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黑土区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以期可以为黑土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土区;水土流失;生態修复;综合治理
一、前言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黑土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土层厚度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来综合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了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必须对其展开深入探究。
二、地区概况
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南段东坡和松辽平原西缘的过渡带,行政隶属通辽市。东邻黑、吉、辽三省,南向京津唐。地理位置东经119°13′43″~121°56′5″,北纬43°50′13″~45°35′32″之间,全旗总面积1.74万km2。东、东北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相邻,南、东南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相接,西、西南与锡林郭勒市西乌珠穆沁旗、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交界,北、西北接霍林郭勒市、锡林郭勒市东乌珠穆沁旗。
扎鲁特旗境内有9条主要河流,分别为霍林河、阿日坤都冷河、乌布坤都冷河、乌力吉木仁河、巴彦塔拉河、白音巨流河、鲁北河、前进河、艾林河,这些河流分属于霍林河(嫩江水系)和乌力吉木仁河(西辽河水系)两大河流。土壤以暗棕壤、黑钙土、草甸土、栗钙土、灰色草甸土、风沙土等6个土类为主。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锅底山项目区地处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境内,总面积100.81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1′03"~120°29′03",北纬44°14′57"~44°25′28",涉及平安村、青龙镇等9个行政村,总人口7187人,农村人口5425人,总户数1794户,劳动力2469人。
三、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1、土层变薄,肥力衰退,粮食产量降低
据我国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有近40%黑土层厚度不足30cm。据测算,黑土区每年流失的有机质、氮、磷折合尿素47.6万~83.5万t。水土流失还使黑土区沟壑数量增多,切割、蚕食、淤积农田,减少耕地面积。仅黑龙江省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粮食减产就达20亿~40亿kg,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
2、泥沙淤积河道、水库,阻碍运输
水土流失把大量泥沙输送到水库、河道等水利设施。黑龙江省的二龙山水库已淤积泥沙超过1000m?,无法正常运行。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滨州铁路桥原有8孔可以通航,因淤积现在只有2孔可以通航,航道已由1500km缩短为580km,严重阻碍了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导致黑土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拜泉县为例,24年中旱涝灾害12年,春旱面积达14.67万hm2,秋涝面积3.33万hm2。据调查,黑龙江省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受灾面积1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2.3%;20世纪80年代增加到200多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35%以上,30年的时间增加了14倍。
四、黑土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该项目区建设规模80.34hm2,其中地埂植物带面积为1116.79hm2(包括埂上种植小叶锦鸡儿面积25.69hm2)、改垄2407.22hm2,水保灌木林面积为996.88hm2(其中小叶锦鸡穿带238.88hm2,控制面积716.63hm2;山杏穿带103.47hm2,控制面积517.37hm2)、封育治理面积为3512.66h㎡(其中:补植面积81.16h㎡)、沟头沟边埂4.3km、机电井38眼(井房、发电机、潜水泵等配套设施38套)、网围栏44km、宣传碑3座、标志牌12座、作业路32km。
对于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来说,传统的对策是修筑拦河大坝、广种植被、建造梯田等实现土地利用与生产体系协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水土流失起到遏制作用,却由于其可利用的范围局限性而得不到广泛推广。而新兴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方法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共有以下几点。
1、生态系统自身修复
针对生态系统受破坏程度比较轻微的区域,可适当地更换其地表使用结构,譬如退耕还林还草、禁止放牧、迁移原住人口,让生态系统恢复到不受或者尽可能轻微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能力来改善水土流失的状况。
2、生态系统自身修复和人工修复
该方法主要针对生态系统受破坏程度比较严重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往往地表植被已被大面积破坏而导致自然的生态系统不能承载高负荷的外界压力,此时就需要人工向该区域种植一些生命力和再生能力较强的植物,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改善该地区内的生态系统成分组成,慢慢增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能力。
3、人工强化生态系统修复能力
该方法主要用于可能会发生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其主体思想也是通过人工措施巩固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加强系统中食物链之间的联系,加强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分解和循环,实施的途径包括植树造林、饲养家畜、发展沼气等。
4、普及国策宣传,强化环保观念
在此方面应加强水土保持方面国策的宣传力度,普及该方面的基本常识,让人民意识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人民自发地退耕还林还草,圈养畜牧,实现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也可以通过生态修复示范点的建立让人民更轻易地了解到生态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应该在学校范围内普及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常识,是人民从小形成环保意识;最后还应该大力发动各种媒体进行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如发放环保手册、公益广告等。
