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微信,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形式,集聚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进入了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我们将利用它作为载体平台,进行我们的语言学科实践研究,营造语言环境,共享语言魅力,培养语言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微信;语言学科;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10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网络教育在不断地被更多学校和家庭熟知、运用的同时,它的技术传输终端由电脑转向更加方便携带的手机,这样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形式,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微信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也吸引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如此便捷迅速的客户端是否可以服务于我们的语言学科学习呢?为此,我们开启了研究。
作为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多样化学生的作业,方便快捷联系家长,让自己和自己的课堂与时俱进,让学生和家长也紧跟时代脉搏,让家校沟通畅通无阻。这样的环境,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发展。
作为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丰富学习资源,突破第二外语的输入瓶颈,拥有更广阔的第二外语习得环境,通过圈子,进行最本我的语言表达,也能够接受教师第一时间最具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多样化指导。可以分享、可以讨论、可以辩解、可以习得,圈子的交流更直接、更具像、更便捷。将自己在课堂上的缺失,利用微信平台补足和丰富。
作为家长,可以借助微信群、微信圈、微信平台来关注最新的教育资讯,关注自己孩子所在班级动态,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教师的反馈和回复,第一时间看到孩子的表现,也是在第一时间提出疑惑,并且可以和在线人员交流,共享育子心得。
如何来做?我们已有的经验如下:
一、建立微信群
微信群针对班级而建立,其好处是群中成员对于任何语言信息分享和讨论的共鸣感更加强烈,参与热情也会更高。群中可以共享各种语言片段,布置语言任务,提供语言训练范例等,呈现方式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链接来实现。学生在群中的语言训练方法必然多元化,口语表达更多,辨别思考更多。它是一个桥梁,连接家庭和学校、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后。
二、建立微信公众平台
建立“Penny语言训练基地”微信平台,每周定期在平台上发布,文章有关热点事件、语言学习素材、语言学习技巧、名篇名作、名师点拨、个案分析、语言活动、英语绘本等,文章中包含有文字讲解、图片介绍、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呈现出最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库。它是教师们专业成长的资源库,是学生语言学习训练的基地。
三、下载语言学习APP软件
利用软件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方式,比如“英语趣配音”“为你读诗”“纳米盒”等,它们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体验中国文字的优美华丽,也为第二语言的输入提供了条件,而且让两种语言的输出表达变得有趣且容易,我们将软件使用后的学习成果进行群分享和圈分享,为学生搭建平台,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正能量,也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
四、朋友圈分享
在朋友圈中分享我们的研究讨论片段(来自群),各类原创文章(平台),语言活动照片,学生语言作品等,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人的参与,获得更多意见建议。
其实利用微信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这当中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如:
1. 我们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研讨活动,做好家校联合,追踪调查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语言学科的拓展学习情况,在建立微信平台、保障平台正常运作的同时,要关注群里的讨论和发声,要注意语言材料的最大化利用和正能量传播。
2. 我们要不断完善平台文章,吸引更多关注语言学习的人,要注重教师教育思想的传播以及要吸收更前沿的教育资讯,让我们平台上的发声既跟得上时代脚步,又能接得住地气。
3. 要不断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利用课外语言资源,如何能够学好平台文章,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在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后,如何建立个人语言系统,让这个系统逐渐枝繁叶茂。
4. 微信群和朋友圈的分享和交流如何能够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监控学生过度使用,如何让讨论和参与更加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如何合理安排浏览和评价。
我们在接受一个新生事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用现有的知识系统、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去研究它是否适合,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否可以作用于学生,并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变化。如果可以,我们会研究并使用它,并让它服务于我们。我们也始终记得任何多媒体的使用都不能替代师生课堂上真实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互动和人际交往活动。但是,值得庆贺的是,我们在坚持教育本质、不断认识其复杂性的同时,我们所培养的逐渐成熟的媒体资源利用能力,还是真切地让我们尝到了多媒体作用于语言学科研究的甜头。我们愿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道路上,不断学习研讨,注重主体差异,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注:本文属于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微信作用于语言学科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CJYC152505137。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鐵西路小学 455000)
