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练笔在学生作业中所占比重一直比较多,如何保持学生写作的热情,并保证写作的质量,值得我们研究探索。我校在“生本教育”的背景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挑选喜欢的日记本,一起设计一个别致的封面或扉页,起一个动听的名字,写上成员的姓名,然后轮流写“小组日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心自由——互助游戏中自然成长
日记在小组四个人之间轮流,对于形式和内容,教师并不作硬性规定,只是作一些提示,这使得学生们的自由度很大,记事、状物、抒情、写信……每天的日记批改从组里先开始,组员们互相评价、修改,然后是教师批改评价,同时也提倡家长参与,不少家长已养成了每篇必评的习惯。“小组日记”,维系了组员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情感,于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不经意间发生着……
一个都不能少!
小张是我们班语文底子最差的一个男生,他的语文差主要表现在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做不到,五年级了,错字连篇,最会用的一个词是“一转眼”,哪里都是“一转眼”。我知道,他已经非常努力了,至少在字数上努力地在提高。他们组里有两个女生非常热情,尤其是组长,是一个很有耐心并且语文素养很好的孩子。她每次认认真真地给他批改日记,往往是红红的一大片,然后在最后写上真诚的鼓励。半年以后,小张的习作水平进步明显,有一篇习作竟然没有一处错误,全文通顺!我欣喜若狂,这对他而言是相当不易的。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他们小组用行动做到了!
我们是一家人!
翻阅几个月以来的“小组日记”本,你会发现,这本薄薄的本子记录的不仅是大家的故事,还见证了一个个小组成长的轨迹。
9月中旬的日记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小组成立之初的摩擦与矛盾:比如,新调入的组员有不适应的心情记录在那里,原来的组员也会持有怀疑的态度,大家都毫不掩饰地留在了“小组日记”上,甚至有的措辞还比较激烈,“回复跟帖”也很激动。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到积极的一面,无论调到哪个小组,同学们总是不愿意离开原来的小组,可见感情之深厚,经过多次交流与沟通,小组的关系逐渐和谐。
你也是最棒的!
我们班有个“三差生”,语数英都不及格。可他却对写“小组日记”情有独钟,在这方面显示了独有的潜力。他热衷于每一次写“小组日记”,在组里四个人中,他总是写得最长,并且语句凝练,表达准确,每一次家长都认真地写下评价,这令大家对他刮目相看。每天,发下日记本的那一刻,是全组成员共同期待的时刻。他第一个获得老师的最高评价——六颗星,记得那天,他们组同学奔走相告,激动极了,在他的日记下写上了真诚的赞叹:你也是最棒的!同学们的心是自由的,我分明看到他们的学习在进步,心灵在成长!
二、神愉悦——互动游走中感受温暖
“小组日记”,不仅在组内交流,自然也在各个家庭中游走,甚至在每周的日记交流中会游走到其他小组去。于是,这一本记录着大家丰富的生活与内心的日记本,也为他们的精神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生生:我来帮帮你!
每天一早,每个同学的日记都会有相应的组员进行批改和评价。同学们很珍惜这样一个做“小老师”的机会,认真改出每一个错别字,并且拥有比老师更好的心态:评价语鼓励的多,批评的少。往往一个同学的日记下面会跟着其他组员的评价,然后他自己也会有相应的回应。如“请你把字写端正,记得这是大家的日记本,让我们共同珍惜它。”下面有一条回复:“知道了,谢谢你的提醒,我会努力的”;碰到写得不好的,他们会写:“唉,你的水平怎么还停留在二年级呢?”底下的回复便是“我重写一篇吧!”……同学们对日记质量的评价还蛮中肯的,往往意见或建议与教师的很一致,这时,我总会会心一笑,画出评价语,在旁边写上:“非常同意!”
师生:给点小建议!
当然,学生的成长是需要教师的引领的。我一般不写抽象的建议,我会写:“你写的这类文章XXX也写过,你不妨去拜读一下,相信会有新的启发!'每周一次的日记交流时,我会选择典型的优秀日记全班宣读,并且读出我的评价,以暗示学生注意素材选择和表达方式的借鉴。而且,由于日记自由度高,同学们通常会借助日记向老师吐露真实的心声,或者来自家庭的,或者来自同学交往的……这时的批阅是心与心的真诚交流,不仅仅关注学生语文学科的发展,我还会以朋友的身份指导他如何正确地处理对待,给他以信心和力量。
怎样带领低年级学生走进绘本这一美妙的世界呢?我的做法是:
一、大声朗读,指导看图,走入故事
1.声情并茂读文
学生听的能力,比阅读能力发展得要快得多。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图画书不仅是用来读的书,还是请别人读,而他们用耳朵接受语言的书。
低年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但他们在独立阅读时往往是盯着文字一个一个地念,往往注重了读字,而忽略了文本的内容及生动的图画,更别说乐在其中了。而且,学生的感性认识经验还是很少的,他们很难了解故事的内容。因此,教师带着自己的体验,充分体会了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后,满怀深情地念给学生听时必能将文字转化成生动、温暖的话语,并将这些话语传入他们的耳中和心中。这种言语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们自己看书时无法体验的。
初看绘本《爱心树》时,我便被深深打动了。那棵满怀爱心,甘愿为小男孩付出所有,只求他快乐健康的大树,着实是天下父母的写照,是懂得真爱的人的写照。自己有着身为父母为孩子付出爱的体验,也有着身为儿女接受爱的体会。然而,对于七八岁的学生们,是否能理解其深意呢?估计当文字转化成情感的过程中,情感是会大打折扣的。因此,在为学生读书绘本时,我便带着自己的体会,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读着读着,竟看见有学生眼含泪水。那一刻我欣慰了,那定是同学们听懂了,领悟了,被打动了。
2.兴致勃勃赏图
一、心自由——互助游戏中自然成长
日记在小组四个人之间轮流,对于形式和内容,教师并不作硬性规定,只是作一些提示,这使得学生们的自由度很大,记事、状物、抒情、写信……每天的日记批改从组里先开始,组员们互相评价、修改,然后是教师批改评价,同时也提倡家长参与,不少家长已养成了每篇必评的习惯。“小组日记”,维系了组员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情感,于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不经意间发生着……
一个都不能少!
