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切实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以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变、开放的课后作业将化学课堂进行延伸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情境;学习;教学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越来越意识到依靠增加课时、增加作业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与教学规律背道而驰的。
一、初中化学教学优化“前与后”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就是教师的课堂任务。因此,许多教学为了完成任务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学的部分,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教与学都变成了老师的任务,原本平等互动的知识学习过程变成了老师的生拉硬拽。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以学生生活、经历、体验出发,让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相联系,并且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具有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除此之外,将课堂与书本知识延伸到学生的课后中去,首先对传统的作业进行“瘦身”,进而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模式,以多变、开放的课后作业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
二、化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激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课本知识是不变的,但是作为知识的原材料在老师的加工下却可以变得生动、形象。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知识形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
(一)结合社会时事创情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更多的时候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是密不可分。在教学时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当前的国际社会重大事件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以《燃料与热量》的教学设计为例,教材中本节内容从各种燃料介绍入手,阐述了燃料与人类生活的种种关系,最后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环保知识。为此,我在教学中把发生在最近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作为问题情境用到教学中,首先向学生重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后以达成《哥本哈根协议》而结束的无奈结果,进而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各国代表在会议上对温室效应以及减少气体排放都十分重视,却在自己国家的减排问题上不肯让步?由于学生对时事的关注,马上在课堂中就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各个跃跃欲试。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之后,老师就学生的回答顺其自然的引入新的课堂。
(二)源于生活现象的情境
大自然是天然的知识宝库,里面蕴涵着许许多多的化学知识。对于好奇的学生来说,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化学现象就是课堂问题情境的天然素材,通过这些现象将学生带进化学的知识世界中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学习《碳酸盐的性质》为例,在进行系统的教学之前,现象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关于溶洞视频材料,让学生观察材料中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让学生基于此对视频中不解的现象进行提问,如,这些石头是怎么形成的?形成这样的形状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状态,而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此时的求知欲,自然地展开对碳酸盐性质的探究。
(三)基于课堂实验的情境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同时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实验向学生展示化学现象、各种物质的属性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的展开实验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新的知识。
以教材中《二氧化碳的制取》为例,在学生学习了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以后,可以就二氧化碳的制取提出疑问,“我们是否能够将实验中的CaCO3换成Na2CO3或者K2CO3”“那又是否能够将实验中的HCl换成H2SO4 或是浓HCl”,由于学生考虑不全面,往往以为可以反应就能制取,问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可以就四种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很快就会发现,制取CO2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因为反应CaCO3 H2SO4=CaSO4 H2O CO2↑,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在溶液中析出后包裹在大理石(或石灰水)的外面,阻碍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同时也不能用浓盐酸,因其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到的CO2不纯。除此也不能用Na2CO3或者K2CO3,在实验中因为反应速度太快,我们无法收集到CO2。
三、化学课后的作业优化设置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反复的接触刚学的知识,从而使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各种相应的化学技能。但是在注重学生仅能形成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知识的生活化与实用化,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制作中实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多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运用中去。
【参考文献】
[1]赵向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三种思维能力的尝试[J].?教育革新,?2008(12)?.
[2]姚俊海.?如何构建新时期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11(09)?.
[3]马士宙.?实施异步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J].?异步教学究,?2009(Z1)?.
[4]李敏.?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初中化学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
【关键词】情境;学习;教学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越来越意识到依靠增加课时、增加作业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与教学规律背道而驰的。
一、初中化学教学优化“前与后”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就是教师的课堂任务。因此,许多教学为了完成任务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学的部分,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教与学都变成了老师的任务,原本平等互动的知识学习过程变成了老师的生拉硬拽。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以学生生活、经历、体验出发,让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相联系,并且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具有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除此之外,将课堂与书本知识延伸到学生的课后中去,首先对传统的作业进行“瘦身”,进而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模式,以多变、开放的课后作业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
二、化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激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课本知识是不变的,但是作为知识的原材料在老师的加工下却可以变得生动、形象。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知识形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
(一)结合社会时事创情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更多的时候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是密不可分。在教学时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当前的国际社会重大事件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以《燃料与热量》的教学设计为例,教材中本节内容从各种燃料介绍入手,阐述了燃料与人类生活的种种关系,最后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环保知识。为此,我在教学中把发生在最近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作为问题情境用到教学中,首先向学生重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后以达成《哥本哈根协议》而结束的无奈结果,进而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各国代表在会议上对温室效应以及减少气体排放都十分重视,却在自己国家的减排问题上不肯让步?由于学生对时事的关注,马上在课堂中就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各个跃跃欲试。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之后,老师就学生的回答顺其自然的引入新的课堂。
(二)源于生活现象的情境
大自然是天然的知识宝库,里面蕴涵着许许多多的化学知识。对于好奇的学生来说,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化学现象就是课堂问题情境的天然素材,通过这些现象将学生带进化学的知识世界中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学习《碳酸盐的性质》为例,在进行系统的教学之前,现象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关于溶洞视频材料,让学生观察材料中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让学生基于此对视频中不解的现象进行提问,如,这些石头是怎么形成的?形成这样的形状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状态,而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此时的求知欲,自然地展开对碳酸盐性质的探究。
(三)基于课堂实验的情境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同时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实验向学生展示化学现象、各种物质的属性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的展开实验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新的知识。
以教材中《二氧化碳的制取》为例,在学生学习了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以后,可以就二氧化碳的制取提出疑问,“我们是否能够将实验中的CaCO3换成Na2CO3或者K2CO3”“那又是否能够将实验中的HCl换成H2SO4 或是浓HCl”,由于学生考虑不全面,往往以为可以反应就能制取,问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可以就四种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很快就会发现,制取CO2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因为反应CaCO3 H2SO4=CaSO4 H2O CO2↑,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在溶液中析出后包裹在大理石(或石灰水)的外面,阻碍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同时也不能用浓盐酸,因其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到的CO2不纯。除此也不能用Na2CO3或者K2CO3,在实验中因为反应速度太快,我们无法收集到CO2。
三、化学课后的作业优化设置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反复的接触刚学的知识,从而使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各种相应的化学技能。但是在注重学生仅能形成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知识的生活化与实用化,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制作中实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多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运用中去。
【参考文献】
[1]赵向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三种思维能力的尝试[J].?教育革新,?2008(12)?.
[2]姚俊海.?如何构建新时期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11(09)?.
[3]马士宙.?实施异步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J].?异步教学究,?2009(Z1)?.
[4]李敏.?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初中化学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