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以往类似事件中“一边倒”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迥然不同的是,许多网民直指孔子学院劳民伤财,甚至为美国的举措叫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了“软实力”(Soft Power )概念。按照他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迅即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也在全世界掀起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热潮。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软实力建设。比如,德国创办了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机构叫“歌德学院”,西班牙创建了“塞万提斯学院”。中国的对外文化机构也取了一个具有文化象征性意义的名字——孔子学院,目前已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
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一直如火如荼,但2012年5月17日,一纸突如其来的公告令孔子学院陷入了舆论的漩涡。美国国务院称,目前在该国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必须于6月30日离境。中国外交部以及官方报纸迅即对美国政府的举措提出异议。虽然事态在中方的努力下得以圆满解决,但值得人们思考的是,与以往类似事件中“一边倒”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迥然不同的是,许多网民直指“孔子学院”劳民伤财,甚至为美国的举措叫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海外大跃进”
中国自21世纪初以经济上的硬实力强势崛起之后,也成为世界瞩目的舆论高地。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应当对外输出中国价值观,在国际社会树立中国的善意形象。于是大力加强“软实力”建设,开设孔子学院就是其中一个便捷的途径。
肩负着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同时增进世界对中国了解的使命,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 “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不到10年间,孔子学院已在全世界106个国家扎根。其发展势头之迅猛,人称“海外大跃进”。
看到孔子学院如此迅猛的扩张,许多人为之兴奋不已:这么多洋人都学习和仰慕我中华传统文明,真乃我民族之千年盛事。孔老夫子当年“道行于天下”的未竟理想实现似乎指日可待。但是,8年来,孔子学院除了在数量上不断刷新纪录外,在教学质量和创新上始终却突破不多。一方面,孔子学院在大张旗鼓地创建,仿佛建成了多少学校好像就完成了任务,可以给国人一个圆满的交代一样。另一方面,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和教材编制严重不足。在国外的孔子学院,甚至有很多是没有法律保证、没有校舍、没有教师的“三无学院”。
过度追求数量上的冒进,其质量必须会大打折扣。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时,它的主要课程是“教老外识几个汉字”、“读些中国名著”;8年后的今天,孔子学院铺下了越来越多的摊子,但深度远远不够:孔子学院还以这几个老套路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老外只能学到识汉字、包饺子、打太极等中国文化的一点皮毛。因此,尽管冠以孔子之名,但孔子学院最大的功能并不是宣扬孔子思想,而是“推广汉语文化的非营利性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甚至等同于一所“汉语培训机构”。表面上,中国价值观似乎在轰轰烈烈地输出了,实际上效果却不大。
此外,“孔子学院”的巨额亏损也一直为人诟病。每一所孔子学院的开办与运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为此国家进行了巨额的财政拨款。据报道,至今为止已经花了数十亿元之巨。这几十亿元人民币都是在赔本赚吆喝。德国某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曾直言:“当地大学之所以合作办孔子学院,主要是为了得到中方提供的一大笔经费,自己办语言班和演讲等活动。”
当然,“孔子学院”巨额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维护像孔子学院那样的网站,年服务费最多不过十几万元,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却支付了3520万元。财政部网站公布中直机构的中标公告显示,这个名为网络孔子学院网站运营服务项目的采购项目,采购人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中标供应商为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属网站招标,直属机构中标”, 这些猫腻的的背后,很可能是一些部门的利益纠葛。
而中国公众的不满,由一则在中国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原作者已不可考的微博可见一斑:“以‘汉语国际推广’为招牌的孔子学院,一年耗费多少税款?2008年预算高达16亿。此后更是一年更比一年多。希望工程历经20多年,也才募集50来亿元。与其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理由,拿纳税人的巨款,慷国家之慨到国外去搞教育,为什么就不舍得花点钱给自己国家的公民?”早在2006年,身居美国的学者薛涌就曾发表文章批评“孔子学院”。据他估算,在美国建一所“孔子学院”起码也要几百万美元。中国这样一个穷国,却大把大把地往富国扔钱,让他有点儿想不通。“当中国的孩子连每年300元的年教育经费还拿不到,外来工子女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流离失所,读书越来越难时,纳税人的钱却被挪到每年享受着将近7万元人民币教育经费的美国人那里,补充人家的教育开支。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的教育每况愈下,中国将越来越没有文化。这是弘扬中国文化,还是对中国文化的出卖?”
中国文化亟待被重新定位与认识
人们对孔子学院的种种质疑,究竟是认识偏差,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亟须改进?抑或是在对自我的文化认识中存在误区?“孔子学院”怎样才能真正起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呢?
