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代纺织学术出版从教学和科研两个层面对纺织学科施以影响,促进了纺织学科的发展。教学层面,通过发行期刊和专著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助了教学体系的改良;科研层面,近代纺织学术出版在传播过程中无形中扩大了纺织科研群体,促进纺织技术的革新以及纺织科研水平的提升。
【关 键 词】学术出版;学科发展;出版史
【作者单位】赵博翀,东华大学人文学院;邓可卉,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纺织文化研究基地资金资助项目(20D111015)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8.024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以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得到充分关注,成为当时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民族工业。工业发展催生了学术需求,纺织行业的勃兴使从业人员对纺织技术的信息需求增加。与此同时,近代出版行业发展迅速,各类定期刊物与专著数不胜数。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由此发轫,成为传播技术、交流学术的重要媒介工具。
近代纺织学术出版以促进纺织业发展为目的,在传播过程中关注学科发展,成为近代学术出版的典型案例。本文以近代纺织学科为例,探究中国近代学术出版对学科发展的影响,以期为近代出版史研究提供借鉴。
一、近代纺织学术出版概况考略
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物伴随纺织工业发展而兴起。甲午战争前,中国对西方科技的学习仍以模仿为主,译著出版成為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1876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创办了《格致汇编》,主持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使得早期纺织学术出版物《蚕务图说》《纺织机器图说》《西国漂染棉布论》得以问世[1]。
1897年,中国最早的纺织学校蚕学馆设立,纺织学至此被纳入教育范畴。彼时,中国尚无纺织学的教育经验,日本成为模仿和参照的对象。为了方便教学,推进学科发展,蚕学馆组织翻译了《蚕外纪》《饲蚕要法》等海外蚕业著作,但因缺少专门的纺织学术期刊,蚕学馆所译之著作只能依托《农学报》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近代纺织产业迎来了发展高峰,纺织学术期刊亦在此时孕育。各纺织企业的技术骨干、实业家成立同业组织,如华商纱厂联合会、天津棉业公会、广西棉业促进会等;纺织科研人员和教育家亦成立学术组织,如中国纺织学会、中国染化工程学会、中国原棉研究会等。这些纺织行业组织通过出版学术期刊的方式进行技术学习和经验交流。
1919年,华商纱厂联合会出版了《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主要刊载纺织时事论述文章和技术专著,成为最早出版的纺织期刊。同年,该会还出版了朱仙舫所著的《理论实用纺织学》,这是我国第一部纺织科技著作,填补了中国纺织领域的著作空白。此后,华商纱厂联合会又出版了《染色学》《漂棉学》等行业重要学术著作。1931年,报人钱贯一创办了《纺织周刊》,后由中国纺织学会接办,主要发表技术论文和述评文章。该刊成为近代颇具影响力的纺织学术出版物。
与此同时,为应对纺织产业需求所带来的人才缺口,各地陆续开办各类纺织学校培养纺织技术专家,由此诞生了一批由纺织学校和纺织专家组成的学术出版团体。以南通学院为例,该校是中国近代影响力较大的纺织院校,先后出版了多种重要纺织学术期刊,如《纺织学友》《染化月刊》《杼声》等。1931年,南通学院纺织科毕业生成立了南通学院纺织科学友会,编辑发行了学术期刊《纺织之友》。为了交流和传播纺织学术成果,南通学院纺织科学友会还出版了《实用纺织机械学》《纺织工厂管理学》等纺织学术专著。
据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共出版纺织学术专著131部[2],纺织类报刊总计191种。纺织学术出版的繁荣体现了纺织行业旺盛的技术需求,由此促进了近代纺织学术从翻译到创作的发展过程。
二、近代纺织学术出版对纺织学科教学的影响
近代纺织学术出版与纺织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学术出版物着重探讨纺织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推动纺织学科教学体系改良,并对纺织学科发展提出建议。
