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郸城县项目区概况出发,分析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实施途径和技术路线,总结了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以期加快实现现代农业生产以及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技术路线;成效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272-02
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抓手,以小麦、玉米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为前提,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郸城县6个乡镇辖区内建设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基地,面积为5.8万hm2。通过对项目区存在的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还田(二次粉碎)和土地深耕深松作业(二次整地,达到直接播种要求)等薄弱环节,依托专业服务机构实施全程社会化服务,进而促进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普及,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体建设内容: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积2.6万hm2,实施3次作业,共7.8万公顷次,项目区覆盖6个乡镇;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和深耕深松作业面积1.6万hm2。
1 项目区概况
郸城县地处冲积洪积平缓平原过渡区,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共划分为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3个土类。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县域东西长60 km,南北宽25 km。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季风半湿润气候,全年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 094.9 h,年平均降水量785.1 mm,历年平均无霜期223 d,年平均气温14.5 ℃。1—2月最冷,平均气温0.2 ℃;7—8月最热,平均气温 27.8 ℃。
郸城县河流纵横,浅层地下水充足,约2.315亿m3。富水区415.63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1.8%;中等水量区626.26 km2,占總土地面积的47.9%;小水量区264.96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0.3%。
郸城县总耕地面积为9.93万hm2,常年粮食种植面积为8.78 万hm2左右,总产125万t左右,是全国典型的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受农业大县的拉动,郸城县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颇具规模。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公司年销售收入达4.8亿元;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 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郸城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2.5万户,年产值38.5亿元,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饲料加工业产业集群1个,年销售收入35 亿元,带动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1]。
2 组织实施途径
通过项目支持,采取县财政部门(项目建设牵头单位)依托项目实施单位县农业局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以下简称服务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重点购买郸城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薄弱环节的服务,推动郸城县农作物全程社会化服务薄弱环节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作物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关键环节的开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升郸城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促进粮食产业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创新经营机制,规模流转农民土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粮食产业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社会稳定。
3 技术路线
紧紧围绕粮食生产,依托郸城县服务组织,利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作物秸秆还田和深耕深松作业等技术,重点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作业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的农作物(玉米)秸秆还田以及农作物种植生产环节具有外部性特征、受益主体不明确,单个农户作业效果差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等薄弱环节开展工作,以支持农业防灾减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农作物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新途径、新机制[2-3]。
4 取得的成效
4.1 政府重视,资金投入有保障
郸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县委、县政府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把粮食生产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县为目标,强化措施,深挖潜力,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资金上投入上,商水县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资金,形成了以各级财政投入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户投入为主体、以银行贷款为补充的农业积累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4.2 项目开发经验丰富,推广实施较易
首先,近几年郸城县多次承担河南省下达的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创建、农田水利、新增千亿斤粮食、土地整理、高标准良田建设等农业项目,通过各类农业项目的实施,促使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县、乡政府也积累了一定的项目开发和生产经验,使得项目实施比较容易,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其次,群众科技素质普遍较高,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强,学科技、用科技的要求迫切,从而为项目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通过各类农业项目的实施,郸城县农业科技人员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3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农业产值高
郸城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且连片成方,有利于实施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经过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建设等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的实施,耕地条件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作业。
