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理想危机,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之一。笔者就大学生的理想现状和存在的原因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加强理想教育的些许建议。
[关键词]理想 缺失 教育
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都听说过“理想”一词,甚至从小我们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四有”新人第一有就是“有理想”,理想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青年学生,更是与理想作伴。
大学生,作为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理想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就社会而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已席卷而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发展的历史重任,民族复兴大业召唤着当代大学生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就大学生个人而言,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在人生的大海里航行,如果失去了理想,就像一叶没有舵手的小舟,将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从,更有甚者可能会触礁碰壁,沉没在茫茫的大海中。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状况分析
20多年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代大学毕业生的理想选择,风风火火的支援工程成为当时大学生的首要选择。而现在,“到国外去,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去,到挣钱多的地方去”,已然成了一些大学生的主流选择,有成为现今“新三到”的趋势。今年6月12日,在新快报上登载了一篇题为《大学生价值理想调查:当信仰被实用取代》的大学生理想状况的调查文章。研究人员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回答“你的信仰是什么”的问题时,66.1%的人选择了“实用主义”,接下来依次是“共产主义”(13.3%)、“享乐主义”(11%)、“功利主义”(5.1%)、“个人主义”(4.5%)。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就是从重理想转向重现实。从高考的竞争到专业的选择,从为学费发愁到为求职焦虑,大学生开始直面事关自身前途命运的各种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其实,他们对西方的“实用主义”思想未必有深刻的理解,但讲求“实用”却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实用主义的倾向也体现在他们的理想上。调查发现,多数学生重功利、讲实惠的人生价值取向突出,注重物质利益和短期的回报,而对远大理想和精神价值的追求显得软弱。在回答“你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的问题时,64.5%的人选择了“事业成功,生活满意”,10.6%的人选择了“家庭生活幸福”,1.9%的人认为是“个人的名利”。此外,还有14.7%的人回答“人格的完善”,1%的人说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在学习动力上,43.8%的人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是“将来找份好工作”,38.4%的人认为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43.6%的人认为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33.4%的人认为目的在于“提高能力、完善人格”。此外,还分别有14.0%、9.7%和7.8%的人认为,学习的动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报效国家”和“赢得他人赞许”。
从以上几个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理想状态,价值认同都在起着深刻的变化,追求眼前利益,短期效益,他们更看重物质利益的获取,对于事物的认同更趋向于现实。
以温州大学学生为例,我们的大学生正面临着理想缺失的尴尬境界。未进入大学之前,许多大学生将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绷紧了一根玄,誓要取得成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随之而来的自由所带来的轻松和惬意一下子便充斥了整个校园生活,家长也一样,每每提起大学,就会告诉孩子,你只要熬过高中的这段时间,到了大学就轻松了,我也就不管你了。于是,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便会在空虚和无所事事中丧失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理想,失去学习的动力,任宝贵的大学时光在盲目的潇洒和浪漫中渐渐流逝。混分数、逃课、上网、恋爱、打牌、拼游戏等等已然成为当代部分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更有人提出了我只要票子、车子、房子的口号,有人笑称现在的四有新人是什么,就是有票子、有车子、有房子,再加上有儿子。由于失去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由昔日踌躇满志的鸿鹄渐渐演变为得过且过的燕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慰然成风,心胸也随之由开阔走向狭隘,眼光由长远走向短浅,时时感到现实的不如意,盲目地跟着感觉走,在种种热闹的追逐中,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满足和充实,而感受更多的是迷茫、空虚、失落和郁闷,由此产生了种种系列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以而导致酗酒、偷盗、自杀、斗殴、迷恋网络等事件时有发生。调查显示,25%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自杀现象有升高之势。
二、大学生理想缺失原因的分析
(一)部分大学生对人的本质与人生价值观念存在误区
当代大学生都出生于80年代后,物质条件的普遍优越,长辈父母的溺爱,成长过程中的顺利,加上长辈生怕自己子女吃亏,怕孩子被欺负,而从小对于他们的“别人打你一拳,你就要还他一脚”的偏激观念的教育,无不使他们,特别是独生子女们的人生价值观念产生误区。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论占据主导地位,始终生活在自我狭小的天地中,认识不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要作用。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缺点,自己的优点;把能否满足自己的吃、喝、住乃至性行为等人的自然属性作为首要的决择条件;他们看待事物很偏激,喜欢把个人的喜好强加到社会、他人的身上,他们往往把社会上的局部的、一时的自私现象当作是永恒的、绝对的人的本质属性,看不到社会的发展前进;他们把合理的、符合道德规范的自我价值和欲望也看成是自私的表现,表现出人本主义的思想的欠缺,因而导出错误观点。可以说,这部分大学生已背离了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理想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等进步人生价值观,转而追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人生价值观。这部分学生往往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是发出“为什么不按我的意思做”的感叹,总以为世界的中心是自己,不能协调社会与自我的关系。目前校园流行的一句话,“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更是一针见血地突显出了这一现状。
(二)辨别能力、承受能力欠缺,自制能力低下,缺乏拼博上进的精神
