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心灵的旨意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1990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否拥有成功的事业,是见仁见智的。在我们这一代留学生的心里,由于几千年文化的烙印,一谈到事业上的成功,会很自然地想到“金榜题名时”、“学而优则仕”,多半会觉得只有成名成家或升官发财才算成功。在北美生活了十几年,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在皇后学院读书时,我曾在一家意大利餐馆打工,认识了一名美国厨师罗伯特。一次闲聊,讲到自己的未来,我直言不讳:“有朝一日,我会打入华尔街去!”一份体面的工作,一笔体面的收入,在国外不感到卑怯,回大陆能赢得无数羡慕的眼光,这是深深刻在我脑子里的光宗耀祖的文化传统。罗伯特竟露出了奇怪的神情,他问我:“你毕业后有什么设想?”我不假思索道:“当然最好是马上进跨国大公司,前途和钱途都有保障。”罗伯特却说:“我没问你的前途和钱途,我问的是你将来的工作志趣和人生志趣。”当时,我真不知该怎么回答了。因为那时这两者在我心里根本就是一码事,无法区分。
  罗伯特叹息地说:“要是经济低迷,餐馆歇业,我就只好去当银行家了!”这话听起来有点荒唐,好像是在说“我要是走投无路,找不到职业,那就只好去当总统了”一样。罗伯特看我一副惊诧的模樣,连忙解释说:“我以前就在华尔街银行上班,日出而作,日落却无法休息,每晚都午夜后才回家,我终于厌烦了这种苦役般的生活。我年轻时就喜欢烹饪,看着亲友们津津有味地赞叹我的厨艺,我便乐得心花怒放。一次午夜两点多钟,我结束了一天的公务,在办公室里嚼着令人厌恶的汉堡包时,我突然下决心辞职去当一名专业美食家,这样不仅可以满足自己挑剔的肠胃,还有机会为众人献艺……”自此,罗伯特成了一名怡然自得的厨师,并为此骄傲和满足。
  罗伯特带给我的震撼很大,我第一次对自己的人生志趣展开联想,并郑重地将志趣和前途剖离开。
  我在 BRUT ECN 任职时,有一个做股票交易员的同事,他每年至少赚五十万美元。这在当时,算是不俗的薪金了。但“9·11”事件后,他觉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不让“9·11”这样的悲剧重演,便毅然辞职参了军。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他接受 CNN 的采访,那时他正在阿富汗,身着野战服,与他做交易员时的样子真是判若两人。我不禁扪心自问:要是符合当兵的条件,我会像他那样吗?
  我在瑞士信贷工作时,我们部门的高级总裁麦克每年的收入有百万美元之多。一次度假,他去了印度尼西亚,发现那儿许多村庄的孩子们从来也没有见到过书,更别说上学读书了。他吃惊之余,怎么都无法平静下来。在回美国的飞机上,他萌发了一个想法——搞一个慈善基金会,专门为这些孩子们筹集书本。说干就干,回来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果断地向公司辞了职。这令我震惊不已!这些年来,他从募集书本开始,一直到建造爱心学校,从马来西亚到尼泊尔再到南美,建了几十所学校,所有在他学校读书的孩子一律是免费的。一次,我在曼哈顿的大街上碰到他,只见他精神焕发,脸上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和当年在瑞士时的整天紧张严肃的表情截然不同。很自然谈到他的慈善基金,他兴奋地说:“我下个月去非洲,准备在那儿建几所学校……”我说:“中国也有好些孩子无法读书,我们有个‘希望工程’就是在做同样的事。”他说:“那好,中国就不用我去了,呵呵。”说真的,我打心眼儿里佩服麦克,为了这些苦难的孩子能平等地接受教育,他做出的贡献可真是不小。
  在“新经济”泡沫爆破、全球经济普遍萎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几经考验依然蒸蒸日上,一直保持着百分之七以上的高增长率。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同国际接轨后,中国民生大幅改善,国力迅速增强,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海归热”逐渐升温,“中国梦”出现了。
  我在纽约有一帮好友经常聚会,我们曾聊起到美国来的缘由,回归的梦想。经历虽各不相同,观点也有所异,可有一点却相似:我们在国内时就已经过上了很好的生活。出国后,从零开始历尽坎坷奋斗十几年至今,和出国前比较,生活水平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高低,最多只是各有千秋而已。而且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留美学生在“事业”上多半处于瓶颈阶段,或多或少地撞上过“玻璃天花板”。同时,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好些回国探亲的留学生们,突然发现留在国内的同学朋友们在事业上到达的“境界”,是我们这些海外游子们很难望其项背的,但我们没有一个人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美国梦”仅仅是所谓的位子、车子、房子、娘子以及儿子的话,我们真大可不必出来。可见“美国梦”绝不是什么“五子登科”。
  一次我们聚会时,我们又谈论起“美国梦”、“海归热”以及“中国梦”,我提到了麦克,提到了我在 BRUT 的那位上前线的同事,提到了不做银行家做厨师的罗伯特,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Yes! That’s what I want!”(“这才是我想要的!”意为,干自己真正想干的事。)
  说到这里,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呢,我觉得那就是“Freedom of Choice”(自由的选择)。一旦你能够“Do whatever you like and go wherever you want”(干你喜欢干的事情,去你想去的地方),从所谓“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你就真正成功了!
