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支撑,而史料实证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发挥的作用和价值非常大。可以说,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对学生历史学科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影响。在历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史料教学掌握历史信息有能力,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培养实证精神。基于此,本文即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展开了剖析,以期相关人员能够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分析能力;培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史料教学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常情况下,若想有效促进学生读懂史料、运用史料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将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期间,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加大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力度,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的水平能够整体增强。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必要性分析
对于高中历史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多,包含了不同年代的事件,对史料具有较高的依赖度。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史料,具体是指在编写历史期间所应用的参考资料,其来源较为广泛,除了会有文物以及铭刻等之外,还有属于口传的民歌等,不同的历史,在发展期间,史料存在的价值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阶段社会中,所存在的史料大多是為相关统治者所服务的,阶级性特点十分明显,而为了能够将史料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凸显出来,需要合理的对史料进行利用,充分了解史料的具体内容。经分析,在高中历史试卷中,很多题型对学生阅读史料以及分析史料综合能力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其体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强化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史料作为历史的核心,史料的真实度以及可靠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到历史,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对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学生在对史料阅读过程中,可以获得非常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历史信息资源,从而形成创造性的历史思维,为今后历史观的良好树立奠定基础[1]。此外,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刚好可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对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好处,能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历史专业知识,有效地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大大促进了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增强。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
(一)强化对学生史料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如果能够对某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的探索欲望以及学习欲望也会大大增强。所以,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这一契机,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产生学习的欲望,可以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日常的教学期间,教师可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借助有效地史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增强,对历史知识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思考和探究史料的价值和真伪。在多媒体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图像史料,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2]。
比如:教师在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片段,诸如:《东京审判》《731部队》等,然后为学生播放一些真实的日本侵华照片中,包括:南京大屠杀、日本社会教科书和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不同描述等。在上课中,通过对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各种不同文字、照片、音像史料。通过教师与同学的合作学习探究能够形成对日本侵华场景的客观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再配合教师的引导,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日本侵华战争,不仅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也为中华民族带来了非常大的灾难;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让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也为民主革命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利用史料来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能够树立社会责任感。此外,通过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深入学习,借助史料教学,还会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情境,对学生知识的有效内化非常有帮助。
在教学期间,教师也可以对影视资料以及史料文献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加大对学生重证据历史意识进行培养。比如:教师在对“祖国统一大业”这一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在对香港与澳门为何离开祖国这一问题分析环节,教师应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观看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香港回归等,保证学生能够知道教材中所反映的知识要点的时间以及事件等。通过史料的呈现让学生找到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有利于学生重证据历史意识的增强。通常情况下,在教学期间,如果教师只依照教材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习历史结论,根本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不利于学生快速内化知识。所以,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史料,科学的对问题进行设计,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历史对话的契机,保证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历史变迁,能够学会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3]。
(二)学会动手和动脑,强化对学生思维的活跃
教师在组织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过程中,史料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教师必须要加大重视,能够正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对于一些高一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整体的动手动脑能力非常强,对历史图片较为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图片史料合理的与教学活动相融合[4]。
比如:教师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相关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对图片材料进行深入的阅读,将图片标注的关键词精准的找出来。诸如:“战后”这一时间关键词;“美国”“苏联”这两个空间关键词等。紧接着,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能够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之后,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将漫画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概括,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有效地信息。针对美国、苏联争霸三个不同历史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三幅不同的漫画,然后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特别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坐在导弹上掰手腕的场景,应该让学生依照知识点,明确美国和苏联所处的攻守阶段,并科学地对学生加以指引,让学生能够进行史论结合的文字评述,确保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知识点,促进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 (三)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化完善和补充
通过对高中历史的进一步分析可知,所涵盖的史料十分丰富,不仅包含了大量的文字史料,同时也会涵盖较多的图片史料。所以,在教学期间,为了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将史料与课堂有效衔接在一起,有梯度地对史料进行选择[5]。并且,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作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等级能力划分。诸如:水平一的同学能够对史料的不同类型进行正确区分,灵活的应用相关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解答;水平二的学生需要对构成历史叙述的基本元素进行明确,知道史料的类型不同,所具备的历史价值也不同,对史料进行灵活的利用,科学的解决现实問题;水平三的学生需要学会使学研究办法,对不同类型的史料加以运用,能够对所探究的历史问题进行互证,知道孤证不立的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水平四的学生要学会辨析和运用来源不同的史料,能够对史料进行科学使用,综合的探究和论述。
比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可以从水平一和水平二的要求来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在教学活动开展阶段,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史料进行利用。通常情况下,对于这些史料来说,简单易懂,考试中的出现概率比较大。并且,教师可以配备一些史料基础性的训练习题,不断对学生知识进行夯实。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考纲和教材内容,查阅教材外的相关史料,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让原始史料可以得到补充。而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结合高考新形势,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可以将学术情境作为主题,为学生创设学习以及生活等情境的试题,注意材料的新组合以及新问题的提出。在答题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将教材知识与试题所提供的新情景有效融合在一起,深入的进行分析,科学组织语言。此外,在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不管是课堂小练,还是周考、月考,教师都要侧重对史料强度以及信度的甄选,尽量对真实高考氛围进行模拟,让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考试策略,不断积累考试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应试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想从整体的角度上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水平,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一定要不断促进自己专业水平的增强,能够树立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加大对史料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积累。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模式,深入的研究史料教学,学会总结和分析,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以便学生能够形成具备史料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和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伟民.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16(10):176-177.
[2]张莹.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史料解析的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0):115-118.
[3]王梦艺.高中历史课史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框架构建[J].林区教学,2020,23(09):108-110.
