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体现教育公平?既然公平的本义就是惠及最大多数,我们就该具备突出重围的勇气,让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从事了32年教育工作的沈健,自2008年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以来,一直积极用改革来破解教育领域的沉疴,从教育公平、高中课程基地到学前教育,教育领域改革的“中国梦”已初步绘就。
为教育公平“开药方”
对于“教育公平”问题,沈健开出药方,“应该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既要加大经费投入、均衡配置资源,也要完善制度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沈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千百年来对教育公平孜孜以求,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在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时代,教育公平更成为社会的共同追求;没有教育公平,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遑论社会公平。
“教育是民生之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最重要的基础。提供平等包容的高考机会,就能畅通平民子弟改变命运、向上流动的渠道;促进教育公平,就能为社会公平正义打下最坚实的底座。不仅如此,当随迁子女能够在异地参加高考,流动人口也就更能心系于此、有认同感,同样能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这不正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比翼齐飞吗?以江苏为例,流动人口为江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江苏在2012年底就推出异地高考改革,不提高社保门槛,对固定住所的要求也相对宽泛。”沈健如是说。
面对各地家长争取“异地高考”的呼声,江苏这些“零门槛”规定既体现了江苏的开放性和包容度,也为江苏异地高考赢得了“史上最大方的方案”的美誉。
当然,这只是江苏教育公平改革迈出的一小步。沈健清醒地意识到:“异地高考”虽然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但教育公平如果仅仅停留在“异地高考”层面,还远远不够。
怎么推进教育均衡化呢?沈健说:“我以为,可以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规定校长和教师依法实行定期交流;积极推进高中招生改革,均衡分配热点高中指标;推进集团化、联合体办学,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关爱特殊人群,保障受教育权利,努力提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入学率……”
课程基地:高中教育的一次革命
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江苏的教育改革也积极在高中教育课程上进行创新。
在沈健主政江苏省教育厅的第三年(2011年),江苏全省启动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以下简称为课程基地),规划到2015年全省建成200个左右课程基地。如今,江苏省已建成142个课程基地。
这次改革始于江苏省教育厅的调研。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在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开展的调研中,得出一个重要启示:从钱学森之问到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从教育改革到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富国兴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高中千校一面到多样化特色办学……追根溯源,关键在于缺少应有的载体平台。由此,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自主性的课程基地应运而生。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出台了《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明确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
对于这样一个原创性的改革,沈健有着清醒的认识,课程基地是一项原创性工作,须在建设中不断探究,在探究中不断发展;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为了加强课程基地建设的科学性,江苏还将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改革,一要加强顶层设计,二要开展培训宣传,三要加大经费投入,四要注重科学研究,五要优化项目管理。
中考加试美育,学前教育试行免费
“目前江苏各市基本都已经把体育考核列入中考总分,分值在30分至40分,今后美育也将划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范围,在中考中占据一定比重。”沈健透露。美育科目主要是指音乐和美术,现行的各地中考考试方案中并没有这两项。
沈健表示,他在基层调研时特别关注音乐、美术这些美育类课程的开设情况,结果发现依然存在缺乏美育老师、挤占艺术课时的现象。“将美育和体育一样划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范围,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对美育学习重视程度的提升,实实在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上好艺术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而针对学前教育高收费问题,沈健表示,江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目前尚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的考虑。
2013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推进教育惠民时,首次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随后在江苏省《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的时间表定为2020年。据了解,2012年江苏扬中市已从当年秋季开始首先启动农村学前教育免费一年的试点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已将教育作为终生事业的沈健,正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将江苏打造成为教育大省,成就教育大省的“中国梦”。
为教育公平“开药方”
对于“教育公平”问题,沈健开出药方,“应该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既要加大经费投入、均衡配置资源,也要完善制度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沈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千百年来对教育公平孜孜以求,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在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时代,教育公平更成为社会的共同追求;没有教育公平,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遑论社会公平。
“教育是民生之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最重要的基础。提供平等包容的高考机会,就能畅通平民子弟改变命运、向上流动的渠道;促进教育公平,就能为社会公平正义打下最坚实的底座。不仅如此,当随迁子女能够在异地参加高考,流动人口也就更能心系于此、有认同感,同样能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这不正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比翼齐飞吗?以江苏为例,流动人口为江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江苏在2012年底就推出异地高考改革,不提高社保门槛,对固定住所的要求也相对宽泛。”沈健如是说。
面对各地家长争取“异地高考”的呼声,江苏这些“零门槛”规定既体现了江苏的开放性和包容度,也为江苏异地高考赢得了“史上最大方的方案”的美誉。
当然,这只是江苏教育公平改革迈出的一小步。沈健清醒地意识到:“异地高考”虽然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但教育公平如果仅仅停留在“异地高考”层面,还远远不够。
怎么推进教育均衡化呢?沈健说:“我以为,可以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规定校长和教师依法实行定期交流;积极推进高中招生改革,均衡分配热点高中指标;推进集团化、联合体办学,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关爱特殊人群,保障受教育权利,努力提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入学率……”
课程基地:高中教育的一次革命
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江苏的教育改革也积极在高中教育课程上进行创新。
在沈健主政江苏省教育厅的第三年(2011年),江苏全省启动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以下简称为课程基地),规划到2015年全省建成200个左右课程基地。如今,江苏省已建成142个课程基地。
这次改革始于江苏省教育厅的调研。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在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开展的调研中,得出一个重要启示:从钱学森之问到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从教育改革到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富国兴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高中千校一面到多样化特色办学……追根溯源,关键在于缺少应有的载体平台。由此,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自主性的课程基地应运而生。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出台了《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明确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
对于这样一个原创性的改革,沈健有着清醒的认识,课程基地是一项原创性工作,须在建设中不断探究,在探究中不断发展;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为了加强课程基地建设的科学性,江苏还将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改革,一要加强顶层设计,二要开展培训宣传,三要加大经费投入,四要注重科学研究,五要优化项目管理。
中考加试美育,学前教育试行免费
“目前江苏各市基本都已经把体育考核列入中考总分,分值在30分至40分,今后美育也将划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范围,在中考中占据一定比重。”沈健透露。美育科目主要是指音乐和美术,现行的各地中考考试方案中并没有这两项。
沈健表示,他在基层调研时特别关注音乐、美术这些美育类课程的开设情况,结果发现依然存在缺乏美育老师、挤占艺术课时的现象。“将美育和体育一样划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范围,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对美育学习重视程度的提升,实实在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上好艺术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而针对学前教育高收费问题,沈健表示,江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目前尚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的考虑。
2013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推进教育惠民时,首次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随后在江苏省《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的时间表定为2020年。据了解,2012年江苏扬中市已从当年秋季开始首先启动农村学前教育免费一年的试点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已将教育作为终生事业的沈健,正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将江苏打造成为教育大省,成就教育大省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