  ■编辑 刘丽娜
  E-mail:[email protected]
  (插图:戴晓明)
其他文献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善于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目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这次的都江堰之行,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也有“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我在试猜:是实指水吗?是在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水文化精神?我想都是吧。  这几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很时髦,为争历史名人“故里”,口水战连年不休,他们既不是真心承玖文
徐文娇老师解答:  相同的事情,不同的人赋予了不一样的理解。就礼物这件事,对于小尧来说,她看重的不是礼物的实用价值,而是礼物背后所代表的一份心意和一份挂念。  她渴望的是丈夫离家在外时,心里还时刻牵挂着她。这对于独自在家、与丈夫分离的她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代表着你心里有我,我在你心里也是重要的。  而当丈夫出门在外,既不主动联系她,又不花心思买些小礼物来维系链接,这让小尧感觉他们之间的链接变淡了
伊然(编译)    真正的人才,不是能够评判是非、指出对错的人,而是能够让事情变得更好的人    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就学的时候,同许多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一样,对自己的聪明财智以及对社会状况的深刻洞察力充满了自信,并引以为豪。我常常对自己超强的评判他人、以及一眼就看出他们错在何处的能力惊讶不已。  弗瑞德·凯斯博士,既是我的论文指导教师,也是我的老板。我的论文主要内容均涉及洛杉矶市政的咨询
在学校的时候,我一直梦想着毕业以后能穿上职业装,风姿绰约地出入高档写字楼。可是,当我进入这家梦寐以求的公司后,一连串的遭遇却让我感受到:很少有人像我这么倒霉。  第一天上班便遭到了一位叫凯妮的同事的批评,她说我在接电话的时候声音不够甜美,表情太过严肃。我知道她在这家公司工作两年多了,而且是办公室里公认的美女,做事也很有魄力,她确实有足够的资本看不上我这样一名职场新人。但是,如果要我像她那样扭动着腰
问:  我村76岁的陈老太生育了两个儿子。2016年冬,老伴去世后,陈老太一人在自家老旧平房生活,两个儿子都不愿意照顾她。2017年2月,陈老太患糖尿病,几次住院治疗,还不慎摔倒骨折,医疗费除新农合报销外,剩余6000余元需自付。大儿子出了3000元,二儿子答应出钱却一直不給。眼见陈老太病情日益加重,可两个儿子纷纷举家外出打工,陈老太拖着病体依靠农村低保与村委会的照顾生活。村委会几次与陈秀珍的两个
孔子的弟子也有“活雷锋”。子贡在外地碰见了一些被掳的鲁国老乡,已经沦为奴仆。子贡不忍,于是出钱把他们赎回了鲁国。然而,当时的鲁国有一项政策,凡赎回在外为奴的鲁国人,赎金由国家财政支付。但子贡在做好事啊,怎么能拿着“发票”去报销呢?所以,“来而让,不取其金”。  至此,子贡算是把好事做到底了,他完满实现了中国人对“好事”的全部预期,但事情传到孔子那儿,孔子却不以为然,说:都像子贡这样,以后鲁人被拐卖
就在这个高中毕业的夏天,朝夕相处的朋友将星散四处,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它毕竟来得过于突然。在那象征着相聚也意味着别离的校门口,大家频频相送,陡然意识到一股吹散既定生活的风是那么难以抵御,某一轮月亮是再也不可能重圆的。连最乐观的男孩也忍不住潸然泪下,在这样的时刻,除了互道一声“珍重”,还有什么能减轻心灵的负担?有时候离别意味着永难重逢,有时候离别意味着未来的淡忘,有时候离别和泪水有关,这些都被我们
我对女友说:“抱歉,最近工作忙,忽视你了,有什么可以补偿你的吗?”  女友说:“哼,那你今晚带我去电影院。”  我爽快地回答:“没问题。等你看完了我还能来接你!”打车  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某日正开车时,被交警拦下。  我胆战心惊地说:“我没喝酒、没违章、没闯红灯、没撞到人,你为什么拦我?”  交警平静地说了一句:“我打车。”趁热吃  第一次跟女孩约会,请她吃冰激凌。  我全程特别紧张,为了打
我爸有四个弟弟,所以我有四个叔叔。他们都是散落于市井小巷、穷乡僻壤的普通人。  北京的建筑工地很多,迎面走来头发凌乱的民工,我总要看两眼。我疑心,那里有我的二叔。  二叔年过半百,种了一辈子田,老了老了,又跑到城里给别人修房子。他的儿子没有考上大学,他几乎花掉一辈子积蓄。送儿子进了一所民办学校,读的是当时很流行的MBA。毕业了,海归都找不到工作,何况一只小小土鳖。在扔掉近30份简历仍毫无回应时,这
他一直记得十六岁的那天。是春天的薄暮吧,十六岁的少年,快速骑着单车去参加一场足球赛,因为晚了几分钟,他生怕入场晚了被教练骂,骑得太快了,拐弯时,一个女子轻飘飘地倒在他面前。  那是他第一次如此地离一个女子这样近。  他慌了,有些结巴地说:你……,我……,你你……我我……简直是乱了。他不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白衣女子,她黑的长发。白的长裙,春天里一张油画一样的脸,女子明显地比他大几岁,骂他:你个小冒失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