4.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规模较大
近年,郸城县农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得到了空前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1 755家,入社社员逾2.12万人,辐射带动农户逾15万户,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8万hm2,其中流转面积66.67 hm2以上的经营主体逾120家。其中,有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县级示范合作社”,60家被授予“市示范合作社”,7家被授予“省级示范合作社”,7家被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年销售收入在300万~1 200万元的规范性合作社48家;拥有注册商标的专业合作社23家,获得无公害质量认证的农产品20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联社1家,在全省、全市仍保持先进位次。已认定注册已认证注册家庭农场逾320家,已成功申报省级示范产业集群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 4.5 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规范,服务能力强
郸城县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好势头,2016年全县经工商管理部门审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47个,农机总动力达到131.75万kW,增加3.15万kW;拖拉机达到4.752 4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 754台;联合收割机达到2 830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1 155台。配套农机具达到8.87万台,配套比1.00∶1.84。
2016年全县机耕面积完成 9.87万hm2,其中深耕8万hm2、深松666.67 hm2;机播面积完成13.59万hm2,其中小麦机播率达100%;机收面积完成12.68万hm2,其中小麦机收面积8万hm2,机收率达到100%,玉米机收4.13万hm2;机收率达到80%以上。玉米秸稈还田面积达到4.47万hm2,还田率达9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2%。
郸城县根据农业生产实际,积极培育、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社、应急防治专业队、机防专业队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迅速。目前,郸城县的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织形式有3种:一是依托合作组织和协会。共有54个,拥有各种药械916 台。在合作组织或协会的入会会员中选择懂技术、积极性高的青壮年为机手,由合作社或协会出资统一购置药械,组织统防统治,然后统一收取防治费用。二是依托农资经营户。全县共有69个,拥有各种药械1 542台。经营户为了拓宽服务范围、带动农药销售,自购一定数量的药械组建机防队。机防队一般由经营户雇佣人员组成,一般8~15人,药械15~30台,农户购买农资经营户的农药,防治费用优惠。三是依托种植大户的和服务公司。共有18个,拥有各种喷雾药械290台,该种防治组织以自我服务为主。种植大户和公司主要是依靠农业部门提供的植保技术对自己的承包田或生产基地开展统防统治,在满足自身防治的前提下,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4-5]。
5 参考文献
[1] 贾正,陈俊,郑先友,等.关于探索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14(8):11-13.
[2] 王君华,何振明,杨敏,等.山丹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主要做法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21-23.
[3] 曾令玲,罗勇,刘玄.重庆市渝北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模式初探[J].中国农技推广,2017,33(4):10-12.
[4] 尹承鑫.肥城市财政推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做法及探讨[J].山东农机化,2017(2):20-21.
[5] 邵福宏.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39.
关键词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技术路线;成效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272-02
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抓手,以小麦、玉米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为前提,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郸城县6个乡镇辖区内建设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基地,面积为5.8万hm2。通过对项目区存在的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还田(二次粉碎)和土地深耕深松作业(二次整地,达到直接播种要求)等薄弱环节,依托专业服务机构实施全程社会化服务,进而促进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普及,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体建设内容: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积2.6万hm2,实施3次作业,共7.8万公顷次,项目区覆盖6个乡镇;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和深耕深松作业面积1.6万hm2。
1 项目区概况
郸城县地处冲积洪积平缓平原过渡区,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共划分为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3个土类。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县域东西长60 km,南北宽25 km。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季风半湿润气候,全年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 094.9 h,年平均降水量785.1 mm,历年平均无霜期223 d,年平均气温14.5 ℃。1—2月最冷,平均气温0.2 ℃;7—8月最热,平均气温 27.8 ℃。
郸城县河流纵横,浅层地下水充足,约2.315亿m3。富水区415.63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1.8%;中等水量区626.26 km2,占總土地面积的47.9%;小水量区264.96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0.3%。
郸城县总耕地面积为9.93万hm2,常年粮食种植面积为8.78 万hm2左右,总产125万t左右,是全国典型的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受农业大县的拉动,郸城县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颇具规模。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公司年销售收入达4.8亿元;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 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郸城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2.5万户,年产值38.5亿元,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饲料加工业产业集群1个,年销售收入35 亿元,带动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1]。
2 组织实施途径