较之以往,当代大学生在生理上的发育成熟期有所提早,但其心理发展时期却刚好相反,许多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成熟度与他的实际年龄不符,大多数都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因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为外界的热点所吸引,其兴趣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独立的人生见解,人往往容易受到新思潮的影响,新鲜事物的刺激,对于分辨事非、对错的能力也处于一个模糊阶段。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对于突如其来的自我支配空间的增大,评价体系的变化,新生事物的频繁,信息渠道的增多,无疑给大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在中学时期养成的依赖性使许多 同学在大学环境中无所适从,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部分大学生经不起环境的影响和诱惑,追求时尚、盲目攀比,无法静下心来刻苦学习,最终失去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三)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淡化
道德和法律是协调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两大重要工具。但是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传入,社会的不断多元化,部分大学生缺乏审视能力,一味跟风,不会将其本土化、中国化,致使西方一些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潮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在生活中,他们以能否获利作为道德的最低底线,不了解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社会公德观念淡溥,甚至沦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者;而法律意识的淡化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大学中,虽然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时期曾学习法律基础课,但由于涉及的法律内容理论性较强,课时又较少,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化,在为人处事上往往在不经意间触及法律的围城。在道德和法律双缺失的状态下,很难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并通有效合理的途径努力去实践它。
(四)精神偶像的缺失
各种新生事物及复杂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心理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原来青少年受学校、家庭等正统环境的影响居多,而现在电视、电影、网络潜移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当前,随着如文化娱乐方面媒体的商业化操作,大肆地展示欲望、权势、金钱的力量,传播色情、暴力、吸毒、等内容,严重地危害了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精神食粮欠缺,部分大学生禁不住诱惑,受其腐蚀、毒害,沉溺于低级、庸俗的生活趣味之中,从而放弃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五)大学生心理问题状况
在大学期间,特别是大一时期,由于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各种矛盾和问题也会接踵而来,诸如学业、经济、情感、交往、就业等问题的困扰,使得部分同学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和挫折感,从而导致悲观、消沉、失落的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就严重地影响到理想目标的确立。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理想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诸多方面。高校,作为专门的育人机构,对大学阶段这个树立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思想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是否有理想追求,以及理想追求的品味高低。如何提高思想素质修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拓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平台。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本上只集中在学工战线上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上。而随着扩招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数量增长比例已远远超过了学工队伍的扩展,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又仅仅局限于上课的48个课时,学生更多的也只是为了获取学分,实际成效不大。就此,笔者认为应该扩大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与平台,应该将整个大学教育均纳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深入到教学课堂、实习实践,乃至课外业余生活、园区生活中去。
2.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问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社会的多元化,现实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清醒的头脑,缺乏科学的辩证的分析能力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是不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现实和认识现实的,灌输学生知识远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来的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学生完善人格的指引,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大学生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接触者,势必会形成各式各样,不同形式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说这是正常的现象。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而应帮助其分辨是非,输理思维,引导其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强化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都应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制约,我们必须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公民意识,挖掘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二、关注和解决心理问题
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建设,引进和培养心理学教师不可或缺。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队伍的主要力量,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下功夫,学校应该及时为辅导员提供有关这方面的培训途径,同时通过聘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经常性地给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其在挫折磨练中成长,在逆境中崛起,创造一片崭新的天地。另外,开设QQ咨询,短信服务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培育自主型人格
