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学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的存在只是种形势,不受学生与教师的重视的情况已逐渐伴随社会发展,同时在与小学与高中,乃至高中与大学的顺利衔接形势下有所转变,传统小学计算机重形势轻实质,重知识轻能力已不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这里对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这个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能力的掌握已成为适应社会的必须。书到用时方恨少,作为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师的我们,不能总认为小学生年纪尚小,时间尚多,不够重视小学计算机与科学教育。恰恰相反,我们要从小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第一堂课的时候就树立其正确的观点,让其知道掌握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为做好与高中、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衔接打好基础。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计算机与科学课程应将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等在长远目标下进行改革,进而提高小学生计算机能力。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消化与接受能力的情况下,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有限的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提高课堂有效性。
1 计算机信息与技术教学目标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接轨,学生应从小学教育开始进入对计算机能力掌握过程,如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软硬件基础知识等。虽然是小学阶段,课程一旦开设了就应认真看待,珍惜课时安排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计算机科目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教学目标为拥有计算机开发能力,让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工具进行分辨问题的思想意识与能力,提升学生计算机信息素质,同时也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按三个层次进行,分别为文化基础的教育、技术基础的教育以及应用基础的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在内,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应以培养素质为核心目标,将知识素质作为教育目标的主体。而这些基本素质与计算机能力虽然不要求小学生就必须具备,但是应以此作为目标,对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教学目标加以适当改革,并在小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机课程时就将掌握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灌输至脑海中,只有将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让学生体会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有助于使学生的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学习转被动为主动。同时学校教育应该体现的是“能力本位”,也就是说,计算机教育在从小学开始就要准确而清晰地将目标定位好,不仅注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开始结合小学生的兴趣与接受能力,适当开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不能因课时少等限制因素而趋于形式,而要从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上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 遵循精简原则对课程进行设置
当下,国内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极不完善,存在普遍问题,如课程的設置并不能全面包含小学计算机教学目标,不能有效利用小学有限的计算机课时,一堂课下来,不论从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技能上均不能让学生有着明显收获,内容单一,趋于形式化,课程的设置不能周全考虑到与其它课程的关联性,进而不助于提高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重要性的认知度等。都使得小学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显得不合理,影响了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学生计算机素质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因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最为直接并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注重科学的课程设置的重要性,结合教育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精简,建设科学合理也不失全面的课程设置。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的设置要将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因而课程的设置要将计算机课程作为培养这些能力的工具,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好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尤其在还是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这种课程设置观点极为重要。而另一方面作为应用能力较强的计算机课程,这一点更为重要,不单符合课程改革核心,同时也是考核一课程是否为精品的客观标准之一。因而,我们要结合实际,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围绕技能应用进行全面课程设置改革,设置精品课程。只有如此,才有助于通过学校课程教育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出具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与素质教育接轨。
3 改革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关联起来
计算机科目实践性很强,教师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操作训练的课时与内容分配,合理安排讲与练,要做到精讲,多留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际练,也就是所谓的精讲多练。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讲时,充分利用时间对教学内容的精髓给予讲解,点出内容基本知识点,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复述”与传授表面的知识,,然后节余出更多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指导与讲,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因而,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中,要将实践操作教育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基于此,每位计算机教师,要做好科学的统筹规划与安排,将计算机实验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教师应该将能力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4 完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作为计算机教师,我们不仅应该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计算机的更新速度比较快,这就要求么我们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果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就会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面对新出现的知识,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学生就会落后。因此,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要将教学的重点逐渐转向“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提相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就所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倡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课堂学习,我们在让学生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服务于社会。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不少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师是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虽然认为小学计算机不用过于专业,但从小学开始由专业教师进进门,对提升小学计算机素质是有意义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进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否则,我们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提高我们的水平,比如,我们可以积极地参与相关的科研工作,积极地学习新知识,积极地学习新技术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才能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其龙.西方国家中小学的分组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中心校,内蒙古包头 014000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这个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能力的掌握已成为适应社会的必须。书到用时方恨少,作为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师的我们,不能总认为小学生年纪尚小,时间尚多,不够重视小学计算机与科学教育。恰恰相反,我们要从小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第一堂课的时候就树立其正确的观点,让其知道掌握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为做好与高中、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衔接打好基础。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计算机与科学课程应将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等在长远目标下进行改革,进而提高小学生计算机能力。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消化与接受能力的情况下,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有限的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提高课堂有效性。
1 计算机信息与技术教学目标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接轨,学生应从小学教育开始进入对计算机能力掌握过程,如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软硬件基础知识等。虽然是小学阶段,课程一旦开设了就应认真看待,珍惜课时安排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计算机科目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教学目标为拥有计算机开发能力,让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工具进行分辨问题的思想意识与能力,提升学生计算机信息素质,同时也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按三个层次进行,分别为文化基础的教育、技术基础的教育以及应用基础的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在内,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应以培养素质为核心目标,将知识素质作为教育目标的主体。而这些基本素质与计算机能力虽然不要求小学生就必须具备,但是应以此作为目标,对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教学目标加以适当改革,并在小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机课程时就将掌握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灌输至脑海中,只有将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让学生体会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有助于使学生的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学习转被动为主动。同时学校教育应该体现的是“能力本位”,也就是说,计算机教育在从小学开始就要准确而清晰地将目标定位好,不仅注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开始结合小学生的兴趣与接受能力,适当开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不能因课时少等限制因素而趋于形式,而要从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上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 遵循精简原则对课程进行设置
当下,国内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极不完善,存在普遍问题,如课程的設置并不能全面包含小学计算机教学目标,不能有效利用小学有限的计算机课时,一堂课下来,不论从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技能上均不能让学生有着明显收获,内容单一,趋于形式化,课程的设置不能周全考虑到与其它课程的关联性,进而不助于提高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重要性的认知度等。都使得小学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显得不合理,影响了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学生计算机素质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因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最为直接并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注重科学的课程设置的重要性,结合教育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精简,建设科学合理也不失全面的课程设置。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的设置要将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因而课程的设置要将计算机课程作为培养这些能力的工具,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好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尤其在还是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这种课程设置观点极为重要。而另一方面作为应用能力较强的计算机课程,这一点更为重要,不单符合课程改革核心,同时也是考核一课程是否为精品的客观标准之一。因而,我们要结合实际,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围绕技能应用进行全面课程设置改革,设置精品课程。只有如此,才有助于通过学校课程教育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出具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与素质教育接轨。
3 改革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关联起来
计算机科目实践性很强,教师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操作训练的课时与内容分配,合理安排讲与练,要做到精讲,多留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际练,也就是所谓的精讲多练。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讲时,充分利用时间对教学内容的精髓给予讲解,点出内容基本知识点,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复述”与传授表面的知识,,然后节余出更多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指导与讲,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因而,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中,要将实践操作教育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基于此,每位计算机教师,要做好科学的统筹规划与安排,将计算机实验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教师应该将能力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4 完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作为计算机教师,我们不仅应该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计算机的更新速度比较快,这就要求么我们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果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就会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面对新出现的知识,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学生就会落后。因此,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要将教学的重点逐渐转向“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提相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就所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倡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课堂学习,我们在让学生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服务于社会。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不少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师是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虽然认为小学计算机不用过于专业,但从小学开始由专业教师进进门,对提升小学计算机素质是有意义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进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否则,我们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提高我们的水平,比如,我们可以积极地参与相关的科研工作,积极地学习新知识,积极地学习新技术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才能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其龙.西方国家中小学的分组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中心校,内蒙古包头 0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