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上帝之作 圣家族大教堂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409198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这一生一定要去一个地方朝圣,那一定是圣家堂,她的华美与神奇,独一无二,无与伦比。有人取笑它只不过是“一堆石头”。也有人赞叹它是“能够让人狂喜心碎的建筑”。如今这座未完成教堂已成为建筑爱好者的朝圣目的地,去巴塞罗那的游客不会忽略的景点,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才与疯子
  西班牙建筑大师东尼奥·高迪(Antoni Gaudí i Cornet,1852-1926)被人们称为具有惊世才华的“疯子”—— 衣衫褴褛、沉默孤僻,无绯闻无情史,几乎不享受任何俗世乐趣:音乐、运动、社交、女人......他一生沉迷两件事情:观察自然,以建筑为载体重现自然。
  他坚信一切建筑都必须是对自然的再现和人类幻想的结合,而不是凭空设想 ——“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1926年,在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的欢庆日子里,一位老“流浪汉”被电车撞倒,送到医院几天后孤独地离开了人世。不过他并没有被莫名其妙地草草埋葬,而是得到了最风光的全城出殡,因为一位粉丝老太太认出了他——西班牙的骄傲,上帝虔诚的仆人——安东尼·高迪先生。


  他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和他献给上帝的最杰出礼物在一起。
  曲线归于上帝
  作为东尼奥·高迪的毕生代表作——圣家族大教堂,又译作“神圣家族教堂”、简称为“圣家堂”,整体设计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為灵感。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建筑。
  从漫长的中世纪开始,教会便通过修建教堂的方式,取悦神明,更客观的结果是把资金、人员、技术聚集到一起,消耗不计其数的资本和成年累月的时光,最后以不断刷新纪录的铺张宏伟昭示世人——教会的权利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然而这座教堂却完全不一样,新艺术运动使得它不再是中世纪僧侣束缚大众思维,剥削农奴财富的罪恶象征,也使得高雅不再是王宫贵胄,资产阶级庄园里,沙龙上的专利。以高迪为首的一系列艺术先驱,用他们短暂而辉煌的生命,用尽量冗长的时间,尽量缓慢的脚步,尽量石破天惊的杰作,在传播普世价值,打破阶级的禁锢,让美能够被这座教堂下,这座城市,这个世界里每一个平凡的人分享。
  ?
  “我的客户(上帝)并不急”
  圣家堂于1882年动工,由宗教团体出资,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开始兴建。一年后,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因设计的教堂成本太高,和宗教团体意见不合,辞职而去,才由年仅31岁的安东尼·高迪接手。
  高迪接手后,地下圣坛已在建造中,无法修改设计图,所以他按照第一任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的设计图建完地下圣坛,然后将整个教堂重新设计,把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原先设计的新哥德式教堂改为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
  高迪保持了原设计的的哥特教堂典型的拉丁十字平面,但是在很多地方背离了哥特教堂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他为了取消飞扶壁,自己创建了一套斜柱和双曲面拱的结构系统,水平荷载直接通过柱子传递到内部,不再需要外部支撑。
  高迪曾经做了很多石膏模型来研究设计,包括一个长宽各5米、深2米的1:10的主殿模型。他把教堂的平面挂在屋顶上,下面悬坠着砝码,高迪通过变形的平面形成的翻转的模型而取得柱子拱券的必要角度。在“耶稣受难”立面上需要受拉力、实际却受压力的斜柱子上看起来很明显。
  高迪一生中43年的心血都花在这个教堂的设计上,1925年后还干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设计教堂,不断添加、改造、完善。当时有人疑问为何工程如此漫长且久未完工,高迪说:“我的客户并不急”。他所说的客户,其实指的是上帝。1926年高迪遭遇车祸过世,去世时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设计稿和模型。
  西班牙内战期间,高迪的工作室被毁坏,他留下的贵资料、设计稿、模型等也没能留下来。项目资金一直依赖于私人捐助,资金拮据,工程延误了很多。
  后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和建筑师都依赖于其余的图纸和石膏模型来推进这个项目,尽可能地坚持高迪的愿景。这个工程是一个跨世纪的合作。
  高迪说:我会变老,但其他人会继续。一代代保留下来的是专注工作的精神,圣家族教堂会是几代建筑师生活和思想的体现。
  五彩斑斓的彩色玻璃拼花窗
  圣家堂的设计带有强烈的自然和超自然色彩和效果,吸收了当地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的造型,例如蜥蜴、鸽子、仙人掌、棕榈等,并将其作为蓝本来设计教堂,更将《圣经》中的各个人物,场景和故事通过这座建筑内外的各种几何造型及无数雕塑来表达展现,使这个教堂成为每个来访者都可以读到的一本天主教教义问答书。
  进入教堂,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表情——抬头仰望,然后惊讶,肃穆,感叹,满足得热泪盈眶!渺小的人类仿佛又回到了襁褓之中,回到了诞生之初的年月,置身于密林和洞窟,沐浴在从五彩斑斓的彩色玻璃拼花窗洒下的一束束“和谐之光”之中。


