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探究真相的前提和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教给正确的观察方法,形成善于观察的能力和勤于观察的习惯,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1培养观察兴趣,让学生乐于观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色彩鲜艳的对象最易引起其注意;但是对他们不爱好的事物,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要使他们观察生活,首先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才能促进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根据儿童的爱好特点,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人养一盆花,观察花的生长过程以及它的茎、叶、花朵的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让他们养养小动物,亲自给小动物添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如老鹰捉小鸡、贴鼻子等游戏,这些做法都能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
观察兴趣的培养,还可以立足教材范例,让他们进行模仿性观察的途径予以加强。一方面因为孩子们认知有一个过程,仿是孩子们习作的基础。另一方面选入小学教材中的很多名篇都是作者细致观察之作,必然透露出作者的观察方式,是学生学习观察的好例子。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可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花、一种粮食作物,坚持进行一个生长过程的系统观察;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就去观察美丽的校园等。这样模仿课文观察,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促进其观察能力的形成。
2教给观察方法,让学生善于观察
2.1观察事物要有顺序。观察自然现象,可用“前后顺序法”,即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着重弄清他们之间的因果联系。观察景物,采用“次序法”,即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从主到次,或从大到小,或采用方位顺序等;观察静物,采用从整体到局部,或从上到下,或从主到次的方法。例如,指导学生观察静物——文具盒,可以先观察形状、颜色、图案,再观察构造(盒底、盒盖、盒内),然后说明各部分的用途;如观察教室可按照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的方位顺序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再抓住各方位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2.2观察人物不仅要观察外貌,还要观察动作、语言、神态,并体察人物的心理活动。外貌观察要注意顺序,同时抓住重点,语言要注意其个性,神态要注意其特点。要求学生要从人物普通的语言、动作里体察丰富的“人性”。如:食堂里,张三将自家带的“咸菜”分给同学共享;操场上,李四递给同学一杯热水;教室里,王五将同学掉下的笔毫无声息地捡起来……这些不起眼的动作的背后有着丰富的人性美。只有留意观察,用心思考才能发现。教育学生观察一个人时,要思考如果要我来描写他,我该写些什么?应该抓住他的什么特点?只有这样观察思考了,写的时候才可以扩大选材范围,才不至于无话可说。
2.3观察要抓住主要特点。特点因事物而异,要根据不同观察需要抓住事物主要特点。观察事物,要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还要用心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捕捉事物的特点。如《鱼游到了纸上》中聋哑人之所以能使“鱼游到纸上”,是因为他在分析比较中对金鱼的特点非常了解。有个学生观察猫,就抓住猫抓老鼠这一特点,写出“盯、扑、叼、咆、放、咬”这一系列动作,把猫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特点,观察时要努力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3培养观察习惯,让学生勤于观察
学生只有养成了勤观察的习惯,有一颗细腻的心,才能在生活中观水见其澜、观花见其形、观树见其姿……作文时才能“流水夕阳寻常物,春露秋霜皆文章。”
3.1鼓励学生于平常中找到特别,敏于发现。空间是固定的,时间是流动的,事物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同一个花坛,一年四季大自然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变化;同一个教室,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戏”;透过一个家庭的窗口,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故事。鼓励学生用一双慧眼观察身边的一切。
3.2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采蜜本,随时随地留心各自生活中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及时记录下来,一句话行,几句话也行,并将观察记录进行归类整理,写成观察日记,定期进行交流,对好的则充分肯定,表扬。这样,学生对观察会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能够坚持观察,也就渐渐地养成了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1培养观察兴趣,让学生乐于观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色彩鲜艳的对象最易引起其注意;但是对他们不爱好的事物,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要使他们观察生活,首先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才能促进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根据儿童的爱好特点,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人养一盆花,观察花的生长过程以及它的茎、叶、花朵的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让他们养养小动物,亲自给小动物添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如老鹰捉小鸡、贴鼻子等游戏,这些做法都能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
观察兴趣的培养,还可以立足教材范例,让他们进行模仿性观察的途径予以加强。一方面因为孩子们认知有一个过程,仿是孩子们习作的基础。另一方面选入小学教材中的很多名篇都是作者细致观察之作,必然透露出作者的观察方式,是学生学习观察的好例子。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可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花、一种粮食作物,坚持进行一个生长过程的系统观察;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就去观察美丽的校园等。这样模仿课文观察,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促进其观察能力的形成。
2教给观察方法,让学生善于观察
2.1观察事物要有顺序。观察自然现象,可用“前后顺序法”,即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着重弄清他们之间的因果联系。观察景物,采用“次序法”,即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从主到次,或从大到小,或采用方位顺序等;观察静物,采用从整体到局部,或从上到下,或从主到次的方法。例如,指导学生观察静物——文具盒,可以先观察形状、颜色、图案,再观察构造(盒底、盒盖、盒内),然后说明各部分的用途;如观察教室可按照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的方位顺序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再抓住各方位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2.2观察人物不仅要观察外貌,还要观察动作、语言、神态,并体察人物的心理活动。外貌观察要注意顺序,同时抓住重点,语言要注意其个性,神态要注意其特点。要求学生要从人物普通的语言、动作里体察丰富的“人性”。如:食堂里,张三将自家带的“咸菜”分给同学共享;操场上,李四递给同学一杯热水;教室里,王五将同学掉下的笔毫无声息地捡起来……这些不起眼的动作的背后有着丰富的人性美。只有留意观察,用心思考才能发现。教育学生观察一个人时,要思考如果要我来描写他,我该写些什么?应该抓住他的什么特点?只有这样观察思考了,写的时候才可以扩大选材范围,才不至于无话可说。
2.3观察要抓住主要特点。特点因事物而异,要根据不同观察需要抓住事物主要特点。观察事物,要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还要用心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捕捉事物的特点。如《鱼游到了纸上》中聋哑人之所以能使“鱼游到纸上”,是因为他在分析比较中对金鱼的特点非常了解。有个学生观察猫,就抓住猫抓老鼠这一特点,写出“盯、扑、叼、咆、放、咬”这一系列动作,把猫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特点,观察时要努力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3培养观察习惯,让学生勤于观察
学生只有养成了勤观察的习惯,有一颗细腻的心,才能在生活中观水见其澜、观花见其形、观树见其姿……作文时才能“流水夕阳寻常物,春露秋霜皆文章。”
3.1鼓励学生于平常中找到特别,敏于发现。空间是固定的,时间是流动的,事物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同一个花坛,一年四季大自然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变化;同一个教室,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戏”;透过一个家庭的窗口,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故事。鼓励学生用一双慧眼观察身边的一切。
3.2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采蜜本,随时随地留心各自生活中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及时记录下来,一句话行,几句话也行,并将观察记录进行归类整理,写成观察日记,定期进行交流,对好的则充分肯定,表扬。这样,学生对观察会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能够坚持观察,也就渐渐地养成了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