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特色服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hu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伟大的剧作家契诃夫曾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容貌、服饰、心灵和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无声,但却是文化中鲜明的标记。俄罗斯的服装文化丰富多彩,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一种俄罗斯特色服饰——“萨拉范”(Сарафна)。通过它的由来、款式、不断演变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慢慢走近它。
  关键词:俄罗斯;特色服饰;萨拉范;影响
  作者简介:杨婉莹(1993-),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一、萨拉范的来源
  “萨拉范”(сарафан)是俄罗斯女士连衣裙的一种,它的叫法有很多。有的人叫它“萨拉范”,有的人叫它“萨拉凡”。“萨拉凡”是一种古代俄罗斯的男人长袍,是俄罗斯传统服饰之一。同时“萨拉范”是一种无袖连衣裙,产生于农耕时代。
  十五、十六世纪在俄罗斯出现一种女士连衣裙,它就是萨拉范。“萨拉范”一词来源于伊朗语中的“萨拉巴”一词。据专家考证,该服饰产生于古罗斯、冬斯拉夫分离之际,大约在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才在俄罗斯流行。那个时候没有统一的名词,因此萨拉范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在莫斯科、斯摩林斯克,萨拉凡被称为“萨拉诺夫”,而在阿尔汉格尔斯克被称为“古德沙”。
  大多数学者认为,俄罗斯的传统服饰是在十二、十三世纪的交际处形成的。这一时期正是俄罗斯民族在进行统一、融合的重要时期。而在这个服装形成的过程中,东欧、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古罗斯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萨拉范的款式、演变
  1.三种基本样式
  萨拉凡最流行的款式有三种:科索科林式、莫斯科式和腰带式,三者细节方面差别不大,但制作工艺却大不相同。
  科索科林式用两块有宽侧里的麻布织成,看起来板正、协调,裙摆达80公分,令穿着者走起路来更轻便;直筒型的莫斯科式萨拉凡简直就是“懒裁缝的最爱”,是用外针根据尺寸拼成的直面料织成的圆筒型长裙;而腰带式是最年轻、现代的一种款式,有着宽松的直裙束腰、包胸包背,且束腰部分往往还加一层“波多普里奥卡(衬里)”。
  2.萨拉范样式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萨拉范也有所变化。十七世纪前萨拉凡曾是中性服装,到十八世纪初才完全过渡为女装,变成一种带背带的长裙。主要以长衫形式穿着,还装点一些条带、绣花及其它装饰元素。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上半世纪,巴普洛镇生产的巴格罗茨基头巾和萨拉凡十分精美,因为它们当时是用一种由金线缝制的无纺布做成的。
  萨拉范的面料也十分多样,有手工蜡染、粗麻、印花布料等等,随之与之相搭配的绣花、掇花、丝带,使得颜色艳丽、款式多样的萨拉范变得更加清新、飘逸、活泼。
  三、萨拉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萨拉范是俄罗斯传统舞蹈服饰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俄罗斯,每逢节日姑娘们都会身穿萨拉范翩翩起舞。在跳舞时裙摆会随着舞动旋转起来十分漂亮。著名的俄罗斯国立模范“小白桦”歌舞团,他们的演出服装大多数都为萨拉范。曾经在歌舞节目--套娃马特廖什卡里就提到了服饰萨拉范,其中套娃马特廖什卡(Матрешка)就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乡村姑娘的形象,她戴着精致的短头巾,身着萨拉范,笑容甜美可掬,惹人喜爱,一看便知道是俄罗斯的典型人物。
  2.在文学作品中,萨拉范也十分重要,它常常象征着俄罗斯的乡村文化。早在普希金的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中就曾与世人见面:Прощай,прощай,матушка!-сказал комендант ,обняв свою старуху.--ну довольно!Ступайте,Ступайте домой;да коли успеешь ,надень на Машу сарафан。在小说中,萨拉范的不仅仅是作为连衣裙来被人理解,而是象征着纯洁质朴的俄罗斯乡村女孩,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记得在布加乔夫农民起义军来临之际,驻守在要塞的司令叮嘱自己的妻子,在逃走时让女儿身着萨拉范更容易躲避追捕,来求得安全。同样,类似的在《孔乙己》中鲁迅在塑造主人公孔乙己时曾这样写到“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一人”。然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身着长衫是标准的读书人的身份。所以,从以上两个例子反映了两国服饰文化背景的不同。因此只有掌握这些特例的代名词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
  3.同样艺术作品中,萨拉范也有着一席之地。俄罗斯画家康斯坦丁-耶格洛维奇-马可夫斯基,曾经绘画了一批俄罗斯贵族妇女的肖像油画,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身着艳丽奢华的萨拉范。裙摆上镶嵌着金丝、银丝的装饰显得十分严肃庄重。由此可见,时至今日萨拉范服饰在俄罗斯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是俄罗斯民间化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俄罗斯民族最具代表的民族服饰之一。
  結语:
  人们重视自己衣着,因为它是人们外在形象的表现,通过对俄罗斯传统服饰——萨拉范的探究,我们不仅仅了解到它表面的东西,更是通过服饰了解到这个民族的内在文化。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就是要通过各种了解,不断地提升对俄罗斯民族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我们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也能从中探究出与我们国家的交集。这也是双方友好交往的表现,也为未来双方友好交往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俄罗斯历史[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戴桂菊, 2005.
