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昌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政协江西省委员会委员。
学校管理中有几对关系,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要完全处理好也并非易事,因此,有必要“老调”重弹。
一是处理带头遵守制度与“灯下黑”的关系。现在,各个学校都很重视建章立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汇编起来,厚厚一本。某校长送给我一本该校《学校核心制度汇编》,大32开本,500多个页码。如果再加上相配套的一些“非核心制度”,这个分量还要大得多。有些校长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视自己为普通一员,严格要求自己“不逾矩”,充分认识到只有自己带头遵守规章制度,才能够在全校形成“以规矩成方圆”的良好制度文化。但不容讳言,也有一些校长存在“灯下黑”的情况——制度是管别人的,自己有些地方可以马虎点,而且会找出各种理由进行解释,难以摆正自己与制度的关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校长经常“打擦边球”,游走在规章制度的边沿,教职工就会觉得“你校长都不遵守,凭什么要求我”,于是便有样学样,时不时地也踩点制度的“黄线”。这个踩一点、那个踩一点,“十字路口”早就乱规矩了。这个时候你再去要求大家“中规中矩”,自己说话都没有底气,即使喊破嗓子也没用。所以,校长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要知道,领导力的强化是从带头遵守规矩开始的!
二是处理用人唯“圈”与选贤任能的关系。只要有两个人以上,就会有关系的存在。作为校长,跟教职工的交往,从时间上讲难免会有多有少;从层次来讲,难免会有深有浅。作为校长,手上握有一定的资源。如何分配这些资源,往往考验一个领导的智慧。比如,在人事安排、工作分配、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进修培训、待遇落实等问题上,要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让教职工觉得领导“一身正气”,只要自己努力了、只要做出了成绩,就会受到关注,就会得到相应的肯定,这样,学校的工作关系就很简单。相反,在资源分配上偏心眼,有意无意地照顾“圈子”里的人,无形中让老实、本分做事的人吃亏。这样,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就会想:我再怎么做好工作都没用,累死累活还不如那些走关系、通门路的人。最后,只有两种结果:他们要么混日子,得过且过,要么也去趋炎附势。当优秀的员工走光了,留下来的多是平庸者,学校想办好就无从谈起了。
三是处理压力与压抑的关系。学校要实现办学目标,必然对教职工有一定的任务要求。给教职工施加一定的压力是必要的,在一般情况下,人挑担子走路会比空手走路要快,道理很简单,有压力才有动力。一定的压力有利于教职工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团队建设。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校长,施加工作压力反而会受教职工拥戴。我经常去中小学参观调研,看到有些学校,由于校长的工作风格没有什么压力,觉得就这个办学条件,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就不错了,再努力也不可能办成名校。所以,大家优哉游哉。但是,施加压力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不顾实情,超出主客观条件,施加过大的压力,让大家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时间长了,内心就会产生焦虑感,学校的空气甚至都会有几分凝固、厚重。这种压力并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这种随意性、武断性的压抑管理所带来的无非是让所有员工都畏惧领导,而这不是领导力,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软暴力”。在这方面,古人的智慧不妨借鉴:“过犹不及”,“不达则生弊,过度犹生弊”。的确如此,把握分寸很关键。
学校管理中有几对关系,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要完全处理好也并非易事,因此,有必要“老调”重弹。
一是处理带头遵守制度与“灯下黑”的关系。现在,各个学校都很重视建章立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汇编起来,厚厚一本。某校长送给我一本该校《学校核心制度汇编》,大32开本,500多个页码。如果再加上相配套的一些“非核心制度”,这个分量还要大得多。有些校长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视自己为普通一员,严格要求自己“不逾矩”,充分认识到只有自己带头遵守规章制度,才能够在全校形成“以规矩成方圆”的良好制度文化。但不容讳言,也有一些校长存在“灯下黑”的情况——制度是管别人的,自己有些地方可以马虎点,而且会找出各种理由进行解释,难以摆正自己与制度的关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校长经常“打擦边球”,游走在规章制度的边沿,教职工就会觉得“你校长都不遵守,凭什么要求我”,于是便有样学样,时不时地也踩点制度的“黄线”。这个踩一点、那个踩一点,“十字路口”早就乱规矩了。这个时候你再去要求大家“中规中矩”,自己说话都没有底气,即使喊破嗓子也没用。所以,校长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要知道,领导力的强化是从带头遵守规矩开始的!
二是处理用人唯“圈”与选贤任能的关系。只要有两个人以上,就会有关系的存在。作为校长,跟教职工的交往,从时间上讲难免会有多有少;从层次来讲,难免会有深有浅。作为校长,手上握有一定的资源。如何分配这些资源,往往考验一个领导的智慧。比如,在人事安排、工作分配、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进修培训、待遇落实等问题上,要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让教职工觉得领导“一身正气”,只要自己努力了、只要做出了成绩,就会受到关注,就会得到相应的肯定,这样,学校的工作关系就很简单。相反,在资源分配上偏心眼,有意无意地照顾“圈子”里的人,无形中让老实、本分做事的人吃亏。这样,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就会想:我再怎么做好工作都没用,累死累活还不如那些走关系、通门路的人。最后,只有两种结果:他们要么混日子,得过且过,要么也去趋炎附势。当优秀的员工走光了,留下来的多是平庸者,学校想办好就无从谈起了。
三是处理压力与压抑的关系。学校要实现办学目标,必然对教职工有一定的任务要求。给教职工施加一定的压力是必要的,在一般情况下,人挑担子走路会比空手走路要快,道理很简单,有压力才有动力。一定的压力有利于教职工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团队建设。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校长,施加工作压力反而会受教职工拥戴。我经常去中小学参观调研,看到有些学校,由于校长的工作风格没有什么压力,觉得就这个办学条件,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就不错了,再努力也不可能办成名校。所以,大家优哉游哉。但是,施加压力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不顾实情,超出主客观条件,施加过大的压力,让大家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时间长了,内心就会产生焦虑感,学校的空气甚至都会有几分凝固、厚重。这种压力并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这种随意性、武断性的压抑管理所带来的无非是让所有员工都畏惧领导,而这不是领导力,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软暴力”。在这方面,古人的智慧不妨借鉴:“过犹不及”,“不达则生弊,过度犹生弊”。的确如此,把握分寸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