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POI抓取技术,以2021年1月抓取到的辽西五市258家农家乐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分析手段,通过从空间类型、均衡性、关联特征等角度定量分析辽西五市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①辽西区域农家乐整体呈聚集分布且在各市分布不平衡;②核密度分析显示有两处高级核密度中心,但未形成连片区域;③辽西区域空间热点分布呈“东热西冷”态势;④地形地势、客源市场、陆路交通、人口与经济都对农家乐空间分布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为优化辽西区域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提出相关建议,助力辽西区域乡村振兴.
【机 构】
: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POI抓取技术,以2021年1月抓取到的辽西五市258家农家乐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分析手段,通过从空间类型、均衡性、关联特征等角度定量分析辽西五市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①辽西区域农家乐整体呈聚集分布且在各市分布不平衡;②核密度分析显示有两处高级核密度中心,但未形成连片区域;③辽西区域空间热点分布呈“东热西冷”态势;④地形地势、客源市场、陆路交通、人口与经济都对农家乐空间分布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为优化辽西区域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提出相关建议,助力辽西区域乡村振兴.
其他文献
车辙是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如何对不同车辙深度的沥青路面进行养护是道路管养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某水利枢纽永久道路沥青路面不同车辙深度处的路面芯样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车辙深度处不同层位的路面芯样进行了动态蠕变试验,并采用修正的Burgers模型分析了不同车辙深度对不同层位沥青混合料动态蠕变特性的影响.动态蠕变试验结果表明,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轴向应变和轴向应变速率整体高于上面层沥青混合料,表明中面层沥青混合料抵抗高温变形的能力相对较差;随着车辙深度的增加,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轴向应变和轴向应变速率的变化幅度均
氧化石墨烯(GO)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道路工程的一种新型的无机纳米材料,是有效改善沥青物理性能和抗老化能力的潜在材料.为了探究GO能否提高沥青的抗老化性能,采用GO对70#基质沥青进行改性,探究了不同GO掺量(0%、0.5%、1%、2%、3%)对沥青的改性效果.通过不同掺量对照组的三大指标试验(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薄膜烘箱实验(RTFOT)和压力老化容器实验(PAV)评价改性沥青的老化性能,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在不同GO掺量和不同老化时间条件下的羰基指数和亚砜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GO
针对公路规范未给出桥梁高墩温度模式问题,依据太阳辐射理论探讨高墩与外界环境热交换机理,考虑太阳辐射、辐射换热、对流换热确定结构热边界条件,以莆炎高速公路奇韬溪大桥项目为依托,采用ANSYS软件建立薄壁空心高墩三维仿真模型进行墩温度场与温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薄壁空心墩与箱梁温度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不应直接套用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中箱梁温度梯度模式.高墩温度场表现出随太阳东升西落的正弦曲线变化规律,高墩外表面场温度分布主要受日照控制.温度效应对高墩线形的影响不可忽略,墩顶支座对温差作用下墩顶位移约束效果显著
通过收集资料和实测,获取2019组河南省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60 m)样品测试数据,选取氟化物、碘化物、砷、铁、锰6种典型微量元素,分析原生劣质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高氟、低碘、高铁和高锰地下水的分布面积广泛,为主要的原生劣质水类型,高氟水、高铁水及高锰水主要分布于黄河冲积平原区,低碘水主要分布于山区、山间盆地及近山前岗地;高碘水、高砷水分布面积较小.高氟水主要受古气候和古地理沉积环境影响;铁锰超标主要源于第四纪沉积物中大量铁锰结核淋滤溶解.
利用日平均能见度定义了雾霾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向量分析方法定义了雾霾综合效应指数,进而对京津冀地区1981—2020年雾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整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形势,西南部最为严重,北部最轻;从京津冀地区雾霾综合效应指数年代际增量看,2010年以后雾霾呈明显加重趋势;从每5年增量分布情况看,2011—2015年雾霾呈明显加重趋势,2016—2020年雾霾加重发展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雾霾严重时段和较轻时段对应的位势高度场呈现近乎相
营商环境是影响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利用中国31个省市区宏观数据构造双重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营商环境对地区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营商环境的创新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政务子环境优化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地区创新,法治子环境通过克服科技创新的外部性从而增强地区创新激励.因此,各地区应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激活市场主体经营活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资源型地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中部资源型省份山西为例,运用Vensim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借助模型开展系统分析与预测.研究发现:政府扶持力度和中介机构作用正向影响创新生态系统;中间变量专利产出率、技术市场成交额应用率和创新产出率的提高,对创新生态系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资源依赖度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以上变量根据敏感度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间变量、中介机构作用、政府扶持力度、资源依赖度.最后基于以上结果总结资源型地区创新生态发展的相关启示.
基于山东省及其17地市2007—2017年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分别构建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山东省两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山东省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出较好的协同发展关系,随着环境规制政策的不断实施与优化,山东省两系统之间的耦合质量及耦合协调度平稳上升;从空间上看,山东省各地市之间的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的耦合状况仍然有较大的差异,整体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趋势.
创新生态位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尤其是评价生态位适宜度可用来反映显著影响经济绩效的生态因子.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存在两大差异:创新要素的动静态均衡度不同以及测量范围不一;从三方面进行根源剖析:理解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角度不同,研究内容和目标不同,数据获得难易度不同,依此通过设置两大测度目标,28个实测因子来构建新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并对西部12地区进行测量,结果的解读与四川省引进人才、调整产业结构的效果以及陕西省的优劣势保持一致,证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在测评范围上更完善,指标的静动态结
我国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加快发展高质量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下重要议题.当前,服务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服务能力利用率低、供需匹配度低、顾客满意度低等一系列服务综合效率问题,缺少相应的测评工具和提升分析方法.基于此,分析了影响服务综合效率的四大因素,即服务中断、服务空置、服务低速、服务失败,并针对地提出由服务时间稼动率、供需匹配稼动率、服务性能稼动率、服务成功率四大指标构成的服务综合效率(Overall Service Effectiveness,OSE)分析模型以及四大指标的参考诊断标准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