理想的确立与实现都要有自主型人格的支撑。自主型人格对行为和意志的控制,不受他人和外界压力的左右,是出于准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基础的主体自觉。具有自主型人格的大学生在认识问题上能独立思考,常常通过比较、反思之后形成自己的看法,不盲目从众,也不盲目接受。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少这一能力。为此,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除了传道解惑之外,更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培育和发展。在课堂上应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在课外则应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班主任不能仅仅将目光集中在分数成绩上,更应及时关注本班学生的人格发育状况,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第三要构建健康、向上、开放、宽松、平等、尊重的人文环境,学校是学术开放和思想交流的地方,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打击和压抑学生的思想。如此,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使大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自强,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有助于他们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唤醒他们生命中的自我意识。
四、注重社会实践
实践是实现一切理想的途径,理想目标的确立也应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校园不能成为理想的象牙塔,我们必须要重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深入地了解社会,只有通过接触社会,在社会中进行磨练,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进入现实的社会人角色,思想才会更加成熟,感情才能得以升华,才能够使自己认识到奉献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与民众息息相通,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从而也就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宽阔,志向更加远大,信念更加坚定。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或帮助学生开展下基层调研活动、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充分感受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过程,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为人民服务的而获得的满足感和快乐;其次,引导学生参与企业调研和参观活动,也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作为客座教授开展系列创业讲座,引发大学生对社会的思考,为今后步入社会的作一定的探索和规划;第三还要多开展社会义工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漫漫人生路,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在人生的大海里航行,如果失去了理想,就像一叶没有舵手的小舟,随波逐流,难以驶向幸福的彼岸。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大学生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才有人生的航标和方向,才能一步步驶向自己的人生真谛,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发展大学生的理想教育。
参考文献
[1]侯彦斌.也谈“理想的教育”[J].中国德育,2008(5).
[2]杜庆君等.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2).
[3]刘祥松,陈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7(1).
[4]崔竹.再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
[5]胡赤弟.提高理想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8(4).
[6]吴鹏.关于理想教育的若干思考[J].探求,2006(1).
[关键词]理想 缺失 教育
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都听说过“理想”一词,甚至从小我们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四有”新人第一有就是“有理想”,理想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青年学生,更是与理想作伴。
大学生,作为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理想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就社会而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已席卷而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发展的历史重任,民族复兴大业召唤着当代大学生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就大学生个人而言,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在人生的大海里航行,如果失去了理想,就像一叶没有舵手的小舟,将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从,更有甚者可能会触礁碰壁,沉没在茫茫的大海中。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状况分析
20多年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代大学毕业生的理想选择,风风火火的支援工程成为当时大学生的首要选择。而现在,“到国外去,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去,到挣钱多的地方去”,已然成了一些大学生的主流选择,有成为现今“新三到”的趋势。今年6月12日,在新快报上登载了一篇题为《大学生价值理想调查:当信仰被实用取代》的大学生理想状况的调查文章。研究人员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回答“你的信仰是什么”的问题时,66.1%的人选择了“实用主义”,接下来依次是“共产主义”(13.3%)、“享乐主义”(11%)、“功利主义”(5.1%)、“个人主义”(4.5%)。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就是从重理想转向重现实。从高考的竞争到专业的选择,从为学费发愁到为求职焦虑,大学生开始直面事关自身前途命运的各种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其实,他们对西方的“实用主义”思想未必有深刻的理解,但讲求“实用”却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实用主义的倾向也体现在他们的理想上。调查发现,多数学生重功利、讲实惠的人生价值取向突出,注重物质利益和短期的回报,而对远大理想和精神价值的追求显得软弱。在回答“你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的问题时,64.5%的人选择了“事业成功,生活满意”,10.6%的人选择了“家庭生活幸福”,1.9%的人认为是“个人的名利”。此外,还有14.7%的人回答“人格的完善”,1%的人说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在学习动力上,43.8%的人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是“将来找份好工作”,38.4%的人认为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43.6%的人认为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33.4%的人认为目的在于“提高能力、完善人格”。此外,还分别有14.0%、9.7%和7.8%的人认为,学习的动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报效国家”和“赢得他人赞许”。
从以上几个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理想状态,价值认同都在起着深刻的变化,追求眼前利益,短期效益,他们更看重物质利益的获取,对于事物的认同更趋向于现实。
