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池塘养殖生态甲鱼高产高效试验结果表明:养殖4年以后雌甲鱼平均体重可达500g左右,雄甲鱼可达750g左右,雌雄甲鱼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回捕率平均在80%左右,销售价格大多在170元/kg,4年产值为24.48万元/hm2,平均每年的产值为7.65万元/hm2。平均成本约4.5万元/hm2,平均利润3.1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1.7。
关键词 池塘;生态甲鱼;高产高效
中图分类号 S9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267-01
池塘生态养殖甲鱼技术是模仿甲鱼自然生长习性的一种健康养殖方式,养殖周期较长,一般经4年以上养殖的甲鱼达到商品规格,因而生产的甲鱼具有野生特性的优良品质,在市场上十分俏销。2004~2008年通过寿县双桥、堰口镇、芜湖繁昌等地的试验与统计,池塘生态养殖甲鱼一般平均产量2 250/hm2左右,平均年产值在7.65万元/hm2左右,可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养殖池建设与选择
生态养殖池宜建在环境安静、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养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为宜,池底土质以砂壤土为宜,淤泥厚不超过15cm,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m,面积一般2 000~3 333m2,以不超过1hm2为宜。有条件的可配套建设亲鳖池、幼鳖池、稚鳖池,养殖池可用石棉板、砖墙、水泥板等建防逃设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适量螺蚬、河蚌等贝类,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根据需要设若干饲料台及晒背栖息台。本次试验地点在寿县双桥、堰口镇、芜湖繁昌等地,5口池塘共8hm2。
1.2幼甲鱼投放
种苗投放利用土池常温养甲鱼,在每年春季4~6月开始放种。适宜投放体重为50g以上的幼甲鱼,要求规模整齐、年龄相同、体质健壮,对于外地选购的甲鱼种要进行暂养强化培育1个月后投放,自繁自育的苗种可直接投放。投放前应用高锰酸钾等药物消毒,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根据各地不同的生态条件,放苗密度一般为3 000~6 000只/hm2。本试验8hm2池塘2004年投放幼甲鱼3万只,放3 750只/hm2,规格为50~100g/只。
1.3分池饲养
每年根据甲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做好挑选,将规模大小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饲养,防止残杀和造成病害,有利于甲鱼的养殖管理,促进生长。
1.4饲料投喂
投喂饲料以鲜活饵料为主,搭配部分植物性饵料为自配饵料,主要种类有鲜活螺、蚬、小杂鱼、动物内脏、饼类、麸类、南瓜等,在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开始投喂,日投喂量为甲鱼体重的3%~6%。每天投喂1~2次,具体视水温及天气情况而定,在投饵时可搭配少量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一般不使用甲鱼颗粒饲料,禁用添加剂和含激素类或有残留的药物。
1.5水质调控及病害防治
①搞好池塘生态设置。一是投放活螺、蚬、河蚌等贝类,在春季3~4月放3 000kg/hm2;二是移植水草,要移植苦草、伊乐藻、水葫芦等,覆盖面达1/3,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塘内自净。②定期加水和换水,每10~15d应适量换水和加水,换水量一般不宜超过1/3,以保持水质清新稳定。③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pH值稳定。④控制投饵,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破坏。首先投喂饵料要控制在2h内吃完;其次,坚持检查,避免过多投喂造成残饵破坏水质。⑤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品。如光合细菌等,可定期泼洒和每天添加到饵料中,起到净化水质、防病促长、提高饵料转换率等作用。总之,在防治病害方面,必须坚持生态防治为主。
