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l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数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结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教给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学习的重要性,并对语文科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语文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创新教育环境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有关课改理论,树立创新理念,树立“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子。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为人师表,平等待人,做学生的朋友,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再次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善于围绕教材创设情境、疑点、悬念,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做,多鼓动学生提出自己独特见解。有计划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有效地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就应该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鼓励学生创新,首先要创设一个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氛围,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怕老师甚至恨老师,其创新意识被封闭起来了。和谐教学主张的是民主、平等、互爱、互助、互学的师生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更要做学生的朋友。在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学习上引导、指点,对学生平易近人与学生交往要平等友善,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乐学,也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尊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打下基础。其次,让学生有愉快的身心状态。轻松、和谐的氛围,良好的心境使人有“万事如意”之感。课前通过轻松的音乐,动人的故事等手段,建立起和谐的外部环境,学生疲倦时,可以想一下蓝天、大海、青山、绿水,使学生得到身心放松和愉快,通过竞争,合作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激活思维,异中求新
  在学习新知识中,每个知识点在设计疑问时都必须考虑到激发学习兴趣这一关键性问题。教学中,在提问问题时多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此情境中面对问题产生悬念,怀着渴望解疑的心情去学习,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带着炽热的追求,热情地投入到课堂问题的讨论中。在课堂中,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乐学课堂气氛,是推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内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地坚持。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总结改进,不断创新,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说。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多给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一定会把语文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新的水平,造就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创新能力,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531502广西田东县祥周镇百银小学)
其他文献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途径。阅读是一种“意”的吸取、“道”的领悟、“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和“志”的激励过程。也就是说,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品德,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强辨别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阅读的指导。那么,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是怎样做的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指导学生多读,在“读中
期刊
【摘要】七年级新生刚刚踏进中学校门,初次面对这么多的学习科目,并且内容逐渐系统化和深化,学习任务加重了,中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不同于小学老师,因此可能会被许多问题所困扰。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各学科的特点、掌握学习方法,做好学习的管理者,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师生情感,提高自信,体会同学间合作的快乐。  【关键词】初一 学会学习 活动  七年级新生进入中学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予以积极评价,既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由此可见,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  做为一名教师,应该研究和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运用好鼓励性语言呢?我认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繁而杂,其核心是德育工作,而很多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常感慨:对学生苦口婆心、费尽心思,却收效甚微,学生滴水不进,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是没有洞悉学生的心理,没有掌握好交流的艺术和技巧,没有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没有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为宗旨,在他看来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我们要在学生的心里播撒爱的种子。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桥梁,在学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深知农村的初中班主任是所有学生班主任中最难做的,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当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我认为,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工作虽然难做,但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认真研究工作
期刊
倾听是一种容纳、尊重;倾听是一种认同、欣赏;倾听更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这把钥匙能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消除隔膜,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一名真正的倾听者;要怀着虔诚的心和极度的耐心,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要放下教师架子,用亲切的笑脸去面对学生,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要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期刊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农村也大力推行退耕还林和机械一体化。于是,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可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造成目前全国约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余万。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由他人照管的正常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思想成熟期,由于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大部分
期刊
小学各年级语文知识的结构不同,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我认为低年级侧重拼音和字词,中年级侧重句段和阅读,高年级侧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基础境界,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学以致用,也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需要将学过的知识分类、整理、融合、贯通,它需要组织材料、布局谋篇、锤炼语言、融入感情、流畅表达,写作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写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爱好写作必然喜好读书,也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学校各级组织的桥梁,一个好的班集体离不开班主任的艰辛和付出,在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我认为好的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身威信  遵其师,信其道,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
期刊
说到教学设计,更容易想到的是每天都要写的教案。我认为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在熟识整个知识脉络、了解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某个知识或某系列知识做出相对目标的分析及教学过程的策划。教学的有效性,可能更是众说纷纭。有的教师觉得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会解相应的题,就算是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在此导向之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会偏向于搭桥、引渡。目标直指学会某个知识。我觉得,教学的有效性,更要从教学是否带动孩子对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