1.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书籍缺乏是制约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纺织人才培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1936年,南通学院纺织科利用其学术人脉和资源,先后出版了《纺织工厂管理学》《实用机织学》等书籍,该校毕业生还自发将各自所著文章整合成论文集,以纪念册之名发行。
除学界之外,业界也面临专业书籍缺乏的问题。《纺织之友》曾指出,我国工业之窘境,多因劳工知识浅陋[3]。而当局对劳工教育并不重视,导致纺织产业水准低下。彼时,阅读学术出版物成为提升劳工专业素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纺织周刊》为此开辟研究版面,专门为纺织从业者提供技术和实践经验。《染织纺周刊》也专门针对劳工教育问题刊载技术经验类文章。如针对江南特有的黄梅天,该刊从1937年第2卷28期至1938年第3卷第7期,持续连载张武烈所著的《棉纺织工厂对于温湿通风之研究》,普及在特殊天气下对纺织品生产进行科学化处理的方法;刊载了著名纺织技术管理专家黄建章所著的《刮绒机使用上之注意点》《浆纱机绒布损坏之原因及节省之方法》,为纺织行业从业者提供相关经验。
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上海纺织机器同业公会等行业团体,除在学术期刊中探索纺织技术外,还关注学科发展的问题。如上海纺织机器同业公会成立了染织纺周刊社,在发行《染织纺周刊》的同时,还先后出版了《染织品整理学》《染织机械概论》《英汉纺织辞典》等著作;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也在出版学术期刊《纺织染工程》的基础上,出版了《纤维工业辞典》《纺绩工程学》等多部学术著作。
由于近代纺织专业院校匮乏,纺织教育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为此,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物十分关注学科的发展近况,并对新设纺织学科的院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如《纺织周刊》曾对南通学院、中山高工、上海市立公专等院校的纺织学科进行系统性报道,《杼声》特意撰文对南通学院纺织科的历史沿革进行普及……大量行业学术期刊开辟版面报道学界的最新讯息,对纺织院校的宣传起到一定作用。 1933年,交通大学筹设纺织科。《纺织世界》登了载荣宗敬所著的《交通大学添设纺织科之我见》,从纺织产业角度对纺织学科教学提出建议[4],还专门邀请著名纺织学术出版机构华商纱厂联合会参与制定课程,并在《天津棉鉴》《纺织时报》上公布课表,以供其他学校参考。该校纺织科开办一年后,《染织纺周刊》对其进行跟踪报道,发表了《交通大学纺织科一年来之学程概况》一文,考察该校纺织学科的教学状况,并倡议各方扶持该校纺织学科发展[5]。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物始终关注纺织学科发展:一方面,从学界与业界两个方向审视纺织学科的发展,使纺织科技的精深研究与纺织技术的基础普及得以齐头并进;另一方面,关注纺织学科的发展近况,提供教学建议,以提升学科影响力。
2.推动纺织学科教学体系改良
在推动纺织学科教学体系改良上,南通学院纺织科为全国典型。1931年,《纺织学友》刊登了《改订母校课程之管见》一文,建议南通学院纺织科增加羊毛纺绩染课程、丝麻纺绩学,注重染色整理,重新选择电气工学、机械工学教材,淘汰非实用性课程,注重工厂管理与工厂建筑,多设制图类课程,普及国语授课[6]。1932年,《纺织之友》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和改良纺织学科的构想,建议将纺织科系扩大为独立学院。该刊曾言,纺织二字涵盖甚广,现行大学组织法将纺织学科列入工学院之一系或一科实不足以使纺织学术充分发展。因此,提议将纺织科系扩展为独立学院:“若能扩充为一独立学院,再分科系专攻研究,则凡属纺织学术可以充分发展,而此种人才亦可以多量培养,利赖民生,关系国本。”[7]
考虑到纺织行业的发展需要,南通学院纺织科着手进行学科改良。1933年,《纺织周刊》发表了南通学院纺织科科长张文潜所著的《南通学院纺织科现在计划节略》,详细介绍学科改良计划。两年后,南通学院又将纺织学科扩充计划书发布至《纺织之友》。1937年,南通学院因财务问题无人管理,特聘请苏州省立工业学校校长邓著先兼职担任纺织科主任。时值复课之际,为如期开课,邓著先制订了纺织科整理及改进计划。因其尚属兼任,南通学院对该计划持谨慎态度,经研究将该计划在《纺织之友》上公布,以供探讨[8]。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通学院着手实施纺织科复兴计划。时任纺织科科长邓禹声于《南通学院院刊》发布了《南通学院纺织科复兴计划草案》,并将计划书定稿发布至《纺织工业》。该计划在重建校舍、购置整理纺织设备的基础上制定了改良纺织学科的实施方案。从中可见,在纺织学科改良过程中,学术期刊所登载的学科改良建议很多被南通学院纺织科采纳,成为其改良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三、近代纺织学术出版对纺织学科发展的影响
