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有许多偶然。出生何时何地,何等家庭,全然不由自己。出生以后,受到家庭、社会制约,慢慢成长起来。但是不确定的因素仍然伴随终身。
比如现在,此时此地,参加艺术馆成立,是过去不能想像的。许多偶然因素积聚起来,有了今天这个举措。
做江阴人值得自豪。江阴荣获“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位列十大获奖县(市)第一名。江阴从2003年起,始终列于全国“百强县”的榜首。江阴的百姓获得了居住江阴的幸福,我们出生江阴的外地游子也分享了。我们懂得纵横比较,同全国二千多个县、市相比,同过去的历史相比,掂得起江阴荣誉称号的分量。
江阴在首都北京举办书画展。遵照江阴市的要求,我题写展名,先后易稿三次。第一次:教我如何不想他;第二次:澄江福地;第三次:幸福江阴。由此,想了许多。
《教我如何不想他》,江阴籍刘氏三兄弟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这是一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非常流行的歌曲。当时赵元任身处美国。“想他”,“他”何所指?指的是亲友,饱含亲情、友情,“他”更泛指祖国。祖国在那年代,虎狼遍地、民不聊生,饱受列强侵略、军阀分割之苦。在此同时,也掀起了伟大的“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1948年我毕业南菁中学,曾登台演唱《教我如何不想他》,喜爱那份淡淡的忧伤,实在说对这首歌深刻的内涵理解甚少。我和我的同学,中学时代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们像被围困在一个巨大的铁桶里,闭塞得透不出气。那年代江阴有城门,由日本兵管制着,出城要搜身,甚至向日本兵鞠躬,就为这一点,我父亲坚持不肯到城外探望亲戚。他从上海带回的一些进步书刊,对我的思想历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老的江阴本是鱼米之乡,依山傍水,得天然之灵气。要说“澄江福地”是一点不差的。可我少年时代,没有从长辈那里听说江阴好,都说江阴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死地方”,远不及江南大中城市繁荣文明,同学们绝大多数向往到外地考学、工作,想方设法离开本土。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自然条件优越的江阴,居然也一度闹饥荒。原来,澄江能否成为真正的福地,还在于最重要的因素—人。江阴早在明末抗清获得了“忠义之邦”的称号,江阴人有刚正不阿、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也许正因为江阴传统的精神力量,再由于近代以来江阴处于江南繁华地区的大环境中相对滞后,所以在特定条件下激发了奋起直追、勇猛精进的劲头,取得惊人的成绩。
江阴是福地,但我们更愿意说“幸福江阴”。这是一个经历了无数辛苦得来的现实的存在。“幸福江阴”意味着经济高度发达,对全国有很大贡献,还意味着人文思想的高扬,文化、教育、卫生、环境⋯⋯一切以人为本。“幸福江阴”具有榜样的力量,不只为当代人,还要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着想,着眼于长远的未来。
在幸福江阴的土地上,我的回忆除开自己的家庭亲友,就要立刻想到南菁中学。从12岁到17岁(1943年前,我在上海读完初中一年级),经历了身体逐渐发育、学业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有不少成功人士回忆他们的经历,先不谈大学,不谈硕士博士生,却先讲中学那段时期。回忆在南菁中学,许多师长、同学的面容一个个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由远而近,模糊又鲜亮。南菁中学的生活不能脱离那个年代的氛围,现在看来离“开放”二字太远,比如整个中学时代,男女同学从不通话。但是我能回忆起:教史地的老师拿出留声机给我们放乐曲,让学生大开眼界;教语文的老师,兴之所至,高声吟诵传统诗词,一唱三叹,充满激情;教化学的老师,每堂课都少不了讲笑话,讲笑话的时间多于讲专业,学生却能牢记专业内容。李天民校长有活力,口才非常好,“纪念周”活动可以即兴站着滔滔不绝谈两小时,他常自称“老青年”。为了建起二层高的“重光楼”呕心沥血。今天南菁中学的规模是老一辈万万梦想不到的。回忆那时代的南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学校的一个重要传统。