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u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国,自有大气象。这是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大国,必须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和平发展的内生逻辑和重要理由。大国的大气象,来自对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来自对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战略走向的准确把握,以及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坚定不移。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 世界文明 人类危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大国,自有大气象
  中国、美国都是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伤害的首当其冲是中美两国;但更会伤及的,则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以及虽然历经挫折、毕竟方兴未艾的努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6日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不懈努力》的讲话,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其中,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大气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气度,“清风拂岗任他强”的平和心态,“大智若愚得天助”的睿智风度,“建设命运共同体”的锲而不舍。
  大国,自有大气象。这也是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大国,必须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和平发展的内生逻辑和重要理由。
  大气象,就要心系天下。大国的大气象,来自对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大全球性现象影响越来越广泛和突出。一是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二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信息革命等深入发展,正引起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引发世界各国的复杂反应。世界在经历时代性变革,人类何去何从?中国敏锐地看到世界越来越成为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一个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文明正在母腹中躁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一系列国际场合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五个方面形成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契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引起国际社会热烈反响,正在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大气象,就要善解难题。大国的大气象,来自对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战略走向的准确把握,以及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坚定不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发展的要持续发展,发达的想继续发达。都要“发”,是真的;都要“和”,也是必须的。如果中美双方不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的愿景无疑就是空谈。
  习近平强调,现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各国利益紧密相连。零和博弈、冲突对抗早已不合时宜,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要求。中美要防止浮云遮眼,避免战略误判,通过经常性沟通,积累战略互信。要积极拓展两国互利合作,秉持共赢理念,不断提高合作水平。中美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双方要努力解决或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管控分歧。只要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则,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两国关系就能避免受到大的干扰。中美两国在亚太事务上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宽广的太平洋不应该成为各国博弈的竞技场,而应该成为大家包容合作的大平台。
  大国,自有大气象——用磅礴大气,应对小肚鸡肠;善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能放开眼界,尽收远方美景。
  中华文明大气象催生世界文明新气象
  大国有大气象,当然就能有大作为,可以催生世界文明新气象。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释义,是命运相连,休戚与共;是同一个地球,同样的经历、危机和挑战,同样的愿景——和平、发展、合作,共建、共享、共赢。
  那么,究竟是什么同样的经历和危机,使今天的人类必须求同存异,走到一起?
  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带领西欧走出了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前奏曲。从此,西方若干国家一度开始发达。但“福兮祸之所倚”,自文艺复兴以来,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到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对资源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靠的是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肆意掠夺。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但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仇恨和生态失衡的祸端。今天,世界到处发生的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如贫困、饥荒、疾病、腐败、战争、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人口膨胀、恐怖袭击、邪教肆虐、黄赌毒、自然灾害等,很多都是人类自身活动失范造就的。
  近代以来,将人与自然对立、使人类社会分裂和对抗的观念主导了世界数百年。这是当前一系列全球性危机的深刻根源,也是当前加强国际合作、化解全球性危机最大的思想文化障碍。全球性危机揭示了旧文明的不可持续性;反思旧文明的弊端,摒弃过时的旧思维旧观念,建设催生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成长的新文明,是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建设头等紧迫的历史使命。
  文艺复兴虽极大地解放了人,但其后人又付出了极大代价:一部分人从神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一部分人又被神化、异化。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呼唤一场新的文明复兴。它要继续人的解放,但要把过度膨胀的人改变成和谐的人;它要继续促进发展,但要实现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它要保障人类的安全,但应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新的文明复兴,必然要落实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上,这是时代的共同要求,人类的共同关切。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这个时代的要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和而不同,众缘和合。其核心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样“斯为美”的文化,可以成为今天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世界一起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带来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文明新气象。
  文明新气象,也要唱新调,说新话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其实,“新翻杨柳枝”中包含着再简单不过的“老道理”:我们要善于“唱人家爱听的歌,讲世人心中的话”。这也就是美国知名社会活动家、资深中国问题专家库恩先生主张的,以西方受众的视角、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来解读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
  “唱人家爱听的歌”,我不禁想起高教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世界著名歌曲45首》。这本书是李岚清受江泽民同志委托,组织挑选和编辑的。江泽民在序言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用各种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优秀文化介绍给全世界,同时也要学习和了解外国的先进文化。”而“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沟通。我们在国际交往中,如能了解一些对方的文化,则会大大拉近彼此的距离,更容易获得相互认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帕瓦罗蒂等世界三大男高音访华时,就曾经演唱过精心准备的中文歌曲”。把这本书“推介给中国的艺术家们和从事其他对外交往的同志们参考”,其意义不仅在于“唱歌”,正是在“探索国际传播新思维”。
  “讲世人心中的话”,关键是扣准世人心中所思所想所欲。中国这头睡狮醒来,世人怎么看?“修昔底德魔咒”,会不会显灵?中国“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崛起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的喧嚣和此起彼伏的争论中,世上难免有人心存疑虑。此刻中国讲什么话,才是“别人心中的话”?这就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诚心诚意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世界舞台上空回荡的大国之声,铿锵有力,影响深远。
  中国提出建设“命运共同体”,当然是为中国谋,其实也是为世界谋、为天下谋。同一个地球,同一片天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进步,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这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内和乃求外顺,内和必致外和”的逻辑延伸,是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民族发自内心的“千年一叹”。
  “命运共同体”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为基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命运共同体”当前主要还只是中国声音。要成为百花园中的春之合唱,成为人类共识,除了说清楚人类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根本需要之所在,还要寻求文化支撑。
  中国文化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即“人之所欲,施之可行”。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欲人之所欲,才有共同关切、共同语言,才能够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命运共同体”作为当代人类之所想、所急、所欲的好题目、大文章,我们有许多好话可说,有许多好戏可唱。
  (作者为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高级顾问)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不懈努力》,新华网,2016年6月6日。
  责编/刘瑞一 美编/李祥峰
其他文献
在圆筒面纵向焊缝TOFD检测时需要对超标缺陷进行定位。缺陷的尺寸由长度和高度表征,缺陷的位置由深度和水平距离表征。采用将主声束聚焦于所检测分区的2/3深度处的思路,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引领和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通过"一带一路"将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能够实现各国的发展,又增进各国间的相互联系,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新的
在探讨澳门文学生命形态的现象中,笔者发现,一些学者下笔从容而毫不顾及读者的阅读感受.分析原因,找出利弊,寻求认真负责的治学风范,才是澳门文学生命延续的最佳途径.本文着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有关治理问题的论说,是《决定》文本中的最大亮点之一。政治文件中关键术语的变化往往标志着政策主张和指导思想的变化,与此相关的论说不仅构成了理解特定关键术语的概念体系,更在一定意义上规范了关键术语所包涵之变化的范畴。因此,对于政治文件的研讨和解释,尤其是对其中关键术语及其关联语义的分析和追究,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研究中的一种常见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