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班级日记》这种沟通交流形式,并重点分析了其在大学生沟通交流、乃至大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班级日记》 大学生 沟通交流 作用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实施教育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思想、爱好、知识架构、特长、甚至身体状况等。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无论是教育还是自我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大学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基础之上。因此,探索和研究大学生有效沟通交流形式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显得非常必要,也很重要。
《班级日记》作为一种书面沟通交流形式,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在学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1 目前大学生沟通交流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沟通交流形式单一,同学们之间了解不够深入,缺乏相互探讨和学习。大学生之间了解的途径还不够丰富,老师与学生的沟通途径也比较单一,作为教育者还应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1.1 目前大学生中沟通交流的主要形式
1.1.1 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形式
目前大学生之间沟通的形式主要是以一些活动为载体通过聊天的形式进行的,比如班级活动、年级活动、网络聊天等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组织和参与中相互沟通,在这些活动当中真正坐在一起做交流的是少数学生,讨论的话题自然也是活动相关内容,同时也不具有反馈性,作为教育方自然也无法通过这种形式获得更多的受教育者的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总体上来讲这些交流沟通的形式具有范围小、不深入、内容欠丰富、不具有保留性、反馈性差等特点。
1.1.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主要形式
大部分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可能更多是发生在课堂上,这种沟通很大程度上讲是单向沟通。从内容上讲,更多的是学科知识。虽然在课堂上也能接触到学生某些行为反应,但是限于课堂的教学环境,老师也很难深入了解到学生思想心理等深层次的东西。
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通常根据工作的需要,也通过校园论坛、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但是很显然这些方式也存在着局限性,无论从覆盖率上还是信息的有效性上都是有限的。
1.2 大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大学生之间沟通呈现兴趣化、网络化和单一化的特点,大学生讨论交流的话题大多与自己的兴趣有关,但有共同兴趣的同学毕竟是少数,这样就直接导致交流讨论的范围缩小。网络交流具有不固定性,交流范围相对较小的特点。从沟通形式上讲,比较单一。这样导致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出现不深入、内容不丰富、反馈性差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呈现信息来源单一、信息不全面、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在现有基础上探索一种可反馈的更加有效的沟通交流形式显得非常必要,同时也是对现有大学生沟通交流形式的极大补充。从而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2 关于《班级日记》
2.1 什么是《班级日记》
《班级日记》强调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全景式,原生态,持续性地记录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内容没有限制,只要学生想说的,只要是学生内心的话都可以写下来,班级里面的每个同学每天都可以拥有《班级日记》一天,这一天,你可以翻阅其他同学留下的心语,同时,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想分享的任何东西(心情、爱好、影评等等)。学生的写作,取材广泛,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随感,往往流露出学生的真情实感,点滴之间,其人生理念往往得到真实的反映。老师应有针对性的给予引导,从而有力地促成学生能力的提升,品性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等,使其健康成长。
2.2 如何开展《班级日记》
本活动由各班团支书负责本班日志簿的流动和保护。日志的记录可按不同的方式轮流进行,但必须保证每人每学期日志数不少于3篇。
《班级日记》可根据不同时间段、同学状态、社会现象等设置不同的主题,由各年级团总支或团支部自定。不仅可以记录自己或同学的学习、生活,也可以对课堂的状况做以记录。比如老师的激励或批评,或者对老师讲课的客观评价等。
同学在写日志的过程中应把握“真实,原创,特色,责任,水平”的原则,可以用文字,图画等不同的方式,但不得含有恶意的侮辱,攻击等性质的语言。
每周五各班团支书将本班《班级日记》交到各年级团总支处,并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对日志做以点评,并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日志编辑上传网页,供更多的人分享。
3《班级日记》在大学生沟通交流中发挥的作用
大学生班集体作为学生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班级里的充分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充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日记》作为一种直接沟通的有效形式,是目前大学生沟通和交流形式的有效补充,对大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3.1《班级日记》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沟通形式
大学班级作为大学里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各项活动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这种组织形式上,建立一种相对稳定有效的沟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大学生探讨和交流的有效平台。
3.2《班级日记》能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互相团结
《班级日记》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在于每个同学都要记日记,这是一个自我表达、自我展现的过程。在写日记之前,大部分同学都会看一看其同学的写的日记,这样在一看一写的过程中增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这样建立起来的沟通是真实的、可信的。在日记中同学们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大家的思想认识就会趋于统一,在了解别人的基础上同学们就会更加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大家的互相团结。
3.3《班级日记》是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
《班级日记》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可以要求同学们记完日记后,都必须推荐一部电影或一本书或一首歌等,这无形中给大家增加了学习交流的资源。在班级日记当中,有的反映的是自己的思想认识,也有的是对自己学习方法的介绍等等。对于这些,接过日记本的同学就会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反思。而这一过程即是同学们自我教育的过程,对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4《班级日记》是教育者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
