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思想愈来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本文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学习兴趣;实践能力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教育思想已愈来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我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利用巧妙的小实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在导入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巧妙的小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电和热”这节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用不同的工具切割泡沫”引入新课,请几位同学分别用剪子、小刀、电热切割器来切割泡沫,看谁切得又快又好。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用电热切割器切割泡沫好,很快就激发了探究电热的积极性。可见,这些巧妙的探究实验,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改进复杂的演示实验,使学生都能动手参与
教材中的一些探究实验,器材比较复杂,而且有的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都设计成教师的演示实验。但是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就想办法把复杂的演示实验改成器材易得、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的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都能动手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中,我就引导学生改进教材书中的演示实验,经过学生的共同讨论,最终决定用两根长短和粗细都相同的电阻丝和铜丝串联在电路中,通过比较它们切割蜡条的快慢或点燃火柴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探究电热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引导过程中,我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乐。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探究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大量的物理现象,所以抓住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学生最感兴趣的物理问题,不仅能很快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眼睛和眼镜”这节课时,教学重点是“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学生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照相机成像原理和对眼睛结构的分析,很快就能发现眼睛的晶状体通过睫状体的调节可以变薄、变厚,从而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然后我适时提出探究问题: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吗?你打算用什么东西模拟薄厚可变的晶状体来完成这个探究问题呢?由于与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都非常感兴趣,马上就热烈地讨论了起来。很快,学生就设计了各种水凸透镜来模拟薄厚可变的晶状体,迫不及待地动手开始了实验探究,有效解决了实验难题,而且为接下来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奠定了基础,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利用课后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后小实验是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好办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家里或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就会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习题“利用定滑轮设计一种拉动窗帘的简易装置”时,在介绍了正确的连接方法后,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其他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有的同学也提出了不同意见。同学们相持不下,各持己见,于是我就提供给他们一些定滑轮,让他们课后把自己的想法动手实际做一做,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教师要利用实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性”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学习兴趣;实践能力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教育思想已愈来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我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利用巧妙的小实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在导入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巧妙的小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电和热”这节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用不同的工具切割泡沫”引入新课,请几位同学分别用剪子、小刀、电热切割器来切割泡沫,看谁切得又快又好。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用电热切割器切割泡沫好,很快就激发了探究电热的积极性。可见,这些巧妙的探究实验,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改进复杂的演示实验,使学生都能动手参与
教材中的一些探究实验,器材比较复杂,而且有的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都设计成教师的演示实验。但是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就想办法把复杂的演示实验改成器材易得、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的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都能动手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中,我就引导学生改进教材书中的演示实验,经过学生的共同讨论,最终决定用两根长短和粗细都相同的电阻丝和铜丝串联在电路中,通过比较它们切割蜡条的快慢或点燃火柴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探究电热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引导过程中,我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乐。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探究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大量的物理现象,所以抓住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学生最感兴趣的物理问题,不仅能很快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眼睛和眼镜”这节课时,教学重点是“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学生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照相机成像原理和对眼睛结构的分析,很快就能发现眼睛的晶状体通过睫状体的调节可以变薄、变厚,从而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然后我适时提出探究问题: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吗?你打算用什么东西模拟薄厚可变的晶状体来完成这个探究问题呢?由于与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都非常感兴趣,马上就热烈地讨论了起来。很快,学生就设计了各种水凸透镜来模拟薄厚可变的晶状体,迫不及待地动手开始了实验探究,有效解决了实验难题,而且为接下来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奠定了基础,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利用课后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后小实验是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好办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家里或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就会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习题“利用定滑轮设计一种拉动窗帘的简易装置”时,在介绍了正确的连接方法后,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其他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有的同学也提出了不同意见。同学们相持不下,各持己见,于是我就提供给他们一些定滑轮,让他们课后把自己的想法动手实际做一做,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教师要利用实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性”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