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中,“口语交际”的重点在于交际二字,我们利用口语交际这一教学载体,重点培养学生得体的交往方式、自信的交往态度和主动的交往需要。
翻阅“统编本”一上、一下、二上语文教材,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口语交际”的课程地位显现。笔者站在比较的视野来观察发现“统编本” 一上、一下、二上语文教材口语交际板块编撰的特点,理解教材中寓意的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方向,进一步探讨教学的定位与策略。
一、聚焦教材,从新旧更替中看亮点
“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有哪些变化?我们来做一个整理与比较:
(一)话题多元,注重情境性、互动性
“统编本”教材做出了很多令人欣喜的改变,话题选择周全合理,兼顾独白、交际两种类型的口语表达。精选合乎学生需要的、最具迁移运用价值的交际话题。增加实用性,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统编本教材口语交际中注重真实的交际情境,将儿童带入常见的生活情境有恰当的交际任务、多场合的交际行为,更明确地增加了互动要求。交际活动中不仅仅是大量的“独白”,听众不只是听,更重要的是让话语信息在交往的多方中“走来回”,形成信息流,表达信息在交际交往中形成交织的信息网。这样的交际情境并非静态,而是动态的,极具现实意义。
随着年级的增加,在话题的选择上,从较随性的生活化的交际内容转向内容较集中的主体性交际。一下《打电话》和二上《商量》同样是属于功能型的口语交际,交际的难度有了明显提升。一上《小兔运南瓜》和二上《看图讲故事》同样都是讲故事,无论是内容的设置、情节的安排,还是隐含的意味,都有一定的变化。
(二)目标具体化、层次化,学习方法适当渗透
有效的教学始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倾听”“表达”“应对”三个维度来设计,每个话题都承担着相应的能力发展目标。以“小贴士”的形式提示听与说的具体要求,明确每次活动的交际目标,强化交际互动的同时细化了听说要求。
在目标的确定上,从一年级到二上体现了从“敢说”到“说清楚、听明白”的发展过程。经比较发现:听的要求从能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故事时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没听清楚时,请对方重复,有礼貌地提问)到会听(记住主要信息,了解内容)。说的要求从“大声说、大胆说”到“有礼貌地说、结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到“吐字清楚、商量的語气”再到“说清想法,按顺序说”。听的要求和说的要求能力上有一定的反复训练也有螺旋上升,循序向前。
二、注重交际,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的同时养成与人交往的良好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发展。
(一)以口语交际课为重要平台
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和听说训练不一样,不能侧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单向接受的教学方式,应该侧重口语交际中的非言语能力部分,包括应变能力、把握能力、交际习惯和文明姿态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一线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创设多种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加强交际实践,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学生的交际体验、交际实践中进行。否则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在互动交际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努力听清楚对方说的内容,针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实际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倾听不是机械的单向接受,是与表达者进行交流,并能适度参与互动。
(二)以语文实践活动为渠道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口语水平高于书面语水平,该阶段应该重视听的习惯的培养,在聆听中重视学生的表达、模仿能力。低年级可以采用“我是天气播报员”“我说新闻”的方式,每天轮流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天气预报、新闻报道或者自己的见闻。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注重聆听的习惯,在聆听电视、广播的同时捕捉有益的信息,并复述给同学听。听众除了认真倾听,捕捉重要信息之外,可以简单地提问,形成一种互动。另外,朗读、讲故事、童谣、经典诵读、课本剧表演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习思考,创造性地运用口语。
语文实践活动是随时随地随处开展的,它延伸了口语交际的内容,拓展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形式,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统编本语文教材这样编写传递着一种理念: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在专项的口语交际课中学习,还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习得,包括美术、音乐、数学等其他课堂教学中,这应该成为每一位老师的有意识行为。我们不仅要结合教材用好口语交际素材,更要把口语交际实践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出落落大方、谈吐文明、善于交际的小公民。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翻阅“统编本”一上、一下、二上语文教材,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口语交际”的课程地位显现。笔者站在比较的视野来观察发现“统编本” 一上、一下、二上语文教材口语交际板块编撰的特点,理解教材中寓意的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方向,进一步探讨教学的定位与策略。
一、聚焦教材,从新旧更替中看亮点
“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有哪些变化?我们来做一个整理与比较:
(一)话题多元,注重情境性、互动性
“统编本”教材做出了很多令人欣喜的改变,话题选择周全合理,兼顾独白、交际两种类型的口语表达。精选合乎学生需要的、最具迁移运用价值的交际话题。增加实用性,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统编本教材口语交际中注重真实的交际情境,将儿童带入常见的生活情境有恰当的交际任务、多场合的交际行为,更明确地增加了互动要求。交际活动中不仅仅是大量的“独白”,听众不只是听,更重要的是让话语信息在交往的多方中“走来回”,形成信息流,表达信息在交际交往中形成交织的信息网。这样的交际情境并非静态,而是动态的,极具现实意义。
随着年级的增加,在话题的选择上,从较随性的生活化的交际内容转向内容较集中的主体性交际。一下《打电话》和二上《商量》同样是属于功能型的口语交际,交际的难度有了明显提升。一上《小兔运南瓜》和二上《看图讲故事》同样都是讲故事,无论是内容的设置、情节的安排,还是隐含的意味,都有一定的变化。
(二)目标具体化、层次化,学习方法适当渗透
有效的教学始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倾听”“表达”“应对”三个维度来设计,每个话题都承担着相应的能力发展目标。以“小贴士”的形式提示听与说的具体要求,明确每次活动的交际目标,强化交际互动的同时细化了听说要求。
在目标的确定上,从一年级到二上体现了从“敢说”到“说清楚、听明白”的发展过程。经比较发现:听的要求从能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故事时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没听清楚时,请对方重复,有礼貌地提问)到会听(记住主要信息,了解内容)。说的要求从“大声说、大胆说”到“有礼貌地说、结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到“吐字清楚、商量的語气”再到“说清想法,按顺序说”。听的要求和说的要求能力上有一定的反复训练也有螺旋上升,循序向前。
二、注重交际,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的同时养成与人交往的良好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发展。
(一)以口语交际课为重要平台
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和听说训练不一样,不能侧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单向接受的教学方式,应该侧重口语交际中的非言语能力部分,包括应变能力、把握能力、交际习惯和文明姿态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一线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创设多种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加强交际实践,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学生的交际体验、交际实践中进行。否则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在互动交际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努力听清楚对方说的内容,针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实际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倾听不是机械的单向接受,是与表达者进行交流,并能适度参与互动。
(二)以语文实践活动为渠道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口语水平高于书面语水平,该阶段应该重视听的习惯的培养,在聆听中重视学生的表达、模仿能力。低年级可以采用“我是天气播报员”“我说新闻”的方式,每天轮流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天气预报、新闻报道或者自己的见闻。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注重聆听的习惯,在聆听电视、广播的同时捕捉有益的信息,并复述给同学听。听众除了认真倾听,捕捉重要信息之外,可以简单地提问,形成一种互动。另外,朗读、讲故事、童谣、经典诵读、课本剧表演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习思考,创造性地运用口语。
语文实践活动是随时随地随处开展的,它延伸了口语交际的内容,拓展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形式,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统编本语文教材这样编写传递着一种理念: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在专项的口语交际课中学习,还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习得,包括美术、音乐、数学等其他课堂教学中,这应该成为每一位老师的有意识行为。我们不仅要结合教材用好口语交际素材,更要把口语交际实践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出落落大方、谈吐文明、善于交际的小公民。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