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踏上一座城市的土地,我总是想要感受这个城市的脉搏,触摸她的沧桑。她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是什么造就了今日她这样的个性?如今的外表下,隐藏着过去怎样的生活画卷?我的这些问题,都由她的博物馆来解答。
我热爱旅行,也热爱博物馆。每到一座城市,我都会去逛一逛她最具特色的博物馆。博物馆会揭开这座城市掩盖往昔景象的面纱,让人看到她尘封的过去。这个时候,这座城市在我眼中才更加迷人。
金陵——古来富庶
城市:南京
博物馆:南京博物院
我出生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因此,从小我就认为自己与南京颇有渊源。加之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之称的南京便是我十分向往的城市。高中时,我这个山东姑娘还曾把南京——这个211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天下文枢”作为我高考首选的目标城市,我还能回想起我曾在作文中写过的梦想:“提名金榜,入第金陵。”
现在,我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走出由哈尔滨飞往南京的航班的那一刻,呼吸到南京城的空气时,顿时思绪万千,激动不已。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了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南京作为都城时创建的,到了南博之后,我发现“中国第二大博物馆”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
踏进南博大门,让人不禁赞叹:“好大!好多展馆!”举目一望,前方和左手边坐落着数幢形如印章的建筑,这“印章”内就是南博的几大展馆和数十个展厅了。平面图上骄傲地展示着南博一院六馆的格局。所谓一院六馆,就是一所南京博物院,有六大展馆——历史馆、特展馆、艺术馆、数字馆、民国馆和非遗馆。
如今的南京博物院担任着江苏省博物院的职能。江苏省就好比一个儒雅博古又肥马轻裘的先生。他在历史馆中向全国和全世界的观众悠悠诉说着他的底蕴:江苏自古以来就是膏腴之地,民强、文盛。特展馆就如同他的兰亭,在这里,观众能见到许多各地和各国的“名士”——其他优秀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展览;艺术馆是他的书房,里面收藏着无数他的墨宝和文玩。你别以为这样的先生是个老古板,数字馆里尽是先生的时髦玩意儿。先生还会在非遗馆中偶研雅趣,自遣芳情,诸如南京剪纸、苏州刺绣和扬州漆器等,先生无不精通。
然而南博必看的环节,不仅仅是金蝉玉叶、徐渭的《杂花图卷》和错银铜牛灯等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或海报上就能看到的国宝,还有一样“大宝贝”是一整个民国馆。
曾作为民国陪都的重庆也有着颇有名堂的民国史,甚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即重庆博物馆,下简称“三峡博物馆”)就是在国民政府原址上建起的。
三峡博物馆用《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两个基本陈列和一个“重庆大轰炸半景画陈列馆”向人诉说着20世纪的往事。照片、文物、雕塑和影像,这些或常规或科技的手段都震撼着观众的视听。
在见到南博的民国馆之前,我只以为它是常规的民国文物陈列馆。在黑色的铁院门前徘徊许久,我才确定这是民国馆的入口无疑。民国馆里所有的建筑和很多物件都是复刻品,并非文物,但偏偏是这样一个没有陈列,没有展示柜,没有说明牌的展馆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了江苏省这位先生想讲述的故事。
剧院外的广告画上,写着“仁丹”和“十里洋场”,我在网上将这两个关键字同时键入,才发现这张小小的广告画背后的故事,曾经是轰动一时的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大事件。
“仁丹”是20世纪日本向中国大量倾销的商品的代表,是由日本东亚公司生产的一种类似“行军散”的药品。因外国人甚多而被称作“十里洋场”的上海,是黄楚九发家并成为著名实业家的地方。在当时,除了“仁丹”,还有一方由彼时中国药业大王黄楚九研发推出的“人丹”。 “人丹”乘着当时“抵制日货”的东风,配上黄楚九酷信的“一分本钱,九分广告”的原则,与“仁丹”激烈争夺着市场。日本人为此曾与黄大打官司,控告其“侵权”,黄则直接上诉到北京,官司最终以二者均可销售告终。
剧院门口立着默片《神女》的音乐会海报,这部片子于1934年上映,女主演是顾盼生辉的阮玲玉。火车站外停着的不知是哪位老爷的福特汽车,站内的蒸汽火车也要发车。一块块同电影《金陵十三钗》中被子弹击碎的彩色教堂玻璃相似的玻璃内呈现着复古的摆设。
江苏省自古以来就以富庶闻名,南京博物院在雄厚的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收藏了众多珍贵文物,这之中,必然不乏年代不甚久远的民国文物。然而南博却并未以常规陈列的方式呈现他的民国史,这也是南博成为我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博物馆的原因。
京城——天人合一
城市:北京
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是当今世界四大博物馆,而我国的故宫并不在此列,我曾为此感到深深惋惜。
2015年3月,我又去了故宫博物院,在这次参观结束之后,我的惋惜便不复存在了。
因为我意识到一座博物馆的艺术、历史价值从来就不只在于展品,建筑本身同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要说故宫对于中华文化的体现,且先看建筑本身。
穿过太和门,站在故宫的中轴线上往北边望去,故宫身后景山公园里,景山中峰上的万春亭都比太和殿要高。我在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参观时,却常常要仰着脖子观察冬宫建筑的高大屋顶,欣赏精致繁复的宗教装饰。中国人素来以大为美,为何纵观我国建筑史,却几乎没有在高度上堪与西方建筑分伯仲的建筑呢?
