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国际风格”快速地冲刷着世界。它所到之处,无一不是甩掉文化传统,而以功能化、技术化、工业化重新打造着城市,于是产生了“拥挤”、“孤独”、“隔绝”以及“千篇一律、令人厌烦”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这种现象导致现在世界城市正面临着所谓的“特色危机”。本文以桃花江休闲广场景观设计为例,谈谈立足于本土文化和地域精神的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景观设计;文化;精神
1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情况
桃花江休闲广场的设计结合场地的地质地貌和气温气候特点。
在水文地质方面,广场选址的所处位置属于城市建设一类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依据湖南省地震区划图,本区域地震烈度为六度地区,工程设计可不考虑设防。整个广场处于防洪堤内,百年一遇洪水不会补淹没。广场的设计是依山而建,分两层。既保留了原有地形特点,又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桃花江县境地形地貌特点是山地偏多,平原地偏少。气候特点是雨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蕴藏量较大。因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寒短暑长,热足雨多,四季分明,光照丰富。故暴雨洪涝灾害亦烈。广场的地势高差设计有利于降水的及时排除,消除积水隐患。桃花江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还突出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当地自然资源丰富,尤以楠竹为最,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定为“中国竹子之乡”。温家宝总理还题词桃江县为“楠竹之乡”。广场主题雕塑的设计就是以本地的竹为原型来设计的。主题雕塑由钢管材料做成的一节一节的竹子构成,还有一龙形钢条绕着竹节盘旋而上,是母亲河——资江的代表。反映了本土特点,又蕴含着美好的喻意:“节节高升”和“蒸蒸日上”,展示了城市的风貌与精神,以及未来的发展形势。
2 本土历史文化的反应
我们如果想要“包容主义地”、“正确地”运用历史,就需要广泛注意参考当地的历史原形;参考世界范围内的原形;参考“遥远的”和“较近的”历史时期;全面探究历史先例;批判地评价对先例的选择和先例的种类等这些方法。桃花江也是一个有着历史与文化的一个地域,因此我认为在广场景观设计当中也可以合理地体现出来。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作《天问》于县城凤凰山下。唐代诗僧齐己、善卷,宋代兵部尚书薛昂、文学家苏轼,明代江西巡抚郭都贤父女,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才子肖大猷等历史文化名人曾留下数千首吟咏桃花江的诗词。享有盛名的“马迹塘故事”为湘中独有,已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这些历史文化元素,都可以作为景观设计构思的出发点,反映到设计中来。本案例应该遵从本土的自然和文化过程,历史,场所的现状问题和当地人的生活及休闲方式诸方面入手,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景观的艺术设计理解为解读本土地域和场所精神的过程。桃花江休闲广场也做了这方面的思考与与尝试,比如,广场主雕塑前方有一鼎形水池,代表的是楚文化和桃洒的资源与财富,等等寓意深远的设计。
3 以人为本,遵循场所原则
在桃花江休闲广场景观设计中,有人性化设计的一面,也有不够人性化设计的一面:一方面,广场有专门适合年轻人,儿童,老人的广场空间。还考虑了助残道。广场景观的主体建筑是建立在山体之中的,因此也是一个地下建筑,里面设置一个儿童游乐场,每天晚上,到这里来休闲的家人都会带着小孩到这里来游玩,儿童也有了一个独立的休闲娱乐空间。休闲广场音乐喷泉前面的硬质铺装地面即是一个露天的舞台,早上,有老年人在这里进行锻炼,打太极等等;晚上,音乐响起,广场上的人们翩翩起舞……。广场的周边是大面积的绿化场地和生态绿地,较为僻静,喜欢安静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或者聊天。休闲广场也考虑到了助残道的设计,方面残疾人使用。也体现了人性化的一面。另外一方面,我认为休闲广场内可增加适量运动设备设施。广场缺乏一些运动器材和设施。人们虽然可以在广场上跳舞,散步,但是休闲广场是人们身心得以放松的一个地方,也是锻炼身体的一个地方。
4 城市特性的彰显
桃花江休闲广场景观设计结合场地的山地地形特点。广场依山而建,分两层,第一层是绿地和广场喷泉,还有一些公共活动空间和私密空间,第二层是主题雕塑和亲水环境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地形的高差,设计了一个生长在地里的场所——儿童游乐场。市花和市树代表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也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植物。广场景观作为城市的窗口,栽种它们是必不可少的,景观绿化配置也体现桃花江的特点。中心用于聚会的广场空间为一扇形设计,取意于桃花扇,两侧花坛象征美丽少女的灿烂笑容,九个门饰构架代表桃花江奔向未来,喷泉音乐以《桃花江是美人窝》、《再唱桃花江》、《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具有浓郁桃江特色的歌曲为主。每天晚上七点,广场就会有音乐喷泉,人们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甚是热闹。广场两侧分别栽种了两片桃林和两片竹林……这些都体现了我们桃花江的城市特征。