  [2]语言与文化[M]. 河南人民出版社 , 顾亦瑾主编, 1991.
其他文献
摘 要:亨利勋爵是道林格雷美的形象恶化并无下限堕落的“罪魁祸首”。他凭借自己的洗脑式价值观,向道林输入了比18世纪英国社会更为违背伦理的自我认知和人生方向。本文通过分析亨利勋爵在道林格雷悲剧中的决定性价值,从而得出作为王尔德的本我,亨利勋爵反映出深藏于王尔德心中玩弄人性的欲望。  关键词:《道林格雷的画像》;亨利勋爵;自我;人性;欲望  作者简介:宋雨桐(1997-),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人,
摘 要:苏轼是一位亘古少有的全才,其不仅精通诗词文,而且还擅书法和作画。苏轼所创作的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巨峰,其诗词题材广泛,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也有写景抒情的,在诗句当中不乏有很多自身的人生感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本文分析了苏轼诗歌创作当中蕴含人生哲理的方式,并就苏轼诗歌创作当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苏轼;诗歌创作;人生哲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人生》以高加林的归来-离去-归来为线索,以高加林的悲剧命运为角度,在现代化与传统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碰撞中,对变革时代下的乡村、农民及知识分子寄予了忧思。小说中存在多处对立体的矛盾存在,同时对变革时代下的農村场景着以重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下的现代化语境之下,面对高加林矛盾的人生,同时考虑到城乡差距,权力干预等,以小见大,透露出变革时代下的矛盾现状。  关键词:路遥;《人生》;变革时代;矛盾
摘 要:琦君以写回忆散文见长,她以个性化的童年视角灵动抒写了独特的童年情结。她的童年情结深深植根于她的母亲及其他亲友师长的故人往事,又不着痕迹地巧妙运用恰当的叙事描写技巧,因此深受读者喜欢。  关键词:琦君;童年视角;童年情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1  温州永嘉,瓯江江畔,山川灵秀。春草池塘,鸥鸟翩然,诗情画意
摘 要: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融,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青睐西方文学,本文以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对《无声告白》的汉译英版本进行分析研究,以论证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图书翻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奈达;翻译;无声告白;功能对等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一、奈达
摘 要:《二次曝光》、《催眠大师》和《记忆大师》这三部悬疑电影整合了科幻、谋杀、惊悚以及心理等类型化元素,本文将从三个维度探讨国产悬疑片如何将悬疑玩转得绝妙绝伦,呈现复杂的人性困境,布构悬念起伏的多维度叙事结构,将刺激与心跳融入观众血液,直击心灵。  关键词:悬疑;《二次曝光》;《催眠大师》;《记忆大师》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
摘 要:薄伽丘是身处文艺复兴萌芽时期的作家,袁枚则是明清性灵派的代表。两个人虽然处于不同时空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在《十日谈》和《子不语》两部作品中无一例外地显示出对人性光辉的赞许和宣扬,在人性尤其是自然情欲方面都有着相似的书写。  关键词:薄伽丘;袁枚;《子不语》;《十日谈》;人性  作者简介:刘亮君,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新媒介的推陈出新,当代艺术出现越来越多的“跨界”现象,体现在艺术作品的表现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平面、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而是出现两种或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方式。这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很好地利用 各种媒介的优势,达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但是其弊端也不容忽视。本文将以电影《爱乐之城》为例,试着分析当代艺术跨界现象出现的原因、实际产生的积极效果以及对该现象弊
作者简介:侯进林(1991.10-),男,汉,山西省太原市人,山西师范大学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梨园峥嵘、鼓角争鸣,祁太秧歌滥觞于明代,勃兴于清代。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文化剪影,祁县太谷秧歌以乡情社戏,民俗白话为内容载体,生动形象地描绘渲染出了近现代史的
摘 要:范少山是乡土叙事中的农村新人形象,他积极融入城市现代化市场化大潮,奔走于城乡之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拓展了乡下人进城的其他可能性。他不甘白羊峪落后闭塞,主动承担起建设家乡的重担,捍卫农村正义与礼法,以群众利益为先,受到大家服膺追随逐渐形成感召型民间权威形象。范少山与梁生宝都是品德高尚眼界广阔的农村新人,当今社会科技经济迅速多向发展,传统农耕文明在城市现代化的挤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