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残端创面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mc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游离显微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P)修复前臂残端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对8例前臂离断毁损伤残端创面采用削薄ALTP修复。术中在显微镜视下根据筋膜层血管网走行及受区需要削薄皮瓣,术后早期开始残肢功能锻炼。

结果

术后本组8例皮瓣均存活,皮瓣切取面积为6.0 cm×5.0 cm~9.0 cm×7.0 cm。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皮瓣感觉功能恢复好。残端安装假肢适配良好。

结论

采用削薄ALTP修复前臂残端创面,可保留更多前臂长度,皮瓣外形美观,质地耐磨,具备感觉,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式。

其他文献
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布局下,作为科研中坚力量,高校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总量投入的不断增长,在国家“放管服”政策背景下,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问题,从内部控制的视角提出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建议。
亚洲地区约有1000万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总体流行率在0.1%-1.1%[1]。中国最常见的基因分型(GT)为1b型(约占57%),3b型相对罕见(约占7%),4型、5型未见报道[2]。基于上述流行病学特征及GT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2018年提出,新一代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cting antivirals,DAAs)要符合全员治疗(treat all)、检测简单(te
目的介绍一种螺钉滑丝后上肢锁定接骨板和螺钉的取出方法。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们共收治246例行上肢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的患者,其中9例术中出现锁定螺钉滑丝造成取接骨板困难。术中应用大力剪剪断滑丝螺钉孔一侧接骨板并取下,然后用螺丝刀或老虎钳取出滑丝的螺钉。术中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摄X线片检查骨质情况。结果本组9例出现锁定螺钉滑丝的患者全部顺利取出内固定接骨板和螺钉,手术时间为25~4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正常寄居于女性生殖道及下消化道,属于条件致病菌[1]。孕晚期感染GBS,可导致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宫内感染、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2]。GBS亦可导致新生儿感染,如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等,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死亡[3-4]。美国疾控中心2010年制定了《围产期B族链球菌病预防指南》[5],通过对孕35-37周孕妇进行G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