1.扩大了纺织研究群体
近代纺织研究人员散布于全国各纺织厂,学术出版物成为各地学者及研究人员交流学术的主要渠道,因此也形成了诸多致力于纺织学术的研究群体。
以中国纺织学会为例,该学会是近代纺织行业重要的研究团体,以联络纺织界同志、研究应用技术为目的,始建之时仅有63人[9]。该学会每年出版《纺织年刊》分发给会员,主要刊载纺织技术论文和纺织产业管理等相关研究成果,并通过《纺织时报》开辟专栏发布学会讯息。1932年,中国纺织学会将《纺织周刊》作为宣传阵地,并向其提供赞助,学会会员成为该刊稿件的主要提供者。1947年6月4日,中国纺织学会接办《纺织周刊》,正式成为该刊出版机构。
中国纺织学会充分利用报刊的传播功能吸纳成员,扩大影响,吸引了规模庞大的纺织研究群体。学会定期组织学术年会,邀请各地纺织学者参与讨论,并将会议论文登载在学术期刊上,传播国内最新的纺织科研成果,客观上促进了纺织学科的发展。大量学术成果的刊载和普及,也促进了纺织研究群体的增长。至1948年,中国纺织学会成员已增加至3057人[10]。由此可见,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物为纺织科研人员提供了稳定的沟通平台,对吸纳纺织研究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2.革新纺织技术
由于技术专家与从业人员身处纺织产业前沿,受西方纺织技术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他们对纺织技术研发具有强烈的兴趣。这也渗透至纺织学术出版物的刊行中,《纺织之友》《纺织世界》《染织纺周刊》《纺织周刊》等诸多学术出版物均将革新纺织技术作为其重要办刊宗旨。
《纺织周刊》作为近代重要的纺织学术出版物,发表纺织科技文章共计295篇,内容涵盖纺织原材料、机械技术、生产计算等改进研究。如《增进普通织机效率论》《最新纺纱工程之革新》《談梳棉工作效能上几个注意点》等探讨了先进的植棉技术及纺织流程新工艺,对纺织技术革新具有一定价值。《纺织世界》主要研究棉毛丝麻的生产工艺,发表了大量技术革新方面的论文,如《织机应该如何改良》《细纱断头之研究》《布机修理及改良研究》等。《染织纺周刊》则偏重探讨实际技术,大量刊载最新的纺织科研成果。如纺织技术专家蒋乃镛的代表作《精梳》《精梳机之平装法》《投梭机构概要》均于该刊发表,其余学术成果也均出自纺织染专家之手。
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物致力于刊载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其目的是对中国现有纺织技术进行革新,以提高纺织学科的整体水平。学科发展离不开人才与技术,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的重要作用是聚合研究群体,革新纺织技术,以达到提升整体纺织科研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中国近代纺织学术出版是纺织学科发展的坚实助力,对提升纺织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近代纺织学术出版不仅关注纺织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力学科教学,而且在学术出版的传播过程中,研究群体的扩大和纺织技术的改良都成为纺织科研水平提升的直接动力。身处变革时期,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即纺织产业要求其学术出版兼具普及和科研两种功能。因此,纺织学术出版多从实用角度出发,探寻科学技术的实用价值而忽视理论探究,这亦是纺织学术出版的历史局限。
|参考文献|
[1]《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 中华大典理化典中西会通分典2[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 中国近代纺织史[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3]赵博翀,邓可卉. 近代科技期刊《纺织之友》的科学教育功能分析[J]. 出版广角,2020(22):56.
[4]交通大学添设纺织科之我见[J]. 纺织世界,1937 (17):1.
[5]交通大学纺织科一年来之学程概况[J]. 染织纺周刊,1937(50):1833-1834.
[6]改订母校课程之管见[J]. 纺织学友,1931(2):68-74.
[7]本会呈教育部实业部文[J]. 纺织之友,1932(2):356-358.
[8]南通学院纺织科整理经过及改进计划[J]. 纺织之友,1937(6):439-441.