我温习了西方建筑流派简介后发现,西方的建筑,尤其是教堂,给人最直观的冲击就是“高”。通过知乎上一位知友的分享,我才明白不论是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尖顶,还是手可摘星的罗马式拱券,西方人都是为了更接近他们所崇拜的“神”,用高超的建筑技术体现欲征服自然的决心。
故宫则尊周礼,合五行,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建筑中也很好地体现;我国王室不“崇神”,而是“祭天”,因此并没有通过“高”来接近“神”,而是让天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祭坛,如宫殿,都是以建筑的小衬托天的大;放眼故宫,尽是蓝黄红白四色,分别象征天地日月。处处蕴含着“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的哲学思想。 故宫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顶级博物馆,可她为什么不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呢?我后来发现,藏品的展出率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离开故宫时我注意到,包括神武门在内的多座城门和建筑都搭着脚手架,一问才知,故宫当时的开放面积只有52%,故宫实际展出的藏品仅占全部藏品的0.5%,其实是“边修缮边展出”了。
诚然,北京故宫难免会让人产生“只看宫殿不看宝”的印象,但是,有时候,急切盼望得见珍宝的我们可能会忽视了故宫宫殿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态度。我终于发现,不论古今,大到外交、文化,小到艺术、建筑,我们一直在追求“和”与“合”,儒家讲“仁和”,和平、和谐;道家讲“合”,庄子说“天人合一”,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蓉城—— 一笑千年
城市:成都
博物馆:四川博物院
青铜器本不是青色,而是近乎金色的铜色;秦始皇陵兵马俑本不是陶土色,而是布满绚丽的彩绘。我国修复文物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忠实原物”,即在保留出土文物本身面貌的前提下修复,虽然最大限度降低了对文物的破坏,但文物的实物有时会与其初制造出时相去甚远。这使我常苦于难以想象它们当初的美丽,苦于无法直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震撼、触动。直到我来到四川博物院,直到我看到那组汉代陶俑。
我原本对于汉代陶俑的印象,是朴拙而奔放的。既没有秦兵马俑的气势如虹,也没有唐宋及以后陶俑的写实与技艺高超。我所记得的唯一代表,就是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看到的击鼓说唱俑了。
看到川博的平面图时,我发现竟然有两个“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我不禁疑惑,四川的汉代陶石艺术究竟有何文化价值或魅力,值得川博用第一层半数的展厅去展示它们?原来,除了有很多石函(盛放棺椁的石匣)和画像砖之外,一组题为“一笑千年”的陶俑和陶俑头让无数人驻足。这组陶俑戴着不同的帽子,由不同的石料所雕刻。有些陶俑似正要烹庖,有些陶俑手持团扇,有些正执帚清扫……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脸上都挂着极生动的笑容。仔细看去,每个陶俑的笑容都不相同,但都十分真实,饱含感染力。说明牌上的介绍告诉我,这些陶俑都是成都出土的东汉时期的文物,我好奇地问讲解员:“东汉时期的成都,是不是非常和平又民风淳朴?”他告诉我,专家猜测,那时战乱还没有侵袭成都地区,并且那时都江堰已经竣工多年,成都平原已经有了优渥的自然条件,成为了天府之国,农业稳步发展。
这时,我才真正认同了成都作为“休闲之都”的称谓。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自古就存在的道理。我又想起了那个表情大喜、动作夸张的国宝击鼓说唱俑,一经查询才发现,击鼓说唱俑正是出土自成都的东汉陶俑。原来,成都人民自古就有着一种“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闲适与乐天,让即使是雕工如此简单的汉代陶俑也能将那时的快乐穿越千年,穿越空间,直击展柜外的我的心灵。
我也似乎明白了,这个地处西南的城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将她作为第二故乡的外地人。
责任编辑:徐玲玲
我热爱旅行,也热爱博物馆。每到一座城市,我都会去逛一逛她最具特色的博物馆。博物馆会揭开这座城市掩盖往昔景象的面纱,让人看到她尘封的过去。这个时候,这座城市在我眼中才更加迷人。
金陵——古来富庶
城市:南京
博物馆:南京博物院
我出生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因此,从小我就认为自己与南京颇有渊源。加之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之称的南京便是我十分向往的城市。高中时,我这个山东姑娘还曾把南京——这个211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天下文枢”作为我高考首选的目标城市,我还能回想起我曾在作文中写过的梦想:“提名金榜,入第金陵。”