通过项目支持,采取县财政部门(项目建设牵头单位)依托项目实施单位县农业局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以下简称服务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重点购买郸城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薄弱环节的服务,推动郸城县农作物全程社会化服务薄弱环节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作物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关键环节的开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升郸城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促进粮食产业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创新经营机制,规模流转农民土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粮食产业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社会稳定。
3 技术路线
紧紧围绕粮食生产,依托郸城县服务组织,利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作物秸秆还田和深耕深松作业等技术,重点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作业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的农作物(玉米)秸秆还田以及农作物种植生产环节具有外部性特征、受益主体不明确,单个农户作业效果差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等薄弱环节开展工作,以支持农业防灾减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农作物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新途径、新机制[2-3]。
4 取得的成效
4.1 政府重视,资金投入有保障
郸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县委、县政府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把粮食生产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县为目标,强化措施,深挖潜力,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资金上投入上,商水县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资金,形成了以各级财政投入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户投入为主体、以银行贷款为补充的农业积累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4.2 项目开发经验丰富,推广实施较易
首先,近几年郸城县多次承担河南省下达的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创建、农田水利、新增千亿斤粮食、土地整理、高标准良田建设等农业项目,通过各类农业项目的实施,促使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县、乡政府也积累了一定的项目开发和生产经验,使得项目实施比较容易,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其次,群众科技素质普遍较高,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强,学科技、用科技的要求迫切,从而为项目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通过各类农业项目的实施,郸城县农业科技人员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3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农业产值高
郸城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且连片成方,有利于实施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经过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建设等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的实施,耕地条件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作业。
4.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规模较大
近年,郸城县农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得到了空前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1 755家,入社社员逾2.12万人,辐射带动农户逾15万户,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8万hm2,其中流转面积66.67 hm2以上的经营主体逾120家。其中,有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县级示范合作社”,60家被授予“市示范合作社”,7家被授予“省级示范合作社”,7家被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年销售收入在300万~1 200万元的规范性合作社48家;拥有注册商标的专业合作社23家,获得无公害质量认证的农产品20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联社1家,在全省、全市仍保持先进位次。已认定注册已认证注册家庭农场逾320家,已成功申报省级示范产业集群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 4.5 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规范,服务能力强
郸城县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好势头,2016年全县经工商管理部门审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47个,农机总动力达到131.75万kW,增加3.15万kW;拖拉机达到4.752 4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 754台;联合收割机达到2 830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1 155台。配套农机具达到8.87万台,配套比1.00∶1.84。
2016年全县机耕面积完成 9.87万hm2,其中深耕8万hm2、深松666.67 hm2;机播面积完成13.59万hm2,其中小麦机播率达100%;机收面积完成12.68万hm2,其中小麦机收面积8万hm2,机收率达到100%,玉米机收4.13万hm2;机收率达到80%以上。玉米秸稈还田面积达到4.47万hm2,还田率达9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2%。
郸城县根据农业生产实际,积极培育、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社、应急防治专业队、机防专业队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迅速。目前,郸城县的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织形式有3种:一是依托合作组织和协会。共有54个,拥有各种药械916 台。在合作组织或协会的入会会员中选择懂技术、积极性高的青壮年为机手,由合作社或协会出资统一购置药械,组织统防统治,然后统一收取防治费用。二是依托农资经营户。全县共有69个,拥有各种药械1 542台。经营户为了拓宽服务范围、带动农药销售,自购一定数量的药械组建机防队。机防队一般由经营户雇佣人员组成,一般8~15人,药械15~30台,农户购买农资经营户的农药,防治费用优惠。三是依托种植大户的和服务公司。共有18个,拥有各种喷雾药械290台,该种防治组织以自我服务为主。种植大户和公司主要是依靠农业部门提供的植保技术对自己的承包田或生产基地开展统防统治,在满足自身防治的前提下,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4-5]。
5 参考文献
[1] 贾正,陈俊,郑先友,等.关于探索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14(8):11-13.
[2] 王君华,何振明,杨敏,等.山丹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主要做法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21-23.
[3] 曾令玲,罗勇,刘玄.重庆市渝北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模式初探[J].中国农技推广,2017,33(4):10-12.
[4] 尹承鑫.肥城市财政推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做法及探讨[J].山东农机化,2017(2):20-21.
[5] 邵福宏.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