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变形计》是湖南卫视从2006年起重点研发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 "新生态纪录片"。在电视节目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变形计》却自诞生之日始,一直"唯我独尊"无人克隆,这样一个有品牌价值和社会高端影响力的"新生态纪录片"其创新价值,以及新的电视竞争环境下如何继续突破,值得思考。
【关键词】电视节目 创新
一、《变形计》谁在变形?变出了什么?
2006年9月,第一季《变形计》播出:城市富家网瘾少年,农村贫困孩子,互不买账的少年母女,即将退休的高级行政官员,教育观念格格不入的美国青年和中国特殊教育教官,纷纷进入《变形计》。选题切中当下中国大众最焦虑的种种现实,冲突,和解,冷漠,温情,一一真实展现……那么,变形计变出了什么?
1、收视狂潮:《变形计》第一季播出结束后,当时CSM14平均收视率0.76、份额2.08%,远超同时段其他卫星频道的诸多节目,甚至超过了一些娱乐节目。第一期《网变》引发的收视热和舆论风潮几近奇迹;第五季《化不开的网》全国收视排名更是创《变形计》开播以来历史新高,全国排名第三。
2、媒体热议:《变形计》内容引发了从纸媒到网络的极大争议,网上以“变形计”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当时google搜索结果约98300项,百度搜索结果约106000项。在百度贴吧中,与《变形计》相关的留言高达16488条,新浪博客文章超过1000篇。同时“变形”还影响高端发声,《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信息时报》《解放网》等权威媒体纷纷发声,认为这个节目以青少年教育为主题,对督促两代人反思教育责任、改善教育环境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流行语:主人公的草根性注定其语言鲜活、明快、生动,如《成长之痛》中“有钱人基本上都是壮壮的;《不舍的村学》中“尝一尝大城市的味道,尝而已,不是吃”,《孤岛》中“你不要辜负了对你有希望的人的希望”等,都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变形计使得大批观众自发的形成了《变形计》的忠实“粉丝团”,有“变形”网友自封“变形金刚”。
二、《变形计》的创新价值思考
《变形计》的创新价值,首先胜在其节目诉求的“主题性”——既教育孩子又教育父母,既感动家庭,又触动社会。《变形计》积极提倡健康成长、独立自强的励志精神,是对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自省,是正确对待贫与富,关爱教育孩子的反思。《变形计》说到底其实就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并且大多坚信自己是善于换位思考的。可事实上,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换位思考往往只是一种思想上的想象化角色互换,并非身体力行,而那些身临其境的难处、触动、心理反应,是简单的思想换位不可能轻易理解得了的。生活其实就这样,有时我们过分地相信自己的眼光、思维,而忽视了去亲身体会的机会,以致将理解的大门越堵越死,反倒回过头来埋怨别人不理解。而《变形计》的换位思考,正是因为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上的真正换位,所以,换位之后才有了较为理想的结果,那就是理解!如果说理解万岁,那么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变形计》。《变形计》用真人秀的方式表达主题,选题切中当前的热点,如青少年教育、独生子女问题、均衡教育问题等等,涉及到每个家庭,触及到当前社会重大的现实问题。穷与富、叛逆与听话、溺爱与关爱……在所有这一类矛盾关系所带出的巨大反差面前,绝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一致的——我们都忍不住会为生存、为宿命、为孩子们的单纯、为家长们的殷切之情而感动,甚至流泪。所有有媒体评论说,“从这个意义上,《变形计》给社会带来的刺激和教益,是所有国产大片所不具备的,也不是仍滞留于西式人文说教所能相比的”。《变形计》题材重大,情感真实,对比强烈,震撼心灵,影响空前。真人秀的形式涉及到当前社会问题,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丰富了湖南卫视的节目内涵,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升了品牌的高端影响。当前,在媒体普遍“迎合”、“浮华“低俗”“媚俗”的大环境下,《变形计》用一种人文的态度,开始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开始引导、凝聚一种社会思考。同样是做“老百姓的故事”,或许变形计的记者、编导们更有技巧,但肯定更有心、用心。
