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学目标对教学和评价活动的设计起着“靶向”作用,科学制订教学目标非常重要。以“细菌和真菌”一章为例,阐述制订教学目标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有效分析教材、精准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清晰地表述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对教学和评价活动的设计起着“靶向”作用,科学制订教学目标非常重要。以“细菌和真菌”一章为例,阐述制订教学目标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有效分析教材、精准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清晰地表述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
其他文献
南漪湖是皖南第一大湖泊,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有极大的影响。通过文献查询结合实地调查,对宣城地区南漪湖湿地植被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样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宣城市南漪湖植被主要可分为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22个群系,已知植物226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5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7科174属219种。安徽南漪湖的区系具有南北交融的特点,且南漪湖内水生植物区系是处于温带和热带分布的过渡区。旨在通过本调查为南漪湖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为例,阐述在学科大概念的指引下,借鉴和整合了 UbD逆向教学设计的课程理念,提出了“目标设定—教学实施—评价反馈”三步式的教学
将模型和辅助构件进行统一组织而形成的模型系统能提供持续性、系统性的课堂动力,从而满足思维生成教学中对课堂动力需求。在“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一课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萝卜条“实物模型”,构建真实而熟悉的情境,为课堂的引入打开局面;以气球“动态模型”突破宏观与微观间的认知障碍,直击思维痛点;以水中塑料球“原理模型”启发思路,归纳核心原理;最后以“表格辅助构件”引导归纳,整合知识与思维。这些模型与辅助构件所组织的模型系统适配于课堂的不同思维节点中,协助学生的思维亲历一个完整的思维生成过程,实现对学
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教学中,运用ADI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并总结了相应的教学流程。教师通过设计任务及活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根据证据、推理形成主张,再由3个质疑问题引导学生查询资料和设计2次实验方案,运用文献资料和精准实验数据,最终师生修正主张,完成论证过程。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将论证和探究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论证能力和科学探究共发展的教学效果。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一节教学中,创设开放、真实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断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如实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训练科学探究技能的目的。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高中生物学重要的探究实验之一,但因其时间跨度大、计数耗时长,实验开展难度较大。为克服上述困难,尝试采用对不同培养时间的酵母菌先进行固定后统一计数的方法,比较用不同细胞固定液或不同处理条件下(无水乙醇、95%乙醇∶冰醋酸=1∶1、-20℃冰冻处理)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选用无水乙醇作为固定液,可维持酵母菌原有种群数量、细胞正常形态大小和结构,固定效果良好。
在原有的“快速活性干酵母发酵力的测定”实验方法基础上,增加了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通过发酵力和发酵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及每克样品中所含酵母活细胞的数量,对梅山牌和安琪牌快速活性干酵母的发酵力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安琪牌和梅山牌活性干酵母每克样品所含酵母活细胞数分别约为5.4×107个和4.3×107个,安琪活性干酵母的发酵力优于梅山活性干酵母。改进后的实验激发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学习动力和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在“蛋白质”一节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从感性和理性2个层面认识到蛋白质广泛存在,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运用球棍模型构建氨基酸和二肽结构模型,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构建蛋白质核心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实验中,以绿豆种子为材料,采用切除部分子叶和染色标记胚芽、胚根的方法,确定了胚根的具体长度,纠正学生对胚轴位置的误解,让学生眼见为实地观察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作用,直观构建“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这一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