5、坚持防先于治,加强执法力度 应合理运用经济措施和行政措施在保护现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予与加强巩固,丰富其物种组成,加强其食物链之间的联系,封山禁牧,使地表植被自然恢复,这种方案相对来说投资少、见效快,适用于未发生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比较轻微的流域地区。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乱砍乱伐、过度放牧、采土取沙、毁林开荒等不法行径的监管和惩罚,强化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6、制定修复计划,因地制宜治理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貌也不尽相同,因而不同地域的水土流失的状况也差异较大,所以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总理应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域特点定制切实可行的生态系统修复计划,划定治理区域、统计治理面积、确定修复方案,预算修复成本和年限,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区、分时治理。水土流失发生的种类不同,采取的举措和实施方案也应当与之对应不同,可根据水土保持和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措施的优势,先规划铺设草本植物,结合低等灌木和根系较发达的乔木的种植。总而言之,让不同植物协调搭配,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机构,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所获得的效益
该工程实施后,可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0.34k㎡,治理程度达到93.08%。可提高该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保护水源,防止水质污染,减沙效益明显,减轻了对下游的污染和自然灾害损失。治理期末,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将由治理前的37.26%提高到48.33%。各项整治工程实施后,流域内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流域內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得到提高,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商品生产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经济收入明显提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黑土区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问题必须要得到重视,采取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综合治理,保护珍贵的黑土资源、保护耕地资源、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有效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左长清.实施生态修复几个问题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12,9(4).
[2]焦士兴.关于生态修复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9,8(4).
[3]施大华等.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科学教育研究,2011,(9)
【关键词】黑土区;水土流失;生態修复;综合治理
一、前言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黑土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土层厚度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来综合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了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必须对其展开深入探究。
二、地区概况
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南段东坡和松辽平原西缘的过渡带,行政隶属通辽市。东邻黑、吉、辽三省,南向京津唐。地理位置东经119°13′43″~121°56′5″,北纬43°50′13″~45°35′32″之间,全旗总面积1.74万km2。东、东北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相邻,南、东南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相接,西、西南与锡林郭勒市西乌珠穆沁旗、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交界,北、西北接霍林郭勒市、锡林郭勒市东乌珠穆沁旗。
扎鲁特旗境内有9条主要河流,分别为霍林河、阿日坤都冷河、乌布坤都冷河、乌力吉木仁河、巴彦塔拉河、白音巨流河、鲁北河、前进河、艾林河,这些河流分属于霍林河(嫩江水系)和乌力吉木仁河(西辽河水系)两大河流。土壤以暗棕壤、黑钙土、草甸土、栗钙土、灰色草甸土、风沙土等6个土类为主。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锅底山项目区地处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境内,总面积100.81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1′03"~120°29′03",北纬44°14′57"~44°25′28",涉及平安村、青龙镇等9个行政村,总人口7187人,农村人口5425人,总户数1794户,劳动力2469人。
三、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1、土层变薄,肥力衰退,粮食产量降低
据我国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有近40%黑土层厚度不足30cm。据测算,黑土区每年流失的有机质、氮、磷折合尿素47.6万~83.5万t。水土流失还使黑土区沟壑数量增多,切割、蚕食、淤积农田,减少耕地面积。仅黑龙江省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粮食减产就达20亿~40亿kg,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
2、泥沙淤积河道、水库,阻碍运输
水土流失把大量泥沙输送到水库、河道等水利设施。黑龙江省的二龙山水库已淤积泥沙超过1000m?,无法正常运行。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滨州铁路桥原有8孔可以通航,因淤积现在只有2孔可以通航,航道已由1500km缩短为580km,严重阻碍了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导致黑土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拜泉县为例,24年中旱涝灾害12年,春旱面积达14.67万hm2,秋涝面积3.33万hm2。据调查,黑龙江省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受灾面积1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2.3%;20世纪80年代增加到200多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35%以上,30年的时间增加了14倍。