1.6起捕上市
经4年以上的常温露天养殖,养殖甲鱼一般达到500g以上,这时就要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起捕上市。
2结果与分析
2004~2008年对寿县双桥、堰口镇、芜湖繁昌等地的池塘生态养殖甲鱼进行统计,养殖4年以后雌甲鱼平均体重可达500g左右,雄甲鱼可达750g左右,雌雄甲鱼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回捕率平均在80%左右,销售价格大多在170元/kg,产值(4年)=3 750只/hm2×0.6kg×80%×170元/kg=24.48万元/hm2,每年产值为7.65万元/hm2。平均成本约4.5万元/hm2,平均利润3.1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1.7。
3讨论
(1)甲鱼池要彻底消毒、曝晒1周后,放水施肥,培养水质,做到肥水下塘。在肥活爽自然的水环境中,幼甲鱼一般不互相撕咬,栖息在池底时比较安定;当水质培育成茶绿色或黄绿色时池壁表面全附上一层生物膜,幼甲鱼放养后不易在攀附游动时擦伤体表;在光照条件下,由于肥水水体有大量进行光合作用增氧的浮游藻类,便于控制水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水体有一定的肥度能控制真菌对甲鱼的侵染,使甲鱼苗减少水霉病的发生;肥水水体中有一定的浮游动物能使幼甲鱼自由捕食以补充营养丰富的活性饲料。
(2)养殖池中应搭配放养适量的白鲢、鳊鱼、黄颡鱼、青虾等品种,提高水体利用率,同时可以解决一部分龟鳖饵料。放养规格为20cm以上的大规格鱼种3 000尾/hm2左右,其中链鱼1 500尾/hm2,草鱼750尾/hm2,鳙鱼750尾/hm2。鲢鱼、鳙鱼不需另外投饵,草鱼、鳊鱼需适当投喂饲料。还可在混养池中投放活螺蛳,即在当年4月底至5月初,投放2 250kg/hm2成螺,这样能增殖新螺1 500kg/hm2,不断供应成甲鱼食用。
4参考文献
[1] 王卓,朱清顺.中华甲鱼养殖的质量控制措施[J].科学养鱼,2008(10):29.
[2] 谢全森,李俊伟.中华鳖幼鳖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研究[J].淡水渔业,2008,38(3):22-26.
[3] 叶世洲,雷思佳.摄食水平对中华幼鳖生长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4, 34(6):12-14.
[4] 吴小兰,李巍,马小能.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2006,33(3):130-133.
关键词 池塘;生态甲鱼;高产高效
中图分类号 S9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267-01
池塘生态养殖甲鱼技术是模仿甲鱼自然生长习性的一种健康养殖方式,养殖周期较长,一般经4年以上养殖的甲鱼达到商品规格,因而生产的甲鱼具有野生特性的优良品质,在市场上十分俏销。2004~2008年通过寿县双桥、堰口镇、芜湖繁昌等地的试验与统计,池塘生态养殖甲鱼一般平均产量2 250/hm2左右,平均年产值在7.65万元/hm2左右,可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养殖池建设与选择
生态养殖池宜建在环境安静、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养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为宜,池底土质以砂壤土为宜,淤泥厚不超过15cm,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m,面积一般2 000~3 333m2,以不超过1hm2为宜。有条件的可配套建设亲鳖池、幼鳖池、稚鳖池,养殖池可用石棉板、砖墙、水泥板等建防逃设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适量螺蚬、河蚌等贝类,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根据需要设若干饲料台及晒背栖息台。本次试验地点在寿县双桥、堰口镇、芜湖繁昌等地,5口池塘共8hm2。
1.2幼甲鱼投放
种苗投放利用土池常温养甲鱼,在每年春季4~6月开始放种。适宜投放体重为50g以上的幼甲鱼,要求规模整齐、年龄相同、体质健壮,对于外地选购的甲鱼种要进行暂养强化培育1个月后投放,自繁自育的苗种可直接投放。投放前应用高锰酸钾等药物消毒,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根据各地不同的生态条件,放苗密度一般为3 000~6 000只/hm2。本试验8hm2池塘2004年投放幼甲鱼3万只,放3 750只/hm2,规格为50~100g/只。