在1993年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上,各大宗教将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写入《世界宗教伦理宣言》之中,并确立为人类文明的首要的、基本的法则。从世界文化与交流的角度上看,孔子价值具有毫无争议的世界性,并且渐为各国所接受。
但是,欲使孔子价值在世界上更广泛地传播,首先应当具有更广泛的民族性。而现时中国的现状是,孔子精神与儒家的思想在中国大陆已经趋于淡化,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儒学、新儒学的研究恐怕国内学者不如海外的华侨华人学者。那么,背上“孔子”这块金字招牌的孔子学院,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更有多少人能够教授孔子的思想?诚如一些民间学者对于孔子学院的指责,“孔子学院还处在教汉语、太极拳的阶段,这些当然也是中国文化,但这些仅仅是‘术’,还不是‘道’。”孔子学院的实质不过是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或许可以略兼“宣传中国文化”之责,但却远远没有能够到达“宣扬中华文化价值观”的高度。造成这种困境的首要原因,是在“究竟要向世界展示自己怎样一种文化”的问题上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孔子学院的主要功能究竟是向海外传扬中国文化、孔子思想,还是单纯的对外汉语教学?薛涌就曾经表示:“孔子学院并没有对孔子的研究和其思想精神的传播有什么贡献。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教外国人中文而已,是资助人家的教育。”
当然,要把孔子的儒家思想推向更多国家,还要看孔子思想与当今世界的价值观的异同之处。孔子思想基本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说这种思想本身很高尚,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崇高文化,但也有其局限性,它在中国得到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统治者或政治家的目的。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西方民众并不以之为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道理在他们的眼里是空架子。他们要的是民主和自由,每个人能平等地生存在美国这片土地上。这就与孔子思想有甚至有相当大的冲突。
海外人士提及孔子思想,常常大加嘲讽的是,孔子思想在中国流传几千年,中国人自己又做得如何?接受了孔子思想几千年教育的中国人,对外讲和平,修养很高。但对内往往野蛮专制,唯利是图的事情近几年来也是比比皆是。例如,毒胶囊毒奶粉都是源自中国。而在他们眼中,美国人对外霸道,但对内讲民主自由,尽量平等对待自己的国民。所以,美国政府驱赶孔子学院,也许不只是对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打击,很可能是美国人民意识到孔子思想对美国民主和自由带来冲突时,从而维护自己国家文化的一种行为而已。
同时,对于孔子学院,西方社会也一直质疑不断。西方民众往往对官方机构心存警惕,认为政府和权力不应插手民间机构。以这种视角看来,他们眼中的孔子学院是在输入价值观,搞“文化渗透”,因此招致许多民众反感。
其实,文化交流必须得有媒介,像好莱坞电影那样,得有一个加工改造的过程。进行文化输出时,如果是民间的话就相对易于接受。比如,人家来翻译我们的著作,看我们的国产电影,这些也是文化输出,当中肯定有价值观。这种输出,不是强制输出,但人家愿意看,自然就达到所谓“输出”的目的了。但是如果以国家名义去做,就得慎之又慎。过多的政府行为,容易招致反感。 孔子学院那种一成不变的输出方式,显然应该有所改变了。
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了“软实力”(Soft Power )概念。按照他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迅即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也在全世界掀起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热潮。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软实力建设。比如,德国创办了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机构叫“歌德学院”,西班牙创建了“塞万提斯学院”。中国的对外文化机构也取了一个具有文化象征性意义的名字——孔子学院,目前已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
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一直如火如荼,但2012年5月17日,一纸突如其来的公告令孔子学院陷入了舆论的漩涡。美国国务院称,目前在该国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必须于6月30日离境。中国外交部以及官方报纸迅即对美国政府的举措提出异议。虽然事态在中方的努力下得以圆满解决,但值得人们思考的是,与以往类似事件中“一边倒”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迥然不同的是,许多网民直指“孔子学院”劳民伤财,甚至为美国的举措叫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海外大跃进”
中国自21世纪初以经济上的硬实力强势崛起之后,也成为世界瞩目的舆论高地。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应当对外输出中国价值观,在国际社会树立中国的善意形象。于是大力加强“软实力”建设,开设孔子学院就是其中一个便捷的途径。
肩负着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同时增进世界对中国了解的使命,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 “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不到10年间,孔子学院已在全世界106个国家扎根。其发展势头之迅猛,人称“海外大跃进”。
看到孔子学院如此迅猛的扩张,许多人为之兴奋不已:这么多洋人都学习和仰慕我中华传统文明,真乃我民族之千年盛事。孔老夫子当年“道行于天下”的未竟理想实现似乎指日可待。但是,8年来,孔子学院除了在数量上不断刷新纪录外,在教学质量和创新上始终却突破不多。一方面,孔子学院在大张旗鼓地创建,仿佛建成了多少学校好像就完成了任务,可以给国人一个圆满的交代一样。另一方面,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和教材编制严重不足。在国外的孔子学院,甚至有很多是没有法律保证、没有校舍、没有教师的“三无学院”。
