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胺治疗引起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症状加重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im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在使用青霉胺治疗过程中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的原因和机制.方法 选取初诊WD患者40例(其中脑型32例,肝型8例),健康对照20名.对WD患者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测定脑脊液铜、血清铜、24 h尿铜、脑脊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脑屏障指数(AR值).使用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神经症状评分,用相同方法测定以上指标.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46.9%)脑型WD患者使用青霉胺治疗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症状加重的WI)患者治疗后脑脊液铜[(0.083±0.030)mg/L]、脑脊液及血清中NSE[(3.00±1.17)、(6.79±2.20)μg/L]高于治疗前[分别为(0.072±0.027)mg/L,(1.32±0.85)、(3.45±2.09)μg/L,t=3.12、2.53、2.71,P<0.05],血清铜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分别为(0.37±0.09)和(0.25±0.08)mg/L,t=3.17,P<0.05].症状加重的患者尿铜排出量显著低于症状改善者.治疗前后AR值[分别为(9.53±3.18)和(12.24±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P>0.05).结论 初诊WD患者使用青霉胺后是否出现症状加重与其神经系统病变程度和使用青霉胺治疗的剂量有关.青霉胺治疗早期神经症状加重的原因可能是脑铜的增加、神经元新近的损伤和坏死以及铜从中枢神经系统排出困难。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癫痫术后抗癫痫药物的应用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2002-2005年在我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的170例癫痫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时段分为3组,A组:2002年至2003年10月的病例;B组: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药师与临床医生一起对癫痫手术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的病例;C组: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接受全程化药学服务的病例.对随访1年后各组之间的疗效、用药安全性、抗癫痫药应用依从性等
目的 研究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的精确度.方法 纳入血浆MMP-9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的临床研究,对血浆MMP-9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的临床研究进行检索和评价,提取精确度指标,使用Revman 4.2和SPSS 11.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共纳入5个研究,包括49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转化者109例(21.9%).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t'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以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期刊
目的 利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后扣带回相关的静息脑网络连通性是如何变化的.方法 运用fMRI研究了16例轻度AD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者在静息状态后扣带回的功能连通性.与后扣带回有功能连通性的脑区是通过检测低频波动信号的时程相关性获得的.应用通用的SPM2图像统计软件计算组间和组内连通性差异,激活区阈值设置:P<0.01(校正),像素范围>5.利用SPM2软
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因"进行性睡眠中肢体活动、梦呓2年"于2007年7月22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渐起睡眠中多梦,内容多为与朋友交谈和与狗搏斗,伴有同梦境相关的清晰梦呓及肢体打斗活动.起初数周1次,后逐渐频繁至每晚入睡后即有,夜间无明显睡眠呼吸暂停及四肢强直抽搐.有骑摩托车时入睡致车祸史、多次坠床史及睡眠中四肢外伤史,其配偶因睡中多次被打伤被迫与其分床.患者高血压病史2年,未系统治疗。
期刊
期刊
目的 研究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组织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其负性调控因子Smac、HtrA2、XAF1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SE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鼠SE后各时点海马CA3区XIAP、Smac、HtrA2、XAF1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SE后大鼠海马CA3区XIAP蛋白呈弥散性分布于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智能衰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期刊
目的 研究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CH Ⅰ)基因突变.方法 对18例家族性和17例散发性DRD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发病组,对3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心理测试和头颅CT或MRI扫描.对其中26例患者及1名无症状家族成员进行GCH Ⅰ基因的突变分析.选取35例无任何神经系统异常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结果 (1)儿童
目的 观察非糖尿病缺血性卒中患者糖调节受损(IGR)的发病率,并研究IGR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简称颅内外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以非糖尿病且空腹血糖水平(FPG)<7.0 mmol/L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3周至半年).依据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将被研究者分为狭窄组(大血管病变组)与非狭窄组(小血管病变组);依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