1、大创意:指的是节目的创意“真实、感动、责任、深远”,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和时代性,是连接现实和未来的重大主题。在表现形式上,是电视感动观众,电视深入生活的新突破,可以用“三真和三不”来概括,即“真人、真事、真情;不说教、不作秀、不煽情”。
2、大品牌:主要指《变形计》要更用心地着力打造高端品牌、互动品牌、公益品牌。这个大品牌内涵丰富,影响广泛,意义深远,达到了高端重视、社会关注、观众参与的多重效应。
3、大空间:指的是节目的立体开发,融入新老媒体的互动传播。变形计的互动短信平台使得观众热情得到更大释放,发送短信的质与量均创频道纪实性专题节目的新高。(每期节目短信均超过了两千条,巅峰值高达4000多条)。
4、大回报:指的是节目的公益性回报和产业性回报,这对节目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如团中央青基会联手《变形计》共同关注青少年快乐成长、设立希望工程湖南卫视快乐成长基金。以及众多出版商追宠《变形计》出资打造畅销书品牌。
三、电视节目激烈竞争环境下《变形计》如何突破
1、节目视角:变家长视角为孩子视角
教育专家说,孩子的问题很大部分是出在环境及与父母的互动上。为什么长辈总是对的?为什么最后总是孩子向父辈低头?未来的“变形”可不可以更多尝试从孩子视角看问题?让几代人互相看见对方的可爱,互相看见对方的无奈,但在相通的情义面前互相感动,这是否可以从另一层面规避部分观众针对《变形计》的城市视角的诟病?
2、节目诉求:是否需要松绑,将“治病救人”还原到“互相感受,体验别处”?
如此,可以拓展的题材和领域会有多少?除了悲情(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愤怒,让人解气的内容有没有收视率?嘲讽,搞笑,辛酸有没有市场呢?
3、差异维度:除了城乡、贫富反差,还有其他吗?
城乡、贫富无疑有戏,《网变》《成长之痛》都运用了这一典型元素。那么人文环境的反差、教育方法的反差,是否也能作卖点?差异维度:除了城乡、贫富,还有其他吗? 4、形态突破:单个变形可否升级?
基于海外相关节目(美国NBC《英雄出少年》、英国ITV《求学苦旅》、Channel4《竞技训练营》)的经验,“互换”是否可以升级为特训营,让城乡孩子集体“变形”?
5、横向成规模——“规模性”:
《变形计》所选取的题材有代表性但是不够丰富,容易雷同,很难成规模、成系列,生产过程比较慢,如何放大和延伸,需要我们下功夫。正如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变形计的选材要避免同质化,要在同类题材中挖掘不同点,要在不同题材中提炼共同处。
6、纵向成系列——“跟踪性”:
每一季《变形计》播出后,观众最关心的恐怕便是变形的主人公回到“原型”之后的情况。因此。设计悬念,考虑延展是这个节目编创者们不可忽略的问题。既在不同的环境中对比选材,也可以在同样的环境中对比选材,尽快找到一个迅速放大延伸和系列化加工的模式迫在眉睫。
7、真实记录+深度点评——“风格性”:
现在的变形是记录强,点评弱。为避免作秀,要“真实记录、高度概括、前瞻引导”,要培养有风格和品牌的主持人和评论员。“变形”第二季制作的流行语、“粉丝群”以及心理学家的全程辅导等等,都是变形计创新所特有的符号,那么,新一季的“变形”再推出,一定要寻找出新的元素和符号来破除观众的审美疲劳。
8、全方位外宣先行——品牌开发:
《变形计》要精选题材人物,丰富节目元素,探讨编排规律,加大宣传推广,提升节目收视,形成稳固品牌。同时,要及时进行公益救助和衍生产品开发,如捐款、建立公益基金、出书、出碟,在网络进行博客、社区、空间等形式全方位互动。
《变形计》在几年时间里,断断续续播出五季,每一季播出都能获得社会强烈的关注和反响,在业界可说是极为少见。节目秉承“互换”这一核心模式,凭借善良的力量、纯粹的力量和怀旧的力量直指人心。节目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通信等多层面多手段合作联合互动,让观众通过以上渠道全程参与,从选题、人选、话题讨论、“变形”支招,到节目之后的反馈和回访等所有环节的及时互动,最大化地实现了其传播意义。不仅如此,节目的高端特质和戏剧化结构的真人秀表达,还使其具有了多次重复的传播价值(2011年第五季《变形计》在湖南卫视首播和白天、零点时段多次重播后,又在央视2套重播)。这些成果,一方面得益于湖南卫视本身强大的品牌关注度,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这个节目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形态具有一种经久弥衰的张力。
【关键词】电视节目 创新
一、《变形计》谁在变形?变出了什么?