过度追求数量上的冒进,其质量必须会大打折扣。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时,它的主要课程是“教老外识几个汉字”、“读些中国名著”;8年后的今天,孔子学院铺下了越来越多的摊子,但深度远远不够:孔子学院还以这几个老套路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老外只能学到识汉字、包饺子、打太极等中国文化的一点皮毛。因此,尽管冠以孔子之名,但孔子学院最大的功能并不是宣扬孔子思想,而是“推广汉语文化的非营利性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甚至等同于一所“汉语培训机构”。表面上,中国价值观似乎在轰轰烈烈地输出了,实际上效果却不大。
此外,“孔子学院”的巨额亏损也一直为人诟病。每一所孔子学院的开办与运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为此国家进行了巨额的财政拨款。据报道,至今为止已经花了数十亿元之巨。这几十亿元人民币都是在赔本赚吆喝。德国某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曾直言:“当地大学之所以合作办孔子学院,主要是为了得到中方提供的一大笔经费,自己办语言班和演讲等活动。”
当然,“孔子学院”巨额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维护像孔子学院那样的网站,年服务费最多不过十几万元,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却支付了3520万元。财政部网站公布中直机构的中标公告显示,这个名为网络孔子学院网站运营服务项目的采购项目,采购人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中标供应商为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属网站招标,直属机构中标”, 这些猫腻的的背后,很可能是一些部门的利益纠葛。
而中国公众的不满,由一则在中国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原作者已不可考的微博可见一斑:“以‘汉语国际推广’为招牌的孔子学院,一年耗费多少税款?2008年预算高达16亿。此后更是一年更比一年多。希望工程历经20多年,也才募集50来亿元。与其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理由,拿纳税人的巨款,慷国家之慨到国外去搞教育,为什么就不舍得花点钱给自己国家的公民?”早在2006年,身居美国的学者薛涌就曾发表文章批评“孔子学院”。据他估算,在美国建一所“孔子学院”起码也要几百万美元。中国这样一个穷国,却大把大把地往富国扔钱,让他有点儿想不通。“当中国的孩子连每年300元的年教育经费还拿不到,外来工子女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流离失所,读书越来越难时,纳税人的钱却被挪到每年享受着将近7万元人民币教育经费的美国人那里,补充人家的教育开支。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的教育每况愈下,中国将越来越没有文化。这是弘扬中国文化,还是对中国文化的出卖?”
中国文化亟待被重新定位与认识
人们对孔子学院的种种质疑,究竟是认识偏差,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亟须改进?抑或是在对自我的文化认识中存在误区?“孔子学院”怎样才能真正起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呢?
在1993年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上,各大宗教将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写入《世界宗教伦理宣言》之中,并确立为人类文明的首要的、基本的法则。从世界文化与交流的角度上看,孔子价值具有毫无争议的世界性,并且渐为各国所接受。
但是,欲使孔子价值在世界上更广泛地传播,首先应当具有更广泛的民族性。而现时中国的现状是,孔子精神与儒家的思想在中国大陆已经趋于淡化,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儒学、新儒学的研究恐怕国内学者不如海外的华侨华人学者。那么,背上“孔子”这块金字招牌的孔子学院,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更有多少人能够教授孔子的思想?诚如一些民间学者对于孔子学院的指责,“孔子学院还处在教汉语、太极拳的阶段,这些当然也是中国文化,但这些仅仅是‘术’,还不是‘道’。”孔子学院的实质不过是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或许可以略兼“宣传中国文化”之责,但却远远没有能够到达“宣扬中华文化价值观”的高度。造成这种困境的首要原因,是在“究竟要向世界展示自己怎样一种文化”的问题上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孔子学院的主要功能究竟是向海外传扬中国文化、孔子思想,还是单纯的对外汉语教学?薛涌就曾经表示:“孔子学院并没有对孔子的研究和其思想精神的传播有什么贡献。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教外国人中文而已,是资助人家的教育。”
当然,要把孔子的儒家思想推向更多国家,还要看孔子思想与当今世界的价值观的异同之处。孔子思想基本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说这种思想本身很高尚,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崇高文化,但也有其局限性,它在中国得到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统治者或政治家的目的。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西方民众并不以之为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道理在他们的眼里是空架子。他们要的是民主和自由,每个人能平等地生存在美国这片土地上。这就与孔子思想有甚至有相当大的冲突。
海外人士提及孔子思想,常常大加嘲讽的是,孔子思想在中国流传几千年,中国人自己又做得如何?接受了孔子思想几千年教育的中国人,对外讲和平,修养很高。但对内往往野蛮专制,唯利是图的事情近几年来也是比比皆是。例如,毒胶囊毒奶粉都是源自中国。而在他们眼中,美国人对外霸道,但对内讲民主自由,尽量平等对待自己的国民。所以,美国政府驱赶孔子学院,也许不只是对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打击,很可能是美国人民意识到孔子思想对美国民主和自由带来冲突时,从而维护自己国家文化的一种行为而已。
同时,对于孔子学院,西方社会也一直质疑不断。西方民众往往对官方机构心存警惕,认为政府和权力不应插手民间机构。以这种视角看来,他们眼中的孔子学院是在输入价值观,搞“文化渗透”,因此招致许多民众反感。
其实,文化交流必须得有媒介,像好莱坞电影那样,得有一个加工改造的过程。进行文化输出时,如果是民间的话就相对易于接受。比如,人家来翻译我们的著作,看我们的国产电影,这些也是文化输出,当中肯定有价值观。这种输出,不是强制输出,但人家愿意看,自然就达到所谓“输出”的目的了。但是如果以国家名义去做,就得慎之又慎。过多的政府行为,容易招致反感。 孔子学院那种一成不变的输出方式,显然应该有所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