现在,我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走出由哈尔滨飞往南京的航班的那一刻,呼吸到南京城的空气时,顿时思绪万千,激动不已。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了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南京作为都城时创建的,到了南博之后,我发现“中国第二大博物馆”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
踏进南博大门,让人不禁赞叹:“好大!好多展馆!”举目一望,前方和左手边坐落着数幢形如印章的建筑,这“印章”内就是南博的几大展馆和数十个展厅了。平面图上骄傲地展示着南博一院六馆的格局。所谓一院六馆,就是一所南京博物院,有六大展馆——历史馆、特展馆、艺术馆、数字馆、民国馆和非遗馆。
如今的南京博物院担任着江苏省博物院的职能。江苏省就好比一个儒雅博古又肥马轻裘的先生。他在历史馆中向全国和全世界的观众悠悠诉说着他的底蕴:江苏自古以来就是膏腴之地,民强、文盛。特展馆就如同他的兰亭,在这里,观众能见到许多各地和各国的“名士”——其他优秀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展览;艺术馆是他的书房,里面收藏着无数他的墨宝和文玩。你别以为这样的先生是个老古板,数字馆里尽是先生的时髦玩意儿。先生还会在非遗馆中偶研雅趣,自遣芳情,诸如南京剪纸、苏州刺绣和扬州漆器等,先生无不精通。
然而南博必看的环节,不仅仅是金蝉玉叶、徐渭的《杂花图卷》和错银铜牛灯等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或海报上就能看到的国宝,还有一样“大宝贝”是一整个民国馆。
曾作为民国陪都的重庆也有着颇有名堂的民国史,甚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即重庆博物馆,下简称“三峡博物馆”)就是在国民政府原址上建起的。
三峡博物馆用《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两个基本陈列和一个“重庆大轰炸半景画陈列馆”向人诉说着20世纪的往事。照片、文物、雕塑和影像,这些或常规或科技的手段都震撼着观众的视听。
在见到南博的民国馆之前,我只以为它是常规的民国文物陈列馆。在黑色的铁院门前徘徊许久,我才确定这是民国馆的入口无疑。民国馆里所有的建筑和很多物件都是复刻品,并非文物,但偏偏是这样一个没有陈列,没有展示柜,没有说明牌的展馆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了江苏省这位先生想讲述的故事。
剧院外的广告画上,写着“仁丹”和“十里洋场”,我在网上将这两个关键字同时键入,才发现这张小小的广告画背后的故事,曾经是轰动一时的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大事件。
“仁丹”是20世纪日本向中国大量倾销的商品的代表,是由日本东亚公司生产的一种类似“行军散”的药品。因外国人甚多而被称作“十里洋场”的上海,是黄楚九发家并成为著名实业家的地方。在当时,除了“仁丹”,还有一方由彼时中国药业大王黄楚九研发推出的“人丹”。 “人丹”乘着当时“抵制日货”的东风,配上黄楚九酷信的“一分本钱,九分广告”的原则,与“仁丹”激烈争夺着市场。日本人为此曾与黄大打官司,控告其“侵权”,黄则直接上诉到北京,官司最终以二者均可销售告终。
剧院门口立着默片《神女》的音乐会海报,这部片子于1934年上映,女主演是顾盼生辉的阮玲玉。火车站外停着的不知是哪位老爷的福特汽车,站内的蒸汽火车也要发车。一块块同电影《金陵十三钗》中被子弹击碎的彩色教堂玻璃相似的玻璃内呈现着复古的摆设。
江苏省自古以来就以富庶闻名,南京博物院在雄厚的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收藏了众多珍贵文物,这之中,必然不乏年代不甚久远的民国文物。然而南博却并未以常规陈列的方式呈现他的民国史,这也是南博成为我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博物馆的原因。
京城——天人合一
城市:北京
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是当今世界四大博物馆,而我国的故宫并不在此列,我曾为此感到深深惋惜。
2015年3月,我又去了故宫博物院,在这次参观结束之后,我的惋惜便不复存在了。
因为我意识到一座博物馆的艺术、历史价值从来就不只在于展品,建筑本身同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要说故宫对于中华文化的体现,且先看建筑本身。
穿过太和门,站在故宫的中轴线上往北边望去,故宫身后景山公园里,景山中峰上的万春亭都比太和殿要高。我在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参观时,却常常要仰着脖子观察冬宫建筑的高大屋顶,欣赏精致繁复的宗教装饰。中国人素来以大为美,为何纵观我国建筑史,却几乎没有在高度上堪与西方建筑分伯仲的建筑呢?
