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宝鸡市审计局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2010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多次在全省交流经济责任审计、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工作经验。2011、2012、2013年,被审计署在地方债务审计授予两次、全国社保资金审计授予一次集体三等功。2013年2月,被宝鸡市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
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
有为才能有位,为更好地履行经济监督职责,宝鸡市审计局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倡导“跳出审计看审计”的理念,科学谋划审计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唱响“质量、精品、创新”主旋律。
一是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他们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把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确定审计工作任务的重要依据和揭示问题、作出处理、提出意见建议的重要标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工作,科学选择审计项目,使审计工作更加切合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每年的审计项目都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并以政府文件印发全市落实。
二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他们坚持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并重、揭露问题与完善制度并重,在深入查处问题的同时,更多地从维护全市经济安全、保障经济健康运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等层面,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先后提出审计建议679条,被采纳490条。共有14份单项审计报告被市领导批示,其中债务审计问题的整改和投资审计发现问题的研判报告,已列入政府常务会议议题。
三是唱响“质量、精品、創新”主旋律。在质量上,狠抓依法审计、现场管理和案件线索,在精品上,加强审计报告稽核和审计责任的落实,在创新上,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探索审计工作的新举措,提升绩效和科技含量。把审计监督的重心放在推动重大方针政策的落实上,推动被审单位增强“免疫”的能力上。
突出重点,强化四项审计
一是财政审计。他们把财政审计作为永恒主题,坚持以社会各界关切的重大事项为导向,把财政资金使用、非税收入、会议费、“三公”消费和教育、住建等专项资金作为审计重点,创新审计方法,有目的地选择利税大户作为延伸审计的突破口,开展税收评估。为提高整改力度,每年预算执行审计的整改报告改由市政府秘书长代表市政府向人大报告。2014年的非税收入专项审计,共为财政直接增收1900万元。
二是社保审计。在全国社保资金审计中,他们举全市之力,上下联动开展审计工作,发现和纠正了社保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完善了社保基金管理的体制机制。先后督促有关方面补缴社保费1.48亿元,补发社保待遇909万元,追回多领资金90万元;促进出台了《居民家庭收入核对办法》,督促商业银行落实了社保基金优惠利率,仅此一项每年为社保资金增值2000万元。
三是投资审计。他们出台了《宝鸡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全部实行“五审制”。共审计和审计调查单位53个,审计投资额32.4亿元,审减投资额3.46亿元,项目平均审减率在10%以上。
四是经济责任审计。他们把县区党政班子、市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分类进行审计,在具体实施中,紧紧围绕“一观”(科学发展观)、“三化”(权力运行公开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操作行为规范化)、“一廉”(廉洁从政)开展工作,做到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与其他审计相结合,县区党委、政府“一把手”审计同步开展。到2013年,他们的任中审计的比例已达到了50%以上,12个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同步审计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三轮。
锤炼队伍,抓好五个建设
近年来,他们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着力抓好“五个建设”,凝聚正能量,营造新风正气。
一是干部队伍建设。他们坚持每季度安排一次集体活动,每月安排一次专题教育。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思想大解放和文明科室创建等活动,强化审计干部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将“技术职称、计算机证、造价员资格”与干部提拔相结合,全面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通过选调、选拔等形式在全市吸纳文秘、计算机、财会、环境资源审计方面的年轻干部10名。
二是审计文化建设。提出了“认真、团结、务实、廉洁”的审计文化方针,并精心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2013年举办了审计系统首次文艺汇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4年开展了“包抓县区接地气、转变作风促审计”及“进企业下农户扶贫帮困”等调研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进行“勤读善思、创优争先”读书和演讲活动,扩大了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促进了干部务实作风的进一步形成。
三是制度建设。他们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班子决策透明、机关办事有章可循。每年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完善考核办法,把考核任务量化分解到科室和干部身上,使人人眼里有活、肩上有担。日常管理中,实行“月计划、周通报”制度,要求每个班子成员和科处室每月初编制工作计划,每周末将本周工作记录整理上报,统一汇总,通报全局,互相监督学习。在班子成员中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班子成员每个月都要拿出2到3天时间,到审计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
四是信息化建设。对有条件的审计项目全部实施计算机审计,并将此作为科室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了计算机审计信息中心,对凡在审计署获奖的计算机审计项目,一次重奖5000元,以此激励审计人员钻研计算机、运用计算机。2013年他们联合宝鸡文理学院建立了“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在社保、政府债务审计中,借助这个基地抽调20多名计算机系大学生参与审计,解决了数据库标准不一、编制操作程序难等技术难题。