以温州大学学生为例,我们的大学生正面临着理想缺失的尴尬境界。未进入大学之前,许多大学生将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绷紧了一根玄,誓要取得成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随之而来的自由所带来的轻松和惬意一下子便充斥了整个校园生活,家长也一样,每每提起大学,就会告诉孩子,你只要熬过高中的这段时间,到了大学就轻松了,我也就不管你了。于是,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便会在空虚和无所事事中丧失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理想,失去学习的动力,任宝贵的大学时光在盲目的潇洒和浪漫中渐渐流逝。混分数、逃课、上网、恋爱、打牌、拼游戏等等已然成为当代部分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更有人提出了我只要票子、车子、房子的口号,有人笑称现在的四有新人是什么,就是有票子、有车子、有房子,再加上有儿子。由于失去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由昔日踌躇满志的鸿鹄渐渐演变为得过且过的燕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慰然成风,心胸也随之由开阔走向狭隘,眼光由长远走向短浅,时时感到现实的不如意,盲目地跟着感觉走,在种种热闹的追逐中,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满足和充实,而感受更多的是迷茫、空虚、失落和郁闷,由此产生了种种系列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以而导致酗酒、偷盗、自杀、斗殴、迷恋网络等事件时有发生。调查显示,25%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自杀现象有升高之势。
二、大学生理想缺失原因的分析
(一)部分大学生对人的本质与人生价值观念存在误区
当代大学生都出生于80年代后,物质条件的普遍优越,长辈父母的溺爱,成长过程中的顺利,加上长辈生怕自己子女吃亏,怕孩子被欺负,而从小对于他们的“别人打你一拳,你就要还他一脚”的偏激观念的教育,无不使他们,特别是独生子女们的人生价值观念产生误区。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论占据主导地位,始终生活在自我狭小的天地中,认识不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要作用。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缺点,自己的优点;把能否满足自己的吃、喝、住乃至性行为等人的自然属性作为首要的决择条件;他们看待事物很偏激,喜欢把个人的喜好强加到社会、他人的身上,他们往往把社会上的局部的、一时的自私现象当作是永恒的、绝对的人的本质属性,看不到社会的发展前进;他们把合理的、符合道德规范的自我价值和欲望也看成是自私的表现,表现出人本主义的思想的欠缺,因而导出错误观点。可以说,这部分大学生已背离了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理想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等进步人生价值观,转而追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人生价值观。这部分学生往往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是发出“为什么不按我的意思做”的感叹,总以为世界的中心是自己,不能协调社会与自我的关系。目前校园流行的一句话,“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更是一针见血地突显出了这一现状。
(二)辨别能力、承受能力欠缺,自制能力低下,缺乏拼博上进的精神
较之以往,当代大学生在生理上的发育成熟期有所提早,但其心理发展时期却刚好相反,许多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成熟度与他的实际年龄不符,大多数都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因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为外界的热点所吸引,其兴趣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独立的人生见解,人往往容易受到新思潮的影响,新鲜事物的刺激,对于分辨事非、对错的能力也处于一个模糊阶段。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对于突如其来的自我支配空间的增大,评价体系的变化,新生事物的频繁,信息渠道的增多,无疑给大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在中学时期养成的依赖性使许多 同学在大学环境中无所适从,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部分大学生经不起环境的影响和诱惑,追求时尚、盲目攀比,无法静下心来刻苦学习,最终失去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三)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淡化
道德和法律是协调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两大重要工具。但是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传入,社会的不断多元化,部分大学生缺乏审视能力,一味跟风,不会将其本土化、中国化,致使西方一些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潮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在生活中,他们以能否获利作为道德的最低底线,不了解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社会公德观念淡溥,甚至沦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者;而法律意识的淡化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大学中,虽然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时期曾学习法律基础课,但由于涉及的法律内容理论性较强,课时又较少,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化,在为人处事上往往在不经意间触及法律的围城。在道德和法律双缺失的状态下,很难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并通有效合理的途径努力去实践它。
(四)精神偶像的缺失
各种新生事物及复杂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心理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原来青少年受学校、家庭等正统环境的影响居多,而现在电视、电影、网络潜移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当前,随着如文化娱乐方面媒体的商业化操作,大肆地展示欲望、权势、金钱的力量,传播色情、暴力、吸毒、等内容,严重地危害了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精神食粮欠缺,部分大学生禁不住诱惑,受其腐蚀、毒害,沉溺于低级、庸俗的生活趣味之中,从而放弃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五)大学生心理问题状况
在大学期间,特别是大一时期,由于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各种矛盾和问题也会接踵而来,诸如学业、经济、情感、交往、就业等问题的困扰,使得部分同学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和挫折感,从而导致悲观、消沉、失落的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就严重地影响到理想目标的确立。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理想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诸多方面。高校,作为专门的育人机构,对大学阶段这个树立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思想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是否有理想追求,以及理想追求的品味高低。如何提高思想素质修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拓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平台。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本上只集中在学工战线上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上。而随着扩招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数量增长比例已远远超过了学工队伍的扩展,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又仅仅局限于上课的48个课时,学生更多的也只是为了获取学分,实际成效不大。就此,笔者认为应该扩大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与平台,应该将整个大学教育均纳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深入到教学课堂、实习实践,乃至课外业余生活、园区生活中去。