小张是我们班语文底子最差的一个男生,他的语文差主要表现在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做不到,五年级了,错字连篇,最会用的一个词是“一转眼”,哪里都是“一转眼”。我知道,他已经非常努力了,至少在字数上努力地在提高。他们组里有两个女生非常热情,尤其是组长,是一个很有耐心并且语文素养很好的孩子。她每次认认真真地给他批改日记,往往是红红的一大片,然后在最后写上真诚的鼓励。半年以后,小张的习作水平进步明显,有一篇习作竟然没有一处错误,全文通顺!我欣喜若狂,这对他而言是相当不易的。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他们小组用行动做到了!
我们是一家人!
翻阅几个月以来的“小组日记”本,你会发现,这本薄薄的本子记录的不仅是大家的故事,还见证了一个个小组成长的轨迹。
9月中旬的日记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小组成立之初的摩擦与矛盾:比如,新调入的组员有不适应的心情记录在那里,原来的组员也会持有怀疑的态度,大家都毫不掩饰地留在了“小组日记”上,甚至有的措辞还比较激烈,“回复跟帖”也很激动。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到积极的一面,无论调到哪个小组,同学们总是不愿意离开原来的小组,可见感情之深厚,经过多次交流与沟通,小组的关系逐渐和谐。
你也是最棒的!
我们班有个“三差生”,语数英都不及格。可他却对写“小组日记”情有独钟,在这方面显示了独有的潜力。他热衷于每一次写“小组日记”,在组里四个人中,他总是写得最长,并且语句凝练,表达准确,每一次家长都认真地写下评价,这令大家对他刮目相看。每天,发下日记本的那一刻,是全组成员共同期待的时刻。他第一个获得老师的最高评价——六颗星,记得那天,他们组同学奔走相告,激动极了,在他的日记下写上了真诚的赞叹:你也是最棒的!同学们的心是自由的,我分明看到他们的学习在进步,心灵在成长!
二、神愉悦——互动游走中感受温暖
“小组日记”,不仅在组内交流,自然也在各个家庭中游走,甚至在每周的日记交流中会游走到其他小组去。于是,这一本记录着大家丰富的生活与内心的日记本,也为他们的精神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生生:我来帮帮你!
每天一早,每个同学的日记都会有相应的组员进行批改和评价。同学们很珍惜这样一个做“小老师”的机会,认真改出每一个错别字,并且拥有比老师更好的心态:评价语鼓励的多,批评的少。往往一个同学的日记下面会跟着其他组员的评价,然后他自己也会有相应的回应。如“请你把字写端正,记得这是大家的日记本,让我们共同珍惜它。”下面有一条回复:“知道了,谢谢你的提醒,我会努力的”;碰到写得不好的,他们会写:“唉,你的水平怎么还停留在二年级呢?”底下的回复便是“我重写一篇吧!”……同学们对日记质量的评价还蛮中肯的,往往意见或建议与教师的很一致,这时,我总会会心一笑,画出评价语,在旁边写上:“非常同意!”
师生:给点小建议!
当然,学生的成长是需要教师的引领的。我一般不写抽象的建议,我会写:“你写的这类文章XXX也写过,你不妨去拜读一下,相信会有新的启发!'每周一次的日记交流时,我会选择典型的优秀日记全班宣读,并且读出我的评价,以暗示学生注意素材选择和表达方式的借鉴。而且,由于日记自由度高,同学们通常会借助日记向老师吐露真实的心声,或者来自家庭的,或者来自同学交往的……这时的批阅是心与心的真诚交流,不仅仅关注学生语文学科的发展,我还会以朋友的身份指导他如何正确地处理对待,给他以信心和力量。
怎样带领低年级学生走进绘本这一美妙的世界呢?我的做法是:
一、大声朗读,指导看图,走入故事
1.声情并茂读文
学生听的能力,比阅读能力发展得要快得多。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图画书不仅是用来读的书,还是请别人读,而他们用耳朵接受语言的书。
低年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但他们在独立阅读时往往是盯着文字一个一个地念,往往注重了读字,而忽略了文本的内容及生动的图画,更别说乐在其中了。而且,学生的感性认识经验还是很少的,他们很难了解故事的内容。因此,教师带着自己的体验,充分体会了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后,满怀深情地念给学生听时必能将文字转化成生动、温暖的话语,并将这些话语传入他们的耳中和心中。这种言语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们自己看书时无法体验的。
初看绘本《爱心树》时,我便被深深打动了。那棵满怀爱心,甘愿为小男孩付出所有,只求他快乐健康的大树,着实是天下父母的写照,是懂得真爱的人的写照。自己有着身为父母为孩子付出爱的体验,也有着身为儿女接受爱的体会。然而,对于七八岁的学生们,是否能理解其深意呢?估计当文字转化成情感的过程中,情感是会大打折扣的。因此,在为学生读书绘本时,我便带着自己的体会,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读着读着,竟看见有学生眼含泪水。那一刻我欣慰了,那定是同学们听懂了,领悟了,被打动了。
2.兴致勃勃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