关键词:新媒体;微信;语言学科;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10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网络教育在不断地被更多学校和家庭熟知、运用的同时,它的技术传输终端由电脑转向更加方便携带的手机,这样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形式,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微信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也吸引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如此便捷迅速的客户端是否可以服务于我们的语言学科学习呢?为此,我们开启了研究。
作为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多样化学生的作业,方便快捷联系家长,让自己和自己的课堂与时俱进,让学生和家长也紧跟时代脉搏,让家校沟通畅通无阻。这样的环境,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发展。
作为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丰富学习资源,突破第二外语的输入瓶颈,拥有更广阔的第二外语习得环境,通过圈子,进行最本我的语言表达,也能够接受教师第一时间最具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多样化指导。可以分享、可以讨论、可以辩解、可以习得,圈子的交流更直接、更具像、更便捷。将自己在课堂上的缺失,利用微信平台补足和丰富。
作为家长,可以借助微信群、微信圈、微信平台来关注最新的教育资讯,关注自己孩子所在班级动态,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教师的反馈和回复,第一时间看到孩子的表现,也是在第一时间提出疑惑,并且可以和在线人员交流,共享育子心得。
如何来做?我们已有的经验如下:
一、建立微信群
微信群针对班级而建立,其好处是群中成员对于任何语言信息分享和讨论的共鸣感更加强烈,参与热情也会更高。群中可以共享各种语言片段,布置语言任务,提供语言训练范例等,呈现方式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链接来实现。学生在群中的语言训练方法必然多元化,口语表达更多,辨别思考更多。它是一个桥梁,连接家庭和学校、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后。
二、建立微信公众平台
建立“Penny语言训练基地”微信平台,每周定期在平台上发布,文章有关热点事件、语言学习素材、语言学习技巧、名篇名作、名师点拨、个案分析、语言活动、英语绘本等,文章中包含有文字讲解、图片介绍、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呈现出最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库。它是教师们专业成长的资源库,是学生语言学习训练的基地。
三、下载语言学习APP软件
利用软件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方式,比如“英语趣配音”“为你读诗”“纳米盒”等,它们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体验中国文字的优美华丽,也为第二语言的输入提供了条件,而且让两种语言的输出表达变得有趣且容易,我们将软件使用后的学习成果进行群分享和圈分享,为学生搭建平台,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正能量,也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
四、朋友圈分享
在朋友圈中分享我们的研究讨论片段(来自群),各类原创文章(平台),语言活动照片,学生语言作品等,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人的参与,获得更多意见建议。
其实利用微信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这当中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如:
1. 我们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研讨活动,做好家校联合,追踪调查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语言学科的拓展学习情况,在建立微信平台、保障平台正常运作的同时,要关注群里的讨论和发声,要注意语言材料的最大化利用和正能量传播。
2. 我们要不断完善平台文章,吸引更多关注语言学习的人,要注重教师教育思想的传播以及要吸收更前沿的教育资讯,让我们平台上的发声既跟得上时代脚步,又能接得住地气。
3. 要不断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利用课外语言资源,如何能够学好平台文章,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在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后,如何建立个人语言系统,让这个系统逐渐枝繁叶茂。
4. 微信群和朋友圈的分享和交流如何能够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监控学生过度使用,如何让讨论和参与更加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如何合理安排浏览和评价。
我们在接受一个新生事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用现有的知识系统、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去研究它是否适合,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否可以作用于学生,并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变化。如果可以,我们会研究并使用它,并让它服务于我们。我们也始终记得任何多媒体的使用都不能替代师生课堂上真实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互动和人际交往活动。但是,值得庆贺的是,我们在坚持教育本质、不断认识其复杂性的同时,我们所培养的逐渐成熟的媒体资源利用能力,还是真切地让我们尝到了多媒体作用于语言学科研究的甜头。我们愿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道路上,不断学习研讨,注重主体差异,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注:本文属于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微信作用于语言学科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CJYC152505137。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鐵西路小学 4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