2.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问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社会的多元化,现实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清醒的头脑,缺乏科学的辩证的分析能力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是不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现实和认识现实的,灌输学生知识远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来的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学生完善人格的指引,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大学生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接触者,势必会形成各式各样,不同形式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说这是正常的现象。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而应帮助其分辨是非,输理思维,引导其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强化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都应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制约,我们必须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公民意识,挖掘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二、关注和解决心理问题
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建设,引进和培养心理学教师不可或缺。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队伍的主要力量,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下功夫,学校应该及时为辅导员提供有关这方面的培训途径,同时通过聘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经常性地给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其在挫折磨练中成长,在逆境中崛起,创造一片崭新的天地。另外,开设QQ咨询,短信服务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培育自主型人格
理想的确立与实现都要有自主型人格的支撑。自主型人格对行为和意志的控制,不受他人和外界压力的左右,是出于准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基础的主体自觉。具有自主型人格的大学生在认识问题上能独立思考,常常通过比较、反思之后形成自己的看法,不盲目从众,也不盲目接受。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少这一能力。为此,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除了传道解惑之外,更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培育和发展。在课堂上应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在课外则应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班主任不能仅仅将目光集中在分数成绩上,更应及时关注本班学生的人格发育状况,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第三要构建健康、向上、开放、宽松、平等、尊重的人文环境,学校是学术开放和思想交流的地方,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打击和压抑学生的思想。如此,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使大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自强,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有助于他们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唤醒他们生命中的自我意识。
四、注重社会实践
实践是实现一切理想的途径,理想目标的确立也应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校园不能成为理想的象牙塔,我们必须要重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深入地了解社会,只有通过接触社会,在社会中进行磨练,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进入现实的社会人角色,思想才会更加成熟,感情才能得以升华,才能够使自己认识到奉献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与民众息息相通,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从而也就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宽阔,志向更加远大,信念更加坚定。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或帮助学生开展下基层调研活动、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充分感受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过程,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为人民服务的而获得的满足感和快乐;其次,引导学生参与企业调研和参观活动,也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作为客座教授开展系列创业讲座,引发大学生对社会的思考,为今后步入社会的作一定的探索和规划;第三还要多开展社会义工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漫漫人生路,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在人生的大海里航行,如果失去了理想,就像一叶没有舵手的小舟,随波逐流,难以驶向幸福的彼岸。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大学生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才有人生的航标和方向,才能一步步驶向自己的人生真谛,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发展大学生的理想教育。
参考文献
[1]侯彦斌.也谈“理想的教育”[J].中国德育,2008(5).
[2]杜庆君等.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2).
[3]刘祥松,陈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7(1).
[4]崔竹.再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
[5]胡赤弟.提高理想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8(4).
[6]吴鹏.关于理想教育的若干思考[J].探求,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