在高中学习时期,同一个班上,同学们就自发办起了《曙光》和《新绿》两个文艺刊物,我担任《曙光》的总编。文艺种子在这里发芽,并且就在发芽的同时,表达了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记得一件小事: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课余书画展览。我喜欢画,课余临习《芥子园画谱》,但是从来没有用过宣纸,那几乎是奢望,江阴买不到的。于是想尽办法托人从上海购买,家庭经济拮据,只买了一张。我以虔敬的心情作了一幅山水画,终于悬挂展堂,满足了少年的发表欲。可是后来知道,我用的并不是真正的宣纸,也许比毛边纸略为好些。由这件小事,今昔对比,想到时代飞速发展。今天的物质条件比过去好上不知多少倍。但是仍旧要说,少年时代的那份真诚、追求,充满了温馨,充满了憧憬,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留在记忆最深处的,是生我育我的故乡,还有曾经教我育我的先辈,在此要提到尊敬的章松庵、曹竹君、姚菼、李成蹊、陈昌言先生等等。他们有的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课余,在古文、诗词、绘画、书法众多方面给我启蒙,使我终身受益。
明年,南菁中学将迎来建校130周年纪念。如此历史悠久的学校,在全国凤毛麟角。最宝贵的是学校深厚的积累,不仅物质资产,更在于教学理念,人文精神,代代相传,今后肯定会培育出更多的杰出人材。
人到老年,日照的身影越长,心离故乡越近。古人有数不清的思乡之作,绝大部分免不了忧伤,然而我想到两句唐人的诗“遥思故乡陌,桃李正酣酣”,远远想着故乡的道路,却喜桃李花正开得茂盛。可以用这两句诗形容我的心情,形容幸福江阴的欣欣向荣。“桃李”,也可以指学校培养的莘莘学子。
多年来我创作和出版了一批书法、诗词,还出版了几本文集,算是对社会的一点奉献,虽然,不想过高估计它们的价值。我先后将作品捐赠给四个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家乡了。还有一些艺术收藏品,几千册图书,存放在公共场所比贮存在家里好得多。只要力所能及,今后还会继续做。感谢家乡接受这份心意。幸福江阴必定是全面发展的人文江阴!
(本文为作者江阴“沈鹏艺术馆”开幕式讲话)
责任编辑:郑寒白
比如现在,此时此地,参加艺术馆成立,是过去不能想像的。许多偶然因素积聚起来,有了今天这个举措。
做江阴人值得自豪。江阴荣获“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位列十大获奖县(市)第一名。江阴从2003年起,始终列于全国“百强县”的榜首。江阴的百姓获得了居住江阴的幸福,我们出生江阴的外地游子也分享了。我们懂得纵横比较,同全国二千多个县、市相比,同过去的历史相比,掂得起江阴荣誉称号的分量。
江阴在首都北京举办书画展。遵照江阴市的要求,我题写展名,先后易稿三次。第一次:教我如何不想他;第二次:澄江福地;第三次:幸福江阴。由此,想了许多。
《教我如何不想他》,江阴籍刘氏三兄弟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这是一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非常流行的歌曲。当时赵元任身处美国。“想他”,“他”何所指?指的是亲友,饱含亲情、友情,“他”更泛指祖国。祖国在那年代,虎狼遍地、民不聊生,饱受列强侵略、军阀分割之苦。在此同时,也掀起了伟大的“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1948年我毕业南菁中学,曾登台演唱《教我如何不想他》,喜爱那份淡淡的忧伤,实在说对这首歌深刻的内涵理解甚少。我和我的同学,中学时代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们像被围困在一个巨大的铁桶里,闭塞得透不出气。那年代江阴有城门,由日本兵管制着,出城要搜身,甚至向日本兵鞠躬,就为这一点,我父亲坚持不肯到城外探望亲戚。他从上海带回的一些进步书刊,对我的思想历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老的江阴本是鱼米之乡,依山傍水,得天然之灵气。要说“澄江福地”是一点不差的。可我少年时代,没有从长辈那里听说江阴好,都说江阴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死地方”,远不及江南大中城市繁荣文明,同学们绝大多数向往到外地考学、工作,想方设法离开本土。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自然条件优越的江阴,居然也一度闹饥荒。原来,澄江能否成为真正的福地,还在于最重要的因素—人。江阴早在明末抗清获得了“忠义之邦”的称号,江阴人有刚正不阿、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也许正因为江阴传统的精神力量,再由于近代以来江阴处于江南繁华地区的大环境中相对滞后,所以在特定条件下激发了奋起直追、勇猛精进的劲头,取得惊人的成绩。
