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北与西南次海盆沉积通量及其控制因素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vk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西太平洋陆源沉积"源-汇"过程的重要场所,南海海盆半封闭的构造环境使得其与开放大洋的物质交换十分有限,沉积物保存基本完整,可以建立起南海沉积过程与区域重大构造事件、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之间的系统联系.选取南海西南与西北两个次海盆为对比研究区,基于穿越海盆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测线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简称IODP)在南海获取的钻井数据,井震结合划分沉积单元,计算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沉积通量,从而对海盆的沉积过程进行半定量化约束,
其他文献
以基于湖南地区气候环境的建造模式,达到普及低碳农村住宅建造方式的目的.综合运用地域建筑学、建筑历史、生态学、建筑节能技术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可供湖南新农村住宅设计的
会议
中国传统书院是古代东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学府,其建筑空间形式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集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点.本文从书院建筑本体与书院文化脉络入手,通过对传统书院的
南海东南部陆缘发育一套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碳酸盐岩(Nido灰岩)与南海海底扩张历史吻合.为系统了解Nido灰岩构造控制因素,基于大量钻井、拖网和地震资料,刻画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分析构造变形对其控制作用.结果显示:Nido灰岩呈大规模连片分布在研究区东北至西南部.以乌鲁根断裂为界,东北部灰岩呈北西倾向,与早渐新世岩石圈破裂形成的断块高点和扩张阶段较弱的构造活动有关;西南部灰岩呈东南倾
笔者于2007年3月1日至10日应邀赴日本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所参加了“帝国的贸易———十八十九世纪亚欧大陆的商品流通和恰克图”学术研讨会。与会30余位经济史学界的专家学者
梳理西安"新唐风"建筑的形式特征、手法演进及发展脉络,论证"新唐风"建筑在"仿唐"基础上由早期"写实"到近期"写意"的变化,探究其产生、发展的规律.收集、归纳相关信息,分析"
本研究之目的为发掘1980年代以降台湾新兴宗教建筑之空间表征及其意义,并以"世界宗教博物馆"为例,透过深度访谈、文献考察、与理论分析等方法讨论全世界唯一以跨宗教展示为主
会议
本文试图从文化景观的角度,解析潮州古城的整体景观空间分布状况及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文化景观.从古城内文化景观的现实特征出发,探究关于城市布局、街巷、建筑、牌坊街、古井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发育的裂陷型盆地,其油气资源丰富,且地处洋陆过渡带,盆地内部断裂特征复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结合多属性分析技术,完善了区域断裂的精细化解释.将断裂构造类型依据断裂级别与规模划分为控盆一级断裂、控凹二级断裂、控带三级断裂、控圈四级断裂和控层五级小断裂;在盆地西南段发育典型的犁式、旋转正断层等单剖面断裂样式,在地震剖面上形成阶梯状、"Y"字型等多
近些年,各国建筑师多致力于在建筑创作中运用现代手法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如罗伯特·文丘里、詹姆斯·斯特林、迈克尔·格雷夫斯等.2012年普利策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
会议
乌奴耳矿床位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造山带中段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陆相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为了对该矿区的进一步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围岩蚀变和岩石地球化学信息,对乌奴耳矿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特征研究、岩石蚀变分带研究和原生晕研究.乌奴耳矿床中存在多期多阶段矿化特征:第1阶段斑岩型钼矿化,主要产于矿床深部的花岗斑岩体内;第2阶段岩浆热液(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化,主要产于花岗斑岩体顶部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