[9]《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 中国近代纺织史[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10]中国纺织学会会员名录[J]. 纺织年刊,1948(12):161-213.
【关 键 词】学术出版;学科发展;出版史
【作者单位】赵博翀,东华大学人文学院;邓可卉,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纺织文化研究基地资金资助项目(20D111015)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8.024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以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得到充分关注,成为当时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民族工业。工业发展催生了学术需求,纺织行业的勃兴使从业人员对纺织技术的信息需求增加。与此同时,近代出版行业发展迅速,各类定期刊物与专著数不胜数。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由此发轫,成为传播技术、交流学术的重要媒介工具。
近代纺织学术出版以促进纺织业发展为目的,在传播过程中关注学科发展,成为近代学术出版的典型案例。本文以近代纺织学科为例,探究中国近代学术出版对学科发展的影响,以期为近代出版史研究提供借鉴。
一、近代纺织学术出版概况考略
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物伴随纺织工业发展而兴起。甲午战争前,中国对西方科技的学习仍以模仿为主,译著出版成為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1876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创办了《格致汇编》,主持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使得早期纺织学术出版物《蚕务图说》《纺织机器图说》《西国漂染棉布论》得以问世[1]。
1897年,中国最早的纺织学校蚕学馆设立,纺织学至此被纳入教育范畴。彼时,中国尚无纺织学的教育经验,日本成为模仿和参照的对象。为了方便教学,推进学科发展,蚕学馆组织翻译了《蚕外纪》《饲蚕要法》等海外蚕业著作,但因缺少专门的纺织学术期刊,蚕学馆所译之著作只能依托《农学报》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近代纺织产业迎来了发展高峰,纺织学术期刊亦在此时孕育。各纺织企业的技术骨干、实业家成立同业组织,如华商纱厂联合会、天津棉业公会、广西棉业促进会等;纺织科研人员和教育家亦成立学术组织,如中国纺织学会、中国染化工程学会、中国原棉研究会等。这些纺织行业组织通过出版学术期刊的方式进行技术学习和经验交流。
1919年,华商纱厂联合会出版了《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主要刊载纺织时事论述文章和技术专著,成为最早出版的纺织期刊。同年,该会还出版了朱仙舫所著的《理论实用纺织学》,这是我国第一部纺织科技著作,填补了中国纺织领域的著作空白。此后,华商纱厂联合会又出版了《染色学》《漂棉学》等行业重要学术著作。1931年,报人钱贯一创办了《纺织周刊》,后由中国纺织学会接办,主要发表技术论文和述评文章。该刊成为近代颇具影响力的纺织学术出版物。
与此同时,为应对纺织产业需求所带来的人才缺口,各地陆续开办各类纺织学校培养纺织技术专家,由此诞生了一批由纺织学校和纺织专家组成的学术出版团体。以南通学院为例,该校是中国近代影响力较大的纺织院校,先后出版了多种重要纺织学术期刊,如《纺织学友》《染化月刊》《杼声》等。1931年,南通学院纺织科毕业生成立了南通学院纺织科学友会,编辑发行了学术期刊《纺织之友》。为了交流和传播纺织学术成果,南通学院纺织科学友会还出版了《实用纺织机械学》《纺织工厂管理学》等纺织学术专著。
据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共出版纺织学术专著131部[2],纺织类报刊总计191种。纺织学术出版的繁荣体现了纺织行业旺盛的技术需求,由此促进了近代纺织学术从翻译到创作的发展过程。
二、近代纺织学术出版对纺织学科教学的影响
近代纺织学术出版与纺织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学术出版物着重探讨纺织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推动纺织学科教学体系改良,并对纺织学科发展提出建议。
1.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书籍缺乏是制约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纺织人才培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1936年,南通学院纺织科利用其学术人脉和资源,先后出版了《纺织工厂管理学》《实用机织学》等书籍,该校毕业生还自发将各自所著文章整合成论文集,以纪念册之名发行。
