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0-01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肠息肉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97例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正确的病情观察、休息指导、饮食护理。结论:采取规范的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以及正确的饮食、休息指导,可避免和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结肠息肉;结肠镜;护理
结肠息肉是指肠腔内的任何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常见的结肠疾病之一。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无特殊表征,伴随出现的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也会因程度轻而被忽视。在就诊的患者中多为便血和黏液血便为突出症状,也容易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病。结肠息肉如果不及时诊治容易导致结肠癌的發生。随着结肠镜的发展和普及,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进行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和临床护理297例,所有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满意,相关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进行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297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115例,多发163例,患者年龄23至90岁。
1.2 方法 在内窥镜下进行结肠息肉摘除术,手术方法:氩气刀、高频电凝、EMR或ESD。全部病例均按内镜检查前常规准备。术前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型、凝血象、乙型肝炎5项等检查,行内镜检查,仔细观察息肉全貌,较小息肉用氩气刀灼烧。息肉较大或扁平样息肉均用基底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用高频圈套电凝切除息肉,或电刀粘膜切除,或粘膜剥离。并以钛夹将切口夹闭止血。术后禁食6h后改流质饮食,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及出血,腹部阳性体征。并予以静脉应用针对阴性杆菌、止血对症处理。
2.护理
2.1 肠道清洁准备 于术前1d进食少渣饮食,晚餐后8~9时服蓖麻油40ml,手术当日禁食早餐。早上6时左右口服硫酸镁200g,同时饮水1500~2000ml,待患者大便呈清水样后可行内镜下治疗。也可用聚乙二醇于术前4个半小时开始服用。禁用甘露醇清肠法,以免引起爆炸[1]。
2.2 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关于结肠息肉以及结肠息肉手术的一些知识或常识,并对手术治疗的优点、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详细的讲解,目的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心理。
2.3 术前准备和器械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象等检查,去除患者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采用olympus型号为CIF-Q260JI或CF-2401的电子结肠镜、电极板、高频电刀装置、圈套器、热活检钳、粘膜下注射针、氩气刀、铗夹、必要抢救药品。仔细检查各种器械、物品以及高频电刀、氩气刀装置各参数设置是否正常。
2.4 术中护理 指导患者左侧卧位,双腿屈曲于胸前,将电极板片贴于患者的上侧臀部或大、小腿部位。进镜后先行全结肠检查,找到病灶,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有蒂、无蒂等采用不同的内镜下切除方法。在操作中协助治疗,活检,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了解有无腹痛、腹胀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采用电切、EMR、ESD等方法时,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穿孔等情况。
2.5 术后护理
2.5.1 术后观察 标本固定送检;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有无腹痛、便血;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2.5.2 术后饮食 根据手术的方式采用不禁食或禁食24。根据病情可进食流食、半流食逐渐转至正常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和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大便结燥或食用粗纤维食物而使创面结痂过早脱落而引起出血。术后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止血剂等药品。
2.5.3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观察有无便血、腹痛及发热等症状。避免进食生硬、辛辣、粗纤维等食物。术后2 周内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注意卧床休息[2],以免腹压增高引起迟发性出血。定期随访结肠镜。
3.结论经过在内窥镜下行结肠道息肉摘除术并通过严格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良好的术后护理,本组患者没有发生穿孔、气体爆炸、术中呼吸停止等状况,均痊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内窥镜下行结肠道息肉摘除术并采用临床护理,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富星.下消化道内镜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84.
[2] 袁维.无痛内镜下胃肠息肉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B):131.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肠息肉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97例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正确的病情观察、休息指导、饮食护理。结论:采取规范的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以及正确的饮食、休息指导,可避免和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结肠息肉;结肠镜;护理
结肠息肉是指肠腔内的任何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常见的结肠疾病之一。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无特殊表征,伴随出现的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也会因程度轻而被忽视。在就诊的患者中多为便血和黏液血便为突出症状,也容易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病。结肠息肉如果不及时诊治容易导致结肠癌的發生。随着结肠镜的发展和普及,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进行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和临床护理297例,所有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满意,相关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进行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297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115例,多发163例,患者年龄23至90岁。
1.2 方法 在内窥镜下进行结肠息肉摘除术,手术方法:氩气刀、高频电凝、EMR或ESD。全部病例均按内镜检查前常规准备。术前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型、凝血象、乙型肝炎5项等检查,行内镜检查,仔细观察息肉全貌,较小息肉用氩气刀灼烧。息肉较大或扁平样息肉均用基底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用高频圈套电凝切除息肉,或电刀粘膜切除,或粘膜剥离。并以钛夹将切口夹闭止血。术后禁食6h后改流质饮食,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及出血,腹部阳性体征。并予以静脉应用针对阴性杆菌、止血对症处理。
2.护理
2.1 肠道清洁准备 于术前1d进食少渣饮食,晚餐后8~9时服蓖麻油40ml,手术当日禁食早餐。早上6时左右口服硫酸镁200g,同时饮水1500~2000ml,待患者大便呈清水样后可行内镜下治疗。也可用聚乙二醇于术前4个半小时开始服用。禁用甘露醇清肠法,以免引起爆炸[1]。
2.2 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关于结肠息肉以及结肠息肉手术的一些知识或常识,并对手术治疗的优点、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详细的讲解,目的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心理。
2.3 术前准备和器械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象等检查,去除患者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采用olympus型号为CIF-Q260JI或CF-2401的电子结肠镜、电极板、高频电刀装置、圈套器、热活检钳、粘膜下注射针、氩气刀、铗夹、必要抢救药品。仔细检查各种器械、物品以及高频电刀、氩气刀装置各参数设置是否正常。
2.4 术中护理 指导患者左侧卧位,双腿屈曲于胸前,将电极板片贴于患者的上侧臀部或大、小腿部位。进镜后先行全结肠检查,找到病灶,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有蒂、无蒂等采用不同的内镜下切除方法。在操作中协助治疗,活检,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了解有无腹痛、腹胀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采用电切、EMR、ESD等方法时,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穿孔等情况。
2.5 术后护理
2.5.1 术后观察 标本固定送检;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有无腹痛、便血;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2.5.2 术后饮食 根据手术的方式采用不禁食或禁食24。根据病情可进食流食、半流食逐渐转至正常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和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大便结燥或食用粗纤维食物而使创面结痂过早脱落而引起出血。术后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止血剂等药品。
2.5.3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观察有无便血、腹痛及发热等症状。避免进食生硬、辛辣、粗纤维等食物。术后2 周内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注意卧床休息[2],以免腹压增高引起迟发性出血。定期随访结肠镜。
3.结论经过在内窥镜下行结肠道息肉摘除术并通过严格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良好的术后护理,本组患者没有发生穿孔、气体爆炸、术中呼吸停止等状况,均痊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内窥镜下行结肠道息肉摘除术并采用临床护理,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富星.下消化道内镜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84.
[2] 袁维.无痛内镜下胃肠息肉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B):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