大学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而这些过程都应该建立在对同学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班级日记》是每个同学参与的一项比较深入的书面交流活动,老师通过对学生在交流过程所呈现的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状态、性格、兴趣等深层次的信息,而掌握这些信息对于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提高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班级日记》是当代大学生沟通交流中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真实、深入、可反馈和可研究性等特点,是大学生传统交流沟通形式的一个有效补充,在大学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日记》 大学生 沟通交流 作用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实施教育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思想、爱好、知识架构、特长、甚至身体状况等。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无论是教育还是自我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大学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基础之上。因此,探索和研究大学生有效沟通交流形式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显得非常必要,也很重要。
《班级日记》作为一种书面沟通交流形式,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在学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1 目前大学生沟通交流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沟通交流形式单一,同学们之间了解不够深入,缺乏相互探讨和学习。大学生之间了解的途径还不够丰富,老师与学生的沟通途径也比较单一,作为教育者还应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1.1 目前大学生中沟通交流的主要形式
1.1.1 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形式
目前大学生之间沟通的形式主要是以一些活动为载体通过聊天的形式进行的,比如班级活动、年级活动、网络聊天等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组织和参与中相互沟通,在这些活动当中真正坐在一起做交流的是少数学生,讨论的话题自然也是活动相关内容,同时也不具有反馈性,作为教育方自然也无法通过这种形式获得更多的受教育者的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总体上来讲这些交流沟通的形式具有范围小、不深入、内容欠丰富、不具有保留性、反馈性差等特点。
1.1.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主要形式
大部分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可能更多是发生在课堂上,这种沟通很大程度上讲是单向沟通。从内容上讲,更多的是学科知识。虽然在课堂上也能接触到学生某些行为反应,但是限于课堂的教学环境,老师也很难深入了解到学生思想心理等深层次的东西。
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通常根据工作的需要,也通过校园论坛、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但是很显然这些方式也存在着局限性,无论从覆盖率上还是信息的有效性上都是有限的。
1.2 大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大学生之间沟通呈现兴趣化、网络化和单一化的特点,大学生讨论交流的话题大多与自己的兴趣有关,但有共同兴趣的同学毕竟是少数,这样就直接导致交流讨论的范围缩小。网络交流具有不固定性,交流范围相对较小的特点。从沟通形式上讲,比较单一。这样导致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出现不深入、内容不丰富、反馈性差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呈现信息来源单一、信息不全面、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在现有基础上探索一种可反馈的更加有效的沟通交流形式显得非常必要,同时也是对现有大学生沟通交流形式的极大补充。从而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2 关于《班级日记》
2.1 什么是《班级日记》
《班级日记》强调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全景式,原生态,持续性地记录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内容没有限制,只要学生想说的,只要是学生内心的话都可以写下来,班级里面的每个同学每天都可以拥有《班级日记》一天,这一天,你可以翻阅其他同学留下的心语,同时,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想分享的任何东西(心情、爱好、影评等等)。学生的写作,取材广泛,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随感,往往流露出学生的真情实感,点滴之间,其人生理念往往得到真实的反映。老师应有针对性的给予引导,从而有力地促成学生能力的提升,品性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等,使其健康成长。
2.2 如何开展《班级日记》
本活动由各班团支书负责本班日志簿的流动和保护。日志的记录可按不同的方式轮流进行,但必须保证每人每学期日志数不少于3篇。
《班级日记》可根据不同时间段、同学状态、社会现象等设置不同的主题,由各年级团总支或团支部自定。不仅可以记录自己或同学的学习、生活,也可以对课堂的状况做以记录。比如老师的激励或批评,或者对老师讲课的客观评价等。
同学在写日志的过程中应把握“真实,原创,特色,责任,水平”的原则,可以用文字,图画等不同的方式,但不得含有恶意的侮辱,攻击等性质的语言。
每周五各班团支书将本班《班级日记》交到各年级团总支处,并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对日志做以点评,并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日志编辑上传网页,供更多的人分享。
3《班级日记》在大学生沟通交流中发挥的作用
大学生班集体作为学生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班级里的充分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充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日记》作为一种直接沟通的有效形式,是目前大学生沟通和交流形式的有效补充,对大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3.1《班级日记》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沟通形式
大学班级作为大学里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各项活动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这种组织形式上,建立一种相对稳定有效的沟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大学生探讨和交流的有效平台。
3.2《班级日记》能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互相团结
《班级日记》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在于每个同学都要记日记,这是一个自我表达、自我展现的过程。在写日记之前,大部分同学都会看一看其同学的写的日记,这样在一看一写的过程中增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这样建立起来的沟通是真实的、可信的。在日记中同学们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大家的思想认识就会趋于统一,在了解别人的基础上同学们就会更加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大家的互相团结。
3.3《班级日记》是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
《班级日记》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可以要求同学们记完日记后,都必须推荐一部电影或一本书或一首歌等,这无形中给大家增加了学习交流的资源。在班级日记当中,有的反映的是自己的思想认识,也有的是对自己学习方法的介绍等等。对于这些,接过日记本的同学就会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反思。而这一过程即是同学们自我教育的过程,对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4《班级日记》是教育者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
大学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而这些过程都应该建立在对同学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班级日记》是每个同学参与的一项比较深入的书面交流活动,老师通过对学生在交流过程所呈现的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状态、性格、兴趣等深层次的信息,而掌握这些信息对于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提高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班级日记》是当代大学生沟通交流中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真实、深入、可反馈和可研究性等特点,是大学生传统交流沟通形式的一个有效补充,在大学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