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文化。本文作者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在语言范畴内的汉英文化差异产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障碍,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帮助学生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语言,从容应对文化差异。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
一、前言
文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在本质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任何语言都反映着某种文化,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向中国大学生教授英语就面临着两种文化相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如果外语学习者仅机械记忆一大堆词汇和语法规则,而对所学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不予以关注,则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因此,通过分析汉英文化差异,研究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便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不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而且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范围较广,大至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活动,小至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等,如果忽视了这些差异,就有可能错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而导致交际失败。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而且,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只懂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文化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教师来说,研究探讨跨文化交际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三、培养策略
我国著名的英语文体学家王佐良教授曾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文化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针对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文化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
(一)挖掘教材
大学英语教科书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千万不能对这些跨文化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差异“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而应结合相应的语言知识,有目的、有重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譬如在教写作时,应该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从技巧上训练学生,那么在教学策略上就会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逐步认知容忍这种文化差异,最终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者。
当代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孤立个体,而是将自然科学、文学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因素。课文内容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地理、工业、农业等,并且课文信息量大,能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可读性强。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若具有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课堂就会变成具有很高欣赏品位的艺术赏析课。
(二)灵活教学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很多都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教材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学习,而是通过学习引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进一步引起他们的探讨与研究。只要充分挖掘其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都能提供和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教学应是渐进、自然、启发式、关联的,而不是集中、说教、注入、孤立式的。
此外,除高雅文化外,还应涉及大众文化习俗、价值观、时空概念、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深层文化的内容,所讲授的文化信息来源应多渠道,如阅读、交流、大众媒体、实例分析、调查、到目的语国家实践等,多角度介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编写的文化材料,并从汉语文化、英语文化及其他语言文化等多重角度看待英语文化,采用启发式,强调实践,注重学习者的个人参与。
(三)课外锤炼
我国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检测手段、学生交际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有效的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外文原版书籍,给他们提供交流阅读心得的机会。
学校可开辟第二课堂,如成立英语协会、举办英语演讲、英语晚会等活动,模拟现场,使每隔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做读书报告等,让学生在实际运用语言中学好英语。同时,还可以创办英语角、英语沙龙,定期开展一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英语专题讲座,邀请学校归国留学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举办外语影视或音乐欣赏会,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状况,从而更真切地感受西方文化,进而学会欣赏。这些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
(四)渗入本土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了交流便利,越来越多的国家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但人们用英语表达的主要内容是本民族文化。因此,学生学习英语如果仅限于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则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交流的需要。在教学中,仅仅输入目标语文化是不符合交流的双向性特征的。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介绍力不从心,也会造成交流的障碍。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大部分是以英美文化为背景,大学英语很少涉及中国本土文化。
目前,大部分中国学生可以用英语简单地介绍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传统节日,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述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不知从何说起。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报刊与书籍,使学生不仅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准确、得体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中国本土文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促进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绝非易事。只有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目的语,培养出具有创新理念和全面发展能力的21世纪新型人才,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只有这样,大学生毕业后才能够和外国人进行真正的有效的交流,做到学以致用。也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够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迈向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张培,马兰.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2004,(4).
[4]Barry.Tomalin Susan Stemplesk.Cultural Awareness[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Carley H.Dodd.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ifth ed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
一、前言
文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在本质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任何语言都反映着某种文化,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向中国大学生教授英语就面临着两种文化相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如果外语学习者仅机械记忆一大堆词汇和语法规则,而对所学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不予以关注,则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因此,通过分析汉英文化差异,研究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便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不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而且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范围较广,大至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活动,小至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等,如果忽视了这些差异,就有可能错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而导致交际失败。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而且,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只懂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文化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教师来说,研究探讨跨文化交际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三、培养策略
我国著名的英语文体学家王佐良教授曾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文化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针对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文化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
(一)挖掘教材
大学英语教科书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千万不能对这些跨文化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差异“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而应结合相应的语言知识,有目的、有重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譬如在教写作时,应该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从技巧上训练学生,那么在教学策略上就会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逐步认知容忍这种文化差异,最终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者。
当代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孤立个体,而是将自然科学、文学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因素。课文内容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地理、工业、农业等,并且课文信息量大,能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可读性强。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若具有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课堂就会变成具有很高欣赏品位的艺术赏析课。
(二)灵活教学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很多都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教材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学习,而是通过学习引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进一步引起他们的探讨与研究。只要充分挖掘其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都能提供和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教学应是渐进、自然、启发式、关联的,而不是集中、说教、注入、孤立式的。
此外,除高雅文化外,还应涉及大众文化习俗、价值观、时空概念、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深层文化的内容,所讲授的文化信息来源应多渠道,如阅读、交流、大众媒体、实例分析、调查、到目的语国家实践等,多角度介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编写的文化材料,并从汉语文化、英语文化及其他语言文化等多重角度看待英语文化,采用启发式,强调实践,注重学习者的个人参与。
(三)课外锤炼
我国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检测手段、学生交际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有效的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外文原版书籍,给他们提供交流阅读心得的机会。
学校可开辟第二课堂,如成立英语协会、举办英语演讲、英语晚会等活动,模拟现场,使每隔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做读书报告等,让学生在实际运用语言中学好英语。同时,还可以创办英语角、英语沙龙,定期开展一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英语专题讲座,邀请学校归国留学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举办外语影视或音乐欣赏会,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状况,从而更真切地感受西方文化,进而学会欣赏。这些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
(四)渗入本土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了交流便利,越来越多的国家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但人们用英语表达的主要内容是本民族文化。因此,学生学习英语如果仅限于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则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交流的需要。在教学中,仅仅输入目标语文化是不符合交流的双向性特征的。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介绍力不从心,也会造成交流的障碍。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大部分是以英美文化为背景,大学英语很少涉及中国本土文化。
目前,大部分中国学生可以用英语简单地介绍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传统节日,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述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不知从何说起。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报刊与书籍,使学生不仅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准确、得体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中国本土文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促进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绝非易事。只有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目的语,培养出具有创新理念和全面发展能力的21世纪新型人才,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只有这样,大学生毕业后才能够和外国人进行真正的有效的交流,做到学以致用。也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够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迈向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张培,马兰.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2004,(4).
[4]Barry.Tomalin Susan Stemplesk.Cultural Awareness[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Carley H.Dodd.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ifth ed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