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国友人的一天

来源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5191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假期不比寻常,因为就在假期即将结束的前几天,我结识了一位美国朋友。他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位阿姨的朋友,特意从北京来长春游玩儿,而我和妈妈也有幸参加了他们的聚会。
  美国朋友名叫埃里克,今年有五十多岁了,来自佛罗里达州。他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六年,是一名外教,但是他的中文学习才是刚起步阶段。
  那一天星期六,我们首先一起去南湖公园散步、看冰雕、看园内雪景。没想到,我们东北人对外国人的热情居然会如此高涨。刚进公园门经过一个小广场,埃里克就被一群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团团围住,要拉他一起跳舞。埃里克对东北人的热情也十分惊讶,虽然他并不喜欢跳舞,但还是十分友好地同阿姨们合影留念。后来,在南湖的冰面上,埃里克被“冰猴儿”给迷住了。于是,我去买了一个“冰猴儿”,我们大家一起玩了起来。我示范给他看,他也学着抽了起来,玩得很开心,说“中国的游戏非常有趣”,看他这么喜欢,我就把“冰猴儿”送给他当礼物,他开心极了。
  南湖公园风景很美,但是东北的冬天还是太冷,我们在冰面上冻得都站不住脚了,于是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轉向下一站——雕塑公园。
  埃里克对雕塑公园里面的雕塑作品十分感兴趣,不断在说“非常棒!”其中有两件作品他尤其喜欢,一件是中外两个不同种族的女孩拥抱在一起的头像,代表友谊;另一件是邵逸夫先生的全身雕像,他说他曾经生病在杭州接受治疗,当时住的医院的楼房就是邵先生捐赠给医院的,所以他为邵先生的义举而感动。后来我们告诉他邵先生在大学捐赠的教学楼不计其数,逸夫楼遍布中国大地。于是,他更加崇拜了。
  中午我们一起吃火锅,他对中国饮食的评价是:味道好、种类多。饭后我们还参观了省图书馆,他见到省图书馆的环境,直赞叹壮观,还被省图大厅的活字印刷展示雕塑深深吸引,在那里拍了很多照片。同时,他还对图书馆的馆藏老报纸很有兴趣,爱不释手地翻看。
  傍晚,我们一起去了一家咖啡馆,在咖啡馆里我们更深入地交谈了许多。他谈到了他的家族历史,他的家族世代有人从事法律行业,而且还有些人在美国法律界很有名气,最牛的一位祖先曾经参与了与富兰克林一起制定美国宪法。他本人对世界各国的文化都十分感兴趣。在二十年前,他曾经给好多国家的大使馆写信,在信里说:“我对你们的国家很有兴趣,请求给我寄一些你们国家的信息资料或国旗。”后来,他收到了很多国家使馆的回信,和随赠的国旗以及各种纪念品。在咖啡馆里,他送给我一个礼物,是一本书,书名叫《谦卑》,是一名南非作家写的。时间过得很快,聊着天儿就到了他即将返程的时间,我们一起送他到火车站。他也结束了一天匆忙的行程,又要回北京工作生活去了,我们热情道别。
  这一天真是十分难忘,第一次和外国友人面对面地交流,有了英文对话的机会,学到了许多新的英文,也开阔了眼界,更难得的是,认识了一位外国大朋友。
其他文献
下午,我和爸爸扛着锄头,准备去菜园里为种植的青菜松土。  爸爸拿着锄头小心翼翼地扒着泥土,生怕一个不小心伤到青菜。我则小心翼翼地在旁边清理一些杂草。爸爸翻了一会儿,忽然对我说:“淇淇,快来看,这里有根小蚯蚓哦!”哇,可不是,爸爸的锄头下有一根跟我手指长,铅笔粗细的褐色小蚯蚓,它的身体柔软,上面还有许多条纹呢。前段稍微有点尖,后段有点圆,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根本分不清头和尾。老师告诉过我们,蚯蚓是无
百余年前,陈独秀先生以《敬告青年》一文,告诫新青年们应树立报国理想,践行民主科学。随即,“五四运动”风雷而至,新青年以青春热血为刃,在历史上划出了一个崭新时代。  几十度春秋更替。如今,中国处在蒸蒸日上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这些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的新青年,又将被如何定义?我认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是一群既有着做时代弄潮儿的先锋意识,又有着埋头苦干务实精神的有志青年。  鲁迅先生有云:“弄潮儿者立于浪头