江阴是福地,但我们更愿意说“幸福江阴”。这是一个经历了无数辛苦得来的现实的存在。“幸福江阴”意味着经济高度发达,对全国有很大贡献,还意味着人文思想的高扬,文化、教育、卫生、环境⋯⋯一切以人为本。“幸福江阴”具有榜样的力量,不只为当代人,还要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着想,着眼于长远的未来。
在幸福江阴的土地上,我的回忆除开自己的家庭亲友,就要立刻想到南菁中学。从12岁到17岁(1943年前,我在上海读完初中一年级),经历了身体逐渐发育、学业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有不少成功人士回忆他们的经历,先不谈大学,不谈硕士博士生,却先讲中学那段时期。回忆在南菁中学,许多师长、同学的面容一个个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由远而近,模糊又鲜亮。南菁中学的生活不能脱离那个年代的氛围,现在看来离“开放”二字太远,比如整个中学时代,男女同学从不通话。但是我能回忆起:教史地的老师拿出留声机给我们放乐曲,让学生大开眼界;教语文的老师,兴之所至,高声吟诵传统诗词,一唱三叹,充满激情;教化学的老师,每堂课都少不了讲笑话,讲笑话的时间多于讲专业,学生却能牢记专业内容。李天民校长有活力,口才非常好,“纪念周”活动可以即兴站着滔滔不绝谈两小时,他常自称“老青年”。为了建起二层高的“重光楼”呕心沥血。今天南菁中学的规模是老一辈万万梦想不到的。回忆那时代的南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学校的一个重要传统。在高中学习时期,同一个班上,同学们就自发办起了《曙光》和《新绿》两个文艺刊物,我担任《曙光》的总编。文艺种子在这里发芽,并且就在发芽的同时,表达了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记得一件小事: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课余书画展览。我喜欢画,课余临习《芥子园画谱》,但是从来没有用过宣纸,那几乎是奢望,江阴买不到的。于是想尽办法托人从上海购买,家庭经济拮据,只买了一张。我以虔敬的心情作了一幅山水画,终于悬挂展堂,满足了少年的发表欲。可是后来知道,我用的并不是真正的宣纸,也许比毛边纸略为好些。由这件小事,今昔对比,想到时代飞速发展。今天的物质条件比过去好上不知多少倍。但是仍旧要说,少年时代的那份真诚、追求,充满了温馨,充满了憧憬,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留在记忆最深处的,是生我育我的故乡,还有曾经教我育我的先辈,在此要提到尊敬的章松庵、曹竹君、姚菼、李成蹊、陈昌言先生等等。他们有的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课余,在古文、诗词、绘画、书法众多方面给我启蒙,使我终身受益。
明年,南菁中学将迎来建校130周年纪念。如此历史悠久的学校,在全国凤毛麟角。最宝贵的是学校深厚的积累,不仅物质资产,更在于教学理念,人文精神,代代相传,今后肯定会培育出更多的杰出人材。
人到老年,日照的身影越长,心离故乡越近。古人有数不清的思乡之作,绝大部分免不了忧伤,然而我想到两句唐人的诗“遥思故乡陌,桃李正酣酣”,远远想着故乡的道路,却喜桃李花正开得茂盛。可以用这两句诗形容我的心情,形容幸福江阴的欣欣向荣。“桃李”,也可以指学校培养的莘莘学子。
多年来我创作和出版了一批书法、诗词,还出版了几本文集,算是对社会的一点奉献,虽然,不想过高估计它们的价值。我先后将作品捐赠给四个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家乡了。还有一些艺术收藏品,几千册图书,存放在公共场所比贮存在家里好得多。只要力所能及,今后还会继续做。感谢家乡接受这份心意。幸福江阴必定是全面发展的人文江阴!
(本文为作者江阴“沈鹏艺术馆”开幕式讲话)
责任编辑:郑寒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