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的古老秘密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p685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提到"撒哈拉",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无边无际的沙漠景观:行走的骆驼队,明亮猛烈的阳光,奇形怪状不断变化的沙丘……撒哈拉沙漠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这片沙漠几乎占满整个非洲北部,遍布的沙滩、沙丘和沙海不禁让人好奇,如此广袤的撒哈拉沙漠究竟对人类隐藏了什么秘密?在它炽热的沙土下又埋藏着什么?
其他文献
川环发[2021]2号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要求,大力推进我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工作需要,我厅对2018版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完善,形成《四川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及计分方法(2019年版)》。同时,结合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环境信用评价试点有关要求,
期刊
藏委厅[2020]11号各地、市委,各行署、政府,区党委各部委,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西藏自治区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此件公开发布)2020年4月16日西藏自治区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实施方案
期刊
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县坚持把以地理信息为基础而衍生开来的数字技术,广泛用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有效推动县域农村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空间"转型变革。走进德清县每个行政村,都能看到电子屏上的"数字乡村一张图"。远远看去,它是一张三维倾斜摄影矢量地图,村落风貌尽收眼底。点击鼠标,图上的空间数据和公共数据纷纷显现,涵盖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5个领域。
期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方式也变得多样化与个性化,因此旅游地图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社交平台的广泛兴起为旅游地图的设计与绘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利用照片分析法,以川藏地区热门旅游景点为例,通过收集国内主流网络社交平台上用户上传的旅游照片进行分析,得出基于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的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景观元素的关注点和其带给旅游地图绘制的意义。笔者希望本文可以为旅游地图的绘制设计提供一
期刊
山东青岛以生态思维提升产业集聚"浓度",借助头部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引领示范,逐渐集聚起产业资源优质力量,数据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一是树立平台思维,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从加强要素资源供给、培育数字经济生态、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等方面推出17条专项政策,鼓励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培育5G高新视频实验园、青岛国际创新园、青岛国际特别创新区等6个数字经济园区。通过成立产业工作专班,
期刊
课程思政融合在《CAD设计应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政治教育功能,为学生提供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优化了工科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新工科背景下在《CAD设计应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且从在《CAD设计应用》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理论内容;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延伸《CAD设计应用》课程教学内容,拓宽学科教学领域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工科背景
期刊
"时空观念"是历史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主要包括历史时序的观念和历史地理的观念,两者都是了解、认识、研究客观历史的基本意识,因此,时空观念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居于基础地位。但是,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以文字叙述为主,偶尔辅助历史地图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目标。
期刊
在机械制图装配图的画法教学中,常常采用通过图例去讲授知识要点的方式去讲解装配图中相邻零件间的画法。这种方式对于专业知识较弱、空间想象力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吃力,也得不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将实物模型拼装、图块拼接与AUTO CAD软件进行有机结合应用在装配图的教学中,并以某一升降机构装配图的教学为例,介绍该教学模式的开展。
期刊
人类要发展,就必须消耗地球能源。诚然,发展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发展科技的代价是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的话,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毁林、污染、沙漠化……人类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无论科技再发达,在自然面前依然无处可防,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地球已经变得千疮百孔。数月前,位处俄罗斯西伯利亚北极圈内的冻原带突然发生一起大爆炸,在平原上留下一个"天坑"巨洞。巨洞边缘混杂着破碎的灰色冰块和冻土块,附近
期刊
1928年,著名地质学家冯景兰在中国广东省北部山地进行野外考察时,被仁化县丹霞山密集分布的红色崖壁所吸引。因为之前从未发现过类似地貌类型的地质记录,冯景兰就以丹霞山名字中的"丹霞"二字将这种特殊地貌命名为"丹霞层",随即以饱满的热情展开对这一全新地貌的研究,此后陈国达、吴尚时、曾昭璇、李见贤相继对这一地貌进行定义,但仍无定论。那时的冯景兰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意间开启的这座丹霞之门,背后掩藏着多少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