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的运用是思想政治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方法的实施主要分为准备教案、呈现案例、课堂讨论、教师评述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精心准备和组织,精心运用,才能收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 思想政治 运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要求高度重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高度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此次课改精神,我对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寻到了一定有效具体方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如何组织和实施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现将取得的一点经验介绍如下:
一、精选案例
精选和设置恰当的案例,是按案例在政治课中运用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案例一定要精挑细选,选用的案例必须典型、精致、简练、具体、真实、富有时代感,每个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价值,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选案例可以是教师自己选择,同时也可以是教师先确定主题,要求学生就某一主题搜索相关的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挑选,选出最恰当的案例。具体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案例的实际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根据教材理论知识的实际来设计案例。这样的案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从而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如:我在讲授“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时,就直接选用了我们县身边的例子,学校外的小摊点和小餐馆、很有名气的云阳桃片糕和票草牛肉干的生产企业、街边随处可见的各大银行、给我们提供水电气的企业等等的各种经济成分,它们对于我们生活和社会有什么具体意义。引导学生对这些例子的分析和讨论,很容易得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结论,并进一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这一经济制度的现实意义。
案例的新颖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教学对象的发展变化,所设置的案例也应该不断变化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所设置的案例离学生时间距离越近,对学生的刺激便越激烈和持久,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越高,收到的教学效果自然就越好。如我在讲“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时,选择了当时中、美、日和韩四国紧张而微妙的国际关系,借用了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来进一步诠释四国关系,进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理论观点。
案例的真实性
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案例尽可能真实,让学生信服,而“信度”提高了,“效度”也就自然提高了,也即达到了案例运用于教学中的最佳效果。在教学时,我使用的案例都是真实的,如报刊、杂志、电视新闻、录象资料等(如果此案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我会明白地告诉学生这一点)。通过借助这些真实的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如在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问题时,我给学生放映了“科索沃破败的街景” ,“塞族平民被暗杀后的街景”和“地震后的汶川新貌”等录象片段,通过这些真实的正反案例的设置,让学生真正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并牢记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二、呈现案例
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吃透案例的呈现方式,并确定好案例的焦点和争论的主题,做好案例分析预测,以便上课时能准确而有效地描述,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我通常采用的呈现方式有:
1、对于比较复杂的案例提前一周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文字案例,并要求他们阅读、思考下面设置的几个问题;
2、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幕布上;
3、上课时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内容;
4、利用及时的刺激或环境制造真实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
三、课堂讨论
这是案例在教学中运用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定见解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依靠小组的集体智慧来解决个人分析案例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不一定要形成统一的意见,可以让各位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但教师应当及时加以引导,以免脱离主题。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应做好有关讨论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围绕中心课堂积极发言,对于敏感性问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他们畅 所欲言,便于学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闪现思维的灵性,在相互启迪中达到对问题的深入领会和把握,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四、总结评述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观点有的是客观正确的,有的或幼稚或偏激,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总结讨论中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重难点,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时还需要对案例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分析,而且教师分析时要使自己的分析在符合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有所创新,让学生对案例问题能进一步认识,拓展升华。
总之,正确科学地将案例运用于思想政治教学中这一方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它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四章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P140-142
[2]王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十章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P218-226
[3]杨兆山:《教育学原理简明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八章 第五节 教学方法P191-193
关键词:案例 思想政治 运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要求高度重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高度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此次课改精神,我对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寻到了一定有效具体方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如何组织和实施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现将取得的一点经验介绍如下:
一、精选案例
精选和设置恰当的案例,是按案例在政治课中运用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案例一定要精挑细选,选用的案例必须典型、精致、简练、具体、真实、富有时代感,每个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价值,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选案例可以是教师自己选择,同时也可以是教师先确定主题,要求学生就某一主题搜索相关的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挑选,选出最恰当的案例。具体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案例的实际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根据教材理论知识的实际来设计案例。这样的案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从而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如:我在讲授“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时,就直接选用了我们县身边的例子,学校外的小摊点和小餐馆、很有名气的云阳桃片糕和票草牛肉干的生产企业、街边随处可见的各大银行、给我们提供水电气的企业等等的各种经济成分,它们对于我们生活和社会有什么具体意义。引导学生对这些例子的分析和讨论,很容易得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结论,并进一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这一经济制度的现实意义。
案例的新颖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教学对象的发展变化,所设置的案例也应该不断变化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所设置的案例离学生时间距离越近,对学生的刺激便越激烈和持久,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越高,收到的教学效果自然就越好。如我在讲“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时,选择了当时中、美、日和韩四国紧张而微妙的国际关系,借用了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来进一步诠释四国关系,进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理论观点。
案例的真实性
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案例尽可能真实,让学生信服,而“信度”提高了,“效度”也就自然提高了,也即达到了案例运用于教学中的最佳效果。在教学时,我使用的案例都是真实的,如报刊、杂志、电视新闻、录象资料等(如果此案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我会明白地告诉学生这一点)。通过借助这些真实的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如在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问题时,我给学生放映了“科索沃破败的街景” ,“塞族平民被暗杀后的街景”和“地震后的汶川新貌”等录象片段,通过这些真实的正反案例的设置,让学生真正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并牢记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二、呈现案例
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吃透案例的呈现方式,并确定好案例的焦点和争论的主题,做好案例分析预测,以便上课时能准确而有效地描述,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我通常采用的呈现方式有:
1、对于比较复杂的案例提前一周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文字案例,并要求他们阅读、思考下面设置的几个问题;
2、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幕布上;
3、上课时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内容;
4、利用及时的刺激或环境制造真实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
三、课堂讨论
这是案例在教学中运用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定见解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依靠小组的集体智慧来解决个人分析案例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不一定要形成统一的意见,可以让各位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但教师应当及时加以引导,以免脱离主题。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应做好有关讨论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围绕中心课堂积极发言,对于敏感性问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他们畅 所欲言,便于学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闪现思维的灵性,在相互启迪中达到对问题的深入领会和把握,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四、总结评述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观点有的是客观正确的,有的或幼稚或偏激,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总结讨论中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重难点,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时还需要对案例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分析,而且教师分析时要使自己的分析在符合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有所创新,让学生对案例问题能进一步认识,拓展升华。
总之,正确科学地将案例运用于思想政治教学中这一方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它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四章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P140-142
[2]王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十章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P218-226
[3]杨兆山:《教育学原理简明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八章 第五节 教学方法P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