2006年9月,第一季《变形计》播出:城市富家网瘾少年,农村贫困孩子,互不买账的少年母女,即将退休的高级行政官员,教育观念格格不入的美国青年和中国特殊教育教官,纷纷进入《变形计》。选题切中当下中国大众最焦虑的种种现实,冲突,和解,冷漠,温情,一一真实展现……那么,变形计变出了什么?
1、收视狂潮:《变形计》第一季播出结束后,当时CSM14平均收视率0.76、份额2.08%,远超同时段其他卫星频道的诸多节目,甚至超过了一些娱乐节目。第一期《网变》引发的收视热和舆论风潮几近奇迹;第五季《化不开的网》全国收视排名更是创《变形计》开播以来历史新高,全国排名第三。
2、媒体热议:《变形计》内容引发了从纸媒到网络的极大争议,网上以“变形计”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当时google搜索结果约98300项,百度搜索结果约106000项。在百度贴吧中,与《变形计》相关的留言高达16488条,新浪博客文章超过1000篇。同时“变形”还影响高端发声,《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信息时报》《解放网》等权威媒体纷纷发声,认为这个节目以青少年教育为主题,对督促两代人反思教育责任、改善教育环境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流行语:主人公的草根性注定其语言鲜活、明快、生动,如《成长之痛》中“有钱人基本上都是壮壮的;《不舍的村学》中“尝一尝大城市的味道,尝而已,不是吃”,《孤岛》中“你不要辜负了对你有希望的人的希望”等,都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变形计使得大批观众自发的形成了《变形计》的忠实“粉丝团”,有“变形”网友自封“变形金刚”。
二、《变形计》的创新价值思考
《变形计》的创新价值,首先胜在其节目诉求的“主题性”——既教育孩子又教育父母,既感动家庭,又触动社会。《变形计》积极提倡健康成长、独立自强的励志精神,是对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自省,是正确对待贫与富,关爱教育孩子的反思。《变形计》说到底其实就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并且大多坚信自己是善于换位思考的。可事实上,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换位思考往往只是一种思想上的想象化角色互换,并非身体力行,而那些身临其境的难处、触动、心理反应,是简单的思想换位不可能轻易理解得了的。生活其实就这样,有时我们过分地相信自己的眼光、思维,而忽视了去亲身体会的机会,以致将理解的大门越堵越死,反倒回过头来埋怨别人不理解。而《变形计》的换位思考,正是因为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上的真正换位,所以,换位之后才有了较为理想的结果,那就是理解!如果说理解万岁,那么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变形计》。《变形计》用真人秀的方式表达主题,选题切中当前的热点,如青少年教育、独生子女问题、均衡教育问题等等,涉及到每个家庭,触及到当前社会重大的现实问题。穷与富、叛逆与听话、溺爱与关爱……在所有这一类矛盾关系所带出的巨大反差面前,绝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一致的——我们都忍不住会为生存、为宿命、为孩子们的单纯、为家长们的殷切之情而感动,甚至流泪。所有有媒体评论说,“从这个意义上,《变形计》给社会带来的刺激和教益,是所有国产大片所不具备的,也不是仍滞留于西式人文说教所能相比的”。《变形计》题材重大,情感真实,对比强烈,震撼心灵,影响空前。真人秀的形式涉及到当前社会问题,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丰富了湖南卫视的节目内涵,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升了品牌的高端影响。当前,在媒体普遍“迎合”、“浮华“低俗”“媚俗”的大环境下,《变形计》用一种人文的态度,开始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开始引导、凝聚一种社会思考。同样是做“老百姓的故事”,或许变形计的记者、编导们更有技巧,但肯定更有心、用心。
1、大创意:指的是节目的创意“真实、感动、责任、深远”,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和时代性,是连接现实和未来的重大主题。在表现形式上,是电视感动观众,电视深入生活的新突破,可以用“三真和三不”来概括,即“真人、真事、真情;不说教、不作秀、不煽情”。
2、大品牌:主要指《变形计》要更用心地着力打造高端品牌、互动品牌、公益品牌。这个大品牌内涵丰富,影响广泛,意义深远,达到了高端重视、社会关注、观众参与的多重效应。
3、大空间:指的是节目的立体开发,融入新老媒体的互动传播。变形计的互动短信平台使得观众热情得到更大释放,发送短信的质与量均创频道纪实性专题节目的新高。(每期节目短信均超过了两千条,巅峰值高达4000多条)。
4、大回报:指的是节目的公益性回报和产业性回报,这对节目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如团中央青基会联手《变形计》共同关注青少年快乐成长、设立希望工程湖南卫视快乐成长基金。以及众多出版商追宠《变形计》出资打造畅销书品牌。
三、电视节目激烈竞争环境下《变形计》如何突破
1、节目视角:变家长视角为孩子视角
教育专家说,孩子的问题很大部分是出在环境及与父母的互动上。为什么长辈总是对的?为什么最后总是孩子向父辈低头?未来的“变形”可不可以更多尝试从孩子视角看问题?让几代人互相看见对方的可爱,互相看见对方的无奈,但在相通的情义面前互相感动,这是否可以从另一层面规避部分观众针对《变形计》的城市视角的诟病?