我温习了西方建筑流派简介后发现,西方的建筑,尤其是教堂,给人最直观的冲击就是“高”。通过知乎上一位知友的分享,我才明白不论是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尖顶,还是手可摘星的罗马式拱券,西方人都是为了更接近他们所崇拜的“神”,用高超的建筑技术体现欲征服自然的决心。
故宫则尊周礼,合五行,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建筑中也很好地体现;我国王室不“崇神”,而是“祭天”,因此并没有通过“高”来接近“神”,而是让天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祭坛,如宫殿,都是以建筑的小衬托天的大;放眼故宫,尽是蓝黄红白四色,分别象征天地日月。处处蕴含着“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的哲学思想。 故宫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顶级博物馆,可她为什么不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呢?我后来发现,藏品的展出率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离开故宫时我注意到,包括神武门在内的多座城门和建筑都搭着脚手架,一问才知,故宫当时的开放面积只有52%,故宫实际展出的藏品仅占全部藏品的0.5%,其实是“边修缮边展出”了。
诚然,北京故宫难免会让人产生“只看宫殿不看宝”的印象,但是,有时候,急切盼望得见珍宝的我们可能会忽视了故宫宫殿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态度。我终于发现,不论古今,大到外交、文化,小到艺术、建筑,我们一直在追求“和”与“合”,儒家讲“仁和”,和平、和谐;道家讲“合”,庄子说“天人合一”,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蓉城—— 一笑千年
城市:成都
博物馆:四川博物院
青铜器本不是青色,而是近乎金色的铜色;秦始皇陵兵马俑本不是陶土色,而是布满绚丽的彩绘。我国修复文物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忠实原物”,即在保留出土文物本身面貌的前提下修复,虽然最大限度降低了对文物的破坏,但文物的实物有时会与其初制造出时相去甚远。这使我常苦于难以想象它们当初的美丽,苦于无法直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震撼、触动。直到我来到四川博物院,直到我看到那组汉代陶俑。
我原本对于汉代陶俑的印象,是朴拙而奔放的。既没有秦兵马俑的气势如虹,也没有唐宋及以后陶俑的写实与技艺高超。我所记得的唯一代表,就是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看到的击鼓说唱俑了。
看到川博的平面图时,我发现竟然有两个“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我不禁疑惑,四川的汉代陶石艺术究竟有何文化价值或魅力,值得川博用第一层半数的展厅去展示它们?原来,除了有很多石函(盛放棺椁的石匣)和画像砖之外,一组题为“一笑千年”的陶俑和陶俑头让无数人驻足。这组陶俑戴着不同的帽子,由不同的石料所雕刻。有些陶俑似正要烹庖,有些陶俑手持团扇,有些正执帚清扫……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脸上都挂着极生动的笑容。仔细看去,每个陶俑的笑容都不相同,但都十分真实,饱含感染力。说明牌上的介绍告诉我,这些陶俑都是成都出土的东汉时期的文物,我好奇地问讲解员:“东汉时期的成都,是不是非常和平又民风淳朴?”他告诉我,专家猜测,那时战乱还没有侵袭成都地区,并且那时都江堰已经竣工多年,成都平原已经有了优渥的自然条件,成为了天府之国,农业稳步发展。
这时,我才真正认同了成都作为“休闲之都”的称谓。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自古就存在的道理。我又想起了那个表情大喜、动作夸张的国宝击鼓说唱俑,一经查询才发现,击鼓说唱俑正是出土自成都的东汉陶俑。原来,成都人民自古就有着一种“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闲适与乐天,让即使是雕工如此简单的汉代陶俑也能将那时的快乐穿越千年,穿越空间,直击展柜外的我的心灵。
我也似乎明白了,这个地处西南的城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将她作为第二故乡的外地人。
责任编辑: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