1.3分池饲养
每年根据甲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做好挑选,将规模大小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饲养,防止残杀和造成病害,有利于甲鱼的养殖管理,促进生长。
1.4饲料投喂
投喂饲料以鲜活饵料为主,搭配部分植物性饵料为自配饵料,主要种类有鲜活螺、蚬、小杂鱼、动物内脏、饼类、麸类、南瓜等,在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开始投喂,日投喂量为甲鱼体重的3%~6%。每天投喂1~2次,具体视水温及天气情况而定,在投饵时可搭配少量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一般不使用甲鱼颗粒饲料,禁用添加剂和含激素类或有残留的药物。
1.5水质调控及病害防治
①搞好池塘生态设置。一是投放活螺、蚬、河蚌等贝类,在春季3~4月放3 000kg/hm2;二是移植水草,要移植苦草、伊乐藻、水葫芦等,覆盖面达1/3,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塘内自净。②定期加水和换水,每10~15d应适量换水和加水,换水量一般不宜超过1/3,以保持水质清新稳定。③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pH值稳定。④控制投饵,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破坏。首先投喂饵料要控制在2h内吃完;其次,坚持检查,避免过多投喂造成残饵破坏水质。⑤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品。如光合细菌等,可定期泼洒和每天添加到饵料中,起到净化水质、防病促长、提高饵料转换率等作用。总之,在防治病害方面,必须坚持生态防治为主。
1.6起捕上市
经4年以上的常温露天养殖,养殖甲鱼一般达到500g以上,这时就要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起捕上市。
2结果与分析
2004~2008年对寿县双桥、堰口镇、芜湖繁昌等地的池塘生态养殖甲鱼进行统计,养殖4年以后雌甲鱼平均体重可达500g左右,雄甲鱼可达750g左右,雌雄甲鱼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回捕率平均在80%左右,销售价格大多在170元/kg,产值(4年)=3 750只/hm2×0.6kg×80%×170元/kg=24.48万元/hm2,每年产值为7.65万元/hm2。平均成本约4.5万元/hm2,平均利润3.1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1.7。
3讨论
(1)甲鱼池要彻底消毒、曝晒1周后,放水施肥,培养水质,做到肥水下塘。在肥活爽自然的水环境中,幼甲鱼一般不互相撕咬,栖息在池底时比较安定;当水质培育成茶绿色或黄绿色时池壁表面全附上一层生物膜,幼甲鱼放养后不易在攀附游动时擦伤体表;在光照条件下,由于肥水水体有大量进行光合作用增氧的浮游藻类,便于控制水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水体有一定的肥度能控制真菌对甲鱼的侵染,使甲鱼苗减少水霉病的发生;肥水水体中有一定的浮游动物能使幼甲鱼自由捕食以补充营养丰富的活性饲料。
(2)养殖池中应搭配放养适量的白鲢、鳊鱼、黄颡鱼、青虾等品种,提高水体利用率,同时可以解决一部分龟鳖饵料。放养规格为20cm以上的大规格鱼种3 000尾/hm2左右,其中链鱼1 500尾/hm2,草鱼750尾/hm2,鳙鱼750尾/hm2。鲢鱼、鳙鱼不需另外投饵,草鱼、鳊鱼需适当投喂饲料。还可在混养池中投放活螺蛳,即在当年4月底至5月初,投放2 250kg/hm2成螺,这样能增殖新螺1 500kg/hm2,不断供应成甲鱼食用。
4参考文献
[1] 王卓,朱清顺.中华甲鱼养殖的质量控制措施[J].科学养鱼,2008(10):29.
[2] 谢全森,李俊伟.中华鳖幼鳖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研究[J].淡水渔业,2008,38(3):22-26.
[3] 叶世洲,雷思佳.摄食水平对中华幼鳖生长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4, 34(6):12-14.
[4] 吴小兰,李巍,马小能.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2006,33(3):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