2、节目诉求:是否需要松绑,将“治病救人”还原到“互相感受,体验别处”?
如此,可以拓展的题材和领域会有多少?除了悲情(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愤怒,让人解气的内容有没有收视率?嘲讽,搞笑,辛酸有没有市场呢?
3、差异维度:除了城乡、贫富反差,还有其他吗?
城乡、贫富无疑有戏,《网变》《成长之痛》都运用了这一典型元素。那么人文环境的反差、教育方法的反差,是否也能作卖点?差异维度:除了城乡、贫富,还有其他吗? 4、形态突破:单个变形可否升级?
基于海外相关节目(美国NBC《英雄出少年》、英国ITV《求学苦旅》、Channel4《竞技训练营》)的经验,“互换”是否可以升级为特训营,让城乡孩子集体“变形”?
5、横向成规模——“规模性”:
《变形计》所选取的题材有代表性但是不够丰富,容易雷同,很难成规模、成系列,生产过程比较慢,如何放大和延伸,需要我们下功夫。正如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变形计的选材要避免同质化,要在同类题材中挖掘不同点,要在不同题材中提炼共同处。
6、纵向成系列——“跟踪性”:
每一季《变形计》播出后,观众最关心的恐怕便是变形的主人公回到“原型”之后的情况。因此。设计悬念,考虑延展是这个节目编创者们不可忽略的问题。既在不同的环境中对比选材,也可以在同样的环境中对比选材,尽快找到一个迅速放大延伸和系列化加工的模式迫在眉睫。
7、真实记录+深度点评——“风格性”:
现在的变形是记录强,点评弱。为避免作秀,要“真实记录、高度概括、前瞻引导”,要培养有风格和品牌的主持人和评论员。“变形”第二季制作的流行语、“粉丝群”以及心理学家的全程辅导等等,都是变形计创新所特有的符号,那么,新一季的“变形”再推出,一定要寻找出新的元素和符号来破除观众的审美疲劳。
8、全方位外宣先行——品牌开发:
《变形计》要精选题材人物,丰富节目元素,探讨编排规律,加大宣传推广,提升节目收视,形成稳固品牌。同时,要及时进行公益救助和衍生产品开发,如捐款、建立公益基金、出书、出碟,在网络进行博客、社区、空间等形式全方位互动。
《变形计》在几年时间里,断断续续播出五季,每一季播出都能获得社会强烈的关注和反响,在业界可说是极为少见。节目秉承“互换”这一核心模式,凭借善良的力量、纯粹的力量和怀旧的力量直指人心。节目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通信等多层面多手段合作联合互动,让观众通过以上渠道全程参与,从选题、人选、话题讨论、“变形”支招,到节目之后的反馈和回访等所有环节的及时互动,最大化地实现了其传播意义。不仅如此,节目的高端特质和戏剧化结构的真人秀表达,还使其具有了多次重复的传播价值(2011年第五季《变形计》在湖南卫视首播和白天、零点时段多次重播后,又在央视2套重播)。这些成果,一方面得益于湖南卫视本身强大的品牌关注度,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这个节目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形态具有一种经久弥衰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