化、服务化运作的特征。首先,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有利于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其次,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有利于整合资源。通过整合内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组织的活力和动力,使学生组织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的发挥和延伸,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
(二)体现了学生组织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有机结合
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能够较好的将外部管理任务和目标以柔性的方式内化为整个组织内部主动性源泉。将以往刚性的强硬的外部管理演化成为项目监督和管理的目标。学生组织内部则是以承接项目为契机,将各个环节和程序中应配有的制度进行自发的完善,从而达到顺利运作的目的。所以项目管理能够有效的内化外部任务目标同时激发内部管理和组织有序性和主动性,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三)探索离开行政权力支撑下开展学生组织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没有采用指令的方式开展工作,而是立足于服务,通过服务、凝聚和引领三个工作重点,提供系统性、整体性、全方位的服务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从单纯的管理到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提高了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一个组织的骨干成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骨干的规划决策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激发自主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将松散性、流动性强的学生紧密地团结在组织周围,切实加强了在学生组织建设领域的号召力。
通过学生组织的项目化改造,不仅是为应对国际化教育的复杂环境应运而生德育模式变革,同时也是对传统大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延伸,更是国际化教育中国模式的有益探索。这种模式能够克服传统大学科层制的学生组织管理架构与方式在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中难以适应和发展的缺点,以学生组织高度自治、充分法治、提倡服务等作为目标促进组织的良好发展,为学生组织更有活力的发展提供了一条较为合适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秀彦.当前大学生自治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Z1).
[2]羽离子.英国大学学联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实践.贵州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钱海峰.在高校学生自治组织中实施使命管理的探索. 理工高教研究.2009(28).
关键词 中外合作 办学 学生组织管理 项目化管理
作者简介:李佳璐,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398
在国家“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不同国家间文化教育交流的日趋增多,中外合作办学孕育而生。在此大背景下,学生组织管理也较之我国传统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存在其特殊性。一方面,多元意识共果学生组织发展,助益时代、携手未来,另一方面,文明冲突问题如影随形,学生组织发展形态各异。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探究学生组织管理路径存在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学生组织管理的特征分析
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工作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来自于学生,服务学生,这个组织建设得如何,管理得如何,直接决定了学生工作成效如何,传统学生组织存在着组织发展不平衡、现有的选拔机制比较僵化、现有激励机制效率不高、组织的活动不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组织成员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等弊端。
新时期学生组织应具备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三部分职能。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 学生自治组织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社团组织通过创办文艺类、实践类、学术类、体育类等众多的社团, 为学生丰富生活、锻炼能力、展示才华、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但学生组织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方面, 作用发挥不大, 不尽如意, 学生自治组织的性质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才使得学生对学生自治组织的信任度缺失。我国大学的学生组织尽管以“服务”作为其主要职能,但发挥的作用和对学生的帮助却很有限,学生无法通过学生组织尽情展现才能和得到发展。
但是,这样的传统学生组织管理架构和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下,难以达到理想的发展目标。这是因为在一元价值主导向多元价值并存转变的多元文化背景趋势下,传统学生组织架构和模式模式已面临诸多的困难和质疑,生搬硬套的组织架构转换可能带来效果的磨损,所以需要寻求有效的学生组织管理路径,用以化解这种质疑并以“伴生”的学生组织管理形态,与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融为一体。
二、国外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分析
国外高校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广泛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渗透于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对英、法、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组织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在理念、意识、运作方面都与国内高校学生组织存在较大不同。
(一)服务理念
通过研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组织除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素质拓展、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外,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已成为重要趋势,这与欧美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发展一脉相承。管理理念相对弱化,更多的是运行支持服务体系。
(二)自治意识
在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在学生组织管理上体现出较强的社会化、法制化特点。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与社会组织管理相似,学生自主性强,同时管理制度严密规范。学生组织的各项权利在法律上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保障,学生组织有充分的可能实现自治,代表学生的利益真正为学生服务。在有关于学生组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充分体现公正、平等的原则。
(三)社团运作
学生社团组织以美国高校最为活跃。主要的学生组织形式是学生社团,如学生政府、同会、艺术社团等。学校各项学生活动主要由社团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在学生生活中作用重大。有的大学还未社团的某项具体活动设立了专门的奖学金和激励。
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组织管理现状及离心因素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是目前我国进行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从办学体制到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全方位地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并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吸取和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对合作办学学生组织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组织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一)体制碰撞
