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劳动分工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转变,终身职业向阶段性的多种职业转变。这不仅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技工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技工教育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符合当代技术工人素质要求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所谓“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情景,以活动为载体,以行为引导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实施动因分析
近几年由于高校连续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从而造成中职、技校学校生源锐减,质量骤降。技校招收进来的学生大都为文化基础薄弱,具体表现为认知、记忆、思维能力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不足,不愿动脑,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能抗拒内、外诱因的干忧,纪律性自由散漫等等。教师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如果对这些学生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统一的尺度去考核,就无法完成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更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面对这个现状,技工学校亟需转变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这是我校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一个动因。
目前技工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尽管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耐心细致地讲解知识要点,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讲评,但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化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师生、生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向、多种形式的互动;加上教师采用千遍一律的灌输方法,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沉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放弃学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致连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学科认知目标也不能完成。因此,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这是我校实施“行为引导型”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又一动因。
鉴于此,近年来我校首先在实验班中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并建立了适合于教学改革的评价体系。我们在实验班的教学中经过实践探索,现已初见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浙江省中职类学校的技能比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为了使教学改革纵深发展,学校准备把“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引入到各学科中,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我校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追求教育目标。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应因材施教,注重行为引导,侧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特长和潜在能力,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
2.认知心理学的“活动参与”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定义为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一组相关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注意、思维、学习和言语等一系列认知心理活动。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按一定方式贮存的信息,按我们的习惯说法就是获得知识。而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通常包括听觉、视觉、视和听、自己活动参与或实践等,其中活动参与的学习效率高达90%。活动中多种感官的相互协调,综合使用,是获得知识的最佳方法。而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强调脑手并用,使学生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3.“以学论教”的教学观
“学”在人的活动中占居主体,而“教”只是对人的成才和发展起辅助和促进作用。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传统的“一本大纲,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必须根据技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坚持“以学论教”的教学观,教师就应注重“教法”转向“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使技校生毕业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以学论教”的教学观可作为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三、基本原则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一方面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因为文化素质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或继续学习所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文化课教学中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个目标。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就业后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打下较坚实基础,使其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2.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文化课的知识的学习不追求多而深,而是精而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打破教材中章节框框的束缚,应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整合起来,构建立新的学习体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具有实用性。
3.真正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可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应采用开放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途径包括课堂学习表现,课外实践能力;评价载体可将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可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结合起来。总之,实行开放性的评价应做到有利于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教师培训
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教师必须站在教改的前沿阵地,转变观念,提高相关素质,这是本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与实施本模式有关的职业教育理论、现代教学基础理论、教学心理学理论等等。通过学习,教师们不仅充分认识到“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价值和功能,而且还增强了教学科研意识,提高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骨干教师到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进修,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实施本模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通过教师互结对子,教研组集体备课、上公开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要求教师每人至少上一节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公开课,教师间进行相互评价;要求每个教师撰写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教案,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要求骨干教师根据 “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和交流科研成果,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2.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学生运用“脑、眼、手”等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如自主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具体的指导方法有:一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式指导;三是抽个别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指导。
3.建立各学科教学的评价体系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注重教学实效的评价
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重在考查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对教案设计、课堂上教学方法的运用、作业布置和课外辅导等方面进行评价。
(2)改革考试制度
长期以来,技工学校的学科考试基本上沿用了基础教育的应试考试模式,考试形式是单一、封闭的书面考试,考试内容以识记题为主。这种考试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与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就应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为此,我们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改革: 笔试的内容是以基本的知识为主,口试的内容以理解、分析为主;采用多形式的考试方法,考查课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按比例评定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即平时成绩占30%、期中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40%。
五、初步成效
我校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了,提高了综合素质
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讨论、去讲解、去评价,营造了民主的课堂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教学合作,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更为可喜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大有提高,班风、校风有了明显好转。
2.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促进了专业成长发展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以来,教师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本位,由原来的“教”为主转向以“导”为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业务能力。很多教师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努力将自己从“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教师。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3.学校打造出品牌学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校通过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所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校的学生由于综合素质高,在校是合格的技校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是合格的劳动者。他们既有良好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又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以许多企业到学校预约毕业生。
