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不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则极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产生厌学情绪。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的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学习数学。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如果缺乏兴趣,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丧失坚持学习的毅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儿童的勤奋乐学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中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是儿童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能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善教”促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运用直观,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好奇心强,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活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等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那些充分体现演示过程的活动教具、学具及电教手段更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那些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数学形式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到课堂上,引导他们从大量的感知认识中逐步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教学“把9根小棒分成两堆,共有几种分法”时,让学生每人都准备了9根小棒亲自动手分一分,然后再有哪几种分法。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很快地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指在教学开始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激起学生思想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像磁铁一样,学生被深深地吸住,学生就会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生“小数的性质”时,教师找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出“5、50、500”,问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学生感到新奇,500总比50和5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呢?”学生默默沉思,通过议论,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5元=50角=500分,分别加分米、厘米、毫米,可得5分米=50厘米=500毫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一个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就连平时最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和同桌的同学议论开了,争先恐后地说。
5元=5.0元=5.00元
5米=5.0米=5.00米
5分米=5.0分米=5.00分米
教师接着说像5、50、5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三、借用游戏,激发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固定不变“老一套”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教学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给学生以新颖感。在教学中可用一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并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如针对小学生好玩好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经常设计一些如猜谜语、对口令、给动物找家、找朋友、摘苹果游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而不疲。
四、注重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在教学中组织一些生动活泼的游戏、竞赛、扮演角色、讲故事等活动,适合低年级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极易激发起学习兴趣。例如,1.数学小游戏。数学游戏的特点是趣味性强,简便易行,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有数学接力、猜数游戏、数学扑克等种类很多,要注意精心设计,使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2.办数学墙报。数学墙报是以数学为主题开办的数学园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编辑数学墙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形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3.开展小制作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计算学具,几何图形学具和游戏材料等,让学生做一做、拼一拼、量一量,既动手又动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利用电化教学吸引学生注意
用电教教学,可以直观的让学生看到,颜色鲜明,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有趣。例如,在教数学课《分数》时,教师可以制成圆的分割幻灯片。这时,学生以极大的兴趣观看幻灯片,教师再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含义,使情绪处于一种新奇渴望的状态之中,激发了一种强烈的学习数学的欲望。
六、导入课要富有情趣
导入新课要力争引人入胜。教师要善于使乏味、静态的学习材料变得富有情趣和活力,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小学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时,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所需要的长纸条和图钉,开讲道:“我们请三位同学上台竞赛,看谁能先摆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通过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吸引学生去探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性质和特点,进而创设出认知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氛围。
七、重视过程,巩固兴趣
我们教给学生知识,当然更重视它的结果,但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生的过程,才是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巩固和深入发展的。在讲乘法分配律时,这样来设计列举出一系列符合分配律的数学现象,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总结规律,让学生在发现中得到自我满足。当规律初步总结之后,又发动学生举反例推翻这一结论,使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而反例的不存在更加深了学生对分配律的印象。凡是认为自己找出反例的学生,势必违反了分配律的基本格式,教师则正好因势利导加以纠正。
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都是跟情绪有机地联系着,如果我们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话,必然使数学课变得枯燥呆板。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数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
儿童的勤奋乐学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中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是儿童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能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善教”促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运用直观,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好奇心强,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活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等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那些充分体现演示过程的活动教具、学具及电教手段更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那些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数学形式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到课堂上,引导他们从大量的感知认识中逐步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教学“把9根小棒分成两堆,共有几种分法”时,让学生每人都准备了9根小棒亲自动手分一分,然后再有哪几种分法。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很快地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指在教学开始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激起学生思想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像磁铁一样,学生被深深地吸住,学生就会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生“小数的性质”时,教师找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出“5、50、500”,问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学生感到新奇,500总比50和5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呢?”学生默默沉思,通过议论,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5元=50角=500分,分别加分米、厘米、毫米,可得5分米=50厘米=500毫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一个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就连平时最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和同桌的同学议论开了,争先恐后地说。
5元=5.0元=5.00元
5米=5.0米=5.00米
5分米=5.0分米=5.00分米
教师接着说像5、50、5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三、借用游戏,激发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固定不变“老一套”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教学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给学生以新颖感。在教学中可用一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并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如针对小学生好玩好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经常设计一些如猜谜语、对口令、给动物找家、找朋友、摘苹果游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而不疲。
四、注重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在教学中组织一些生动活泼的游戏、竞赛、扮演角色、讲故事等活动,适合低年级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极易激发起学习兴趣。例如,1.数学小游戏。数学游戏的特点是趣味性强,简便易行,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有数学接力、猜数游戏、数学扑克等种类很多,要注意精心设计,使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2.办数学墙报。数学墙报是以数学为主题开办的数学园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编辑数学墙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形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3.开展小制作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计算学具,几何图形学具和游戏材料等,让学生做一做、拼一拼、量一量,既动手又动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利用电化教学吸引学生注意
用电教教学,可以直观的让学生看到,颜色鲜明,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有趣。例如,在教数学课《分数》时,教师可以制成圆的分割幻灯片。这时,学生以极大的兴趣观看幻灯片,教师再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含义,使情绪处于一种新奇渴望的状态之中,激发了一种强烈的学习数学的欲望。
六、导入课要富有情趣
导入新课要力争引人入胜。教师要善于使乏味、静态的学习材料变得富有情趣和活力,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小学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时,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所需要的长纸条和图钉,开讲道:“我们请三位同学上台竞赛,看谁能先摆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通过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吸引学生去探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性质和特点,进而创设出认知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氛围。
七、重视过程,巩固兴趣
我们教给学生知识,当然更重视它的结果,但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生的过程,才是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巩固和深入发展的。在讲乘法分配律时,这样来设计列举出一系列符合分配律的数学现象,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总结规律,让学生在发现中得到自我满足。当规律初步总结之后,又发动学生举反例推翻这一结论,使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而反例的不存在更加深了学生对分配律的印象。凡是认为自己找出反例的学生,势必违反了分配律的基本格式,教师则正好因势利导加以纠正。
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都是跟情绪有机地联系着,如果我们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话,必然使数学课变得枯燥呆板。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数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