除学界之外,业界也面临专业书籍缺乏的问题。《纺织之友》曾指出,我国工业之窘境,多因劳工知识浅陋[3]。而当局对劳工教育并不重视,导致纺织产业水准低下。彼时,阅读学术出版物成为提升劳工专业素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纺织周刊》为此开辟研究版面,专门为纺织从业者提供技术和实践经验。《染织纺周刊》也专门针对劳工教育问题刊载技术经验类文章。如针对江南特有的黄梅天,该刊从1937年第2卷28期至1938年第3卷第7期,持续连载张武烈所著的《棉纺织工厂对于温湿通风之研究》,普及在特殊天气下对纺织品生产进行科学化处理的方法;刊载了著名纺织技术管理专家黄建章所著的《刮绒机使用上之注意点》《浆纱机绒布损坏之原因及节省之方法》,为纺织行业从业者提供相关经验。
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上海纺织机器同业公会等行业团体,除在学术期刊中探索纺织技术外,还关注学科发展的问题。如上海纺织机器同业公会成立了染织纺周刊社,在发行《染织纺周刊》的同时,还先后出版了《染织品整理学》《染织机械概论》《英汉纺织辞典》等著作;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也在出版学术期刊《纺织染工程》的基础上,出版了《纤维工业辞典》《纺绩工程学》等多部学术著作。
由于近代纺织专业院校匮乏,纺织教育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为此,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物十分关注学科的发展近况,并对新设纺织学科的院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如《纺织周刊》曾对南通学院、中山高工、上海市立公专等院校的纺织学科进行系统性报道,《杼声》特意撰文对南通学院纺织科的历史沿革进行普及……大量行业学术期刊开辟版面报道学界的最新讯息,对纺织院校的宣传起到一定作用。 1933年,交通大学筹设纺织科。《纺织世界》登了载荣宗敬所著的《交通大学添设纺织科之我见》,从纺织产业角度对纺织学科教学提出建议[4],还专门邀请著名纺织学术出版机构华商纱厂联合会参与制定课程,并在《天津棉鉴》《纺织时报》上公布课表,以供其他学校参考。该校纺织科开办一年后,《染织纺周刊》对其进行跟踪报道,发表了《交通大学纺织科一年来之学程概况》一文,考察该校纺织学科的教学状况,并倡议各方扶持该校纺织学科发展[5]。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物始终关注纺织学科发展:一方面,从学界与业界两个方向审视纺织学科的发展,使纺织科技的精深研究与纺织技术的基础普及得以齐头并进;另一方面,关注纺织学科的发展近况,提供教学建议,以提升学科影响力。
2.推动纺织学科教学体系改良
在推动纺织学科教学体系改良上,南通学院纺织科为全国典型。1931年,《纺织学友》刊登了《改订母校课程之管见》一文,建议南通学院纺织科增加羊毛纺绩染课程、丝麻纺绩学,注重染色整理,重新选择电气工学、机械工学教材,淘汰非实用性课程,注重工厂管理与工厂建筑,多设制图类课程,普及国语授课[6]。1932年,《纺织之友》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和改良纺织学科的构想,建议将纺织科系扩大为独立学院。该刊曾言,纺织二字涵盖甚广,现行大学组织法将纺织学科列入工学院之一系或一科实不足以使纺织学术充分发展。因此,提议将纺织科系扩展为独立学院:“若能扩充为一独立学院,再分科系专攻研究,则凡属纺织学术可以充分发展,而此种人才亦可以多量培养,利赖民生,关系国本。”[7]
考虑到纺织行业的发展需要,南通学院纺织科着手进行学科改良。1933年,《纺织周刊》发表了南通学院纺织科科长张文潜所著的《南通学院纺织科现在计划节略》,详细介绍学科改良计划。两年后,南通学院又将纺织学科扩充计划书发布至《纺织之友》。1937年,南通学院因财务问题无人管理,特聘请苏州省立工业学校校长邓著先兼职担任纺织科主任。时值复课之际,为如期开课,邓著先制订了纺织科整理及改进计划。因其尚属兼任,南通学院对该计划持谨慎态度,经研究将该计划在《纺织之友》上公布,以供探讨[8]。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通学院着手实施纺织科复兴计划。时任纺织科科长邓禹声于《南通学院院刊》发布了《南通学院纺织科复兴计划草案》,并将计划书定稿发布至《纺织工业》。该计划在重建校舍、购置整理纺织设备的基础上制定了改良纺织学科的实施方案。从中可见,在纺织学科改良过程中,学术期刊所登载的学科改良建议很多被南通学院纺织科采纳,成为其改良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三、近代纺织学术出版对纺织学科发展的影响
1.扩大了纺织研究群体