学生组织管理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的一种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显然受体制殊同的影响。首先,当下中外政治、经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巨大不可否认,中国与西方在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价值取向、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培养目标等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势必引起办学相关者在政治信念、思维方式、办学模式、拓展途径等方面产生倾向性差异,进而影响到学生组织管理方式。
(二)本土创造
国际化教育的本土化创建需要。国际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开放和包容,但国际化教育的本土化创建过程还在继续。学生组织蓬勃壮大起来,而随之带来的一系列管理上的挑战和难题也摆在面前,如有限的学校资源的有序使用,学生组织发展前进到一定阶段的如何加以适时指导和引领,学生组织经费如何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监督等,许多方面的特殊性都需要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对于学生组织管理启用新思路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文化磕撞
通常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组织高度自治化,同时自负学生组织经营的预算,这样商业化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会促使学生追逐利益,追求物质享受,不利于学生的品德修养,易使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所以在文化体制不同的条件下,如果将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组织的运营方式生搬硬套,容易造成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组织管理“里外两张皮”的现状。 四、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组织管理的路径选择
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身位感也相应显得复杂而多维,如何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能够通过学生组织管理路径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一项亟待破解的难题,中外合作大学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新颖的教育方法具有其内在特殊性, 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有力的支撑。形成宏观的学生组织管理思路,超越低层次的“管学生型”管理模式阶段,构建适应性“发展型”学生组织建设模式是必然选择。
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和运作能够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的学生组织真正的中外文化融合,跨越差异、融合创新,以嵌入式的理念使学生自我管理在新的学生组织管理途径下获得更新的生命力。
(一)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是适应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德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大背景下,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发展成为校园学生组织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这些学生群体具有开放的心态,他们追求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的成功。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两种迥异的体制激烈碰撞下,通过传统的党团学生组织阶层式官僚式的管理体系难以达到有效管理和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建立一个系统、整体、全方位的项目化管理平台,是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满足不同学生的爱好、趣缘和需求,全面地服务、教育、引导学生就成为客观需要。
(二)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是“跳出管理抓管理”的实践形式
项目化管理的模式和架构是按照“跳出管理抓管理”的工作要求,从加强学生组织管理和德育教育实现的角度出发,将管理对象从传统学生干部拓展为全体学生,将工作方式由原有的命令式、任务式转变为吸引式、凝聚式,将组织架构由传统学生组织模式变为按趣缘结合的项目运作,改变了学生组织的工作载体。以项目化运作的学生组织来引领、推动学生组织管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以扁平化管理为导向的运作机制
各学生组织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有一定优势,如果进行整合,将成一种融合了项目管理理念的、既是一个独立单元又不脱离组织的合理的结构。此组织结构既服从学校安排的常规性活动,也存在为了完善自身而开展的特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把活动模块高效扭在一起,让学生发扬优点及特长,更大程度地融入组织当中,扩大组织影响力,提高组织办事效率,最终实现资源合理使用。
五、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的优势
(一)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组织引导化与服务化模式的有机结合
随着学生组织的发展要求组织的功能不能再局限于以往,要向更多丰富的内涵进行延伸。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和载体,体现了学生组织引导化、服务化运作的特征。首先,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有利于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其次,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有利于整合资源。通过整合内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组织的活力和动力,使学生组织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的发挥和延伸,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
(二)体现了学生组织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有机结合
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能够较好的将外部管理任务和目标以柔性的方式内化为整个组织内部主动性源泉。将以往刚性的强硬的外部管理演化成为项目监督和管理的目标。学生组织内部则是以承接项目为契机,将各个环节和程序中应配有的制度进行自发的完善,从而达到顺利运作的目的。所以项目管理能够有效的内化外部任务目标同时激发内部管理和组织有序性和主动性,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三)探索离开行政权力支撑下开展学生组织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学生组织项目化管理没有采用指令的方式开展工作,而是立足于服务,通过服务、凝聚和引领三个工作重点,提供系统性、整体性、全方位的服务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从单纯的管理到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提高了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一个组织的骨干成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骨干的规划决策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激发自主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将松散性、流动性强的学生紧密地团结在组织周围,切实加强了在学生组织建设领域的号召力。
通过学生组织的项目化改造,不仅是为应对国际化教育的复杂环境应运而生德育模式变革,同时也是对传统大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延伸,更是国际化教育中国模式的有益探索。这种模式能够克服传统大学科层制的学生组织管理架构与方式在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中难以适应和发展的缺点,以学生组织高度自治、充分法治、提倡服务等作为目标促进组织的良好发展,为学生组织更有活力的发展提供了一条较为合适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秀彦.当前大学生自治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Z1).
[2]羽离子.英国大学学联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实践.贵州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钱海峰.在高校学生自治组织中实施使命管理的探索. 理工高教研究.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