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战略选择

来源 :中国外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黑龙江省县域与全国百强县、邻近的吉林辽宁省县域以及黑龙江省内部强弱县的对比分析,借鉴强县的发展经验,黑龙江省县域可以通过内生性发展、工业发展、特色产业、产业集聚等战略缩小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关键词:县域经济 特色产业 产业集聚
  自十六大、十八大召开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过程,经历了从关注县域经济到壮大县域经济然后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再到县域科学发展的演进过程,并且即将进入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为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黑龙江省一直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县域经济总量逐年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但是,我省64个县(市)的土地面积占全省的80%,人口占全省的60%,地区生产总值只有全省的43.2%,公共财政收入只有全省的21.0%。说明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仍很突出,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强弱县实力、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力等方面。
  ▲▲一、黑龙江省县域经济与全国百强县差异分析
  近十几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成就显著。2013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36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县域财政总收入256.0亿元,超过10亿元县(市)有肇东市、安达市、海林市、穆棱市和宾县;县域工业增加值92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超过30亿元的有肇东市、安达市、肇州县、尚志市、穆棱市等9个县(市);强县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从2000年开始,中国县域经济网即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每年组织一次全国百强县评选。2012年,全国百强县的数量不及全国县(市)总数的十八分之一,但是,全国百强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县域经济总量的26.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国县域经济总量的33.17%。2011年,全国百强县的城镇化率是55.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5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232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343元[1]。可见,全国百强县已经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2年,全国百强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规模为578.34亿元,黑龙江省县域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排名18位。黑龙江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占全省比重突破40%,但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规模只有92.32亿元,占全国百强县平均规模的15.96%。黑龙江省第一县肇东的地区生产总值为445.6亿元,只有全国百强县平均规模的77.04%。2012年,全国百强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69390元。黑龙江省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816元,比上年增长16.0%,占全国百强县(市)平均水平的37.2%。
  ▲▲二、黑龙江省县域经济与相邻的吉林、辽宁两省的差异分析
  尽管我省县域经济近年来总量不断提高,增速逐年加快,但和相邻的吉林、辽宁两个省份相比,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
  从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看,2012年,黑龙江省为43.2%。吉林为59.4%,比我省高出16.2个百分点。辽宁为47.1%,比我省高出3.9个百分点。
  从县域平均规模看,2012年,黑龙江省县域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2.3亿元。而吉林省县域平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77.4亿元,是我省平均水平的1.9倍。辽宁省县域平均地区生产总值是265.8亿元,是我省平均水平的2.9倍。
  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看,2012年,黑龙江省县域的三次产业比重是31.0:35.8:33.2,而吉林省是18.5:45.2:36.8,辽宁省是16.1:54.8:29.1。相比较而言,我省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大,比吉林省高出12.5个百分点,比辽宁省高出14.9个百分点;我省县域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低,比吉林省低9.4个百分点,比辽宁省低19.0个百分点。
  ▲▲三、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内部差异分析
  在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省内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明显表现出来。
  1、十强县与十弱县的差异分析
  根据2010—2012年三年综合评价,黑龙江省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县域排名。
  从经济总量看,十强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311.3亿元,占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达39.1%。十强县的平均规模为231.1亿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2.5倍。十弱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90.7亿元,占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6%,占十强县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6.90%。
  从财政收入看,十强县的财政总收入是154.5亿元,占全省县域总量的38.4%,是全省县域平均规模的2.5倍。十弱县的财政总收入25.7亿元,只有十强县的16.63%。
  从产业结构看,十强县的产业结构为22.0:39.4:38.6,而十弱县为49.6:26.5:23.9,十弱县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十强县高出27.6个百分点,说明农业比重相对较大,制约弱县域的发展[2]。
  2、最强县与最弱县的差异分析
  全省最强县与最弱县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如表1所示。
  ▲▲四、缩小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选择
  1、内生性发展道路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仅表现在省际间,表现在省内强弱县之间,还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均衡,例如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所辖县(市)位居十强县的较多,齐齐哈尔市所辖县(市)排在后面较多。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缩小差距,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内生性发展道路是要依托县域优势,弥补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增强县域竞争优势,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是差异性较大的经济,正因为差异性,县域经济才会被关注。因此应该更加客观地分析差异性产生的县情、主客观原因和影响因素,实现县域经济的内生性发展。
  2、工业发展拉动县域经济
  通过黑龙江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2012年,我省县域第二产业比重比吉林省低9.4个百分点,比辽宁省低19个百分点,表明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通过黑龙江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对比分析,2012年,我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为2030个,占全省总量的51.9%。我省全省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为3911个,只有吉林省的74.0%,辽宁省的22.5%,说明我省整体工业水平相对较低,阻碍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集中体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必然是其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题中之意[3]。我国百强县的三次产业构成中,非农产业的比重超过90%。现代工业经济追求利润的本性要求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一定地域的集聚,这必然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4]。从县域经济发展实践看,凡是经济发达的县域,像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是全国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3、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县域经济起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寻求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则由多样化转向特色化。特色经济是指从本地区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根据本地区在某一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即经济中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在某一产业或产品上构建经济增长极,形成主导产业,提高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5]。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采掘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县域而言,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对短缺,不能过分强调资源禀赋条件,否则就没有东部县域的快速发展。例如,浙江省义乌市就是通过大力发展小商品市场,成为中国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由此可见,县域要参与国内国际的区域分工,必须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依据县域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产业优势等,科学定位,重点开发,培育县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仅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而且更能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潜力。如浙江永康小五金、嵊州领带、大唐袜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3]。
  4、产业集聚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从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实践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发展的共性模式。促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培育具有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6]。产业集聚通过生产要素的聚集,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企业配套,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加速县域经济规模化发展。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现需要依靠产业支撑,产业集聚则能够吸纳农村劳动力,发动农民就地创办小企业,甚至小作坊与家庭手工业,促使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员工[7]。总结百强县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许多县域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在区域内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凸显产业集聚效应,开拓了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6]。
  ▲▲五、结语
  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是缩小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键。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只要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在内生性发展道路的指引下,通过工业强县,通过营造特色产业,通过产业集聚方式改变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定能带动县域经济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县域经济网. http://www.china-county.org
  [2]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201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9
  [3]曹群.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模式选择. 商业研究.2012,(8):175-179
  [4]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山东沿海县市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84-89.
  [5]李新功.县域经济:民营、创新、特色三位一体[J].北京:经济管理,2005,(23):74-77.
  [6]曹群.产业集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学习与探索.2012,(7):89-92
  [7] 赵建芳.论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J].甘肃社会科学,2004,(6):220-225.
  (责任编辑:陈兵)
其他文献
本文对近几年流行的微电影营销进行分析和解读,指出现在微电影营销存在的弊端,为广告主进行微电影营销提供有力借鉴和指导,为商业微电影朝着良性的步伐前进,成为一种稳定有效
随着乡村生态旅游在湖南省的不断普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多方面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影响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
金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金融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与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是我国金融业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波
医学统计作为医学研究的辅助工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医学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医学研究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预测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情况呈扩大发展的趋势,若不加以控制将会危及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文章对我国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及管理对策进行了分
中国社会在19世纪前60年正处于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清王朝在百多年的统治后,帝国的根基正在动摇,而此时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向全球扩张,落后的中国成为附庸,并由此接受
在我国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及市场竞争。如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是企业精英发展的关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经济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