四、黑土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该项目区建设规模80.34hm2,其中地埂植物带面积为1116.79hm2(包括埂上种植小叶锦鸡儿面积25.69hm2)、改垄2407.22hm2,水保灌木林面积为996.88hm2(其中小叶锦鸡穿带238.88hm2,控制面积716.63hm2;山杏穿带103.47hm2,控制面积517.37hm2)、封育治理面积为3512.66h㎡(其中:补植面积81.16h㎡)、沟头沟边埂4.3km、机电井38眼(井房、发电机、潜水泵等配套设施38套)、网围栏44km、宣传碑3座、标志牌12座、作业路32km。
对于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来说,传统的对策是修筑拦河大坝、广种植被、建造梯田等实现土地利用与生产体系协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水土流失起到遏制作用,却由于其可利用的范围局限性而得不到广泛推广。而新兴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方法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共有以下几点。
1、生态系统自身修复
针对生态系统受破坏程度比较轻微的区域,可适当地更换其地表使用结构,譬如退耕还林还草、禁止放牧、迁移原住人口,让生态系统恢复到不受或者尽可能轻微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能力来改善水土流失的状况。
2、生态系统自身修复和人工修复
该方法主要针对生态系统受破坏程度比较严重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往往地表植被已被大面积破坏而导致自然的生态系统不能承载高负荷的外界压力,此时就需要人工向该区域种植一些生命力和再生能力较强的植物,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改善该地区内的生态系统成分组成,慢慢增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能力。
3、人工强化生态系统修复能力
该方法主要用于可能会发生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其主体思想也是通过人工措施巩固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加强系统中食物链之间的联系,加强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分解和循环,实施的途径包括植树造林、饲养家畜、发展沼气等。
4、普及国策宣传,强化环保观念
在此方面应加强水土保持方面国策的宣传力度,普及该方面的基本常识,让人民意识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人民自发地退耕还林还草,圈养畜牧,实现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也可以通过生态修复示范点的建立让人民更轻易地了解到生态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应该在学校范围内普及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常识,是人民从小形成环保意识;最后还应该大力发动各种媒体进行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如发放环保手册、公益广告等。
5、坚持防先于治,加强执法力度 应合理运用经济措施和行政措施在保护现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予与加强巩固,丰富其物种组成,加强其食物链之间的联系,封山禁牧,使地表植被自然恢复,这种方案相对来说投资少、见效快,适用于未发生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比较轻微的流域地区。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乱砍乱伐、过度放牧、采土取沙、毁林开荒等不法行径的监管和惩罚,强化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6、制定修复计划,因地制宜治理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貌也不尽相同,因而不同地域的水土流失的状况也差异较大,所以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总理应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域特点定制切实可行的生态系统修复计划,划定治理区域、统计治理面积、确定修复方案,预算修复成本和年限,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区、分时治理。水土流失发生的种类不同,采取的举措和实施方案也应当与之对应不同,可根据水土保持和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措施的优势,先规划铺设草本植物,结合低等灌木和根系较发达的乔木的种植。总而言之,让不同植物协调搭配,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机构,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所获得的效益
该工程实施后,可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0.34k㎡,治理程度达到93.08%。可提高该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保护水源,防止水质污染,减沙效益明显,减轻了对下游的污染和自然灾害损失。治理期末,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将由治理前的37.26%提高到48.33%。各项整治工程实施后,流域内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流域內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得到提高,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商品生产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经济收入明显提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黑土区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问题必须要得到重视,采取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综合治理,保护珍贵的黑土资源、保护耕地资源、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有效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左长清.实施生态修复几个问题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12,9(4).
[2]焦士兴.关于生态修复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9,8(4).
[3]施大华等.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科学教育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