  圣家堂有东、西、南三个立面,分别是东侧的“诞生立面”,西侧的“受难立面” 和南侧的“荣耀立面”。每个立面由四座钟塔组成,共计十二座,代表十二门徒。立面圈起的穹顶正中有六座高塔,其中边缘四座代表福音书的作者。偏向中心的较矮的一座代表圣母,较高的一座代表基督。
  大部分的设计都未在高迪生前真正建成。现在已建好的部分,可以参观的是“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诞生立面”以基督的诞生为题,墙上的雕塑展现了由童贞玛利亚怀胎到基督长成的故事,因为主题是欢迎庆祝基督诞生,所以以欢喜愉悦的雕塑为主。“受难立面”以基督的死亡为题,高迪为了表现受难的痛苦,设计了棱角分明的现代线条。雕刻家苏比拉克斯(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按照高迪留下的图稿刻出了由最后的晚餐到基督被钉十架,到基督升天的故事。
  上帝可能不希望留一座完整的天堂在人间
  圣家堂的建设从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资金短缺、天灾、人祸,一次次地努力奋进,一次次的毁灭和打击,一次次凤凰涅槃,一次次浴火重生。高迪以后,到现在的建筑师Jordi Bonet已是第四代,整个建筑完成了将近50%,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完工,更有可能永远也不会完工。
其他文献
Emmanuelle Moureaux生于1971年,是一位法国建筑师。1996年,25岁的她移居到日本生活,现为“东京建筑师协会”、“日本建筑研究所”、“日本建筑师学会”成员。2003年她建立“Emmanuelle Moureaux架构+设计”,在街道上构建了一个复合式的具有深度和密度的建筑設施,打造出日本传统空间元素,如滑动屏幕,灵感来自东京的层次和色彩。她创造了shikiri的概念,字面意思
期刊
昆虫,作为一种生物的存在大概被很多人所厌恶,但无论是毛骨悚然还是惊艳,或许都是怀念。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艺术家Jennifer Angus最擅长的是处理昆虫的尸体。其大型装置作品“In the Midnight Garden”(在午夜花园中),热情艳丽的玫粉色布满了史密斯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展厅的天花板和四壁;从远处望去,墻上仿佛贴着维多利亚时期家庭装修常用的墙纸,略看还以为走入了摩登少女的闺房,满
期刊
在倫敦格林威治半岛的NOW gallery画廊里,悬挂着一万朵新鲜的鸢尾花,这些花是用铜丝吊在天花板上的,看上去就像是漂浮在画廊里一样,这就是英国艺术家Rebecca louise law的最新作品“鸢尾花”。该作品标志着Law对花的形态、以及花由盛转衰过程的持续探索,蓝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和白色的花交织在一起,让画廊充满自然之美。“我喜欢捕捉大自然里微小的美丽事物,然后把它们制作成艺术品,这样就
期刊
摄影:Cristina Coral(意大利)  透过許多迥异的安排,恬淡如氧气般的色調,与平凡自然的日常相距甚远的突兀肢体动作,不断为观者带来视觉冲动,并考验着我们对重力、衣着、动作、器物等平凡日常元素的习惯性认知。摆放在桌面上的模特儿头部,像是在质疑桌子用途的同时,也困惑着人类头部直立于躯干之上的恒久事实;而躺卧在路中央、床底下、甚至是球场中央的女性,更是引起人们对于个体存在于不同场域当中,动作
期刊
一些关键数据:  2016年国产影片立项、备案公示的影片共3742部,故事片3249部,动画片180部,合拍片93部。  内地院线全年累计票房455.21亿元,观影人数13.74亿人次,其中放映场次7479万场,平均票价33.1元,场均人次18人,观影人次13.74亿人,国产片票房264.67亿,引进片票房190.54亿。  国产片与引进片分庭抗礼  各项数据均被刷新的背后,票房增数明显放缓,电影
期刊
董凡,1969年出生于上海,成长于在天津,现生活于成都。  教育背景: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主要演出作品:  话剧:  《赵一曼》  《第二十九棵树》  《船过三峡》  《脊梁》  《护航》  《唐明皇与杨贵妃》  大型音舞诗画剧《5.12-不能忘却的记忆》  影视作品:  《七尺微笑》  《Ⅰ级红色预警》  《空房子》  《大腕》  《杨虎城的最后岁月》  获奖经历:  中国话剧金狮表演奖
期刊
“我所创作的一切,都是天才之作。”  “我的灵感永远充满原创性,我绝不会山寨其他艺术家,因为我就是创作出最好作品的艺术家。”  “很多杂志都有报道我,要把它们都搜集起来,真不容易啊。”  “真是一副伟大的杰作啊。虽然是我画的,但我也忍不住赞叹了。”  “我在《朝日新闻》里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草间弥生的声望在国际上不断提升,她的作品能够卖到150万美金,事实上是160万美金。这样的作品每人都想得到一
期刊
“在那里你將找到我的故地,那是我过去喜爱的地方。在那里梦幻使我消瘦。我那耸立在平原上的故乡,绿树成荫,枝繁叶茂,它保存着我们的回忆。你将会感觉到那里每个人都想长生不死。那儿的黎明、早晨、中午和夜间都完全相同,只是风有所不同。那里的风改变着事物的色调;那里的生命好像低声细语,随风荡漾,生命本身就仿佛在低声细语……”  ——节选自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佩德罗?巴拉莫》,这部作品立意深刻,迄今仍被认为是“拉
期刊
滿眼夜星,满手白泥,满嘴蟠桃味。一道道白光,在天边隐约闪亮。童年静缓流淌,穿上粉色的蓬蓬裙转圈,吃着棉花糖偷乐的时光,连心情都是彩色的。
期刊
作者:赵子龙,清华美院出品的一枚逗比艺术评论人、策展人。微信公众号:artbase;现致力于艺术品电商网站爱艺客(www.at798.cn)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为啥要去看艺术评论?说到底是因为我们许多人不懂艺术,想借助文字解读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品的价值,好让自己能明白地作出判断。可是今天的艺术评论文章,比艺术家的作品更难懂,还不如让艺术家自己说说呢。  天底下有一种职业,特别奇怪。两个人有了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