近代纺织研究人员散布于全国各纺织厂,学术出版物成为各地学者及研究人员交流学术的主要渠道,因此也形成了诸多致力于纺织学术的研究群体。
以中国纺织学会为例,该学会是近代纺织行业重要的研究团体,以联络纺织界同志、研究应用技术为目的,始建之时仅有63人[9]。该学会每年出版《纺织年刊》分发给会员,主要刊载纺织技术论文和纺织产业管理等相关研究成果,并通过《纺织时报》开辟专栏发布学会讯息。1932年,中国纺织学会将《纺织周刊》作为宣传阵地,并向其提供赞助,学会会员成为该刊稿件的主要提供者。1947年6月4日,中国纺织学会接办《纺织周刊》,正式成为该刊出版机构。
中国纺织学会充分利用报刊的传播功能吸纳成员,扩大影响,吸引了规模庞大的纺织研究群体。学会定期组织学术年会,邀请各地纺织学者参与讨论,并将会议论文登载在学术期刊上,传播国内最新的纺织科研成果,客观上促进了纺织学科的发展。大量学术成果的刊载和普及,也促进了纺织研究群体的增长。至1948年,中国纺织学会成员已增加至3057人[10]。由此可见,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物为纺织科研人员提供了稳定的沟通平台,对吸纳纺织研究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2.革新纺织技术
由于技术专家与从业人员身处纺织产业前沿,受西方纺织技术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他们对纺织技术研发具有强烈的兴趣。这也渗透至纺织学术出版物的刊行中,《纺织之友》《纺织世界》《染织纺周刊》《纺织周刊》等诸多学术出版物均将革新纺织技术作为其重要办刊宗旨。
《纺织周刊》作为近代重要的纺织学术出版物,发表纺织科技文章共计295篇,内容涵盖纺织原材料、机械技术、生产计算等改进研究。如《增进普通织机效率论》《最新纺纱工程之革新》《談梳棉工作效能上几个注意点》等探讨了先进的植棉技术及纺织流程新工艺,对纺织技术革新具有一定价值。《纺织世界》主要研究棉毛丝麻的生产工艺,发表了大量技术革新方面的论文,如《织机应该如何改良》《细纱断头之研究》《布机修理及改良研究》等。《染织纺周刊》则偏重探讨实际技术,大量刊载最新的纺织科研成果。如纺织技术专家蒋乃镛的代表作《精梳》《精梳机之平装法》《投梭机构概要》均于该刊发表,其余学术成果也均出自纺织染专家之手。
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物致力于刊载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其目的是对中国现有纺织技术进行革新,以提高纺织学科的整体水平。学科发展离不开人才与技术,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的重要作用是聚合研究群体,革新纺织技术,以达到提升整体纺织科研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中国近代纺织学术出版是纺织学科发展的坚实助力,对提升纺织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近代纺织学术出版不仅关注纺织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力学科教学,而且在学术出版的传播过程中,研究群体的扩大和纺织技术的改良都成为纺织科研水平提升的直接动力。身处变革时期,近代纺织学术出版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即纺织产业要求其学术出版兼具普及和科研两种功能。因此,纺织学术出版多从实用角度出发,探寻科学技术的实用价值而忽视理论探究,这亦是纺织学术出版的历史局限。
|参考文献|
[1]《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 中华大典理化典中西会通分典2[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 中国近代纺织史[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3]赵博翀,邓可卉. 近代科技期刊《纺织之友》的科学教育功能分析[J]. 出版广角,2020(22):56.
[4]交通大学添设纺织科之我见[J]. 纺织世界,1937 (17):1.
[5]交通大学纺织科一年来之学程概况[J]. 染织纺周刊,1937(50):1833-1834.
[6]改订母校课程之管见[J]. 纺织学友,1931(2):68-74.
[7]本会呈教育部实业部文[J]. 纺织之友,1932(2):356-358.
[8]南通学院纺织科整理经过及改进计划[J]. 纺织之友,1937(6):439-441.
[9]《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 中国近代纺织史[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10]中国纺织学会会员名录[J]. 纺织年刊,1948(12):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