秋风,吹黄了树叶,随即飘落在小路上,又隨风而起,有的像展翅飞翔的雄鹰,有的像舞蹈演员在轻盈地旋转,彼此展示着秋日的美丽。  远处的田野很是热闹,金黄色的稻子好像在和红红的高粱讲笑话,把它笑弯了腰;白菜长得绿油油的,有风吹过,绿叶摇动,好像翩翩起舞的公主穿着绿色长裙;芋头长得也很好,它们撑开一把把小伞,挡住了秋日的阳光。  农家的果园丰收了,真是瓜果飘香。瞧,那一个个苹果又大又红,再看那一串串葡萄,
从发出“吱吱呀呀”声音的木板床上醒来,翻开泛黄的日历,掀开厚重的棉被,穿上老土的手工棉拖鞋,我的乡下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这间屋里除了一盏时而亮时而不亮的电灯泡,早已过时的电冰箱,一台老式的电视,一点现代科技感都没有。  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上,摆着几个搪白瓷碗,上面平躺着一双双有着“峥嵘岁月”的筷子,开始早餐了。  早餐后,推开老木门,这是一间脏乱的大空房,里面停着外公喜爱的摩托车。我的思绪被瞬间
妈妈今天送给我两条蚕宝宝。它们的身体胖乎乎的,皮肤光溜溜的,头上是淡淡的绿色,很可爱。不过我还是有点怕它们,不敢摸它们。  妈妈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盒子里,盒底铺上一些桑叶。它们平时喜欢躲在桑叶下面,偶尔会探出小脑袋。我想它们一定很害羞。妈妈说:“别看蚕宝宝个头小,对人类却有很大贡献,它们吐出的丝可以织成布,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很舒服的。”妈妈还告诉我,蚕也非常勤劳,有一句诗词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说的
丹尼斯是个德性不太好的人,他好吃懶做,还有小偷小摸的习惯,而且经常问别人借钱去赌博,不过无论是输还是赢,他都不肯把钱还给别人,所以小镇上的人几乎都很讨厌他。  有一次,丹尼斯又没钱了,可是镇上还有谁愿意把钱借给他呢?他想来想去,自己从来没有向住在小镇西边的狄克借过钱,他决定去碰碰运气,于是他跑到狄克家,对狄克谎称自己没钱吃饭了,希望狄克会借300美元给他。狄克连想都没想就从钱包里拿出了300美元递
是什么让崎岖的山路成为开阔的大道?是什么让成功的彼岸不再遥远?又是什么让我们不再畏惧一次次的跌倒?是尝试,是那让成功触手可及的尝试!  周末时候,妈妈从车库中推出一辆已积满灰尘的自行车,问我:“熙,想学骑自行车吗?”“想。”我有些兴奋。妈妈笑了,用抹布将自行车擦了一遍。原先不起眼的自行车变得闪亮起来。  推着车,来到门口一处并不平坦的路上。“妈妈,我会不会摔下来呀?”“不会的,试一试。”望着妈妈温
每当看到别人家的鹦鹉既能说唐诗,又能唱儿歌,我是既羡慕又嫉妒啊!真恨不得把它们都拿回我家的阳台上,时刻都能陪我聊天,逗我大笑。  可惜妈妈受不了鹦鹉,她嫌鹦鹉太脏。说我连自己都照顾不上,哪还有时间照顾小动物。我想要养鹦鹉就是在做白日梦。  有一天,我刚刚醒来,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只有爸爸还在呼呼大睡。我很纳闷,准备去找妈妈的时候,却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大跳:一只全身艳红,嘴尖尖的、眼睛大大的、脚爪锋利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从边远的乡下转到城里一所小学上学。我很快发现,我与那些城里的孩子有很大差距,音乐、体育、棋类这些,班上其他孩子会的事,我几乎都不会,甚至见都没有见过。久而久之,曾经在乡下十分活泼、调皮的我,变得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总是形单影只的一个人独来独往,我心里笼罩着一种浓浓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像一团浓雾在我心头萦绕,它压迫着我的呼吸。  一天,班上上活动课,同学们有的下棋、有的在打
夏日,长长的胡同,老家门前的黄昏。那时候的蜻蜓真多,黄黄的身体扇动着透明的翅膀,在光线柔和的胡同里款款而飞。它们不怕人,胆子大而调皮。一抬手似乎就可以抓到一只。不过这是大人们的本领,我们小孩子可得借用大扫把,扑蜻蜓。  一群小伙伴,一把大扫把,飞来飞去的蜻蜓,荡来漾去的笑声,构成了一幅乡村傍晚嘻乐图。这样的风景,那个贫乏年代的游戏,不曾想,数年后,成了夏日里且遥远且美好的怀念。  从书本上得来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