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与德育息息相关,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提高师德修养;其次,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求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德育
德育是“五育”之首,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中小学校中,德育主要为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学会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人、成才。因此,为实现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提高师德修养,堅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
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并不断学习,忠于本职工作,坚持备好课、上好课,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广泛阅读数学专著,加强师德学习,提高自身数学学科修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优良的教风,美的语言、美的行动、美的心灵去影响学生,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榜样的影响,在无形地渗透德育。
二、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数学教师要广泛阅读数学刊物,认真备课、设计教法、结合教材,合理利用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时间,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1.结合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搜集数学素材,首先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墨经》中对圆的定义比欧洲早一个世纪;《周髀算经》中提出勾股定理公式“勾三股四弦五”;我国三国时期东吴的“赵爽弦图”成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数学大会的会标;魏晋期间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中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论述;我国《九章算术》最早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等,而直到十六世纪,欧洲还不承认也不知道有比零更小的数;我国古代在解方程方面有很大成就;等等。其次,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等,告诉学生数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掌握科技本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再次,教师可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适当讲述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等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和取得的成就,以数学家为榜样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正确的政治观念。
2.结合数学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学生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不仅是理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严谨治学的态度,还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对立统一的观点。如:实数中的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实数范围内既对立又统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方程中的“未知”与“已知”,实数的“正”与“负”,函数中的“常量”与“变量”,“正比”与“反比”,集合中“个性”与“共性”等都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再如:几何图形中体现了普遍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这三种图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有区别;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等相对运动,可以得到不同的位置关系。
3.结合数学美感,对学生进行“数学美”教育
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对称美等,是数学内容融入学生情感的产物。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多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实施“数学美”教育。如:在教学时用几何画板动漫直观形象地演示直线和圆运动变化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一种动态变化的美;也可以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课文《日出》中太阳升起的片段,太阳和海平面仿佛圆和直线,激发学生的灵感,感受运动变化之美,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生活中美的事物,调动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再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顺水、逆水问题时,为了讲清水流速度对船的速度的影响,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利用班班通播放船在江中顺流而下、快速航行的画面,或者播放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的音乐实景片段,通过优美的诗句和熟悉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船的“顺水之快”,了解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接着再让学生回忆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或播放纤夫拉船的画面,使学生在脑中浮现“逆水之慢”的画面,了解船的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这样寓教于乐,情景交融,声情并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新知。在数学教学中美的事物普遍存在,数学教师应及时发现美,捕捉美的事物,让学生感应美的东西,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4.结合数学语言,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求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定义、定理,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语言表达力求严谨、完整。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周密严谨、合乎逻辑,不能疏漏、不能前后矛盾、不能出现语病,更不能为了简略而忽略数学语言的完整性。如:讲解平行线的定义,不能忽略了“在同一平面内”的重要条件;幂的运算中,一个数的零次幂等于1,不能忽略“这个数不等于0”的前提条件;讲解圆周角的定义,必须强调“角的两边与圆相交”这个重要条件;等等。否则,这些定义就会产生错误,而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是语言不准确、不严谨。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数学语言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求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措施,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作为数学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学陶师陶”、为人师表的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对学生进行“数学美”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教育,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求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责任编辑:赵潇晗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德育
德育是“五育”之首,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中小学校中,德育主要为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学会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人、成才。因此,为实现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提高师德修养,堅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
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并不断学习,忠于本职工作,坚持备好课、上好课,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广泛阅读数学专著,加强师德学习,提高自身数学学科修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优良的教风,美的语言、美的行动、美的心灵去影响学生,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榜样的影响,在无形地渗透德育。
二、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数学教师要广泛阅读数学刊物,认真备课、设计教法、结合教材,合理利用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时间,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1.结合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搜集数学素材,首先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墨经》中对圆的定义比欧洲早一个世纪;《周髀算经》中提出勾股定理公式“勾三股四弦五”;我国三国时期东吴的“赵爽弦图”成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数学大会的会标;魏晋期间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中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论述;我国《九章算术》最早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等,而直到十六世纪,欧洲还不承认也不知道有比零更小的数;我国古代在解方程方面有很大成就;等等。其次,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等,告诉学生数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掌握科技本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再次,教师可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适当讲述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等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和取得的成就,以数学家为榜样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正确的政治观念。
2.结合数学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学生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不仅是理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严谨治学的态度,还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对立统一的观点。如:实数中的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实数范围内既对立又统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方程中的“未知”与“已知”,实数的“正”与“负”,函数中的“常量”与“变量”,“正比”与“反比”,集合中“个性”与“共性”等都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再如:几何图形中体现了普遍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这三种图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有区别;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等相对运动,可以得到不同的位置关系。
3.结合数学美感,对学生进行“数学美”教育
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对称美等,是数学内容融入学生情感的产物。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多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实施“数学美”教育。如:在教学时用几何画板动漫直观形象地演示直线和圆运动变化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一种动态变化的美;也可以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课文《日出》中太阳升起的片段,太阳和海平面仿佛圆和直线,激发学生的灵感,感受运动变化之美,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生活中美的事物,调动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再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顺水、逆水问题时,为了讲清水流速度对船的速度的影响,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利用班班通播放船在江中顺流而下、快速航行的画面,或者播放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的音乐实景片段,通过优美的诗句和熟悉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船的“顺水之快”,了解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接着再让学生回忆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或播放纤夫拉船的画面,使学生在脑中浮现“逆水之慢”的画面,了解船的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这样寓教于乐,情景交融,声情并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新知。在数学教学中美的事物普遍存在,数学教师应及时发现美,捕捉美的事物,让学生感应美的东西,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4.结合数学语言,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求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定义、定理,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语言表达力求严谨、完整。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周密严谨、合乎逻辑,不能疏漏、不能前后矛盾、不能出现语病,更不能为了简略而忽略数学语言的完整性。如:讲解平行线的定义,不能忽略了“在同一平面内”的重要条件;幂的运算中,一个数的零次幂等于1,不能忽略“这个数不等于0”的前提条件;讲解圆周角的定义,必须强调“角的两边与圆相交”这个重要条件;等等。否则,这些定义就会产生错误,而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是语言不准确、不严谨。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数学语言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求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措施,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作为数学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学陶师陶”、为人师表的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对学生进行“数学美”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教育,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求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