[4]陈文江.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000(074):143-144.
[5]王翠红.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考试与评价,2020,14(9):123-124.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分析能力;培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史料教学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常情况下,若想有效促进学生读懂史料、运用史料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将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期间,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加大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力度,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的水平能够整体增强。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必要性分析
对于高中历史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多,包含了不同年代的事件,对史料具有较高的依赖度。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史料,具体是指在编写历史期间所应用的参考资料,其来源较为广泛,除了会有文物以及铭刻等之外,还有属于口传的民歌等,不同的历史,在发展期间,史料存在的价值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阶段社会中,所存在的史料大多是為相关统治者所服务的,阶级性特点十分明显,而为了能够将史料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凸显出来,需要合理的对史料进行利用,充分了解史料的具体内容。经分析,在高中历史试卷中,很多题型对学生阅读史料以及分析史料综合能力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其体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强化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史料作为历史的核心,史料的真实度以及可靠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到历史,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对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学生在对史料阅读过程中,可以获得非常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历史信息资源,从而形成创造性的历史思维,为今后历史观的良好树立奠定基础[1]。此外,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刚好可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对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好处,能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历史专业知识,有效地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大大促进了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增强。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
(一)强化对学生史料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如果能够对某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的探索欲望以及学习欲望也会大大增强。所以,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这一契机,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产生学习的欲望,可以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日常的教学期间,教师可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借助有效地史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增强,对历史知识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思考和探究史料的价值和真伪。在多媒体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图像史料,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2]。
比如:教师在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片段,诸如:《东京审判》《731部队》等,然后为学生播放一些真实的日本侵华照片中,包括:南京大屠杀、日本社会教科书和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不同描述等。在上课中,通过对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各种不同文字、照片、音像史料。通过教师与同学的合作学习探究能够形成对日本侵华场景的客观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再配合教师的引导,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日本侵华战争,不仅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也为中华民族带来了非常大的灾难;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让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也为民主革命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利用史料来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能够树立社会责任感。此外,通过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深入学习,借助史料教学,还会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情境,对学生知识的有效内化非常有帮助。
在教学期间,教师也可以对影视资料以及史料文献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加大对学生重证据历史意识进行培养。比如:教师在对“祖国统一大业”这一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在对香港与澳门为何离开祖国这一问题分析环节,教师应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观看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香港回归等,保证学生能够知道教材中所反映的知识要点的时间以及事件等。通过史料的呈现让学生找到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有利于学生重证据历史意识的增强。通常情况下,在教学期间,如果教师只依照教材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习历史结论,根本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不利于学生快速内化知识。所以,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史料,科学的对问题进行设计,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历史对话的契机,保证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历史变迁,能够学会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3]。
(二)学会动手和动脑,强化对学生思维的活跃
教师在组织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过程中,史料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教师必须要加大重视,能够正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对于一些高一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整体的动手动脑能力非常强,对历史图片较为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图片史料合理的与教学活动相融合[4]。
比如:教师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相关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对图片材料进行深入的阅读,将图片标注的关键词精准的找出来。诸如:“战后”这一时间关键词;“美国”“苏联”这两个空间关键词等。紧接着,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能够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之后,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将漫画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概括,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有效地信息。针对美国、苏联争霸三个不同历史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三幅不同的漫画,然后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特别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坐在导弹上掰手腕的场景,应该让学生依照知识点,明确美国和苏联所处的攻守阶段,并科学地对学生加以指引,让学生能够进行史论结合的文字评述,确保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知识点,促进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 (三)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化完善和补充
通过对高中历史的进一步分析可知,所涵盖的史料十分丰富,不仅包含了大量的文字史料,同时也会涵盖较多的图片史料。所以,在教学期间,为了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将史料与课堂有效衔接在一起,有梯度地对史料进行选择[5]。并且,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作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等级能力划分。诸如:水平一的同学能够对史料的不同类型进行正确区分,灵活的应用相关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解答;水平二的学生需要对构成历史叙述的基本元素进行明确,知道史料的类型不同,所具备的历史价值也不同,对史料进行灵活的利用,科学的解决现实問题;水平三的学生需要学会使学研究办法,对不同类型的史料加以运用,能够对所探究的历史问题进行互证,知道孤证不立的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水平四的学生要学会辨析和运用来源不同的史料,能够对史料进行科学使用,综合的探究和论述。
比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可以从水平一和水平二的要求来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在教学活动开展阶段,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史料进行利用。通常情况下,对于这些史料来说,简单易懂,考试中的出现概率比较大。并且,教师可以配备一些史料基础性的训练习题,不断对学生知识进行夯实。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考纲和教材内容,查阅教材外的相关史料,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让原始史料可以得到补充。而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结合高考新形势,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可以将学术情境作为主题,为学生创设学习以及生活等情境的试题,注意材料的新组合以及新问题的提出。在答题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将教材知识与试题所提供的新情景有效融合在一起,深入的进行分析,科学组织语言。此外,在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不管是课堂小练,还是周考、月考,教师都要侧重对史料强度以及信度的甄选,尽量对真实高考氛围进行模拟,让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考试策略,不断积累考试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应试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想从整体的角度上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水平,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一定要不断促进自己专业水平的增强,能够树立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加大对史料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积累。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模式,深入的研究史料教学,学会总结和分析,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以便学生能够形成具备史料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和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伟民.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16(10):176-177.
[2]张莹.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史料解析的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0):115-118.
[3]王梦艺.高中历史课史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框架构建[J].林区教学,2020,23(09):108-110.
[4]陈文江.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000(074):143-144.
[5]王翠红.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考试与评价,2020,14(9):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