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功能,根据小学语文古诗内容配乐成歌曲,绘画成彩图,或到相应的风景秀丽的景点摄制录音合成光盘,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运用,既能提高古诗教学质量,又能起到为作文教学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让学生欣赏祖国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目的。教者教得轻松自如,学者学得饶有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智力,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激起学习兴趣
  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運用多媒体,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调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
  如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这样进行教学: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一(投影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边。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生:…… 一个小小投影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练习朗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说话训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多媒体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如我在教低年级小朋友学完《鹅》时,就出示了事先制作的显出诗歌内容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边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图,并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在美的氛围中,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描绘出了这样优美的意境:有一个美丽的湖,湖边长着嫩绿的草,开着鲜艳的花。湖水清清的,水中有几只大白鹅,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面上,红红的脚掌正悠然地拨动着。湖面上泛着微微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光。偶尔,大白鹅昂头叫两声,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美的情怀、美的形象跃然而出,学生在训练说话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对农村小学潜质生心理问题的认识  (1)潜质生心理问题概念的界定。对农村小学潜质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是指通过寻找学生成为潜质生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对潜质生进行认真系统地疏导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潜质生心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承载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分数至上”、“考试至上”、“功利至上”指导下的课堂,不仅“高耗低效”,而且教师辛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解放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首先,“转变学习方式”解放了教师。一直以来,我们教师都没有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教师承担了很多本该学生能自主、合作解决的教学任务,学生大多被
期刊
弹指一挥间,我在三尺讲台上已度过了20个春秋。回首这二十年来,其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语,留在记忆深处的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平凡琐事。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师,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课堂内学习的主要英语知识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主动钻研中了解英语学习的本质。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探究能力 培养 策略 分析  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不断通过方法的创新,增强学生在课堂
期刊
摘要: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很难真正适应当前新课改下的化学高效课堂,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因此,作为毕业班的高三教师应从本校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在课堂上需机智并有弹性地调整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交流这两部分,逐步地向高效而优质的化学课堂靠拢,不断实践和探索,提高高三化学的备考效率。  关键词:高三化学;高效课堂;过渡阶段;教师引导  一.前言  自从提出高效课堂的理
期刊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朵花都不会错过春天。我们的孩子,就如花园里的每一朵花,他们的绽放不需要任何理由。而我们这些园丁们,常常喜欢牡丹的华贵、芍药的妖娆、茉莉花的雅致……我们是否留意过角落里,那些不知名的小花。是否知道他们对于阳光的渴望,是否留意他们在春天里默默地绽放。如果教师是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撒向了每一个角落。”也有人说:“教师像月亮,用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每一黑暗的角落。”那么,师爱就是那阳
期刊
高中生物知识虽然整体上主干清晰,但具体到知识点上却细碎繁多,知识点之间逻辑性不强,呈散沙状,需要逐个记忆。因此,高中生物的记忆量很大,需要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  一、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不利学生于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课,可以获得较全面的知识。如果让学生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每个知识点都让学生经历认知、理解,从而达到记忆的过程,就能让所有学生掌握更多、更全面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现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仍明显存在,教学时,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教,而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阅读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高效的群文阅读也是一大难题。我选取了送别诗的内容进行阅读,从而激发孩子语言表达兴趣、通过送别诗的阅读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通過相应的思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实现送别诗为激发学生群文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送别诗 群文阅读 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语
期刊
习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是巩固所学、加深学生理解水平与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的高中物理教学以高考为指导棒,只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机械而重复的习题训练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的习题训练只能让学生机械的知识运用者,而根本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更加重视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的习题设计也要从繁重的题海战术中摆脱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