5 可持续发展道路分析
在桃花江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方面,如何用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来运用到设计当中去呢?第一,在创建生态环境方面的情况。休闲广场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绿为主。广场需要较大面积的绿化,整体绿化面积不应少于总面积的25%。经过科学家实验证明“大气中的氧气主要由地球上的植物提供,一棵树冠直径15米,覆盖面积170平方米的老桦树,白天每小时生成氧1.71公斤;每公顷树林每天供氧10~20吨。”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气温降低的理论最高值为2.6%,在夜间可达2.8%,在绿化覆盖率达到50%的地区,气温可降低将近5度。而整个桃花江休闲广场的绿化率(包括水面)达到了52.5%。广场上绿草如茵,树影婆娑,一改以往水泥铺地的呆板,营造出一片绿意与生机,成为桃江县一处很好的生态绿地,市民身心再生的极佳空间。第二,在尊重环境,从地形出发方面的情况。广场原来的地形是山地。因此,广场景观的设计是依山而建,分两层,第一层是绿地和广场喷泉,还有一些公共活动空间和私密空间,如舞台和石桌石凳。石桌石凳之间是以绿化丛分隔开来,是为一天然的屏障。第二层是主题雕塑和亲水环境设计。在主题雕塑的正面即是喷泉的上方,从这里,人们可以收山水胜景,揽天地入怀。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地形的高差,设计了一个生长在地里的场所——儿童游乐场。第三,在节能环保的理念方面的情况。运用当地材料和自然资源来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当地的材料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当地的环境特征,如气温气候等,便于广场景观环境的维护与保持。也节约了建造的成本与维护的成本。更加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桃江县位于湘中偏北、资江中下游,因境内有“夹岸种桃,桃花泛江而流”的桃花江而名。桃树也是当地的一种常见植物。陶澍之子陶慧寿一首《桃花江》诗“江水浩无边,桃花两岸然,试问簑笠翁,何处是洞天”,道出了桃花江别有洞天的迷人景致。在广场的景观设计方面,也充分运用到了本地的植物,如桃树,在广场的周围布满了桃树,到了开花的季节可以说是“竹香飘四海,桃花映九州”。其次,还有石灰石和水泥也是本设计当中运用到的当地盛产的矿藏资源。
总而言之,在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景观设计不再只是简单的一块草地,几张凳子这么简单,而是应该能够满足各种各样的本土文化活动需要,能充分展示其自身的人性化魅力。
关键词:景观设计;文化;精神
1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情况
桃花江休闲广场的设计结合场地的地质地貌和气温气候特点。
在水文地质方面,广场选址的所处位置属于城市建设一类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依据湖南省地震区划图,本区域地震烈度为六度地区,工程设计可不考虑设防。整个广场处于防洪堤内,百年一遇洪水不会补淹没。广场的设计是依山而建,分两层。既保留了原有地形特点,又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桃花江县境地形地貌特点是山地偏多,平原地偏少。气候特点是雨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蕴藏量较大。因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寒短暑长,热足雨多,四季分明,光照丰富。故暴雨洪涝灾害亦烈。广场的地势高差设计有利于降水的及时排除,消除积水隐患。桃花江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还突出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当地自然资源丰富,尤以楠竹为最,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定为“中国竹子之乡”。温家宝总理还题词桃江县为“楠竹之乡”。广场主题雕塑的设计就是以本地的竹为原型来设计的。主题雕塑由钢管材料做成的一节一节的竹子构成,还有一龙形钢条绕着竹节盘旋而上,是母亲河——资江的代表。反映了本土特点,又蕴含着美好的喻意:“节节高升”和“蒸蒸日上”,展示了城市的风貌与精神,以及未来的发展形势。
2 本土历史文化的反应
我们如果想要“包容主义地”、“正确地”运用历史,就需要广泛注意参考当地的历史原形;参考世界范围内的原形;参考“遥远的”和“较近的”历史时期;全面探究历史先例;批判地评价对先例的选择和先例的种类等这些方法。桃花江也是一个有着历史与文化的一个地域,因此我认为在广场景观设计当中也可以合理地体现出来。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作《天问》于县城凤凰山下。唐代诗僧齐己、善卷,宋代兵部尚书薛昂、文学家苏轼,明代江西巡抚郭都贤父女,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才子肖大猷等历史文化名人曾留下数千首吟咏桃花江的诗词。享有盛名的“马迹塘故事”为湘中独有,已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这些历史文化元素,都可以作为景观设计构思的出发点,反映到设计中来。本案例应该遵从本土的自然和文化过程,历史,场所的现状问题和当地人的生活及休闲方式诸方面入手,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景观的艺术设计理解为解读本土地域和场所精神的过程。桃花江休闲广场也做了这方面的思考与与尝试,比如,广场主雕塑前方有一鼎形水池,代表的是楚文化和桃洒的资源与财富,等等寓意深远的设计。
