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0飞机通气系统对惰化系统除水效率影响

来源 :装备维修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建立了通气管路和管内空气之间热传导的数学模型,全面分析了通气系统对惰化系统除水效率的影响,并以A320飞机典型飞行剖面为例,计算了惰化系统能带走的水蒸汽总量。
  关键词:惰化系统;蒸汽压;导热系数;马赫数;比热容
  1 通气系统介绍
  1.1 通气管路所处环境
  一般来说,通气管路一般位于燃油箱内部顶端,考虑到适航条款要求燃油箱必须留出总容积的5%作为膨胀空间。因此通气管路绝大多数时间处于燃油液面上方。其温度环境取决于油箱内空气温度。
  1.2 NACA通气口盖对通气管路的影响
  为提升燃油泵工作效率、防止燃油过多挥发,飞机都会通过冲压空气口盖使油箱内维持一定正压力。
  冲压进气口盖
  此种进气口盖的增压效应满足以下函数关系:
  1.3 气动加热对通气管路的影响
  根据空气动力学知识,随着飞行器速度的加快,空气分子与飞行器表面的摩擦不断加大。在飞行器表面附面层的温度也会随之上升,空中客车公司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并提出了以下经验公式。
  其中:
  TAT – 附面层总温 (k)
  SAT – 空气静温 (k)
  飞机燃油箱内空气温度主要受机翼上表面温度、燃油温度、惰性气体温度和油箱内设备散热影响。
  1.4 气化潜热对通气管路的影响
  水蒸汽气化潜热对湿空气汽化潜热有较大影响,本文以5%的分压进行计算,湿空气比热容约为114000 J/Kg。实际飞行过程中,气压和温度都处于变化状态。本文将根据实际飞行过程中参数,计算各时刻的湿空气比热容。
  2 惰化系统对通气管路中气体流向的影响
  在上升阶段,燃油消耗导致A320飞机油箱每秒约释放出1升空间。惰化系统在标准大气压下流量约为1.6L/s。惰化系统提供的惰化空气,完全可以补偿燃油消耗带来的油箱空间增长。飞机平飞阶段,燃油消耗量大幅下降,惰化系统产气量基本保持稳定,空气流向与上升阶段相同。下降阶段最大质量流量为0.0075kg/s,惰化系统在高流量模式下的质量流量为0.00875kg/s,也超过压力导致的气体补偿需求。
  3 管路温度变化数据模型数据模型
  3.1数据模型
  管路内外温差,管路的导热系数对水蒸汽的冷凝有决定作用。建立传热学模型,可得温度计算公式如下:
  3.2模型计算
  根据空客公司公布的温度参数,通气管路进口处为温度约为298.15K,通气管路所处环境温度约为265k至290K。极端情况下温度更具代表性,因此假设管路所处温度为265K。使用MATLAB对管路各处温度进行仿真计算,可知湿空气通过空气管路到达通气油箱时,温度下降至279摄氏度左右,温度差值约为13摄氏度。
  3.3除水量计算
  通过工程热力学知识可知,水的饱和蒸汽压可表达为温度的函数,一般可使用“兰金公式”进行计算。
  单位质量中饱和空气中水的质量可使用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
  Pat– 当地大气压 (K)
  Psat– 饱和蒸汽压 (Kpa)
  mwater– 含水质量(kg)
  mob– 单位时间排气质量(kg)
  通气系统排向大气的水蒸汽的质量是质量流量和温度的函数。据此使用MATLAB编制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出,在8000秒的飞行过程中,惰化气体最多能从燃油中吸收2.5kg的水。考虑到飞行后燃油箱内存留有较多空气,经计算此部分空气含水不超过0.5kg。因此合理设计通气管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惰化气体有效消除燃油中溶解的水和沉降在油箱底部的游离水。
  参考文献:
  [1]Council, C. R. (2004). CSC Report No.635, 3rd Edition. Handbook of Aviation Fuel Properties.
  [2]FAA. (2012). PART 25—AIRWORTHINESS STANDARDS:. FAA.
  [3]M. Burns, W. M. (2004). Evaluation of Fuel Tank Flammability and the FAA Inerting System on the NASA 747 SCA,. FAA.
  [4]NASA. (2016). EARTH AMOSPHERE MODEL. NASA.
  [5]O. Merkulov, V. Z. (2011). OBIGGS for Fuel System Water Management - Proof of Concept. SA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6]S. Tomlinson, M. B. (2011). Mathematical model of water contamination in aircraft fuel tanks. SAE Technical Papers.
  (中國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上海 201323)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管理的质量控制决定着建筑工程的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想要让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为之后的建筑工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让建筑工程取得更多方面的认可,就需要首先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质量控制工作。本文将针对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探讨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  目前我国
期刊
摘 要:受电弓是地铁车辆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典型城市地铁车辆受电弓的定修和架修修程的系统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地区受电弓修程中各个检修工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的受电弓检修工艺流程,为地铁车辆受电弓检修间的工艺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辆;受电弓;检修工艺;工艺流程  前言  目前,我国地铁车辆大部分采用受电弓或第三轨受流的方式来为车辆提供电能,且
期刊
摘 要:生态水利工程在改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于传统水利工程,但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和设计难点,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水利工程的整体和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完成水利工程。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困难与对策  引言  水利工程的设计主要是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遵循生态保护的理念。不仅可以提高生态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我国已经逐渐重视水利
期刊
摘 要:在空管信息一体化背景下,飞行服务管制工作的效果得到改善,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技术的作用,应建立完善的系统结构。通过对空管信息一体化系统的介绍,提出提升空管信息一体化条件下飞行服务管制工作质量的措施,为飞行服务管制的开展带来帮助,可提升飞行的安全水平。  关键词:空管;信息一体化;飞行服务  引言  当前飞行服务管制工作在信息一体化背景下得到了改善,可使航空行业的发展更符合社会的需求特点。由于航
期刊
摘 要:闭式整体叶盘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件,其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多轴数控加工。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闭式整体叶盘五轴数控加工技术,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闭式整体叶盘;五轴数控加工;加工工艺  引言:只有做好闭式整体叶盘的数控加工工艺,才能够促使闭式整体叶盘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进而才能够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由此可见,在采用五轴数控技术进行闭式整体叶盘的加工时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就目前而言,大型国有企业煤矿“一通三防”事故率逐年在降低,这和国家的重视以及企业的改进、技术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煤矿安全工作关系到每一个员工的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就煤矿“一通三防”工作进行基本阐述,并分析煤矿“一通三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煤矿;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中,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是一项相对复杂困难的项目工程,它涉及的各方面知识比较多,所以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在管理上相对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探究较为先进的管理安排和控制措施,本文将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主题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它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项目,
期刊
摘 要:金属永磁材料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更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取得了重要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水平。本文针对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的研究进行分析,对相关金属永磁材料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具体阐述,同时也对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研究  在20世纪初,金属永磁材料正式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城市内机动车数量达到3亿辆以上,交通流量持续增长,对市政道桥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市政道桥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问题始终存在,影响民众出行舒适性,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因此,相关企业应积极研究市政道桥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方面质量问题探究  1.1工程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  在建设之中,桥梁结构方面的
期刊
摘 要:针对我国许多矿井使用的液压锚杆钻机自动化程度低、对人工经验依赖性大、可靠性差,施工质量很难保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矿用锚杆钻机自动控制系统。在该控制系统中将传感器融合与位置测量技术、数据处理与姿态感知技术、人工智能控制与工法规划技术等关键技术结合应用,实现锚杆间距、角度、锚杆深度等各工序精准定位,减少人工操作偏差,操作简单,极大提升了锚杆钻机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