五是廉政建设。他们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红线,坚持关口前移抓教育,充分利用审计进点会、政务公开栏、审计网站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审前提醒、审中抽查、审后回访,使廉政教育贯穿审计全过程,每年组织机关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实地参观宝鸡监狱,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增强教育效果。2010年以来,全局未发生违法违纪情况,连续三年被宝鸡市评为政风行风建设优秀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
有为才能有位,为更好地履行经济监督职责,宝鸡市审计局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倡导“跳出审计看审计”的理念,科学谋划审计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唱响“质量、精品、创新”主旋律。
一是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他们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把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确定审计工作任务的重要依据和揭示问题、作出处理、提出意见建议的重要标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工作,科学选择审计项目,使审计工作更加切合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每年的审计项目都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并以政府文件印发全市落实。
二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他们坚持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并重、揭露问题与完善制度并重,在深入查处问题的同时,更多地从维护全市经济安全、保障经济健康运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等层面,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先后提出审计建议679条,被采纳490条。共有14份单项审计报告被市领导批示,其中债务审计问题的整改和投资审计发现问题的研判报告,已列入政府常务会议议题。
三是唱响“质量、精品、創新”主旋律。在质量上,狠抓依法审计、现场管理和案件线索,在精品上,加强审计报告稽核和审计责任的落实,在创新上,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探索审计工作的新举措,提升绩效和科技含量。把审计监督的重心放在推动重大方针政策的落实上,推动被审单位增强“免疫”的能力上。
突出重点,强化四项审计
一是财政审计。他们把财政审计作为永恒主题,坚持以社会各界关切的重大事项为导向,把财政资金使用、非税收入、会议费、“三公”消费和教育、住建等专项资金作为审计重点,创新审计方法,有目的地选择利税大户作为延伸审计的突破口,开展税收评估。为提高整改力度,每年预算执行审计的整改报告改由市政府秘书长代表市政府向人大报告。2014年的非税收入专项审计,共为财政直接增收1900万元。
二是社保审计。在全国社保资金审计中,他们举全市之力,上下联动开展审计工作,发现和纠正了社保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完善了社保基金管理的体制机制。先后督促有关方面补缴社保费1.48亿元,补发社保待遇909万元,追回多领资金90万元;促进出台了《居民家庭收入核对办法》,督促商业银行落实了社保基金优惠利率,仅此一项每年为社保资金增值2000万元。
三是投资审计。他们出台了《宝鸡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全部实行“五审制”。共审计和审计调查单位53个,审计投资额32.4亿元,审减投资额3.46亿元,项目平均审减率在10%以上。
四是经济责任审计。他们把县区党政班子、市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分类进行审计,在具体实施中,紧紧围绕“一观”(科学发展观)、“三化”(权力运行公开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操作行为规范化)、“一廉”(廉洁从政)开展工作,做到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与其他审计相结合,县区党委、政府“一把手”审计同步开展。到2013年,他们的任中审计的比例已达到了50%以上,12个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同步审计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三轮。
锤炼队伍,抓好五个建设
近年来,他们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着力抓好“五个建设”,凝聚正能量,营造新风正气。
一是干部队伍建设。他们坚持每季度安排一次集体活动,每月安排一次专题教育。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思想大解放和文明科室创建等活动,强化审计干部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将“技术职称、计算机证、造价员资格”与干部提拔相结合,全面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通过选调、选拔等形式在全市吸纳文秘、计算机、财会、环境资源审计方面的年轻干部10名。
二是审计文化建设。提出了“认真、团结、务实、廉洁”的审计文化方针,并精心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2013年举办了审计系统首次文艺汇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4年开展了“包抓县区接地气、转变作风促审计”及“进企业下农户扶贫帮困”等调研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进行“勤读善思、创优争先”读书和演讲活动,扩大了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促进了干部务实作风的进一步形成。
三是制度建设。他们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班子决策透明、机关办事有章可循。每年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完善考核办法,把考核任务量化分解到科室和干部身上,使人人眼里有活、肩上有担。日常管理中,实行“月计划、周通报”制度,要求每个班子成员和科处室每月初编制工作计划,每周末将本周工作记录整理上报,统一汇总,通报全局,互相监督学习。在班子成员中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班子成员每个月都要拿出2到3天时间,到审计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
四是信息化建设。对有条件的审计项目全部实施计算机审计,并将此作为科室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了计算机审计信息中心,对凡在审计署获奖的计算机审计项目,一次重奖5000元,以此激励审计人员钻研计算机、运用计算机。2013年他们联合宝鸡文理学院建立了“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在社保、政府债务审计中,借助这个基地抽调20多名计算机系大学生参与审计,解决了数据库标准不一、编制操作程序难等技术难题。
五是廉政建设。他们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红线,坚持关口前移抓教育,充分利用审计进点会、政务公开栏、审计网站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审前提醒、审中抽查、审后回访,使廉政教育贯穿审计全过程,每年组织机关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实地参观宝鸡监狱,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增强教育效果。2010年以来,全局未发生违法违纪情况,连续三年被宝鸡市评为政风行风建设优秀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