3 以人为本,遵循场所原则
在桃花江休闲广场景观设计中,有人性化设计的一面,也有不够人性化设计的一面:一方面,广场有专门适合年轻人,儿童,老人的广场空间。还考虑了助残道。广场景观的主体建筑是建立在山体之中的,因此也是一个地下建筑,里面设置一个儿童游乐场,每天晚上,到这里来休闲的家人都会带着小孩到这里来游玩,儿童也有了一个独立的休闲娱乐空间。休闲广场音乐喷泉前面的硬质铺装地面即是一个露天的舞台,早上,有老年人在这里进行锻炼,打太极等等;晚上,音乐响起,广场上的人们翩翩起舞……。广场的周边是大面积的绿化场地和生态绿地,较为僻静,喜欢安静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或者聊天。休闲广场也考虑到了助残道的设计,方面残疾人使用。也体现了人性化的一面。另外一方面,我认为休闲广场内可增加适量运动设备设施。广场缺乏一些运动器材和设施。人们虽然可以在广场上跳舞,散步,但是休闲广场是人们身心得以放松的一个地方,也是锻炼身体的一个地方。
4 城市特性的彰显
桃花江休闲广场景观设计结合场地的山地地形特点。广场依山而建,分两层,第一层是绿地和广场喷泉,还有一些公共活动空间和私密空间,第二层是主题雕塑和亲水环境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地形的高差,设计了一个生长在地里的场所——儿童游乐场。市花和市树代表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也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植物。广场景观作为城市的窗口,栽种它们是必不可少的,景观绿化配置也体现桃花江的特点。中心用于聚会的广场空间为一扇形设计,取意于桃花扇,两侧花坛象征美丽少女的灿烂笑容,九个门饰构架代表桃花江奔向未来,喷泉音乐以《桃花江是美人窝》、《再唱桃花江》、《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具有浓郁桃江特色的歌曲为主。每天晚上七点,广场就会有音乐喷泉,人们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甚是热闹。广场两侧分别栽种了两片桃林和两片竹林……这些都体现了我们桃花江的城市特征。
5 可持续发展道路分析
在桃花江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方面,如何用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来运用到设计当中去呢?第一,在创建生态环境方面的情况。休闲广场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绿为主。广场需要较大面积的绿化,整体绿化面积不应少于总面积的25%。经过科学家实验证明“大气中的氧气主要由地球上的植物提供,一棵树冠直径15米,覆盖面积170平方米的老桦树,白天每小时生成氧1.71公斤;每公顷树林每天供氧10~20吨。”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气温降低的理论最高值为2.6%,在夜间可达2.8%,在绿化覆盖率达到50%的地区,气温可降低将近5度。而整个桃花江休闲广场的绿化率(包括水面)达到了52.5%。广场上绿草如茵,树影婆娑,一改以往水泥铺地的呆板,营造出一片绿意与生机,成为桃江县一处很好的生态绿地,市民身心再生的极佳空间。第二,在尊重环境,从地形出发方面的情况。广场原来的地形是山地。因此,广场景观的设计是依山而建,分两层,第一层是绿地和广场喷泉,还有一些公共活动空间和私密空间,如舞台和石桌石凳。石桌石凳之间是以绿化丛分隔开来,是为一天然的屏障。第二层是主题雕塑和亲水环境设计。在主题雕塑的正面即是喷泉的上方,从这里,人们可以收山水胜景,揽天地入怀。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地形的高差,设计了一个生长在地里的场所——儿童游乐场。第三,在节能环保的理念方面的情况。运用当地材料和自然资源来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当地的材料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当地的环境特征,如气温气候等,便于广场景观环境的维护与保持。也节约了建造的成本与维护的成本。更加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桃江县位于湘中偏北、资江中下游,因境内有“夹岸种桃,桃花泛江而流”的桃花江而名。桃树也是当地的一种常见植物。陶澍之子陶慧寿一首《桃花江》诗“江水浩无边,桃花两岸然,试问簑笠翁,何处是洞天”,道出了桃花江别有洞天的迷人景致。在广场的景观设计方面,也充分运用到了本地的植物,如桃树,在广场的周围布满了桃树,到了开花的季节可以说是“竹香飘四海,桃花映九州”。其次,还有石灰石和水泥也是本设计当中运用到的当地盛产的矿藏资源。
总而言之,在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景观设计不再只是简单的一块草地,几张凳子这么简单,而是应该能够满足各种各样的本土文化活动需要,能充分展示其自身的人性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