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播出,一口章丘铁锅迅速成为了“网红”。作为烹饪之器的锅,它的进化和演变史,浓缩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史,同时也孕生了中华民族的烹饪文明。
石上燔肉饮食文明的“觉醒”
人类经历过漫长的生食阶段,直到对火有了认知并且学会保存和控制火种,才一步步走向了熟食阶段。最初,古人只是把猎取的动物和采摘的食物直接放到火上烤熟,因此,烧烤可以说是最原始的烹饪方法。
在石器时代,还有一种烹制食物的方法—“石烹”,利用的是烧至炽热的石块。石烹的方法不一,既可以把食物埋到烧红的石块底下进行烹制,也可以把烧红的石块投入到装有水的容器内,以加热水至沸来煮熟食物。
久负盛名的怒江石板粑粑就是古老的石烹方法的遗存。用于烹制食物的石板看似简陋,但却是经过严格挑选和处理的,选用当地特有的一种青黑色页岩,而且最好是背阴背风山崖上的石头。选好的石材还要经过多道工序的修整、加工、打磨、抛光和烘烤。所以,石板火烧不坏、水浇不裂,既无油也不粘锅。
陶制炊器叩开烹饪文明大门
我国最早使用的烹饪之器是陶器,早期多是陶罐和陶釜。用作炊器的陶罐一般都是高筒且腹部较大,而陶釜的形状与现在的烧锅差不多,可以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锅。
陶釜是用泥土焙烧而成的,窑火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防止陶釜在烹饪时发生烧裂现象,古人在陶土中特意掺入了一定比例的砂粒或谷壳、蚌壳末等。
用陶罐和陶釜烹饪食物时需要用石头块支起来。后来,自带三条腿的炊具就诞生了,这就是鼎和鬲(lì)。其中,鼎是一种三足支锅,而且三条腿都是实心的,有的鼎还有鼎耳和鼎盖。鬲在形状上与鼎十分类似,也自带三条腿,不过腿部是中空的,所以鬲在烹饪时受热面积要比同容量的鼎或釜大一些,烹煮食物要快一些。
陶甑(zèng)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大发明,并因此首创了蒸食这种独特的烹饪方式。陶甑是一种平底并有好些小孔的容器,把食物放在陶甑里,然后再将其套在陶鬲或陶鼎上方,则可以利用陶鬲或陶鼎烧出的蒸汽来蒸熟食物。后来还出现了下部是陶鬲上部是陶甑的专门蒸饭用炊器,这种组合炊器叫作陶甗(yǎn)。从考古资料看,我们的祖先在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陶甗。
陶器在烹饪领域的应用,使得我国的烹饪文明发生了重要变化。一些重要的烹饪方法应运而生,如煮、焖、炖、熬、蒸等,为我国古代饮食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撑。
青铜炊器烹饪技艺的大发展
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利用纯铜了,并有了初步的青铜冶炼技术。由于纯铜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如质地较软、易弯曲,所以铸造工具和器物是不用纯铜的。古人发现,铜冶炼时加入一些锡会大幅度提高铜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同时降低了金属的熔点。人们把这种铜锡合金(也可以含有铅)叫作青铜或锡青铜。原来,纯铜的颜色为紫红,纯锡的颜色为银白,而铜锡合金的颜色一般呈青灰色,故名青铜。其实,青铜的颜色也会因锡的含量不同而不同,如出现红、橘黄、黄、浅黄、银灰等颜色。商周时代是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期,青铜冶炼和制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青铜器的诞生更是促进了烹饪文明的发展。青铜炊器相较陶制炊器来说,不仅具有可塑性,不易破碎和变形等特性,而且硬度更高,传热性能更好,因此逐渐取代陶制炊器而成为了青铜时代特有的烹饪器具。
说起青铜炊器,不能不说青铜鼎。作为古代的一种烹饪之器,青铜鼎最初用来烹煮肉食或盛放肉类。青铜鼎大多为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春秋晚期之后,青铜鼎的形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大多都有器盖。虽然是一种烹饪之器,但专门用于烹饪的青铜鼎其实并不多,青铜鼎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礼器,特别是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之后,青铜鼎就被视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世由此也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青铜炊器的形状也沿袭了陶制炊器,如拥有特征的袋形腹和三个较短中空足的青铜鬲。青铜鬲的形状特点使其具有较大的受火面积,从而能较快地煮熟食物,但空心的足很难清洗干净,所以到了秦汉时期,青铜鬲基本上就绝迹了。
青铜鬲和青铜甑可以分铸,分别使用,也可以合铸一体,称为青铜甗,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三联甗,是迄今发现的一个罕见的复合炊具。这说明,早在3000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既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也能增加食物品类和总量的新型青铜炊具。
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炊器获得了蓬勃发展。由于青铜炊器较陶制炊器具有更多的优点,如不易破碎,传热性能好等,再加上西周时期农业、牧业、渔业有了新的发展,使得烹饪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高温油熟法就是一个重要发展,从而诞生了炒、煎、炸等一些新的烹饪方法。
铁器炊器烹饪文明的新飞跃
我国的冶铁业大约诞生于战国时期,据说那时就有铁鼎了,但还没有被普遍应用。大约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冶铁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铁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铁制炊器的应用使我国的烹饪文明逐步进入成熟期。由于铁器的普及,铁釜、铁锅逐渐走入平民生活,使得烹饪技艺获得了蓬勃发展。
铁制炊器具有传热快、耐高温的特点,并且较青铜炊器更轻便一些,因此基于高温油熟基础上的新型烹飪方法应运而生,如各种煎炸、翻炒、爆炒、湿炒、干炒、煸炒、生炒、熟炒等。当然,铁器时代的烹饪大繁荣,还得益于烹饪原料的丰裕和多种燃料的应用和普及。
现在,铁锅已成为国人最常用的烹饪之器,其特征是顶部开口大,圆底或者半圆底,有手柄。传统的铁锅坚固耐用、受热均匀,在导热方面效果很好。铁锅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引起化学反应。炒菜时溶出的少量铁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
我国古代烹饪见证了石上燔肉、陶制炊器、青铜炊器、铁制炊器的逐阶进步,并使得我国的烹饪文明产生了质的飞跃,同时还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