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也具备辅助德育的重要功能。借助音乐教育这一方式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素养和陶冶情操。音乐教育以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 德育 方法 作用
《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其中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也切合了《新课标》中“注重音乐艺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的要求,且对我们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也具备辅助德育的重要功能。
一、加强师德建设,注重多种教育的协调和配合
目前,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中主要教育实施者是音乐教师,往往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忽视了学校教育、教师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与配合,即教育合力不够。我认为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校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要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的紧密配合。首先学校要重视家庭音乐教育,让家长起到辅助学校音乐教育的作用,并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水平、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其良好品德能力的责任;教师要通过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三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实施的教育方式做出适当调整,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目标。
面对我国学生德育工作的庞大教育任务,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借助音乐教育这一方式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素养和陶冶情操。作为音乐传播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注重榜样的作用,加强自身师德建设,用自身闪光的德行、爱乐的行为和情操去感染学生,并营造正确的音乐学习氛围。
二、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内容与方法上的渗透性
1 深层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牢固树立德育意识,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主体,深层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知识的侧重点,由易到难逐步拓宽音乐教材的德育教育空间,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融入德育内容,分析好教材中德育的隐性资源和显性资源,尽可能多而全地将德育因素注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音乐且以自己的经验为出发点,判断自己的意识行为,纯化情操,提高道德素质。
2 丰富教学方法。目前我国素质教育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多为唱歌课、音乐欣赏课等方式,教学方法也多为老师范唱,学生跟唱,或者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单一模式,为了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音乐教师应该丰富其教学方法。以下教学方法就可以用于日常教学中:①音乐欣赏法: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及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情操。②演示法: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教具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③参观法:组织学生听音乐会、参观乐器博物馆、参观乐器制造工厂等,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提醒学生悉心聆听、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这些方法可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感受音乐之美,从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民主爱国意识等德育功效。
三、加大对学校音乐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整个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这种大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也将获得难得的良好发展机遇,学校要加强经费支持,完善和健全教学设施、公共设备、音乐教材等建设,提高音乐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从而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
四、本着快乐教育的理念,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当前我国的不少学校认为,语、数、外等智育科目才是硬指标,“唯分数”导致了重智轻德现象的出现,也致使相当数量高分低能、高智低德学生的出现。我们要适当减少智育科目的学习压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中,全身心体会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在轻松自在的音乐世界里,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言行举止,从而达到音乐教育辅德的功能。
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他们甚至认为一个国家的富强不是看它拥有多少金钱,而是看艺术的氛围和层次。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中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最强的基础时期,德育作为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命运,是一切教育手段的根本。音乐教育以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玉琨,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
关键词 音乐 德育 方法 作用
《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其中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也切合了《新课标》中“注重音乐艺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的要求,且对我们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也具备辅助德育的重要功能。
一、加强师德建设,注重多种教育的协调和配合
目前,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中主要教育实施者是音乐教师,往往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忽视了学校教育、教师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与配合,即教育合力不够。我认为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校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要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的紧密配合。首先学校要重视家庭音乐教育,让家长起到辅助学校音乐教育的作用,并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水平、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其良好品德能力的责任;教师要通过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三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实施的教育方式做出适当调整,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目标。
面对我国学生德育工作的庞大教育任务,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借助音乐教育这一方式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素养和陶冶情操。作为音乐传播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注重榜样的作用,加强自身师德建设,用自身闪光的德行、爱乐的行为和情操去感染学生,并营造正确的音乐学习氛围。
二、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内容与方法上的渗透性
1 深层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牢固树立德育意识,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主体,深层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知识的侧重点,由易到难逐步拓宽音乐教材的德育教育空间,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融入德育内容,分析好教材中德育的隐性资源和显性资源,尽可能多而全地将德育因素注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音乐且以自己的经验为出发点,判断自己的意识行为,纯化情操,提高道德素质。
2 丰富教学方法。目前我国素质教育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多为唱歌课、音乐欣赏课等方式,教学方法也多为老师范唱,学生跟唱,或者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单一模式,为了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音乐教师应该丰富其教学方法。以下教学方法就可以用于日常教学中:①音乐欣赏法: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及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情操。②演示法: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教具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③参观法:组织学生听音乐会、参观乐器博物馆、参观乐器制造工厂等,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提醒学生悉心聆听、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这些方法可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感受音乐之美,从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民主爱国意识等德育功效。
三、加大对学校音乐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整个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这种大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也将获得难得的良好发展机遇,学校要加强经费支持,完善和健全教学设施、公共设备、音乐教材等建设,提高音乐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从而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
四、本着快乐教育的理念,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当前我国的不少学校认为,语、数、外等智育科目才是硬指标,“唯分数”导致了重智轻德现象的出现,也致使相当数量高分低能、高智低德学生的出现。我们要适当减少智育科目的学习压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中,全身心体会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在轻松自在的音乐世界里,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言行举止,从而达到音乐教育辅德的功能。
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他们甚至认为一个国家的富强不是看它拥有多少金钱,而是看艺术的氛围和层次。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中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最强的基础时期,德育作为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命运,是一切教育手段的根本。音乐教育以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玉琨,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