总之,“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实施给我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将并迈着更坚实的步伐,向着全国重点技工学校的目标奋勇前进。
一、实施动因分析
近几年由于高校连续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从而造成中职、技校学校生源锐减,质量骤降。技校招收进来的学生大都为文化基础薄弱,具体表现为认知、记忆、思维能力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不足,不愿动脑,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能抗拒内、外诱因的干忧,纪律性自由散漫等等。教师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如果对这些学生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统一的尺度去考核,就无法完成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更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面对这个现状,技工学校亟需转变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这是我校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一个动因。
目前技工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尽管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耐心细致地讲解知识要点,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讲评,但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化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师生、生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向、多种形式的互动;加上教师采用千遍一律的灌输方法,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沉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放弃学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致连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学科认知目标也不能完成。因此,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这是我校实施“行为引导型”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又一动因。
鉴于此,近年来我校首先在实验班中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并建立了适合于教学改革的评价体系。我们在实验班的教学中经过实践探索,现已初见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浙江省中职类学校的技能比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为了使教学改革纵深发展,学校准备把“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引入到各学科中,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我校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追求教育目标。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应因材施教,注重行为引导,侧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特长和潜在能力,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
2.认知心理学的“活动参与”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定义为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一组相关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注意、思维、学习和言语等一系列认知心理活动。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按一定方式贮存的信息,按我们的习惯说法就是获得知识。而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通常包括听觉、视觉、视和听、自己活动参与或实践等,其中活动参与的学习效率高达90%。活动中多种感官的相互协调,综合使用,是获得知识的最佳方法。而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强调脑手并用,使学生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3.“以学论教”的教学观
“学”在人的活动中占居主体,而“教”只是对人的成才和发展起辅助和促进作用。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传统的“一本大纲,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必须根据技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坚持“以学论教”的教学观,教师就应注重“教法”转向“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使技校生毕业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以学论教”的教学观可作为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三、基本原则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一方面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因为文化素质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或继续学习所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文化课教学中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个目标。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就业后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打下较坚实基础,使其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2.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文化课的知识的学习不追求多而深,而是精而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打破教材中章节框框的束缚,应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整合起来,构建立新的学习体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具有实用性。
3.真正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可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应采用开放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途径包括课堂学习表现,课外实践能力;评价载体可将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可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结合起来。总之,实行开放性的评价应做到有利于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教师培训
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教师必须站在教改的前沿阵地,转变观念,提高相关素质,这是本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与实施本模式有关的职业教育理论、现代教学基础理论、教学心理学理论等等。通过学习,教师们不仅充分认识到“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价值和功能,而且还增强了教学科研意识,提高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骨干教师到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进修,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实施本模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通过教师互结对子,教研组集体备课、上公开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要求教师每人至少上一节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公开课,教师间进行相互评价;要求每个教师撰写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教案,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要求骨干教师根据 “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和交流科研成果,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2.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学生运用“脑、眼、手”等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如自主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具体的指导方法有:一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式指导;三是抽个别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指导。
3.建立各学科教学的评价体系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注重教学实效的评价
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重在考查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对教案设计、课堂上教学方法的运用、作业布置和课外辅导等方面进行评价。
(2)改革考试制度
长期以来,技工学校的学科考试基本上沿用了基础教育的应试考试模式,考试形式是单一、封闭的书面考试,考试内容以识记题为主。这种考试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与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就应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为此,我们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改革: 笔试的内容是以基本的知识为主,口试的内容以理解、分析为主;采用多形式的考试方法,考查课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按比例评定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即平时成绩占30%、期中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40%。
五、初步成效
我校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了,提高了综合素质
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讨论、去讲解、去评价,营造了民主的课堂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教学合作,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更为可喜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大有提高,班风、校风有了明显好转。
2.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促进了专业成长发展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以来,教师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本位,由原来的“教”为主转向以“导”为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业务能力。很多教师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努力将自己从“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教师。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3.学校打造出品牌学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校通过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所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校的学生由于综合素质高,在校是合格的技校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是合格的劳动者。他们既有良好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又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以许多企业到学校预约毕业生。
总之,“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实施给我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将并迈着更坚实的步伐,向着全国重点技工学校的目标奋勇前进。